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德州家乡的特产 山东德州十大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5-11 14:13:23

一. 山东省 德州 夏津 夏津甜酱

酱是烹调的主要佐料,其既能调合菜肴的滋味,又能调合菜肴的颜色。在鲁西北及冀东南一带“夏津甜酱”为其佼佼者。

夏津甜酱为本县“三古”之一,以小麦面粉制成,为邑中名品,所谓“恩(原恩县,今平原县恩城镇)瓜夏(津)酱(甜酱)”者即指此(见民国《夏津县志·杂志》)。“夏津甜酱”如粥,色红,咸甘适中,以油烹之,其味异香,以汤和之,其味微甘。若以春葱(夏津俗称羊角葱,即隔冬不刨,翌年春天萌发的新葱)蘸食甘辣适口,人们多以为春令佳食。当地还有常年以葱蘸甜酱佐餐者,因而以大葱蘸甜酱卷薄饼(烙烤的面饼)为当地之名吃。久居外地的本籍人及外地慕名者多以食夏津“薄饼卷酱葱”为欣慰。据民国《夏津县志·杂志》载:城内有一“三山井”,水味极苦“银工镀金用此水特发宝光,作甜酱别有异味”。原夏津“永泉居”酱园即设在“三山井”南侧,其“永泉居甜酱”即以此井水制做,产品畅销附近数县,人们多以为馈赠礼品,然因生产规模小,产品常出现脱销。

信息来源:夏津县地方史志办公室

二. 山东省 德州 庆云 大叶香菜

大叶香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庆云大叶香菜在庆云县有着悠久的栽培历史,并且栽培面积大,品种独特。据县志记载,庆云县自明清两代就有香菜的栽培,因品质甚佳,被定为皇宫贡品。因此,成为当地人民喜爱的蔬菜之一。

三. 山东省 德州 夏津 夏津大杏

杏为本县传统水果,栽植历史悠久,据明嘉靖本《夏津县志》载,明朝初年境内就大量种植。清初,城东北30里的小王庄设有大杏专市。每年杏熟,商贾云集,车载囊驮,运销于幽、燕及江浙、湖广一带。

夏津大杏分离核、粘核、半粘核三个群,苦、甜仁两大类,目前计有红脸二麦黄、红半个、红花节、红铃铛、串枝红、三变丑、破核、酸白、红梅子、大白水杏、金黄杏、鹅翎白、红巴旦、白巴旦及老鸹枕头杏等62个品种,主要产于古堤之上及东、西沙河地区。其中以后屯、双庙两乡最多。据1985年调查,全县杏产量为150万斤。其中左堤村的老鸹枕头杏为佼佼者,因其酷似鹅卵石(当地人称为老鸹枕头)而得名,个大皮薄,甘酸适口。该杏是由土杏树经选择、嫁接而成。它枝干粗壮,叶片肥大,果实发育快,于芒种前成熟。每枚重50—80克,成熟后白中泛黄,有浓郁的米兰香气,为杏中上品。

夏津大杏,香气馥郁,甘酸适口,含多种维生素,且品种繁多,成熟较早,颇受人们喜爱。用夏津大杏加工而成的果脯、果酱,营养丰富,色味俱佳。

四. 山东省 德州 庆云 德州驴

德州驴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德州驴为全国著名优良畜种,以山东无棣、阳信、庆云、沾化等地为中心产区。德州驴的主要特征是:体形高大,肌肉发达,形体匀称而健壮,头颈高昂,眼大有神,背腰平直,腹部充实。德州驴生长发育快,一岁时体高、体长均达到成年驴的85%以上。成年驴平均身高140厘米,体长138厘米,体重在260公斤左右.役用性能好,最大挽力为136-176公斤,相当于体重的75%以上。

【德州驴】全国著名优良畜种。以无棣、阳信、庆云、沾化等地为中心产区,并分布邻近各县。

因历史上无棣农民常用驴运盐去德州一带进行盐畜交易,德州成为无棣驴的集散地,故有“德州驴”之称。

德州驴的主要特征是:体型高大,肌肉发达,形体匀称而健壮,头颈高昂,面直口齐,眼大有神,背腰平直,肋部骨拱圆,腹部充实,四肢干燥,关节明显。按毛色,德州驴可分为“三粉”和“乌头”两大类型。“三粉驴”鼻唇、眼圈和腹下被毛呈粉白色,其他部位被毛为黑色,体形匀称,动作灵敏,“三粉驴”约占德州驴的3/4左右。“乌头驴”全身被毛纯黑无杂毛,体型粗壮,蹄大有力,动作略迟钝。

德州驴生长发育快。驴驹一岁时,体高、体长均达到成驴的85%以上;3岁时,发育基本完成,平均体高140厘米,体长138厘米。德州驴体重一般在260公斤左右,比一般小毛驴重80公斤;性成熟也早,公、母驴两岁半均可开始配种,母驴年平均受胎率为84.11%,一般终生产驹10头左右;公驴1旺盛,0品质优良,繁殖率高。以此为父本,与内蒙古、新疆等地母马相配,所产骡子体格高大,堪称骡中上品。

德州驴役用性能好,挽、驮、乘均宜,持久性良好,行动迅速,最大挽力为136~176公斤,相当于体重的75%以上。

无棣县有天然草场78万亩,饲料资源丰富,特别是当地人民素有种苜蓿的习惯,为牲畜提供了优质饲料,经当地人民长期选育和精心饲养管理,形成了德州驴这一优良驴种。1949年全县饲养驴20809头。1959年,无棣县柳堡乡一头公驴和东岳里一头母驴送往北京全国农业展览馆参加展出。1962年,山东省农业厅在德州驴的中心产区无棣县河西营,投资建立了种驴场,对德州驴进行纯种繁殖,提纯复壮。20多年来,该场向全国各地提供优良种畜2060头,该驴曾被新疆、广东、辽宁等24个省市、八大军区军马场引为种畜。该驴还曾销往朝鲜、阿尔巴尼亚等国家。

五. 山东省 德州 齐河 齐河西瓜

齐河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齐河西瓜是山东省德州市齐河县的。齐河西瓜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德州市齐河县种植西瓜已经有几十年的历史了,种植的西瓜不仅品种好,而且质量也好。

2013年,齐河县农业科学研究所申报的“齐河西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齐河西瓜产区位于齐河县的华店全部、刘桥乡、祝阿镇、焦庙镇各一部分,共辖107个行政村,地域范围东至倪伦河,西至赵牛河,南至焦庙镇国道309,北至京沪铁路。地理坐标为东经116°39′~116°46′,北纬36°33′~36°48′,区域总面积234.1平方公里,地域保护种植面积为3333.3公顷,年总产量25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部特征:齐河西瓜个大皮薄,椭圆形,一般在8kg~11kg,瓜皮墨绿,间有细网纹或条带,果皮厚度≤1.0cm。 2、内在特征:瓜肉大红沙瓤,甘甜多汁,籽小而少,可食率≥75%,总酸≦0.2;含有丰富的矿物盐和多种维生素,可溶性固形物≥10%,锌≧0.5,钙≧5.0,铁≧0.2。 3、质量安全规定:齐河西瓜生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110-2002无公害食品西瓜产地环境条件”要求,产品质量符合“NY/T5109-2005无公害食品西甜瓜”的要求。

六. 山东省 德州 庆云 庆云草帽辫

产于庆云县大靳、板营、常家等十几个乡镇,具有100多年的历史。产品以洁白、匀净、板平、边齐等为特点。可加工成草帽、提篮、纸篓等。

七. 山东省 德州 德城区 德州羊肠子

羊肠子又名清血肠,德州的老百姓把它称为羊肠子。羊肠子实际上是由羊肠皮灌入羊血、淀粉、香料,然后在加料的老汤里煮熟。羊肠子入口爽而不腻,异香诱人,无腥膻的气味。它的汤更有一种独特的清香味。很多老德州喜欢吃羊肠子,认为它性热,有祛除哮喘和胃寒的作用。

听老人们讲,羊肠子是满族人发明的。清朝建立后,很多满族人迁到了德州。德州城北住着一满族大户,主人被后世的老百姓叫作吴三麻子,据传羊肠子最早就是他们家私家享用的美食。辛亥革命后,吴三麻子家道中落,成为贫民。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好担起挑担,去街头卖羊肠子。为了保持垄断,他一直没有把羊肠子的制作方法传给外人。但不知通过什么渠道,以前在他家扛活帮忙的一个长工学会了羊肠子的制作技巧,吴三麻子死后,这个长工便把羊肠子的制作方法传了下来,也给德州人留下了一种宝贵的美食财富。

德州街头卖羊肠子的摊位十分简单,大都是一辆长箱形的木车,所有的家什儿都放在车上。车前是装着碗筷的水桶、盛放作料的小盆,车后摞放着供食客坐的小凳,车中间是一只火炉,上面架着一口烧汤煮肠用的大锅。在出摊前,摊主要先将羊肠一节节地灌好,把汤烧得滚开,这样一上街便可以叫卖了。有食客来了,摊主便揭开热气腾腾的大锅,将灌好的羊肠放入锅中,稍等片刻即用筷子将煮熟的羊肠捞出来,用锋利的小刀将其斩成1寸左右的小段,排在碗里,再撒些胡椒粉及辣椒油、香菜、盐、味精等作料,接着从锅里舀出一勺热汤浇在上面,一碗泛着油花儿、冒着热气、飘着香味的羊肠子便递到了食客手中。满满一大碗,才两块钱,再花上5毛钱买个烧饼,吃起来那叫一个爽!现在,德州有一家卖羊肠子的非常有名,他卖的羊肠子味道鲜美,每天食客都要排起长龙。据说,他的汤之所以味道如此鲜美,秘诀是放入了煮扒鸡的老汤。

很多人说,如果在外地摆一个小摊卖羊肠子,肯定火。但为什么羊肠子一直没有走出德州,始终使我很困惑,也许是知道它制作工艺的人太少了吧。希望有一天,羊肠子也能像扒鸡一样,成为德州的又一美食名片。

八. 山东省 德州 庆云 德州羊肠汤

德州羊肠汤是山东省德州市的。羊肠汤又名清血肠。老德州的人们,俗称它为羊肠子。羊肠汤味道浓香,咸淡适宜,入口烂熟香嫩,油而不腻,鲜而不膻,爽滑可口。

关于羊肠子的由来,民间有很多传说:

一说是清光绪年间,朝廷诏令各地向宫廷进献名吃,当年居住在德州东门里三合街旗人沙勃勃接诏后便将自己创制的羊肠子进献皇宫。皇帝、太后品尝后,大为赞赏,因其清香味美、荤而不腻,遂视为佳品,给于赏赐。沙勃勃一时名振德州,辖区之人都争相学做羊肠子,羊肠子开始在民间流行开来。

另一说是羊肠子是满族人发明的。清朝建立后,很多满族人迁到了德州。德州的城北就住着一满族大户,主人被后世的老百姓叫作吴三麻子,据传羊肠子最早就是他们家私家享用的美食。辛亥革命后,吴三麻子家道中落,成为贫民。为了维持生计,他只好担起挑担,去街头卖羊肠子。为了保持垄断,羊肠子的秘方一直不传外人。但机缘巧合,以前在他家扛活帮忙的一个长工学会了羊肠子的制作技巧。吴三麻子去世后,这个长工便把羊肠子的制作方法传了下来,也给德州人留下了一种宝贵的美食财富。

纯净的羊血调上上等淀粉、小磨香油、姜汁、胡椒粉等佐料成粥状,灌入新鲜肠衣内,煮熟晾之备用;食用时将煮熟的羊肠子放进羊骨熬制的老汤内加热,在碗内割制成小段加上胡椒粉、香菜末即可。吃在口中香嫩软糯,并无腥膻之感。很多老德州喜欢吃羊肠子,尤其是寒冷的冬季,认为它具有健脾开胃、通窍散寒之功效。一碗好吃的羊肠子最大秘诀在于汤汁的调配,以汁取胜才是王道,汤汁配方是“江湖秘笈”,也是师傅们的0,轻易不外传。据坊间传说,许多好吃的羊肠子用得都是制作扒鸡的老汤,自然别具一番风味儿。

在很多老德州人心里,羊肠子是街头巷尾一道诱人的风景线。清晨或黄昏,小贩们推着小车走上街头,锅上的盖子一掀,香气四溢,吸引着过往行人。不一会儿,每辆小车的周围就会密密匝匝地围上一圈吃客。卖羊肠子的摊位十分简单,大都是一辆长箱形的木车,所有的家伙什儿都放在车上。车前是装着碗筷的水桶、盛放佐料的小盆,车后摞放着供食客坐的小凳,木箱内放一口大锅,锅内盛满热气腾腾的羊肠子,锅的旁边有盛着烧饼的箱子。当人们聚拢到车前,小贩便从锅里夹出一段羊肠子,用锋利的刀,迅速地把羊肠子切成一寸左右的小段,接着从锅里舀出一勺子热热的羊汤,浇在羊肠子上面,再依食客口味洒些胡椒粉、味精、盐、香菜等佐料,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肠子便递到了食客手中,再配上一个烧饼,就可以大快朵颐了。吃羊肠子可没人喜欢坐着,要的就是站着吃的痛快爽利劲儿。无论是普通百姓还是富贾之流,在一碗美味热乎的羊肠子面前,人人平等。更有些市民甚至自带容器,不光自己来一碗,还要带回去全家分享。

很多羊肠子的追捧者也都经历过担心到试吃到认可到上瘾的心理转变。第一次接触时总有着这样的担心:会不会很膻啊,看着别人吃得酣畅淋漓,鼓起勇气试一试,方知其味美鲜香,接下来便越吃越上瘾了。一天不吃就觉得少了点儿什么,一个新的羊肠子爱好者就诞生了。

曾经,德州二郎庙、赵九家、邮电三分局、柴市街、小锅市等路口的羊肠摊儿都非常有名,后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城市规划的进行,许多的路边羊肠摊儿已难觅踪影,那些食客口中经典的摊位已成为老德州人记忆里的一个念想儿,许多“老德州”都说,真不希望祖辈儿传下来的东西就这样没了。

九. 广东省 汕尾 海丰县 家乡大三鲜

家乡大三鲜

吃海陆丰菜必吃大三仙,其实就是三种东西,上好猪脚、墨脯(大鱿鱼)和允。慢火细煲3个小时,猪脚胶质丰满弹牙,鸡肉嫩滑中又带少许墨脯的鲜味,三味混合,含“福禄寿”之意,好意头!

十. 山东省 德州 禹城 禹城山羊板皮

山羊板皮是禹城市的传统商品。突出特点是毛短有光泽,纤维组织紧密细致,皮板厚薄均匀、柔韧、拉力强,并富有弹性和油性。

山东德州特产排行榜前十名山东德州十大特产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