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上党区土特产 长治的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7 11:52:21

一. 山西省 长治 襄垣 襄垣手工挂面

襄垣手工挂面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襄垣手工挂面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襄垣挂面

襄垣挂面始于元大德年间,清康熙年间驰名上党。60年代曾选入全国农业展览会展出,制作工艺为全手工,食用方便,其特点为条细、耐煮、柔软爽口。

襄垣县手工挂面选用当地优质小麦加盐、碱、水,经手工和面、揉面、醒面、盘条、上架、分绞、拉吊、干燥后精制而成。

二. 山西省 长治 屯留县 屯留绿豆

绿豆

屯留县绿色食品开发研究中心生产加工的绿豆,粒大圆匀,干净卫生,来源于西部山区乡镇。由于它生长在无“三废”污染的环境地带,该产品品质、适口性及营养价值都十分高,含有较高的蛋白质、尼克酸、赖氨酸、核黄素、维生素B及多种矿物质元素,具有很高的保健医疗价值。它是煮粥的常用豆类,具有消热润肺、止咳化痰、生津止渴和解毒的功效,适用于肺热咳嗽、痰稠不爽、喉痛声嘶、溲赤便秘等病症,还具有祛湿利尿的作用。该产品采用高级彩印真空塑料包装。

三. 山西省 长治 沁县 干馍

干馍

干馍是沁县名吃之一,形状为圆形,中空有心。以温开水和白面,并倒入适量碱水,制成不硬不软的面团。以花椒面、盐、香油、面搅和做干馍心。干馍在火圈内烤熟,表面不焦不生,吃起来香脆可口。今多诱人以干馍夹熟肉吃,也可以夹枣糕吃。有“沁州甚最好,干馍圪夹糕”之说。

四. 山西省 长治 屯留县 小杂粮

小杂粮

屯留属湿润大陆性气候,山区、丘陵面积大,且远离“三废”污染源,群众素有种植小杂粮的历史习惯。2000年生产的黄大豆、黑大豆、青大豆、红小豆、绿豆、豇豆、“珍珠黄”小米、玉米糁、三和面条9个品种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县境内有3400亩土地取得了有机食品的转换证书,目前小杂粮生产已达20万亩,年产量可达1500万公斤,县绿色(有机)食品生产领导组专门负责全县小杂粮等产品的生产规划、组织协调和质量监督工作。怡神有机食品公司等企业专门从事小杂粮的精选、包装加工和销售。

五. 山西省 长治 长子 长子炒饼

山西省长治“长子炒饼”历史悠久,早在清光绪年间就流传到晋、冀、鲁、豫各地。其特色是柔软利口、清香不腻,不仅是上党人民喜爱吃的美食,而且外地人来长子办事,也要品尝其风味以饱口福为乐趣。1974年,晋东南地区商业局饮食服务科已将“长子炒饼”纳入《烹调技术基本知识》,《长治日报》、《太行日报》、《山西日报》、《中国食品报》、《烹调知识》杂志先后登载过其制作方法和风味特点。1984年,在晋东南地区名产、名吃展销会上荣获一等奖。1987年4月又被上海市锦江(集团)联营公司、服务食品技术研究中心收入《中国风味菜点集锦》一书。

六. 山西省 长治 屯留县 西贾大葱

西贾大葱

西贾大葱种植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年间就销往太原、河南各地。其特点根白如玉,叶色青翠,茎长叶短,辛辣味浓,贮存时间长,且有葱花落锅自然散开不粘连的特性。如用葱蒜拌凉菜别有风味,有凉菜不凉,舒口爽气之感;还有独特的药用功能,壮阳补肾,驱风寒、降脾温,常食有益健康。据中医研究,该葱性温,调和诸味,特别是配以羊肉既暖胃又去腥,是上党人民喜爱的蔬菜之一。

七. 山西省 长治 襄垣 长治黑圪条

黑圪条是用红面包住白面或白面包住红面,或混合搅拌和成的面团用手工擀制成大片,再切成8寸长,韭叶宽,或裙带宽的条,下锅煮熟的一种面食,是长治地区流传的一种黑色面条。因煮熟的面条黑红色,故得名“黑圪条”。黑圪条主要原料是高粱面,做时再掺些白面和豆面更好。

高粱,在我国栽培至少也有5000年的历史了。古籍载,高粱的别名叫"蜀秫"、"蜀黍" 、"芦禾祭"、"荻粱"、"乌禾"、"木稷"等。《广雅》里说:"乌禾,塞北最多,农家 种之,以备他谷不熟为粮耳。"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载:"蜀秫,北地种之……栽培历史已有四千九百年。"《农正全书》中说:"北方不宜麦禾者,乃种此,尤宜下地立秋后五日,虽水潦一丈深,而不坏之。"《潞安府志》549页记载:"粱,惟长子、屯留宜 "。由于地理条件的适宜,长治地区的高粱含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磷、钙、 核黄素等营养成分较多。高粱脱皮去壳磨碾成粉俗称红面,再经过蒸、煮、烫可制作花样繁多的面食食品,如握溜溜、握片片、煮鱼鱼、蒸蝌蚪,剔拨股,包皮拨的及红面蒸饺等农家食品和风味小吃。"红面黑圪条"是长治的特色品种。这种面条,浇上腌制的芥叶或野菜酸菜、豆芽、豆腐、粉条制作的卤子,别有纯朴香味。"黑圪条"相传起源在清代光绪年间,那时泽州地区常闹灾荒,老百姓为了活命,只好将高粱米碾成面粉扌各捞成糊糊浇上浆水菜喝。泽州凤台一家姓赵的人家,娶了一房儿媳,五天后要到厨房做饭,婆婆让她做糊糊饭喝。她在扌各捞高粱面时,一不小心,把豆面打了进去,她只好将错就错地继续扌各捞,结果成了稠糊状。新媳妇怕受公婆的气,就偷偷抓了两把白面放进糊面里,揉搓成硬面团,用擀杖擀成大片,切成裙带宽的条下入开水锅里煮熟,连汤带水捞到碗里,浇上浆水菜端给公婆吃,公婆用筷子一搅见是黑面条,就问她是怎么回事 ?新媳妇只好如实说了。公婆吃着韧滑利口,酸香开胃的面条, 边吃边说:"这黑圪条怪好吃哪"。从此,"黑圪条"的吃法在上党一带民间就传开了。而且小摊贩也把黑圪条搬到市场销售,受到食客的赞扬。

八. 山西省 长治 屯留县 屯留尖椒

屯留古有米粮川之称,今有蔬菜县之誉。因地肥水美、昼夜温差大,故发展蔬菜得天独厚,尤其是青椒、尖椒等茄果类菜更为上乘。其特点:个大匀称、色艳肉厚、无污染、无虫害、易贮藏,尖椒细长籽少,香麻辣鲜。现有鸦儿堰尖椒市场、下李高青椒批发市场,还建有大型蔬菜冷藏库3个,总库容量达到7500立方米,专供本县蔬菜外销中转和短期贮藏。

当地还组织有农民经纪人协会,专门协调蔬菜外运,每年7----9月生产旺季适逢外省蔬菜“休眠”期,外地贩运车辆络绎不绝,青椒、尖椒源源不断销往上海、广东、海南等省市,倍受广大客户青睐。

九. 山西省 长治 沁县 沁州黄小米

沁州黄小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沁州黄小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于山西省沁县(古称沁州)的一种小米。该米品质优良,独具特色,食之甜香松散,非常可口,由于具有高营养价值,被誉为“小米之王”。是我国四大名米之一。

“沁州黄”小米在1919年参加印度国际博览会便饮誉海外。在国内连续被评为一级小米,获“全国最佳小米”称号。小米“沁州黄”为什么叫“吴阁老”呢?这里还有一段传说:相传在明代时,沁州檀山一带有座古庙,庙里住着几位和尚,生活清苦,免不了忍饥挨饿,他们看见庙周围的土地荒芜,就开垦出来,种上了糙谷。经过几年的精心栽培驯化,糙谷发生了神奇的变化。这种谷子,色泽蜡黄,颗粒圆润,状如珍珠,晶莹明亮。煮成饭后松软可口,味道清香,越嚼越香,遂起名为“爬山糙”。

清代康熙年间,保和殿大学士吴 ,沁州人士,人称“吴阁老”。在衣锦还乡时,听说“爬山糙”品质极佳,状似金珠,熬稀饭锅边不挂米粒,蒸饭、切饭香甜味美。为了证实传言,便亲自到檀山庙内品尝,方知名不虚传。当时他嫌“爬山糙”名字不雅,便称之为“沁州黄”。在还朝时还带了一些小米献给康熙皇帝。康熙食后,大加赞赏。这样“沁州黄”便成了年年向皇帝进贡的珍品。因吴阁老使“沁州黄”名扬朝野,久之,“吴阁老”也就成了“沁州黄”的代名词。

“沁州黄”是一个特殊品种,与一般作物宜种在肥沃土地不同。“沁州黄”只长在沁县次村乡檀山、王朝、石料、钞沟、东庄等十多个自然村,约1333公顷的土地上耕种,每公顷产量约1500公斤,总产量37.5万公斤。把“沁州黄”引种到外地种植时,第一年尚有“沁州黄”的特色,第二年便会变种。据化验分析,这一带属含碎料浆石的深褐色粘性土壤,耕种时既不能施磷肥,又不能施氮肥,否则就会减产。

“沁州黄”不但煮饭味美甜香,营养价值也高于一般小米。当地百姓称其为“金珠子”,并且有一句民谚:“金珠子,金珠王,金珠换不来沁州黄。”经山西农科院谷子研究所检验分析,“沁州黄”脂肪含量高达4.22%,比一般小米高l%~2.5%;可溶性糖类的含量为1.6%,也非普通小米可比;蛋白质、脂肪含量均高于一般大米、白面;其粗纤维含量则低于其他粮食品种。据分析,“沁州黄”得宜于独特的气候、土质,沁县地处太行山深处,古语云:“万峰环列,气候早寒”。也就是由于这特殊的地理、气候,特别适宜于谷子的生长发育,因此“沁州黄”才谷香味浓,植物脂肪、可溶性糖类、粗纤维、蛋白质含量均高于普通小米、大米等。《中国谷子品种资料目录》中编入的11000多个谷物品种,经专家鉴定没有一个品种能比得上“沁州黄”。

常食此米可治疗脾胃虚弱、反胃呕吐、腹泻等,还具有养阴、壮阳、清热、利尿等功能,对高血压、皮肤病、炎症均有一定的预防和抑制作用。有肾病者直常食,脾胃虚者宜久食。因此,“沁州黄”在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上,在国际博览会上均受到许多外国客商的好评。

十. 山西省 长治 沁县 三合面

三合面是长治市民间的一种古老的面食。它用白面粉、黄豆面粉、小粉面粉按比例拌和而制成。这种面条柔韧光滑,久煮不溶,浇卤滴醋食之,口味鲜美,豆香气浓。

长治土特产排行榜前十名长治的土特产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