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在平遥买特产在哪儿买 平遥县买特产去哪里实惠一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2-25 04:05:41

一.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长山药粉

长山药又名怀山药,是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洁白的长山药制品长山药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经加工后是健脾 、养胃 、益气的滋补药品。外国人把长山药称为“ 中国人参 ”。不仅如此,它可以起到人参起不到的作用。人参燥热,青年人不宜服用,但长山药老年人、青年人和少年儿童都可以服用。在筵席上常见的拔丝山药、蜜饯山药等佳肴,更是独具特。平遥长山药是与平遥牛肉、推光漆器齐名的土特名优产品之一,以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而著称。长山药是药食两用的薯蓣科植物 ,在《神农本草经》和《本草纲目》等历代药典中皆被视为健身、扶脾、养胃的上等滋补佳品 。长山药性温不火,营养丰富,青年 、老年、妇女、儿童、婴儿均能食用 。据化验,长山药中富含蛋白、淀粉、还含有钙、镁、锌、铁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长山药既是药典佳品,又是纯天然 、无公害 、高营养的绿色食品。平遥长山药多年来出口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市场,被誉为“中国小人参”。

长山药,又叫薯蓣和怀山药,是薯蓣科多年生宿根性草本植物.山西省平遥、太谷等县盛产,每年可提供商品山药20万公斤左右。平遥县岳北村生产的长山药,条粗条长,皮薄质细,在晋中一带很有名气。《神农本草经》上说:“薯蓣味甘温,主伤中,补虚赢,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是祖国医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味健身、健脾、养胃的滋补药品。

二.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平遥碗托

是平遥由来以久的一种风味面食小吃,最早是由清代厨师董宣发明,距今已有百年的历史。具有面质筋道、滑爽可口的特点。

工艺:先用白面、温盐水、菜油等调和成糊状,然后盛入五寸小碟内上笼蒸熟,晾凉后即成。吃时既可凉拌又可热炒,一般夏天多以凉拌为主,具体办法是将碗托切成小条,佐以醋、蒜泥、芝麻、香油等。热炒则是以山药丝等小菜放入锅中与碗托同炒,熟后香气扑鼻。这一小吃在古城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三.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南瓜糊塌

【原料】 白面一斤(制成品十个)

【辅料】 南瓜半斤,料面、食盐、葱花少许,油半两

【制法】 把南瓜擦成丝,和面拌起(软一点),再和辅料拌匀,鏊子热了淋少许油,把面用小铁勺放在熬子上,摊平(圆形),两面烤焦即成。

【特点】 美味可口

四.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山药丸子

山药丸子是平遥当地人日常饮食中最常见的一种食物。所谓山药其实就是大家通常吃的土豆或马铃薯,平遥当地人称之为“山药”。

山药丸子的做法很简单,把土豆洗净,用专用的擦则把土豆擦成丝,再加入面粉拌匀(不要加水),依个人口味放入盐少许,然后把裹上面粉的山药丝握成团,上笼屉蒸上20分钟左右出锅。吃的时候根据个人爱好调入炒好的西红柿酱或者葱花、蒜、醋等爆炒的蘸水水。这样美味的山药丸子就做好了。

也有人喜欢将面和土豆丝搅拌均匀后直接上锅蒸,出锅后用筷子搅拌开,然后加油炝锅将裹上面的土豆丝爆炒,最后撒入韭菜、辣椒等辅料出锅(辅料随个人口味而定)美味又实惠的土豆丸子就做好了。

五.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长升源黄酒

长升源黄酒是山西省晋中市平遥县的。“长升源”黄酒,以平遥所产黄色糯米制成,故又有“糯米酒”之称。其香味浓郁醇厚,酒性温和,老少皆宜,既是烹饪时理想的佐料,又有活血化瘀、养血补血的功效。

一提到黄酒,平遥人马上就会想到“长升源”三个字。“长升源”黄酒铺位于平遥古城中心的市楼南侧。“长升源”原名“聚升源”,光绪年间,慈禧太后与光绪皇帝西行时路经平遥,慈禧太后饮过“聚升源”的黄酒后,大加赞赏,赐名“长升源”。

其实,平遥黄酒早在明朝崇祯年间就已创出了品牌,当时平遥城内有个叫赵聚贤的举子,家道殷实,广置良田,喜与文人墨客在家聚会,所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这年,因秋种违时,赵举人便将所有的秋地全种上了糜子,结果糜子大丰收,粮仓堆得满满的。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糜子太多,没法处理,四处兜售,即使价格压至最低,也还是卖不出去。赵举人犯愁了,情急之下,只好将全部糜子研成糯米,又将糯米加工成黄酒。经过苦心寻找配制秘方,黄酒终于酿制成功。他将酿好的黄酒装瓮下窖,两年后打开,异香扑鼻。除了招待友人和自家饮用外,仍有剩余,经友人建议,赵聚贤决定开一家店铺出售黄酒。在取店名时,赵聚贤颇费脑筋,最后取了个“聚升源”的店名,以求顾客盈门,生意兴隆,步步高升,源远流长。赵聚贤的黄酒货真价实,保存时间长,入口香、甜、绵,深受顾客喜爱,他的生意越做越红火。赵家尽管几易掌柜,大师傅不断变更,但始终保持赵聚源提出的“严求其质,微求其利”的原则,经营多年而招牌不倒。时间长了,竟有人将“若要富,开久铺”的俗语演变成了“若要富,开酒铺”。

1950年后,“长升源”黄酒被统购统销,失去了市场,逐渐销声匿迹。直至改革的春风吹遍神州时,“长升源”黄酒才重新走入人们的生活。

目前,“长升源”这个老字号由第六代传人郭怀仁先生经营。

六.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平遥擀面

【原料】 白面或白面掺加高粱面

【和面】 室温水,可略加少许盐,化匀后边加水边搅拌,直到面粉大部拌成絮状后,揉压成团,放置醒匀,和成的面团要求既无干面又要光滑且较硬。用手揉压成厚饼状,用擀面杖将面饼转圈擀开,擀到可卷在面杖上时要随擀随洒面扑(干面粉),以防粘连。擀成薄皮时,或反复叠卷或卷在杖上纵向切开,依个人食用习惯切成粗或细匀称的面条,或柳叶、菱形,入沸水煮熟。

【特点】 形状美观,辅以调料、蔬菜,色形味俱佳,是主要面食之一。

【诀窍】 和面时加盐会使面条不易折断、韧劲强。面稍硬但要适度,过硬则切时易出面刺,过软则易粘结成块

七.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六合枕

据说,慈禧太后西行至平遥,人困马乏,在品尝了当地特色食品,美酒后,准备就寝.但是出宫在外,一路颠簸跋涉.加之当时内忧外患,慈禧辗转反侧,久久不能入睡,在外侍候的平遥官吏急忙献上了当时平遥特有的"六合枕",使得慈禧安然入睡.次日,慈禧顿感神旷心怡,便问此枕为何叫"六合",得知"六合"乃指枕上有六个孔,而且各孔互通,代表了上下.东西.南北,寓意天下太平祥和.慈禧大悦,脱口说道,"天下太平,国泰民安啊"于是赐名为"泰",从此,"六合泰"枕便传了下来!

八.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平遥油糕

【原料】 软米一斤、红小豆(芸豆)三两

【辅料】 红糖六两、桂花酱少许

【制法】 把软米泡上一夜,再用清水冲两次,碾成细面。把小豆煮熟,放在筛子里拿木勺抿烂,再拿布包澄出来炒一下。把红糖、桂花酱放在一起成馅,再用温水把糕面和起成面席,揪成小剂,把小剂捏成皮,包入馅子,捏好。过油炸出来即成。

【特点】 外焦里绵,香甜好吃

九.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豆面抿尖

山西面食闻名天下,“一样面百样做,一样面百样吃,三百六十天,天天不重样”,这是说山西人能用单调的面粉做出丰富多彩的面食品种,有的甚至可以在一年之内,做到主食天天花样翻新,没有重复。小小一块面在山西人手中捏卷搓拉出神入化,形成了独有的面食文化。

抿尖就是众多面食中的一种,平遥话称为抿圪抖儿。抿尖的抿字表示此种面食的制法,尖则是指此种面食出锅后的形状。比较传统的抿尖用豆面制成,也叫豆面抿尖。现在通用的做法中常以豆面或玉米面、高粱面掺白面(普通面粉)为原料。

制作擦尖和抿尖的工具不同,做抿尖是用抿床和抿锄(左图),做擦尖的是擦床(右图)。抿床无刃, 向下低凹,呈圆口状, 抿床附带一个抿拐,是用来压面,擦床呈月牙形状, 刀口朝上, 所以做出的面条形状也不一样, 擦尖是扁的,抿尖是圆的。 制作擦尖面时一定不能着急,月牙的刀口很容易将手掌擦破。这两种工具通常都是用来制作杂粮面食。

抿尖和擦尖面的和法差不多,为防止面出筋两种面团都不能和的早了,否则不易压下去,要等下锅的时候方可将面团和好,只是抿尖和得软些,通常是小麦面粉与豆面搭配,擦尖的面团和的硬些,可比饺子面团稍硬些,擦尖的面团与饺子的面团软硬差不多,有的甚至比饺子面团还稍硬些,抿尖的面团要比饺子的面团软,两种面团都是有半干半湿面粉参合在一起的面团状。

制作抿尖和擦尖的工具(平遥话:擦则)

抿尖的制法:将面团放在抿床上,用抿锄或者手掌用力将面团向下压挤

煮熟后将抿尖用笊篱捞起,一般浇各种卤(西红柿、小炒肉等制成,方法随意)或烩菜食用

十.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平遥烙饼

【原料】 白面一斤(制成品六个)

【辅料】 油一两、食盐少许

【制法】 将面用温开水和起,擀开,把一半油与食盐抹上,卷起来,撕成小块,擀开抹上油,上鏊子两面烫成金黄色,熟了为止。

【特点】 美味可口

平遥县哪里买特产不被坑平遥县内在哪里买特产正宗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