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有什么地区特产水果 商洛特产有哪些必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1 07:31:24

一. 陕西省 商洛 镇安县 陕西黑木耳

黑木耳,史称“上洛耳”,系天然的食用菌,历史悠久。《续修商志》载:“万山栎树繁多,土人伐木耳,近年收买成包,水陆发至襄汉,作郧耳出售,价倍川耳。”可见商洛木耳自古与郧耳齐名,久负盛誉,是请客酬宾、馈赠亲友之佳品。商洛黑木耳片大、肉厚,鲜而不腐,味道清香,有化毛之效。用木耳炒大肉,肥而不腻;与各种菜看均可配合,营养价值极高。每百克黑木耳中含蛋白质10.6克、脂肪质0.2克、碳水化合物65克、纤维素7克,还有多种维生素和肝糖等。它还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可滋阴壮阳、清肺益气、补血和血,治疗妇女产后虚弱和手足抽筋麻木、分解纤维杂质、清涤肠胃等功效。对轻纺、矿业职工有保健特效。镇安县外贸公司生产的压缩木耳质优价廉,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黑木耳有十几个品种。棕树生耳,叫光耳子,品质最佳,属大宗收入。商洛黑木耳就是指的栋树耳。构树生耳,叫毛耳子,背面多毛,体重质差。桑耳、槐耳、榆耳、柳耳、杨耳、柿耳都可食用,但味均不及光耳。 商洛黑木耳全区各县、市都有,主要用栋树人工培育生产以丹风、商南为主产县,产量分别占全区30%、25%左右。1998年全区产木耳541吨成为全区着力发展的主导产业之一。

二. 陕西省 商洛 柞水县 柞水黑木耳

柞水黑木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柞水黑木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黑木耳,侧生于树木上,形似人的耳朵。柞水县因柞树多而得名,柞树是生产食用菌黑木耳、香菇的优等菌材。柞水黑木耳味道鲜美,个大肉厚,营养丰富,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是被外界公认的保健食品,有山珍之称。

柞水人明清时期就从事木耳生产:“万山丛树多,土人伐木生耳。近耳收买成包,水陆运至襄汉,作郧耳出售,价倍川耳。”近年来,在0的适度引导下,木耳年产量连年翻番,木耳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的一项主要经济来源。黑木耳是一种腐生真菌类植物,营养极为丰富。据“礼记内则”和汉学者郑玄的注解,以及宋代宋陈浩的《礼记集》记载,都证明黑木耳是上古时代帝王独享之佳品,黑木耳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铁、钙、磷、胡萝卜素及维生素Bl、B2、和C等有效的营养物质。据化验分析,每百克黑木耳中含钙375毫克,相当于鲫鱼的7倍;含铁185毫克,相当于鲫鱼的70倍。黑木耳的胶质体具有很强的吸附力,能把残余人体内消化系统中的灰尘、杂质集中起来,排出体外,是矿工、纺织、理发、教师和化工工人的良好保健食品。木耳热炒、凉拌、煲汤均可食用,以耳佐料炒肉,油而不腻;在腊肉中放入木耳,可使腊肉香味更淳厚;在煲汤中放人木耳,可使汤更鲜、更香。

地域范围

柞水黑木耳产地位于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08°49′25″-109°36′20″,北纬33°25′31″-33°55′28″。东临商州、山阳,南接镇安,西临安康地区的宁陕县,北与西安市的长安、蓝田接壤。其分布区域包括全县16个乡镇。区域保护面积2800公顷,年总生产规模8000架,总产量6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柞水黑木耳耳面呈黑褐色,有光亮感,背面暗灰色,吸水率可达15倍,且片大、肉厚、鲜嫩。 2、内在品质指标:柞水黑木耳营养丰富,各项品质指标符合国家一级标准要求,粗蛋白质含量远大于规范规定值(≥7.0%),粗脂肪含量也远超出规范规定值(≥0.40)。 3、安全要求: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黑木耳(NY 5098-2002)进行操作,产地环境条件要求符合NY5009-2002的要求,木耳生产使用的原料要符合NY/T393、NY/T394的要求,严格遵守《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定。

三. 陕西省 商洛 商南县 商南花生

商南花生是陕西省商洛市商南县的。花生是商南县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也是商南县重点发展的茶、畜、果、油、药五大农业优势产业之一。

花生是商南县主要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312”国道以及丹江沿岸的低山川道区。全县种植总面积达到5.3万亩,其中无公害花生基地2.2万亩。花生在栽培技术过程中严格执行《陕西省无公害花生生产规程》和《陕西省无公害花生基地环境条件》的标准。品种主要有鲁花、豫花等系列品种,既有春播大中果型榨油品种,也有夏播小果型炒食品种,产量稳定在9000吨左右,年产值2700万元。花生仁价格在4~5元/公斤,10月上中旬即可上市;花生油的价格在10—12元/公斤,常年供应。

商南花生的优势:一是花生适应性强,全身都是宝,随着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花生消费量越来越大,茎叶、壳、饼等副产品是良好饲料,根瘤具有一定固氮作用,种植花生可培肥地力,群众种植积极性较高;二是商南县气候、土壤等农业资源较为丰富,绝大部分都适宜花生生长,群众种植花生经验丰富,加之境内交通、通讯日益发达,周边大中城市对花生需求量大,花生销路更加畅通;三是商南县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健全,有一支懂花生生产技术,指导作用强的农业专业技术队伍和技物服务网络,有利于提高花生生产科技含量;四是商南县花生加工企业初具规模,加工水平和加工规模不断提高,做强做大花生产业打下了良好基础。因此,发展花生生产具有潜在优势和广阔前景。

四. 陕西省 商洛 柞水县 柞水腊肉

柞水腊肉是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柞水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具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

腊肉,又叫熏肉,是柞水的地方,是人请客送礼的传统佳品,柞水县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7-15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功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草做饭或取暧柴火顶,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即使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但每到冬腊月,也要在那市场上挑几块腊肉,品品腊味。如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下亲友熏上几块。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平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

柞水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此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

五. 北京市 延庆区 水果玉米

水果玉米是适合生吃的一种超甜玉米,与一般玉米相比,主要特点是青棒阶段皮薄、汁多,质脆而甜,可以像水果一样生吃,被形象地称之为“水果玉米”。水果玉米富含维生素E、A、B1、B2、C、矿物质及游离氨基酸等,易于人体消化吸收,是一种新兴休闲保健营养食品。甜度比西瓜高出30%。



延庆八达岭镇大浮坨村种植21种水果玉米,面积200亩,成为北京市规模最大的水果玉米基地。每年8月中旬进入采摘期,游客在品尝像水果一样甜的玉米的同时,还可在玉米迷宫里体验采摘乐趣。

六. 陕西省 商洛 商州区 商芝肉

商芝,又名柴萁,属蕨类,嫩叶可食。西汉初,“四皓”志行高洁,隐居今陕西省内商山,采蕨而食,当地因而称蕨菜为商芝。《本草纲目》谓:“四皓食芝而寿。”此菜色泽红润,质地软糯,肥而不腻,入口可化,有浓郁的商芝香味,是陕西商县特有的风味菜

陕西秦岭山区的商洛人,款待佳宾的山珍美味中,必有商芝肉在。商芝肉历史悠久,闻名遐迩。擅长制作商芝肉的大师已应召进京,将商芝肉奉献于国宴之上。商芝肉之驰名,大牛归功于其主料商芝草,它盛产于商洛秦岭山麓。关于它名字的来历,还有一段与四皓公有关的传说。秦末汉初,天下战乱不息,有周、吴、崔、唐四位贤人,在商洛山中商镇之南丹水之阴的商山隐居,以避秦乱,后拒绝了汉王的入仕之请,老死山中,商洛人尊其为“商山四皓”,四皓墓如今犹在商镇,是商洛一景。据说,四皓公在山中断炊绝粮之时,常以一种紫芝草为食。心实爱之,并写下了著名的《采芝歌》,便取名为“商芝”。

商芝草,是一种蕨类草本植物,当地人常叫它“紫芝”、“全芽子”,嫩茎紫红色,叶芽蜷曲如鸡爪,每年春季,抽出约七八寸长的嫩茎,又肥又嫩,这嫩茎就是作商芝肉的用料。往往商洛山区人民趁鲜嫩将其采下后,直接晾干,或用开水烫一下晾干,长年储存,以作随时食用。

商芝肉的做法大致是这样的,选上好的五花三层的猪肋条肉,红烧好后切片装盘,将商芝用开水泡开,漂洗干净,取其顶端尖上7~10厘米的一段,切成寸丝,铺放在肉的上面,再撒上葱姜末、五香粉等佐料,上笼蒸半小时左右,强火上气,一盘香味扑鼻的“商芝肉”就做好了。

这样烹饪出来的“商芝肉”,其肉人口柔而不烂,肥而不腻;商芝,韧中带脆,柔绵适口,味道醇香,余味悠长,风味独特,色、香、味、形俱佳,使人不忍辍筷。经常食之,有提神、去烦、助消化、补五脏、健身延寿之效。

七.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杏醋

洛南人用杏做的醋颜色赫红,香味扑鼻,具有常食补胃,强身健骨诸功效。

做法:把成熟的杏子取出核,放进瓷瓮用木棍捣,捣烂后盖严。3个月后杏就变酸,这时取出和干净的麸皮拌在一起,捂上两天后倒在白布包里压实过滤,这时醋水就从布包里流了出来。过出的醋盛到坛里或者缸里,按50公斤醋加50克酒精的比例搅匀(白酒500克),然后盖严,放的时间越长,酸味越浓,而且不白花。

八. 陕西省 商洛 镇安县 镇安象园茶

镇安象园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镇安象园茶,陕南著名绿茶。产于秦岭南麓镇安县。象园茶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以其色泽墨绿、栗香浓郁、甘味悠长、形态优美而著称。

镇安象园茶种植有

300多年的历史。据该地大姓刘氏家谱记载:三百多年前,刘氏祖人安徽籍刘国正带茶种自彭城迁入镇安县象园沟……。

“象园茶”富含硒等多种对人体有益成份,汤色清绿,香醇馨浓,味甘爽口,气烈沁人心脾,其色香味独具,名符其实,乃山乡佳品!

地域范围

镇安象园茶保护区域为陕西省商洛市镇安县达仁镇、柴坪镇、东川镇、木王镇、庙沟镇、云盖寺镇、永乐镇等7个镇26个行政村,东至永乐镇花甲村,南至达仁镇象园村,西至木王镇栗扎坪村,北至东川镇高川河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9°6′15″-109°36′55″,北纬33°8′35″-33°42′25″。总生产面积8.1万亩,年产量356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镇安象园茶多选用清明前后一芽二叶为原料,外形美观,嫩绿光润,肉厚而鲜,香气清幽。冲泡后,汤色新绿,清澈明亮,叶底柔嫩,栗香味浓,回甘持久,耐冲泡。2.内在品质指标:镇安象园茶内含物丰富,水浸出物≥40%,茶多酚≥20%,儿茶素总量≥12%,氨基酸≥2.8%,铁≥110mg/kg,锌≥45mg/kg。3.安全要求:镇安象园茶生产中执行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

九. 陕西省 商洛 商州区 商洛冬青木烙花筷

筷子,是中国人用餐的工具。外国人誉为“东方的文明”。1972年2月,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总理在人民大会堂举行国宴招待。宴会刚刚结束,加拿大一位驻京记者,立即走到宴会桌前,顺手牵羊将尼克松使用过的这双筷子揣人怀中。消息传到美国后,收藏家们纷纷出重金想得到这双筷子。有人竟出价2000美元,但这位记者却不为之动心。据说后来这双筷子竟要卖5000美

元呢!小小筷子,竟成了重大历史事件的见证。

商洛冬青木烙花筷,产于陕西省商洛地区的商南、山阳、镇安等县,为陕西的一项著名,它与杭州天竺筷、福州漆筷并列为全国三大著名筷子。作为一种地方名优,已载入《中国土》和《秦巴山区土特名产》等书。

商洛冬青木烙花筷,是利用当地生长在悬崖峭壁上的多年生的“崖冬青木”为原料,经精细加工制成。其制作始于明代,至今已有400余年的生产历史。冬青木又称“四季青”,俗称“万年枝”,是一种属冬青科多年生常绿乔木。中医以叶、籽入药,以木制筷,有清热解毒、凉血和胃、抗菌的作用,可治风火牙痛、口疮、止血,还可增进食欲,是制作筷子的珍贵原料。诗词中有不少诗文赞美它。唐代杜甫有“下有冬青林,石上走长根”的佳句。宋代杨万里也有“百子池边种最奇,无人识是万年枝。细花密叶青青子,尝得披香雨露滋”的《冬青诗》。古有“树叶民取食,枝干帝王户日”之说。可见,古时冬青木筷子之珍贵,仅限于帝王使用。

商洛地区位于陕西东南部。全区山高沟深,冬,青木生长葱郁茂密,极为罕见,木质坚韧,纹理细致,色泽洁净,呈乳白色,气味芳香,木性挺直。制筷时,先将所伐干枝,解为细条,截出筷坯,经刮削、车圆、打磨做成木筷素身。最后烙花,用电热钢火笔,温度为300~500℃。烙花艺人,一手操筷,一手施烙,以准确利落的腕力、指力控制烙笔的轻重缓急,筷转笔运,顺勾逆划,绘出明快雅致的绣色花纹。筷面图案有山水人物、花鸟虫鱼、历史典故、名胜古迹、书法艺术等5大类、30多种花色品种。山水类有华山奇峰、秦岭之秀、黄河之水、太湖之春、苏州园林、西子湖光、临潼温泉、太白积雪等;人物类有天女散花、麻姑献寿、鸳鸯听琴、嫦娥奔月、湘云醉酒、贵妃出浴等;花鸟类有丹风朝阳、喜鹊探梅、春燕穿柳、孔雀开屏、松鹤延年等;名胜古迹类

有万里长城、钟楼、鼓楼、雁塔、延安宝塔、人民大会堂等。画面笔力浑厚,图案清新,润色自如,栩栩如生,古朴清雅,美观大方,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地方色彩。艺人手法娴熟,虽烙制多件,如出一辙,并无异样。

商洛冬青木烙花筷,既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又是一种精巧的手工艺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1982年以来,多次获陕西省优质产品称号。每年专销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南海。畅销国内各大中城市。1935年,还参加美国在明尼苏达州举办的工艺品展销会,并出口东南亚一些国家,供不应求,是陕西和商洛地区一宗传统出口商品。

十.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洛南锅盔

锅盔,一种烤制的面食。一个废旧油桶,揭去上盖,里面用耐火的泥土糊成肚大口小的空间,再配上一块案板,这就可以开张了。制作锅盔一般是两个人,一人称白案,负责在案板上揉面,不断将一团团发酵的面在手中搓弄,直到觉得满意后,再放在一旁醒着;另一个则可叫成红案,根据顾客的需要,甜就加糖,咸则加盐,甚至还可以加辣椒,油重油轻,细听尊便。得到完整的吩咐,才将醒好的面团三下两下,抻宽拉长,有时成海棠叶状,有时成鞋底样,最后再摇动一铁皮盒子,盒子的底部被凿成了筛状的孔,盒子里面装着芝麻,多几下少几下,都可随意。

商洛特产一览表商洛的各个县有哪些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