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马店市驿城区家乡味土特产店 驻马店土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4 03:17:51

一. 河南省 驻马店市 确山 确山烟叶

确山烟叶光泽鲜亮、叶面干净、香气醇厚、气味醇和,烟灰洁白,以确山地域独有的浓香型特色而驰名中外,在国内外各大烟厂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良好的市场信誉。2000年至今,确山县与上海、龙岩、徐州、宁波、天津、厦门等大型烟厂建立了长期稳固的供销关系,被不少厂家定为生产优质卷烟配方的主原料。

二.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正阳 正阳水稻

【优质水稻】正阳水稻是驻马店市种植水稻最大的县,主要集中在正阳县南部的大林、皮店、铜钟、陡沟、兰青、彭桥六乡镇,种植面积25万亩左右。过去以杂交稻为主,虽然产量较高,但米质劣,销售难、产值低,严重影响了农民的收入和水稻的发展。1997年启动了“籼改粳”工程后,正阳县的优质粳稻快速发展,连年粳稻获得平均亩产462.9公斤的好收成。正阳水稻品种主要有:豫粳6号、豫粳7号、泗优9022、卷叶粳、富硒香粳等。“北有原阳,南有正阳”已经形成,并创出了“淮河馈赠、正阳新米”之品牌。

三.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汝南 汝南马蹄馓子

汝南马蹄馓子是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的。马蹄馓子系用清油细面炸制而成,条细色黄,味道醇正,干吃焦酥,看而不腻,熬汤耐煮,柔而不泡,食用方便,易消化,且经济实惠。

汝南历史悠久,文化深厚,至今仍然保留着许多传统习俗和美食的制作方法。例如汝南有名的土小吃,马蹄形馓子,就是过去过寒食节时必备的节日食品。古时寒食节禁火,要以寒食寄哀思,寒食节这一天不能吃热饭热菜,聪明的汝南人就以清油细面炸制成条细色黄,形似马蹄的食品用来代餐,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

汝南马蹄形馓子味道纯正,干吃焦酥,香而不腻,熬汤耐煮,柔而不散,食用方便,易消化,耐久存且经济实惠。由于汝南盛产优质的芝麻、小麦,与其他地区的馓子比较,汝南馓子最大的特点是用香油炸馓子,不仅味道好,而且盘条时,面性柔,易于拉长,故条细。汝南马蹄形馓子虽为油品,但易于消化,是老弱、小孩、产妇的补品,又是亲朋好友交往的礼品,由于经济实惠,还可以作为主食食用。

四. 河南省 驻马店市 泌阳 冰糖山楂

原料:山楂、冰糖、水。

做法:新鲜山楂洗净晾干水分,用1:1冰糖与山楂加水慢慢煮到汤汁粘稠即可。

贴士:糖的比例也可根据自己口味调节。

五. 河南省 驻马店市 遂平县 遂平桶子鸡

桶子鸡店相传创立于北宋时期,据说,其技艺是从皇宫御膳房传出。由于桶子鸡选料严格,制作讲究,故其成品形体圆美,不裂口,不破皮,色泽鲜黄,味香爽口,入口嚼起来既嫩又脆,油而不腻。桶子鸡整只趁热撕吃,不走油,不跑味。如果切食,刀口则十分讲究。先用刀从鸡身中间左右切为两半,然后再分为前脯、后腿,皆切成细条,腿膀剁成小块,提箸而食。

六. 河南省 驻马店市 驿城区 马家灌汤包

马家灌汤包是河南省驻马店市驿城区的特色小吃。马家灌汤包是京都饭店总经理马鹰的曾祖父马文德对祖传灌汤包工艺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而成的,以其用料考究、制作精湛、具有皮薄馅多的特点。

该店位于驻马店市驿城区大京都饭店。北距嵖岈山风景区35公里,西距铜山风景区60公里、南距薄山湖风景区30公里、东距天中山文化生态园,南海禅寺40公里、距南北旅游集散地武汉、郑州分别为300公里、200公里。

马家灌汤包的主要原料有羊肉、姜、盐、味精、马家香料、面粉、鲜汤、小磨香油。

马家灌汤包的制作方法:

1、将羊肉剁成碎沫、加入调料,朝着一个方向搅拌至肉馅上紧。

2、面粉加水、盐、活成面团,下成15个小面团。擀成面皮包入肉馅捏成25褶以上。上笼蒸熟即可。

马家灌汤包的特点:面皮筋香,肉嫩滑。

七. 河南省 驻马店市 上蔡县 邵店黄姜

邵店黄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上蔡县邵店乡盛产黄姜,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年种植面积1万余亩.

邵店黄姜,原名为“疆”,喻为“疆御百邪”之说,主为御邪,入药之功效,后名为“姜”源于姜太公。商周时期,武王伐纣,《史记周本记》:武王逐率车三百乘,虎贲三千人,甲士四万五千人,以东伐纣,帝纣闻武王来,发兵七十万距武王,谓之牧野之战,战争残酷,人畜尸体腐坏,滋生瘟疫,周兵病死无数。师尚(即姜太公)军师辅助武王姬发率部转战黄淮之间,军队驻扎在冈山(今河南上蔡境内卧龙岗)上休整,周边是沼泽地,当地百姓用冈山仙草熬汤献于太公以慰周兵,周兵喝仙草汤后,瘟病痊愈,精神大振,士气高昂。太公大喜,上奏武王,命军中凡煮肉汤食,皆放入仙草以驱瘟疫。谓此仙草为“疆”,意为用途广,功能多,疆御百邪。后人为纪念姜太公就把“疆”更名为“姜”,煮肉、熬汤、要放姜也流传沿用至今。冈山,最高处海拔近百米,《上蔡县志》载:芦冈,一名冈山,蜿蜒于蔡邑西偏,环绕起伏,亦一奇观也。北起长村,南抵汝南金铺镇,蜿蜒百里,广十余里,其主体在今邵店乡境内南北贯穿,二十余里。《续齐谐记》记载春秋后期桓景重阳登高,所登之山亦为此冈山,因此上蔡被谓为“中国重阳文化之乡”,邵店至今仍有桓氏后裔。姜太公率部所驻冈山即是今邵店境内卧龙岗,所用仙草汤,即是黄姜汤。 邵店黄姜种植历史悠久。史书记载春秋时期,孔子带高徒周游列国,“于陈蔡”。陈,即今淮阳,蔡,即今上蔡。途径卧龙冈北鸿隙湖畔陈蔡之间陈蔡铺(今华陂镇南)一冈陵,遇到大雨,书被淋湿,天晴后在台上曝晒,即为“孔子曝书台”。孔子淋雨后感伤寒带弟子沿卧龙岗向南至蔡埠口(今邵店西)汝河边,这里汝河迂回,风景宜人,一时找不到过河渡口,使子路向田耕农民打听,便是“孔子问津处”,现在,此处仍有一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问津处”三个大字,石碑立在那里。蔡国弟子漆雕开见孔子病患不轻,就从卧龙岗下取当地黄姜熬汤,每日献于孔子,不几日,孔子痊愈,周身轻松,神清目明。于是就有了后来孔子在蔡国三年“讲学布道”,弹琴高歌和创作《大道歌》。从此孔子与蔡国黄姜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生对姜情有独钟,在那个战乱年代终寿72岁,与重食生姜密切相关,《论语》载,子曰:不辙姜食。南宋理学大师朱熹在《论语集注》对孔子食姜嗜好阐释:姜,通神明,去秽恶,故不辙。漆雕开为孔子熬汤所用生姜就是卧龙岗下邵店一带所产黄姜。 邵店黄姜源产古蔡国卧龙岗南段两坡上,即今河南省上蔡县邵店乡一带。这里气候属亚热带温湿适宜,4月中旬至于11月中旬,平均气温26.8度,地势一岗(卧龙岗)担两坡,最高海拔98.2米,排水性强,土层深厚,土质松软,呈黄棕,沙壤性,通气性强,PH值7.3,中性偏碱,适合生姜种植和储藏条件,也成就了邵店黄姜的优良品质。据元朝《王祯农书》记载“姜宜耕熟肥地,三月种之,以蚕沙或腐草灰粪覆盖,每垄阔三尺,便于浇水,待发芽后又揠去老姜上作矮棚蔽日,八月收取,九、十月宜作深窖,以糠秕合理暖处,免至冻损,以为来年之种。邵店黄姜味道纯正,色泽金黄,无丝耐煮,辛辣,味长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粗纤维、钾、镁和糖等营养物质,蛋白质1.5-2.0g/100g、钾2000-2500㎎/㎏、镁360-420㎎/㎏、粗纤维0.8-1.2%、总糖1.6-2.2%。 邵店黄姜以优良的品质著名,不仅营养价值高,还具有良好的药用保健效果,邵店黄姜性温散寒邪,有驱寒,暖胃,健脾,生发,消暑治泻,制中夏毒之功效,姜汁水洗澡可润肌美容,泡茶可健胃益寿。据《上蔡县·实业态· 农业》载:邵店一带之姜,为蔡邑驰名之产品,常南至汉口,北至平津。古为“天姜”,曾为历代皇家供品。《上蔡县志· 建制志》载:清康熙年间建城堡为邵店寨。邵店集自古商业鼎盛,为群众交易土产,黄姜,购置日杂之集散地。邵店集以黄姜为主要交易点,姜贩遍布各地。黄姜初加工在民国年间就已起步,上世纪80年代,姜片厂产品远销20多个省、市,加工后的“蔡州天姜”出口到日本东南亚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几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不断深入,该乡抓住机遇,发挥优势,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生姜生产,全乡种植面积达到1万多亩,总产量达300万公斤。在种植上,积极引进外地优良品种,推广塑料大棚育苗和姜田不搭棚的先进生产技术,既提高了产量和产品质量,又降低了生产成本。为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建起了规模较大的生姜加工厂,产品有脱水姜片、姜丝、姜粉,成为俏销国内外优质保健食品。为邵店乡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做出巨大的贡献。《上蔡古诗词选集》中曾这样描述:“百里卧龙岗,千顷姜山藏,蜿蜒迂回至,富庶邵店乡。”

地域范围

邵店黄姜的地域保护范围在邵店乡境内海拔98.5米的一岗(卧龙岗)担两坡上,南与汝南县搭界,东与上蔡县杨屯乡接壤,西、北与西平县为邻。包括邵店全乡,涉及籽粒村、棚楼村、卜庄村、小楼村、西岗村、邵店村、集北村、庙王村、高李村、刘岳村、前杨村、后杨村、十里铺村、丁楼村、石佛村、郭屯村、尹赵村、刘庄村、上岗村、苑寨村、蔡屯村共21个行政村,保护范围地理坐标为:北纬33°14′00”-33°22′00”东经114°23′00”-114°33′00”。开(开封)龚(龚家棚)路穿境而过,东西总长10㎞,南北总长9㎞,适宜种植面积5343公顷,年总常量900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其新鲜根茎,呈扁平不规则块状,形态奇特,并有枝状分支。块小,有丝,色泽金黄。适宜调味品及保健食品和深加工制品。 2、内在品质指标:据测定,邵店黄姜含蛋白质1.5-2.0g /100g、钾2000-2500㎎/㎏、镁360-420㎎/㎏、粗纤维0.8-1.2%、总糖1.6-2.2%。 3、安全要求:产地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条件和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禁止使用未依法登记和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肥料、农药等农业投入品。

八. 河南省 驻马店市 确山 确山凉粉

一种用碗豆粉或红薯粉搅拌而成的小吃。凉粉这种小吃以其低廉可口的特点流传下来,并加以发扬成凉皮,梗皮,凉面等多个品种,成为确山街头一道古老、悠远而亲切的风景。凉粉作为一种地方特色小吃在确山延续了上千年。由于其独特的制作工艺,绝佳的风味,一直以来,深受广大食客的喜爱。如今,已经成为享誉豫南的地方名吃了。据清康熙年间的乡土志记载:“豫中驿城之南,有一地盛产豌豆之凉粉,色若琥珀,口感爽滑,弹性适中,食之有清热、驱火、凉血之功效。”

凉粉用料讲究,上等的凉粉一般选用本地的铁豌豆,俗名药豌豆。这种豌豆,种植不易、产量低,所以格外得金贵。其豆形如绿豆大小,色泽黝黑,质地坚硬,内质坚如铁,硬若石。存放起来老鼠不咬,虫子不叮。

制作凉粉时首先要将豌豆淘洗干净,其中不能有任何杂质。然后要用清水浸泡两天,其间还要换一次水。等豌豆泡软后,用石磨将其磨成豆浆。将豆浆上面的虚沫撇走扔掉, 留下好浆进行发酵。24小时后,置一铁锅于灶上,内倒适量清水,下面用麦秸火烧。等锅内水开后,将发酵好的豆浆缓缓倒入锅内,用一木勺进行不停地顺时针搅 拌。等锅里的粉浆烧开了,灶内的烧火立即变小,只需少许麦秸燃烧,使灶内有微火存在,使锅内的粉浆一直处于轻微滚动的保温状态。估计1个小时后,粉浆已经 熟透,麦秸火熄掉。用木勺将粉浆舀出倒入提前洗干净的瓦盆中。倒满一盆后,用一白布覆盖放到一边等其放凉。12小时后,掀开白布,盆内凉粉已成。将其盆倒 扣于案板或锅盖之上,晶莹如玉的凉粉就呈现在你的面前。用一利刀,沾清水少许,划下一块,放在手里轻轻晃动,感觉如羊脂和田之玉在手心里颤动。

做凉粉也称为打凉粉,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就说烧火一事,只能用麦秸火,其他木材绝对不可用,否则凉粉未熟,锅底已经糊了。如果用其他柴火,即使凉粉不 糊,你也熬不出那特有的小麦融合豌豆的清香之味。一般的凉粉,只要锅里豆浆一滚熟就可以出锅,而这确山豌豆凉粉则不行,必须用小火慢慢地熬上1个小时,才 能熬出其特有的滋味。

九. 河南省 驻马店市 驿城区 明宫三茹鸭

明代宰相徐达从宫中带回秘方,三菇炖鸭,口味可口,营养丰富。

原料:樱桃谷鸭、花菇、蒜头、珍菇、冬瓜、药包、姜、盐、味精、胡椒粉。

制作方法:1、将鸭肉解冻,切块,用盐腌制3个小时,2、将腌好的鸭块洗净去水,沥水晒干。3、将三菇泡软切片,鸭汤上笼蒸熟。4、将鸭块加姜、调料放入沙锅中炖熟。5、将熟鸭块加三菇、冬瓜、和作料加汤装入锅上桌。

特点:汤味清香淡雅,肉细嫩爽口。

十. 河南省 驻马店市 平舆县 狼牙土豆

原料:土豆、酱汁、盐、糖、五香粉、孜然粉、辣椒油。

做法:1、土豆事先切成“狼牙”锯齿状,浸泡去除表面淀粉,而后沥干,过油至熟,捞出沥油趁热拌入调料和酱汁;2、土豆盛入一只搪瓷盆,撒上调料诸如盐啊、糖啊、五香粉、孜然粉等等,一应俱全,最后来一勺自家炸的辣椒油,簸一簸,即可。

驻马店哪有本地土特产专卖店驻马店土特产必买清单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