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信阳腊肉特产 信阳腊肉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5 21:15:41

一. 河南省 信阳市 息县 息县香米贡酒

息县香米贡酒是河南省信阳市息县的。息县香米贡酒清澈透明、窖香浓郁、入口绵甜、醇香柔和、回味悠长等特点。香米贡酒荣获“河南市场十大名牌”产品称号。

息县盛产香稻丸,相传观音菩萨去天庭讲经,路过息国,见百姓流离,衣食堪忧,顿生慈悲之心,遂倾下洋瓷玉净瓶,播“万种之种”于凡间,便是-------息县香稻丸。香米贡酒相传为神农帝之女为造福百姓,采用息县“香稻丸”精酿而成,明清时一度作为进贡帝王的首选,在民间留下“有钱难买息县坡,香米贡酒最好喝”的佳话。

明清时,香米贡酒作为进贡帝王的首选,名扬天下。乾隆皇帝尤爱此酒,专门命酒师在宫中酿制。因此酒晶莹剔透,亮如珍珠,浊和醇厚,芳香润口,乾隆皇帝钦赐“珍珠玉液酒”的称号。

香米贡系列白酒采用著名的息县“香米“丸配以糯高粱等原料,经长期发酵精心勾兑而成,具有清澈透明、窖香浓、入口绵甜、醇香柔和、回味悠长等特点。

特殊的香米成分使该产品不仅香味独特,口感好,并对增强人体抵抗力,改善新陈代谢条件,健全人体毛细血管等具有特殊功效。香米贡陈酿系列白酒,一经上市就受到各级领导及广大消费者一致好评,并得到广泛认可。

香米贡酒清澈透明、窖香浓郁、入口绵甜、醇香柔和、回味悠长等特点。著名白酒专家高景炎、陶家驰曾盛赞“香米贡酒历史悠久,风格独特,中原一秀”。

息县香米贡酒业有限责任公司,始建于1958年,历经半个世纪的建设,重组发展,目前已成为信阳经济发展的中坚企业。公司生产的香米贡酒曾在1992年巴黎举行的世界名酒评选中荣获金奖,并荣获国家紫薇杯奖。河南省黄河杯奖等诸多奖项。

二. 河南省 信阳 商城县 “德”字粉

“德”字粉又称汤粉、板粉,是一种特制的食用粉丝。商城生产粉条的历史悠久,明朝就有人生产。清朝末年,汤泉池、余集一带就有数百家产户。首创“德”字粉的是吴河乡汤泉池村的黄广顺家粉坊,他家于1908年以豌豆、绿豆为原粉,使用本地的泉水洗粉,生产的粉丝不仅产品质量好,且出粉率高,销路、效益都很好。在他的带动下,相近的曹广兴、陈宏昌、刘福志等户粉坊也都相继仿制,生产经营起这种食用粉丝。

这种粉丝质量高、口感好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当地水质纯净,无污染;二是加工工艺质量要求高,从磨粉、晒粉、下粉、洗粉、凉粉、轧粉到包装等各道工序,环环相扣,一丝不苟;三是粉丝原料豌豆、绿豆等为当地土产,虽产量不高,但绝对无污染,品质好。为了恪守信用,产户以“德”字为商标,经粉商张德兴转销到武汉。日常月久,“德”字粉就成为这种粉丝的品牌。1914年,“德”字粉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竞赛会上展出,成为商城县最早在国外展出的土品。

“德”字粉丝洁白似玉,粉丝细亮,韧性好,食用时用温水浸泡,晶莹剔透,可凉拌、热炒、煨汤炖肉、包饺子、炸丸子,味道醇美,爽滑可口,久煮不烂,堪称席中佳品。同时,“德”字粉包装精细,五斤散乱的粉丝,经过工匠梳理榨制,做成长34厘米、宽30厘米、厚5厘米的精制粉块,四面光滑如板,层次有致,配以桃红色的“德”字商标和黑色的丝,不仅美观大方,而且便于运输,远销两广、港澳及东南亚各国,市场供不应求,享有很高的信誉。

旺盛的市场需求给“德”字粉生产带来蓬勃生机,在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德”字粉年产量已超过10吨,产销两旺,成为叫得响、拿得出的地方传统品牌。

三. 河南省 信阳市 商城县 信阳板栗

信阳栽培板栗的历史极为悠久,平桥区内所产板栗具有个大、肉嫩、皮薄、味甜、色泽鲜艳、颗粒饱满、种皮易剥离等特点,果肉含糖量高、品质优良、香甜可口而深受喜爱,适于作糖炒栗子。除炒食外,可生食、烘食或可磨成栗粉,做各种糕点,也可做烹调材料。

产于罗山商城两县的油栗个小、皮薄、肉厚、香味独特,不易生虫,便于储运,颇受消费者的青睐。

四. 河南省 信阳市 罗山 罗山桔梗

桔梗栽培技术

一、选地整地

选择阳光充足、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地块。选地后,每亩施土杂肥或圈肥3000kg,加过磷酸钙和饼肥各50kg或磷酸二铵15kg,匀撒于地内,深耕土壤35cm,整平耙细,做1m宽平畦,长短以地形而定。

二、繁殖方式

(一)采用种子繁殖:生长期2年。

生产中一般采用直播。桔梗种子细小,千粒重1.5g,发芽率85%,在温度18—25℃、湿度足够的情况下,播后10—15天出苗。

冬播或春播:冬播于11月份—次年1月份,春播于3—4月份。以冬播为好,一般采用撒播。播时将种子用潮细沙土拌匀(比例为1盆土拌0.3kg种子)撒于畦面上,用扫帚轻扫一遍,以不见种子为度,稍作震压。翌年春,出苗早齐。春播,要使出苗整齐,必须进行种子处理,或播后盖草保湿(处理方法:将种子置于30℃温水中浸泡,浸泡8小时捞出,用湿布包上,放在25—30℃的地方,上用湿麻片盖好,进行催芽,每天用温水冲滤一次。约5天时间,种子萌动即可播种)。播种方法同冬播,长期保持土壤湿润,一般15天左右出苗。亩用种量2.5kg。

(二)育苗移栽:生长期1年。

1、育苗:桔梗育苗移栽一般在4—6月份均可,过早,由于桔梗苗小影响苗的质量,过晚苗大影响移栽,一般亩用种量10—12kg。具体方法:选择土地既不能在高坡也不能在低洼田块,最好选择排水良好的田块,土地要精耕细作,施足底肥,最好深翻一尺半以上,整好畦面,以利干旱时喷灌水用,而后将桔梗种子拌好细土均匀的撒播,上面稍作震压,覆盖杂草,保持土壤湿润,一般10—12天即可出苗,待出齐苗后,选择雨天除去覆盖物,以利幼苗生长。

2、移栽:生长期1年。于当年秋冬季至翌年春季萌芽前进行,选择1年生直条桔梗苗,大、小分级,分别栽植。栽植时,在整好的栽植地上,按行距20cm开深25cm的沟,然后将桔梗苗呈75O角斜插沟内,按株距6—8cm,覆土压实,覆土应略高于苗头3cm为度。

三、田间管理

1、中耕除草、间苗桔梗出苗后,进行除草,在苗长4片叶时,间去弱苗,6—8片叶时,按株距1—2寸定苗,在干湿适宜时进行浅松土,经常保持地内疏松,田间无杂草。

2、排水桔梗种植密度高,怕积水。因此,在高温多湿的梅雨季节,应及时疏沟排水,防止积水烂根。

3、摘花桔梗花期长达4个月,开花对养分消耗相当大,又易萌发侧枝。因此,摘花是提高桔梗产量的一项重要措施。

四、病虫害防治

1、根腐病危害根部,受害根部出现黑褐斑点,后期腐烂至全株枯死。防治方法:(1)用多菌灵1000倍液浇灌病区。(2)雨后注意排水,田间不宜过湿。

2、白粉病主要危害叶片。发病时,病叶上布满灰粉末,严重至全株枯萎。防治方法:发病初用波美0.3度石硫合剂或白粉净500倍液喷施或用20%的粉锈宁粉1800倍液喷洒。

五、需注意事项

1、桔梗生长期发现其它害虫按常规方法防治即可,但收获前20天禁止使用农药。

2、关于桔梗除草的说明:在我国大部分地区,种植桔梗期间各种杂草过多,影响桔梗生长,因桔梗是双子叶植物,在使用除草剂时要选择对待,方法是根据当地植保部门推荐,然后按比例在桔梗地内作小面积试验,在对桔梗无防碍后再作大面积推广使用,以免影响桔梗生长。

五. 河南省 信阳市 罗山 罗山皮箱

产于河南罗山。罗山皮箱历史悠久,可推溯至清乾隆时期,首创者是“龚万顺箱店”。道光、咸丰年间,继之兴起的有“龚义兴皮箱店”。两店都带徒传艺,弟子一代又一代,自立店铺。如今,罗山皮箱店铺林立,已成为全国驰名产品。罗山有丰富的皮源和精湛的制箱技艺,所用皮料为纯黄牛皮,皮味极苦,鼠不咬,虫不蛀,色彩淡雅,呈栗壳色,经久不变。子口顶盖,盖上又有皮包口。有漆与不漆,雕花与不雕花的分别。漆过的箱子,盛皮袄不掉毛,装绸缎不变色,沉入水中不进水。据说埋入地下几十年,箱内盛物不变质,成品坚硬有韧性,上可站人。

六. 河南省 信阳市 固始 子安贡茶

子安贡茶,产于河南省固始县方集镇南部山区,现有茶树1500亩,这里山峦重叠,云雾缭绕,空气湿润,日照适宜,有茶叶生产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北宋时称“子安仙芽”,据传:因“子安仙乘鹤种茶云雾岭”而得此名。子安贡茶历史悠久,宋太祖乾德三年下令建茶十三场,即为其一。沈括在《梦溪笔谈:卷十二》中记载:“国朝六榷货场,十三场都卖茶,子安场(今固始县方集境)卖茶283030斤,卖钱、子安场13689.348贯……”。由此可见,宋时子安贡茶的产量和市场都不亚于当今。元、明两代固始子安贡茶由衰到兴,清代,固始子安贡茶的云雾、金针、雀舌等绿茶入贡。民国四年(1915年)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固始子安绿茶赴会展销,饮誉海外。

七. 河南省 信阳市 固始 长江河鱼

行政位置:固始县武庙长江河

地理位置:东经115°44′9″;北纬31°46′54″

性质与牲征:

长江河鱼是生长在长江河中的多种鱼类的统称,因这些鱼类生长在长江河而得名。长江河鱼生长在河床窄、坡度大、水流湍急的河床中,身体呈纺锤形,最长达20Cm,单体重50克左右。此种鱼类逆水而游,穿梭于怪石激流之中,形成鱼体壮实,绵软,肉质富含多种矿物质和氨基酸,绿色、环保无污染。相传清朝乾隆微服私访下江南时,曾到大别山麓,山民用长江河鱼招待乾隆爷,乾隆品尝后,连声称赞:好鱼!极品!随被列入贡品。年产量不足千斤。

八. 河南省 信阳市 新县 清香豆面汤

原料:

豆面条、红薯叶、水。

做法:

1、锅内水烧开;

2、下入豆面条煮开至面无硬心;

3、撒入红薯叶,煮至开锅停火。

温馨提示:

1、豆面条扁平,极薄,开锅后改用小火煮,且注意无需煮太长时间,太烂会影响爽滑的口感;

2、配豆面条的菜,可随意搭配;

3、如果不配咸菜或虾酱,可在面条中直接添加一点点盐。

九. 河南省 信阳市 平桥区 信阳红薯

信阳益农薯业合作社的前身是信阳世中薯业协会,2007年在信阳工商部门登记,改为信阳益农薯业合作社。是由当地种植红薯的农民志愿参加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目前,已有153人入社,红薯种植面积达5000亩以上,合作社已建成了育苗基地和加工厂房,购置了薯类产品加工机器设备,实现了育苗、供苗、生产、加工、销售一体化联,有力推动了红薯产业化发展。

该合作社成立以来,走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推动了红薯产业的快速发展。该合作社现具有年处理5千吨淀粉、粉丝的加工能力和供应种植数十万亩薯苗繁育的规模,是“河南省乡镇企业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省农科院脱毒名优红薯新产品种豫南繁育中心”。该合作社依托权威的科研实力,繁育出的商淀粉品种“豫薯王”亩产超万斤,获得了平桥区科技进步奖,2001年被“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推荐为重点推广的红薯新品种,到目前为止已实现单个品种推广种植500万亩,成为国内知名的名优品种。

结合全国各地土壤习性,益农薯业合作社已繁育出加工型高淀粉系列、食用型五彩红薯系列、商用型烤薯系列等二十几个新一代品种,其中五彩红薯系列品种为国内稀有名贵品种。繁育的优良品种已推广到全国十余个省、市。同时,实行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提供全套高产栽培技术,向目标种植户供应种苗和红薯专用肥并制定“统一供种、统一施肥、统一管理、统一包装、统一销售”的运作模式,提高社员的盈利水平,打造农副产品的品牌效应,使合作社步入健康有序的发展轨道。目前合作社生产的纯红薯系列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产品供不应求,用现代化设备生产出的精白淀粉已与日本、韩国客商签订了定向销售合同,使小山村红薯身价倍增走向世界。

为提高薯农和社员种植红薯的积极性,满足市场的需求,由益农薯业合作社理事长葛世忠牵头自主发明的世中牌多功能起垄犁、收薯犁,因技术领先物美价廉,受到市场欢迎。信阳益农薯业合作社,坚持“合作于诚、定位于心、创新于乾、盈利于坤”和“发展薯业、带富农民”的理念,扬起合作的风帆,打造薯业精品,竭诚为农村产业化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十. 河南省 信阳市 固始 苎麻

产于河南信阳。河南是苎麻的原产地,栽培和利用苎麻的历史十分悠久。从出土的一些苎麻织物残片上可以看出,早在新石器时代,气候温和的黄河流域,已经开始栽培和利用苎麻。八十年代,河南苎麻的栽培相当可观。苎麻及其混纺织物,具有挺拔滑爽、通风透气、易洗快干、吸湿排汗、免烫熨等特点。
信阳腊肉土特产信阳特产腊肉腊排骨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