广西百色特产水煮粑粑 广西百色靖西特产糯米肠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21 18:02:38

一. 广西 百色 隆林 羊瘪汤

羊瘪汤是隆林各族自治县苗族的上乘佳肴之一,经常喝羊瘪汤,能避寒消署,润胃滋肝,养心益肾,消除疲劳,健康长寿。羊瘪汤的来历,传说古时候,有一苗族,居住在高山上,家里有父亲和兄弟俩,正值天荒之际,父亲病故,兄弟俩为报答父亲养育之恩,杀一只羊给父亲送葬,但由于天旱缺水,无法洗净羊下水兄弟俩商议,为节约用水,把羊肚、羊肠的屎尿刮净,把羊油、血、肺、肝、肠、肚一起剁碎,合为一锅煮熟,然后加放羊苦胆汁,请帮料理丧事的父老兄弟来吃,其中有几位原来身体有病的老人,自吃羊瘪汤后,各自的病消除了,身体康复,他们从中得出一个结论,春天羊子吃各种嫩草和木叶,起到了药物的作用,病人吃了羊瘪汤,药到病除。从此,羊瘪汤能治病在苗族中就传开了。

羊瘪汤的做法是:杀羊时,将羊血、羊肠、羊肚、羊肺、羊肝、羊筋煮熟后,切成细片,放入事先准备好的汤水中,然后放到锅里加热到滚沸,接着破开羊胆,把胆池漫漫滴入汤中,在锅里拌搅调匀,直到微呈天兰色,一股浓香味款款升腾而来,即可食用。由于羊瘪汤既是一味佳肴,又能起到药物治病的作用,因此,羊瘪汤一直受到人们的青睐,并用它来招待远方来客。

二. 广西 百色 隆林 隆林冬蜜

冬蜜 隆林地处云贵高原东南边缘,大山里草木繁茂,山花常开,适宜蜜蜂的生长和繁殖。县内各民族特别是苗族历来都有养蜂的习惯,秋冬以后天气干爽,山花水分较少,这时出产的冬蜜色泽乳黄,起沙粒.杂质少,十分浓稠,散发出阵阵清香,吃起来特别甘甜可口,是蜜中之上。其加工精细,纯净度高,享有盛名,远销港澳,出口东南亚、日本、欧洲等地,1983年国家收购冬蜜223担,最高年(1964年)收购量达613担。

三. 广西 百色 西林 西林“三珍”

西林“三珍”

西林县所产的鹰嘴龟、山瑞、水鱼被誉为“西林三珍”。“三珍”均属龟科爬行类物。鹰嘴龟,俗称大头龟,头呈三角形,嘴啄状如老鹰嘴;山瑞,又名山龟,颜色为深褐色,背上有很多凸起的肉瘤,生活习惯与鹰嘴龟相似;水鱼,学名鳖,又叫团鱼、脚鱼、甲鱼,其颜色为暗草绿色,背上光滑,习惯生活在河溪、池塘或水田中。“三珍”的肉体都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碳水化合物等强身健体的营养万分。特别是鹰嘴龟,是“三珍”之最。它全身是宝,龟腹甲、龟掌、龟油、肝、胆、蛋都是名贵药物。可医治哮喘、气管炎、肺病等。“三珍”又是著名的山珍佳肴,常用来招待贵宾。

四. 广西 百色 平果 没六鱼

没六鱼

没六鱼,这个名字是按照当地的发音,音译过来的,这种鱼是归春河里独有的。味道鲜美,不可错过。

没六鱼是从离县城东南约1千米的一个地下岩洞中的泉口随水涌出来的,这泉口通连地下河,其中通道的一些地方比较狭小,超过六市斤的鱼,体大出不来,所以凡是能从这泉口涌出来的这种鱼,都没有六市斤以上的,故名“没六鱼”。这个出六鱼的岩洞也因此称为“没六鱼洞”。

没六鱼的吃法花样很多,有糖醋、红烧、清蒸、鱼丸、炒片等各种做法,滋味都很嫩滑鲜香。又因没六鱼本身就有鱼油,当地群众往往煎鱼不放油,也是鱼香四溢,故有“一家煎鱼百家香”的美誉。我国著名作家曹靖华,在1962年曾写了一篇名为《尾尾没六洞中来》的散文,对没六鱼大加称赞,更使它名声大震。

相传许多年前,有个逃荒的农民,在平果县城东南方二里多的一个小洞里发现没六鱼的。这个洞是个狭长弯曲的岩洞,长有70多米,与右江附近的几小河相通。这个洞里常有一种全身滚圆、背黑腹白,头小眼小,嘴巴长在头下的鱼,随着喷泉涌现出来,最大的一条不超过6斤重,故得名为“没六鱼”。

“没六鱼”是生活在洞穴暗河中一种底栖性鱼类。它以岩石上的浮游生物和水草为食,长到3斤重以后开始产卵繁殖。每年11月至翌年3月,它随地下河水进入主洞,分别从侧洞游归右江,在这里捕捉最好。5月至9月,它又由右江抢水进入两侧洞,游回主洞,去向不明,这时很难捕获。由于“没六鱼”长期生长在暗河洞穴中,见不得阳光,如见阳光,不久就会死亡。“没六鱼”肉嫩肥美,不论油煎、红烧或清炖,味道都很鲜美可口,是一种稀世的鱼。

每到冬至前后,或当春夏之交,地下河水位降低,它便顺着泉水游到较大、较深的水汇集处;每逢雨季水涨,没六鱼即沿地下河溯流而上。地下河在大的岩洞中,经常在“露头”一段之后,又潜流而下。根据没六鱼和洄游规律,群众在地下河于岩中“露头”的狭口处安上栏隔篱笆,装上鱼笼,不费多大气力,就可弄到一些鱼。这种鱼离洞后,不习惯见光,在别的水中也养不活,几天就死了。正因为这样,没六鱼就显得尤其珍贵。

五. 广西 百色 凌云县 凌云麻竹

麻竹是凌云县传统经济林种之一,在凌云已有200多年种植历史,竹笋是凌云县久负盛名的之一,营养特别丰富,是一种高纤维素,低脂肪又富含氨基酸的绿色食品。

六. 广西 百色 靖西 靖西八角

茴香,又名大茴香,俗称八角。木兰科常绿乔木,全身有香味。果实为8~9个木质蓇葖,轮生呈星芒状,红棕色。果、叶经蒸馏提取香料,名为“茴油”,是高级食用香精及化妆品不可缺少的原料,也是制药工业的重要原料,是靖西的传统出口商品。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有县人组织和利公司和同德公司,在五岭和龙邦一带立案垦荒种植八角。民国时期年产八角约2.5万公斤, 茴油5.5万公斤。解放后最高年产量为1974年产八角11.45万公斤,1978年产茴油4.1万公斤。1990年全县有八角林1.4万亩,产八角0.36万公斤,茴油1.16万公斤。产地主要分布在魁圩乡的扶赖、驮林、那多、那些村,岜蒙乡珍邦、新邦村,武平乡安本、立禄村,同德乡足表、意江、七联、果老村,湖润镇更村等地。这些村大多靠近德保县,产品往往就近销往德保。

七. 广西 百色 田林 艾草糍粑

艾草,自然生草本植物,有药用价值,这是众所周知的。但是,艾草可以用来制作美味的糍粑,却是鲜为人知的八桂人拿手的民间风味糕点。每年的正月末,艾草就会长出嫩绿的叶子。正月三十那天,家家户户都有人到田间地头去寻找、采集鲜嫩的艾草,准备制作艾草糍粑。

艾草糍粑是一道纯天然的绿色食品,不仅味美、营养价值高,而且有药用价值。制成后色泽翠绿可爱,散发淡淡的艾草香味。其柔韧、甜而不腻的味道吸引人们的味蕾,使人吃了还想再吃,直到不知不觉之间吃得肚子饱胀难耐还想继续吃!

艾草糍粑的制作过程极其简单易懂,共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把糯稻谷的稻柄心烧成灰,把灰和清水一起煮沸,用纱布把灰滤掉,制得碱水,再把洗净的艾草倒进过滤好的碱水一起熬煮,煮到艾草的茎叶都软烂了,用竹箕或纱布接着煮好的艾草,把碱水滤掉,然后再重复用清水冲洗,直到把粘在艾草上的碱水清洗得差不多了,才把艾草拧成团,把熬煮、清洗过程的水分挤掉,放到盘里备用。第二,把适量的糯米粉用温热的开水和成粘稠的粑,再和艾草团一起揣弄,直到艾草都均匀地被揣进糯米粑里(有条件的,最好把煮好的艾草团放到石舂里舂碎。)。要是揣弄之后的粑太干硬,可以适量加一些热水继续揣弄,使粑的粘稠程度跟煮粘稠的稀饭差不多就可以了。第三,把和好的艾草粑用茶油煎成片,出锅后在艾草粑片上撒上红糖或者白糖(视个人体质放糖,经常消化不良的,放红砂糖。),然后把艾草粑片像叠棉被成四方形的形状,艾草糍粑就算制成,此时你就可以放开肚子,品尝甜香美味的艾草糍粑了。

信息来源:田林县人民政府网

八. 广西 百色 西林 西林麻鸭

西林麻鸭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西林麻鸭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西林麻鸭小巧玲珑,嘴小脖短,行动活泼,觅食力强,合群性好,适宜于水面和稻田放牧饲养。主要以稻田中的穗花、昆虫、鱼虾、蟹、螺和收割后的稻谷遗粒为食。

西林麻鸭在西林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下,经本地群众长期不断自然选育而成。其肉质品位高,具有肉质细嫩、皮下脂肪少、肥而不腻、清甜可口、味道鲜美,无膻味的品质特点。近年来,西林麻鸭年饲养量平均在50万羽以上,凭借悠久的养殖历史、优良的品质和逐年扩大的养殖规模,该县被誉为“麻鸭之乡”,在区内外享有声誉。2003年通过自治区家禽品种审定委员会评定,被确定为广西小型优质肉用地方品种,2008年又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鉴定,被列为全国地方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西林麻鸭皮下脂肪少,肉质细嫩,清甜可口,无膻味,白斩麻鸭是西林最出名的菜谱,全县麻鸭以古障镇产量最多且肥大,其中以古障镇泥洞村麻鸭最为出名,以那佐苗族乡弄汪村中寨屯麻鸭最为清甜。

西林麻鸭以其独特的饲养环境和粗放式的喂养,造就了其独特的品味。西林山多林密,溪流纵横,群众各户散养麻鸭,麻鸭从小放养在田间,溪、河流水间,一般早上放鸭前和傍晚牧归后各用稻谷或玉米饲喂一次,其余由鸭子在野外自由觅食,主要以青草、田螺、鱼虾、昆虫为食。

近几年来,西林县顺应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加快走特色化、区域化、产业化的发展路子,着力打造节粮型山地水乡西林麻鸭养殖区,铸就“西林麻鸭”品牌。据统计,2012年全县西林麻鸭出栏60万羽,产值约5000万元,力争到2015年末年出栏“西林麻鸭”100万羽,产值近1亿元。

西林麻鸭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广西小麻鸭。

二、产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南盘江水系和右江水系,梯田广阔,具有气候温暖湿润,夏无酷暑,冬无严寒的生态环境;水质清澈,水草及浮游生物丰富,盛产鱼虾螺和多种昆虫等动物性饲料。

三、饲养管理

1.孵化:温度37.5℃至38.6℃,湿度60%至70%左右。

2.育雏期(0-28日龄):

(1)温度要求:第一周温度25℃至30℃,第二周20℃至25℃。以后每周下降3℃至5℃,至室外温与室内温接近时不再加温。

(2)光照要求:1至3日龄雏鸭24小时光照,4至12日龄18小时光照,13至28日龄12小时光照。

(3)饲养密度:每平方米≤25只,随着日龄的增大,降低饲养密度。

(4)给料:春、秋季雏鸭出壳后24小时,夏季8小时至20小时开食。开食前先饮0.1%的1水、5%的葡萄糖水或洁净卫生的饮用水。开食用去除黏性的大米或小麦煮成的硬饭, 3日龄后增加蚯蚓、泥鳅等动物性蛋白质饲料, 6日龄起采用定时喂食,并逐渐减少每日喂食次数。

(5)放水:3日龄接触水,5日龄后放牧田野、河滩。

(6)饲养方式:网上平养或地面垫料平养。

3.育成期(29-120日龄):

(1)饲养模式:放牧和舍饲相结合,60日龄后以放牧为主。白天放养,夜晚入舍,早晚补饲,60日龄前供给一定数量的砂砾。

(2)日粮:天然饲料与全价日粮相结合,60日龄后以天然饲料为主。天然饲料为谷物、水草、昆虫、蚯蚓、野生鱼虾等。

(3)饲养密度:每平方米8至15只。

(4)出栏:120日龄后出栏,公鸭体重1.60kg至1.90kg,母鸭1.40kg至1.70kg。

4.环境、安全要求:饲养环境,疫情疫病的防治与控制必须执行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屠宰

1.鸭源标准:来自产地范围内,符合种源、饲养要求、年龄要求、体重要求的健康鸭。

2.屠宰:宰前停食24小时。

五、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

(1)活体鸭:体型中等,躯干长方,站姿较平,眼高颈细,嘴黄或灰黑,脚黄或浅黑色,副主翼羽亮蓝,公鸭头亮绿身银灰或棕色,性指羽明显,母鸭羽毛褐麻色,带状白眉。

(2)白条鸭:皮肤黄白色,皮薄骨细小,皮下脂肪少,肉质丰厚,肌肉鲜红,切面有光泽,富有弹性;煮沸烹饪后肉汤乳白色,味美香甜。

2.理化指标(肌肉部分)。

项 目

指 标

蛋白质(%)

21.0

粗脂肪(%)≤

2.40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饲喂品和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地域范围

西林麻鸭产于西林县境内的那劳乡、普合乡、足别乡、那佐乡、西平乡、八达镇、古障镇、马蚌乡共6个乡2个镇94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4°29′-105°36′,北纬24°1′-24°44′,保护面积3020平方公里,年饲养量60万只以上。

九. 广西 百色 隆林 隆林腊肉

腊肉是隆林各族自治县各族人民风味名吃之一,是待客的必须食品。腊肉因在腊月腌制而得名,隆林腊肉与别地腊肉风味不同,它的风味独特,煮熟后,黄里透明,香嫩可口,油而不腻,是送酒的上等肉食。

腊肉的制作方法是:每年腊月春节前夕,即腊月十五至二十六日间,在各农户杀年猪时,将猪肉割成若干长条块,每块1至1.5公斤,用食盐和适量的花椒粉、草果粉、五香八角粉、烤姜粉等佐料拌匀,然后用这些佐料逐块猪肉染擦,放在大缸或大铁锅里,再适当地洒上高度米酒,盖上粽叶子,腌泡三至四天,然后将肉取出,挂在火坑或火灶上,用火石灰烧甘蔗渣慢慢烘干,以肉干色黄即可。各农户腌制的腊肉可供半年甚至一年的食用。隆林腊肉不但是一种上乘佳肴,又是传统的食肉储存的一种妙法,它对于边远山区、居住分散、远离圩场的农户带来极大的方便。因此,每年腊月,家家户户都腌制腊肉,多则几百斤,少则几十斤,用于过节、待客、送礼和自食。

十. 广西 百色 田林 百色蜂蛹

蜂蛹一般为胡蜂、黄蜂、黑蜂、土蜂等野蜂的幼虫和蛹,这些蜂都属昆虫纲、膜翅目、胡蜂等科类的昆虫。蜂蛹营养丰富,风味香酥嫩脆,是真正的纯天然美味食品。近几年在百色,蜂蛹每公斤售价高达400元,成为当今山里人馈赠亲朋的又一名特土产。

蜂蛹的吃法很多,有蜂蛹煎蛋、姜葱炒蜂蛹、椒盐蜂蛹、煎荷包蛋蜂蛹、金沙蜂蛹生菜包、蜂蛹四吃、油炸蜂蛹、香辣蜂蛹、蜂蛹上玉树、松籽炒蜂蛹、甘蓝椒盐蜂蛹盏、蜂蛹花仁羹、咸酥蜂蛹、脆皮蜂蛹等。

蜂蛹是含有高蛋白、低脂肪、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理想营养食物。蜂蛹既可作为食品,又可作为营养保健品。据资料记载:蜂蛹含蛋白质20.3%,脂肪7.5%,碳水化合物19.5%,微量元素0.5%,水分42.7%。蜂蛹的营养价值不低于花粉,尤其是维生素A的含量大大超过牛肉,蛋白质仅次于鱼干油,而维生素D则超过鱼干油10倍,被誉为“天上人参”,是一种纯天然的高级营养品。还富含蛋白质、氨基酸、锗、硒、维生素和钙、另外蜂蛹富含数十种对人体有益的酶。

广西特产粑粑广西百色靖西特产糯米肠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