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青川蓉儿土特产 广元青川县特产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9 02:43:22

一. 四川省 广元 昭化区 元坝生猪

元坝生猪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元坝生猪’养殖模式示范性、推动性强,可向全国推广”,“希望各级部门加大对‘元坝生猪’的支持力度,做好发展规划,进一步做深产业链条”……4月14上午,“元坝生猪”发展高端研讨会在广元国际大酒店举行,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元坝生猪”产业发展模式展开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会议由区委副书记、区长张寿于主持,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王华蓉致辞,副市长邓光志作了重要讲话。

图为研讨会现场。唐彪 摄

近年来,我区以生猪为主的现代畜牧业走在全市前列,成为全市唯一的现代畜牧业试点县区,形成集种猪生产、饲料供应、屠宰加工和市场销售为一体的生猪产业链条,成功探索出“三链合一、种养结合、适度规模、循环低碳”的“元坝模式”,创建为国家级生猪农业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元坝生猪”地埋标志证明商标成功注册。2010年,我区出栏生猪72.18万头,人均养殖3.36头,生猪产值7.6亿元。

邓光志最后在讲话中说,我市将认真悉心采纳践行各位专家提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不断转变发展理念,迅速掀起普及现代养殖技术高潮,不断提高现代化养殖水平。

又讯(记者 邹贤良)14日下午至15日,第六届中国�西部(国际)猪业论坛举行。中国畜牧业协会常务副会长乔玉峰,中国畜牧业协会副秘书长马闯,省畜牧食品局副局长兰明建出席,市、区领导王菲、张兴德、邓光志、王华蓉、张寿于等参加会议。

据了解,本届论坛以“通涨下的猪业突围”为主题,由中国畜牧业协会主办,元坝区人民政府、中国饲料经济委员会、美国大豆出口协会、四川铁骑力士集团承办,广元市畜牧局、广元铁骑力士饲料有限公司协办,包括“元坝生猪”发展高端研讨会、论坛开闭幕式、论坛主题报告等活动。

王菲在致辞中希望,元坝区积极发挥元坝生猪品牌优势,加强对外交流合作,努力在发展现代畜牧业和循环产业方面积极探索并走出全省、全市新路子,进一步拓宽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新途径。

二. 四川省 广元市 旺苍县 泡菜鱼

色香味:咸鲜酸辣、细嫩

主料:鲜活鲫鱼三条、泡青菜50克、泡辣椒15克、姜、蒜各10克、葱15克。

辅料:菜油5克、醒糟汁10克、料酒10克、酱油10克、鲜汤150克、香油10克、淀粉15克。

制作:

1)鲫鱼去鳞、鳃,剖腹去内脏后洗净,在鱼身两面各立划几刀;

2)泡青菜切成1.5厘米长的细丝;

3)泡辣椒、姜、蒜剁细末。葱切成细花;

4)炒锅置旺火上,放入菜;

5)油烧热,放入鲫鱼炸约3分钟至两面略黄,滗去部分油,锅内留油约100克,将鱼推到锅边,下泡辣椒、姜、蒜、醒糟汁、葱煵出香味;

6)再依次放入料酒、酱油、汤等,鱼推回锅中,用中火烧沸;

7)放入泡青菜烧约10分钟;

8)待鱼入味后捞起装入盘内,锅内放葱花、香油;

9)最后用淀粉勾薄芡后,将汁浇在鱼上。

三. 四川省 广元 利州区 利州红栗

利州红栗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利州把“利州红栗”产业发展作为山区林业综合开发重点项目。在与四川省林科院合作基础上,成立了广元市利州红栗协会。协会依靠省林科院,聘请专家任技术总监,重点解决科研、技术难题,并举办技术讲座,先后聘请省林业厅、省林科院等领导和科技人才到协会进行讲课指导,进行了多次利州红栗嫁接、种植技术交流。同时开展了国内科普经验交流活动,提高了利州红栗产业的知名度。截至目前,在利州区辖区内8个乡(镇)成立协会分会 8个,建立了3.2万亩利州红栗示范基地,其中利州红栗良种采穗圃2000亩,每年可提供优良利州红栗品种接穗200万个。协会覆盖25个行政村,直接惠及8千户农户约3万余人。2012年利州红栗总产量达350余万公斤,实现总产值4800万元。

利州红栗

四川省广元市利州区金洞乡、三堆镇、白朝乡、宝轮镇、大石镇、1镇、荣山镇、龙潭乡8个现辖行政区域

《广元市利州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利州红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函》,广利府函﹝2011﹞184号

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DB510802/T03-2011《利州红栗》

四. 四川省 广元 旺苍县 酸辣鸡丁

原料:鸡腿肉、柿子椒、干辣椒

做法:

1、将鸡腿肉去骨剞上花刀后切丁,用蛋清液、淀粉上浆。柿子椒切块。起锅放油烧热,投入鸡丁滑散,捞出控油。

2、锅留底油,放干辣椒爆香,投入鸡丁及调料翻炒。淋上水淀粉、明油、香油即可出锅。

五. 四川省 广元市 剑阁县 剑门豆腐

剑门豆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剑门豆腐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剑门豆腐,历史悠久,始于三国,渊源流长。素有“剑门天下险”“雄关豆腐绝”的美誉。兰州剑门豆腐庄位于兰州最繁华的南关什字,交通便利,营业面积1600多平方米,装修风格大气典雅。二十多间包厢都以三国人物命名,进入剑门豆腐庄,古风遗韵迎面扑来,处处显示出浓郁的文化气氛。

常人知道的豆腐无非几种,十几种,而剑门豆腐将炒、炸、烧、炖、蒸、煎、拌等多种工艺融为一体,将一百余种美仑美奂的豆腐佳肴呈现在人们面前。满桌豆腐有的以色取胜,有的以形诱人,有的咸中回甜,有的油而不腻,各色豆腐令人眼花缭乱。雪山豆腐形似雪山,由生鱼和嫩豆腐加工而成,咸香爽口,滑嫩无比;牛蹄筋豆腐色泽红亮,川味纯正,营养丰富,软硬适中;麻婆豆腐、怀胎豆腐、脆皮豆腐口味纯正,辣香宜人;麻婆豆腐扣辽参、生鱼黑豆麦仁粥、绿豆豆花羹、银杏百合豆糕皇等特色菜肴将黄豆、绿豆、黑豆、红豆各色豆类烹饪极致。可以说剑门豆腐庄把豆腐这道“百姓寻常菜”变成“华宴席上珍”。

剑门关豆腐产地范围为四川省剑阁县现辖行政区域。

“不吃剑门豆腐,枉游天下雄关“———剑门豆腐

剑门豆腐,相传始于三国。当时姜维被魏军所困,人马疲惫,令驻扎各营及当地百姓磨豆浆做豆腐,豆渣喂军马。这样,制作豆腐的习俗沿袭下来。又由于剑门山砾岩沙石坡土种植黄豆的品质优良,剑门泉水清澈甘甜,加上独特的制作工艺,因此剑门以豆腐白嫩、清香、有韧性著称。

六. 四川省 广元 利州区 广元核桃酥饼

广元核桃酥饼,又称核桃饼,面食,特点:色淡黄,松软香甜,饼圆形佳。烹制法:烤。此品是四川省广元市的传统小吃之一。

广元核桃以其个大,皮薄,籽粒饱满,色泽深浅适度,香味浓郁可口,容易取仁,出仁率高而出名,核桃饼选用上等核桃仁,再加适量的芝麻磨成浆状,在发酵面上涂上辣椒、食盐,做成圆饼,放入炉中烤熟即成核桃饼。若擀成薄片烘烤,称为“薄脆”。特点:“核桃饼”松脆酥香、色泽金黄、十分可口。24z

广元核桃酥的做法:24z

1、面粉、化猪油、鸡蛋、白糖、小苏打制成桃酥皮。24z

2、核桃仁去皮切细粒。24z

3、桃酥皮分件成圆饼形,粘上核桃粒,入炉烤至淡黄色即成。24z

操作要领:饼面成小裂纹。24z

七. 四川省 广元 利州区 利州贡米

利州贡米

据考证,早在周代古巴子国时期,利州区就已经种植水稻,并且大米已成为利州先民的主要食物之一。此后,本地的稻谷品种经过了漫长的自然繁育和无数的挑选,终于有一个品质特优,产量较高,抗性较好的长粒,籼型、常规稻谷品种被选定,并在利州区的中低山区得到大面积种植。清代末年,这种稻谷已经成为该地种植的主要稻谷品种。“利州贡米”就是以这种稻谷加工而成,米粒细长、整齐饱满、晶莹润泽、饭粒爽口、柔韧软滑、米色及粥色微绿。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川陕苏区是全国第二大苏区。以徐向前、李先念、许世友等老一辈革命家为代表的红四方面军将士在这里坚持了长达三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红军经过反国民党军队的“三八”、“六路”围攻后,不但没有被消灭,反而由入川时的1.5万人发展到10余万人,在长期的浴血奋战中,“利州贡米”就成了当时数万红军将士赖以生存的主要给养之一。

解放后,生产“利州贡米”的稻谷一直在利州区适宜的中低山区大面积种植。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起,由于大力引种高产型杂交稻,该稻的种植规模一度减少,面积缩小到仅集中在大石、宝轮片区。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优质,安全,无污染的“绿色食品”已经成为市场新宠,“利州贡米”这一历史厚重,特色明显的地方传统产品重新获得了市场商机。利州区紧紧抓住了这一市场机遇,把“利州贡米”作为发展“绿色经济”的突破口,按照“公司+基地+技术+农户”的农业产业发展模式,依托“利州贡米”原料这一独特品种和利州区得天独厚的优质稻种植自然资源,以利州区蜀粮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利州贡米”的品牌优势为牵引,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充分调动各方发展的积级性,带动广大农户增收致富。

经过不懈努力,“利州贡米”的原料基地已经发展到8个乡镇,面积3500亩,稻谷产量达2.6万吨,农业产值达5680万元。2004年基地农户仅靠龙头企业的优惠价格,就增加收入350万元,每亩平均增收450元。

为保证“利州贡米”的质量和特色,利州区委,区政府还从组织领导、机构设置、技术指导、基地建设、加工生产、市场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规划和实施,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是种植与经营实现了规模化;二是生产实现了标准化。产品从稻谷生产到成品出库的全过程都按“绿色食品”标准制定了《水稻种植技术规程》和《生产操作技术规程》;三是市场拓展成效显著。

八. 四川省 广元市 利州区 广元白花石刻

白花石刻是中国四大石刻之一,是流传于四川省广元市的传统民间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相传从隋、唐开始,石刻艺人们就利用当地一种细密柔润、赤白相间的白花石(在猪肝色和墨绿色的石块中,呈现出白色、灰白色和淡绿色石层),因材施艺,雕刻成各种石屏、砚台、笔筒、花钵、花瓶、烟缸、果盒等日用器皿,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广元县志》记述了白花石刻的历史状况,县志中介绍道,白花石刻始于清咸丰年间,民间艺人采县北太平乡一带白花石,刻制石砚出售。光绪末年,巴中魏喜先、魏礼先来广随叔学艺,后在县城北街开设“老铁笔斋”,因料设计,雕刻成带有山水、人物、花鸟、禽兽的石屏、砚台、笔筒、花钵、鱼缸、石瓶等工艺品。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1长、书法家于佑任路过广元,见魏氏所刻“苏武牧羊”砚台,十分称赞。新中国成立后,石刻社艺人在广元办石刻社,继承发展石刻术,生产高雕镂空的“飞龙”石砚、“梅花”笔筒、玲珑剔透的“松鹤”花瓶、“荷花”鱼钵、以民间传说、山水景色为题材的“嫦娥奔月”“剑门雄关”石屏。产品曾参加历届省和全国工美术展览。1956年全国工艺美术代表会上,1委员长曾亲切接见魏礼先等艺人并合留念。1978年起,部分精品被选送到日本、香港、加拿大、美国、圭亚那展出。1979年石刻老艺人张礼荣出席全国工艺美术设计制作人员代表会,在北京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

广元白花石刻始终坚持纯手工制作,雕刻难度大,出品周期长,有很强的实用性和观赏价值,而成为海内外众多藏家竞相追逐的珍贵藏品。并在2008年入选我国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九. 四川省 广元 利州区 广元凉面

广元凉面是四川省广元地区传统特色面食,在四川凉面中,最好吃最有名的要数广元凉面,这种凉面耐嚼、爽口,清凉宜人,川味十足。广元凉面经过千百年的传承、演变和发展,已经成为深受大众青睐的民间小吃,其色泽之诱人的、香气之热烈、口感之优美,堪称三绝!广元凉面的畅行仰仗于她的地道之味。它既饱口福又很养人,它畅行的原因来源于它原汁原味的本土特色,用广元之水、广元之稻谷、广元之烈火,三者合力而作,经过精心简约的手工制造,成就了普通膳食的绝美之香。久而久之,厨师们便全心全意地打造出了无可复制的民间品牌!它得天独厚、卓尔不群;她薪火相传、经久不衰!它浓烈的地方特质烙着土壤里泥土的芳香,让它倍受追捧,永久传承……时代兴替,斗转星移。广元凉面的流行很深,这种米制的小食品,已经演化为一种时尚而简约的大众小吃!广元凉面“广元制造”的含金量在于,它源起于热锅起面、现做现吃、凉面热吃而得名,是广元人早餐里最好的食物之一。深厚的饮食思想和吃客的广泛众多,在彰显原产地品质和大众化品牌的同时,广元凉面的个性也得到张扬。

十. 四川省 广元 朝天区 广元灰鸡

广元灰鸡适应性强,耐粗饲,适合舍饲或放牧散养,具有肉质鲜美、细嫩,脂肪沉积少等特点,是优良的地方鸡种遗传资源和育种素材。“广元灰鸡”主要分布在秦巴山脉及周边地区,中心产区为朝天区,已在朝天区建有广元灰鸡保种场1个,划定保护区1个,核心保种群1.1万余只,现有饲养量10万余只。广元灰鸡主要作为优质肉蛋兼用家禽遗传资源开发利用,适合农村规模化舍饲和山林、草地、茶园、果园等放牧饲养的生产优质特色鸡。其产品和系列产品现已在周边省市的各大超市上架,市场前景十分宽广。经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审定、鉴定通过,农业部公告第2437号将广元灰鸡列入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广元青川县十大特产美食四川广元青川县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