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什么特产最出名 咸宁正宗土特产有哪些地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0 03:43:46

一.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黄沙苦荞酒

黄沙苦荞酒是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黄沙铺镇的。“苦荞泉”牌系列酒,是黄沙的支柱产业,产品俏俏国内市场,被评为省“首选推荐产品”和“质量信得过品牌”。

种植苦荞酿酒,在黄沙至少有300年的历史了。在当地历史上一直将苦荞当作一种杂粮,风调雨顺的岁月,农民有了余粮剩米,便将收获后的苦荞酿酒。逢年过节,视之为宴请嘉宾、新朋的珍品。现代实验证明苦荞富含19种氨基酸和10多种矿物质及微量元素。特别是所含芦丁具有促进人体胰岛素分泌、软化血管、改善微循环作用。2001年3月,“苦荞泉”牌苦荞酒被首届湖北武汉“3•15”精品博览会评为“首选推荐产品”。4月份,又被湖北省商品计量管理协会、武汉商业总会授予“2001年湖北市场质量信得过品牌”称号。

二. 湖北省 咸宁市 咸安区 咸宁宝塔肉

宝塔肉的制作方法:

宝塔肉又名大席肉、海参条肉,千百年来是咸安农家宴席上不可缺少的一道名菜。

1、宝塔肉的主要原料:

农村乡猪肉(即五花肉、瘦肉)、金酱、豆腐、苕粉、米花

2、宝塔肉制作工艺:

(1)将五花肉块和瘦肉块放入锅中焯水至八成熟后即起,将肉切成2公分宽,6公分长肉条,瘦肉切成1.5公分厚,4公分宽,6公分长肉块,再将金酱和肉一起回锅上色。

(2)丸子用豆腐、苕粉、米花手拌调味后,搓成坨状下油锅炸熟后起锅,然后将丸子和肉装放在大花碗中(注:两块五花肉中间夹壹个丸子,顶上瘦肉块码放成塔字型),再放入蒸笼蒸熟起锅即可。

三. 湖北省 咸宁市 崇阳 糖醋脆皮鳜鱼

糖醋脆皮鳜鱼,制作方法是:将活鳜鱼去鳞、鳃,从腹部切口去内脏,在鱼身两侧每隔一寸剞一大反刀,用精盐、绍酒抹遍鱼身内外,腌十分钟,然后均匀地抹一层湿淀粉。将玉兰片、水香菇,均切成细丝。

炒锅置旺火上,放入熟猪油,烧至八成熟时,一手捏鱼头,一手捏鱼尾,使鱼背剞刀处接触油面,将鱼肉炸成翻卷起来,然后投入油内,翻动两次,移至小火上炸八分钟,外表炸焦,呈金黄色时捞出,盛入盘中,用净布在鱼身上压一压,使其骨架松动,有利于佐料入味。用清汤调成汁,再将玉兰片、辣椒丝、香菇丝加油炒熟,倒入调好的汁,烧开,均匀浇在鱼身上,香菜拼在两边即成。

此菜颜色深红,肉嫩皮脆,以酸甜为主,辣咸适度,其香味扑鼻,堪称佳肴。

四. 湖北省 咸宁市 崇阳 雷竹

全国有名的万亩雷竹生产基地( 崇阳)

五. 湖北省 咸宁市 赤壁 猕猴桃酒

猕猴桃是世界上公认的“水果之王”、“维C之冠”,国际营养学界堪称“阻断癌细胞的圣手”,有降血压、促消化、滋阴壮阳、美容养颜、减肥和防治心血管病之疗效。猕猴桃酒精选世界名种新西兰“海活德”等优质猕猴桃,采用当代最新酿造工艺酿制,清香怡人,澄清透亮、甘爽适口,绵软味长,为消费者首选保健养生之佳品。( 赤壁)

六.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杨芳酱油

杨芳酱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杨芳乡是鄂东南黑豆的主要产地,年产量60万公斤,以地产黑豆生产的酱油、豆豉具有原汁原味的天然食品风味,早在康乾年间就被称列为贡品闻名于世,绵延300多年。杨芳酱油、豆豉以其香浓味醇,汤色厚爽,开胃健脾,滋补健身而誉湘、鄂、赣的周边地区,堪称调料之精品。1987年9月经省农科院农业测试中心氨基酸分析结果表明,杨芳酱油含人体需氨基酸17种,含氨基酸总和达10.76%。且保鲜期达12个月以上。

杨芳酱油为湖北省通山县。杨芳酱油的历史可追溯到明末清初,已有300多年,清乾隆年间还曾作为宫廷贡品。1995年,经省农科院测试,杨芳酱油的氨基酸浓度达到26.1%,不但有食用价值,还具有健胃等功能。2010年,杨芳酱油手工制作技术被列为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

杨芳酱油为什么味道如此醇厚浓郁呢?追其原因,除了独特的祖传秘方外,与杨芳林当地的自然条件密不可分。因为杨芳酱油使用的主料,即是当地——牛肝豆,因其形状颜色与牛肝近似而得名。据了解,这种豆子质地饱满,营养价值高,只能在杨芳林一带种植成功,即使在杨芳林邻近的地方栽种都会变异。

一直以来,杨芳酱油以家庭作坊式生产为主。虽然上个世纪60年代由于文革1,制作酱油的家庭作坊相继歇业。直到改革开放,杨芳酱油家庭作坊再次推到新高峰,在1981年左右,杨芳林乡集体和个体共兴办了35家酱油作坊,年产酱油十余万公斤。

虽然杨芳酱油拥有数百年的制作传统,在当地是响当当的品牌。然而,限于传统的手工制作方式,加上地处偏僻,杨芳豆制品的名声仅限于咸宁与周边地区的小范围内。通山文化馆工作人员称,只有整合各项资源、打造龙头品牌、加大科技含量、增强竞争力……才能让杨芳酱油接受市场竞争的洗礼,让这项传统民间技术源远流长。

七. 湖北省 咸宁市 赤壁 莼浦苎麻

莼浦苎麻,为中国系种。当地农民通俗称为“麻”、“线麻”或“蒲麻”,属荨麻科植物,是多年生的宿根草本作物。目前全县有十九个乡、镇和一百多个村种麻,其中又以车埠为最多,车埠麻地面积约占县种麻面种的一半。蒲圻素有“苎麻之乡”誉称。如今是全省苎麻生产的重点县之一。“南乡产茶,西北乡产麻”,这正是反映了莼浦苎麻的分布情况。昔日苎麻生产以城厢、车埠、新店、神山四处为主要产地,而麻的品质又以城厢东南乡为最佳,车埠、新店、神山次之。每年栽完早稻收头麻,栽完晚稻打二麻,割完晚稻收三麻,因此有“头麻见秧,二麻见糠,三麻见霜”的谚语。正由于稻与麻在生产季节上是交错的。在调节劳力上也有所方便,所以苎麻成了蒲圻农村主要经济作物之一。据资料记载:“1935年,全县苎麻产量达十万余担,仅在城厢经常苎麻的商行就多达三十余家”。另车埠、新店、神山也亦成为仅次于城厢的苎麻收购中心。还有余家桥、汤家咀、小柏山等均有麻商频繁活动,并且一些所谓“麻枪”、“半杆枰”的麻商走贩,也深入到农村各地抢购苎麻。当时苎麻销路也十分畅旺,主要销售广州帮、上海帮、东洋(日本)和西洋(英、美、法)等客商。而广州帮则以收头麻为主;上海帮与西洋客商以收纤维麻为主;东洋客商例外,好坏皆收。但是,由于各帮奸商、把头与洋商相互勾结,使广大农民好麻卖不出好价,且十六斤好麻只能换回一斤食盐,以致后来农民们干脆挖掉麻兜,改种红苕、芝麻、豆类,使苎麻生产一落千丈。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大力鼓励发展,并采取提高麻价、发给麻贷、免税等措施,使一度衰落的苎麻生产又恢复起来。特别近几年来,为了发挥本地资源的优势,以加强对苎麻生产的综合利用,县、乡、镇有麻球、麻纤厂四处,均已投产。如今莼浦苎麻行销全国各地,引起了国内外麻商和麻类市场的关注和重视。“苎麻热”又开始在蒲圻重新出现了。( 赤壁)

八. 湖北省 咸宁市 赤壁 银鲫

银鲫(原名白壳鲫鱼)盛产于赤壁城西北约33公里处的松柏湖,因鱼体呈银白色,故称银鲫,系长江优质鱼类,美味传颂湘、鄂两省。原松柏湖与柳山湖连成一片,与长江相通,赤壁之战时是周瑜扎寨练兵之地。1965年围垦,建闸筑坝兴修成松柏湖,后扩建成既能排灌又能养殖的中型水库,养殖水面近3000亩,湖泊水质纯净,属营养型湖泊,是鱼类繁衍的好地方。享有美称的银鲫产于此湖,每年所捕的银鲫有数万公斤。而且一年四季可以捕捞。单个鱼重一般为0.5公斤,最大的可达1.5公斤。肉质鲜嫩、汤汁乳白、味道鲜美,别具风味。因而远近闻名,民间早有赞美银鲫的歌谣:“松柏湖里鱼儿多,唯独银鲫长白壳,肉白鲜嫩称佳肴,四季品尝味不错。”( 赤壁)

九. 湖北省 咸宁市 通山 隐水枇杷

隐水枇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畈镇隐水村,从江浙引进枇把种植栽培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该村地处四周环山的小盆地之中,气候湿润温和,适宜于枇杷的生长。全村几百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的房前屋后,田头地边都栽有枇杷,总计有2000多株,大的枇杷树有两尺围,树盖有20多平方米。每逢挂果季节,房前屋后,漫山遍野的枇杷象小灯笼一样挂满枝头,不但给农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同时也给该村平添了一道亮丽风景。隐水村枇杷以果大,味美著称。其果主要供生食,同时也可以制罐头食品,树供观赏,花为良蜜源,叶可入药,其性平、味苦,功能清肺下气,和胃降逆,主治肺热咳嗽,呕吐呃逆等症。

十. 湖北省 咸宁市 嘉鱼县 簰洲圆子

簰洲圆子起源于牌洲湾,是一种美味的鱼圆,万里长江向东流,而到了嘉鱼县簰洲湾却转折西流,故这里的鱼格外鲜活,鱼圆也就与众不同。鱼圆制作十分考究。鱼要先去皮剔刺,然后选择白色的嫩肉;猪肉要选择上好的肥肉;鸡蛋只用蛋清;葱只选白色的部分;采用蒸两道的方式。直接使用时蘸点陈醋风味更佳,是吃火锅的上选。煮面条、做汤也可以把鱼圆切成小片,甚是鲜美。簰洲圆子在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暨第十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上,被国家农业部授予“金奖产品”,并被湖北农业博览会评为最佳畅销产品,还多次被湖北省消费者委员会授予消费者满意商品。嘉鱼县嘉安食品专卖店、土超市、酒店专售点有售。

商铺名称:嘉安食品专卖店

地址:嘉鱼县鱼岳镇东岳路

联系电话:0715-6511777

咸宁正宗的十大特产咸宁十大特产送人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