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州君王土特产 宿州市特产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2 11:38:22

一. 安徽省 宿州 埇桥区 宿州乐石砚

宿州乐石砚为中国古代名砚,在唐宋时已负盛名。韩愈、白居易、苏轼、米芾等文豪方家均有论赞。在国内、日本、东南亚被视为珍品。

乐石砚是传统名砚之一,产于安徽省宿县诸兰和介集一带,石色有浅灰、灰黑等。此砚材质稍硬,莹黑而滋润,发墨次于歙石。在宿县附近的肖县还有紫石砚,其色似紫端,呈灰紫色,质地紧密,分布均匀,吸水量小。

二. 安徽省 宿州 萧县 萧县胡萝卜

萧县胡萝卜种植面积8万亩,年产量24万吨,年产值10000万元,主要分布于孙圩子、丁里、祖楼、王寨及马井等乡镇。其中孙圩子乡优质胡萝卜种植基地,位于淮北市北郊5公里处,故黄河的重要支流大沙河与程山之间,土质主要为沙壤土,耕层土壤深厚,尤其适合胡萝卜肉质根生长,面积4.8万亩,年可提供优质胡萝15万吨。基地北靠连霍高速公路,南临202省道,西有311国道,交通便利,地理区位优越,孙圩子胡萝卜2000年参加了”上海农产品展示展销会”,2001年参加了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产品经农博组委会送检,各项指标均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孙圩子乡胡萝卜基地2004年8月被省农委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2005年8月该基地产品获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为确保产品质量,采用了传统的以优质农家肥、饼肥为主的施肥方法,生产出的胡萝卜表面光洁,色泽鲜艳,肉质细嫩,风味独特。富含胡萝卜、维生素A、葡萄糖、淀粉等物质。产品畅销上海、广州、长沙、深圳等全国各大中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为绿色食品中的佼佼者。

我县以生产秋胡萝卜为主,种植胡萝卜品种以“程山红”1号为主,搭配种植黑田五寸、新黑田五寸等品种。“程山红”1号系用本地胡萝卜与野生山胡萝卜杂交,经系统选育而成的优质良种,已有百余年的种植历史。其肉质根的形状及主要特点是:块根长20—30厘米,顶端、底部较细,略呈纺锤形,内外部均呈红色,心拄细,一般单个重150—200克,最大单个重300克。肉质细嫩、汁多、味正、口感好,该品种抗旱能力强,中、晚熟,可在田间越冬,从10月下旬起至翌年3月底均有鲜货供应。为满足市场需求,现又选育出了具有不同风味、可生食、熟食、加工兼用的胡萝卜新品种“程山红”2号、4号、6号等。“程山红”2号,肉质根略呈锥形,长度30—40厘米,个大,单个重300克左右,最大单个重1000克,尤其适合作为餐桌上的花样雕刻使用。

为促进胡萝卜生产发展,现建有皖北大型胡萝卜交易市场一个,占地面积80亩,年交易量30万吨,年交易额1.9亿元,配套设施齐全,可为客户提供餐饮、住宿、停车、交通、通讯等全方位的服务。

三. 安徽省 宿州 萧县 马井韭黄

马井韭黄——韭黄之佳,苏轼到徐州时曾有诗云:“韭芽茁土奉如藏”。但是韭黄人工大量生产却是近10多年来的事。因产于冬季,可补淡季蔬菜之不足。1967年,穆集乡徐新庄社员徐作华从江苏铜山县夹河公社史庄苗姓的亲戚家引进技术,当年春天育苗半分,麦后移栽半亩,冬季收入345元。第二年5户栽种3亩,收益颇丰。后传至孙庄6队、红柳树4队,以后逐步向周围扩散,以至形成马井区这个集中产地。1972年,查禁韭黄,理由是与大田争劳力、争肥料,不少韭黄被割掉。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韭黄生产获得新生。1982年全区栽种4000多亩。产菜1000万斤,收入450万元。目前,马井区韭黄7500亩,产菜近2000万斤,除部分自食外,大部分销往郑州、洛阳、西安、济南、天津、青岛、上海、杭州等地。为全国产地之一.

四. 安徽省 宿州 泗县 泗府王酒

泗府王酒是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的。“泗府王”酒酒质浓香醇厚,回味悠久。

安徽泗州酒业有限公司经过对泗县人民白酒口感偏好、历史文化等进行融合提练,优选上等原料,聘请国家级酿酒师精心酿造,精炼于一,特为泗州懂得品味人士量身定制“泗府王”酒。“泗府王”酒酒质浓香醇厚,回味悠久。泗州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泗州酒曾在江淮地区闻名一时,当地流传着“江淮大地走一走,要喝还是泗州酒”的流行语。

五. 安徽省 宿州 埇桥区 铁板鱿鱼

将铁板置于火炉上烧热,用排刷在铁板上均匀地刷上一层植物油,将洋葱切成均匀的小颗粒状放入铁板上炸出香味,将穿好的鱿鱼串置于铁板上进行烤制,在烤制过程中应时刻注意调节火力的大小,并不断地刷油、翻面、以免烤糊,在烤制过程中应在鱿鱼表面撤匕适量五香粉、孜然粉、辣椒粉、花椒粉烤制好后的鱿鱼表面刷上一层飘香酱后即可食用。

六. 安徽省 宿州 萧县 萧县水晶梨

萧县水晶梨

萧县栽培水晶梨始于2000年,黄河故道园艺场首先引进台商发展水晶梨1200亩,主要品种是黄金梨、翠玉、丰水、二十世纪等,栽培方式采用网架整枝,改善风条件,同时全部实行果实套袋,既保证果实无污染,又能改变果实外观品质,所产水果个大、皮薄、果心小、无石细胞、早熟、具有很强的市场优势,价格可达30元/斤。巨大的经济效益引发了全县发展水晶梨的热潮,广大果农纷纷改接水晶梨。2003年东阁园艺场又引进幸水、黄冠、圆黄、绿宝石等新品种喜获成功,从此改变了萧县梨树栽培砀山酥梨一统天下的时代,到2005年底,全县水晶梨总面积达3万亩,产量达1万亿斤以上,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七. 安徽省 宿州 灵璧 磬云石

“灵壁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壁玉”。这是《宿州州志》记载的赞颂灵壁磬云石之〈壁石歌〉中的名句,足见该石之名贵。此石击之有声,音韵悦耳。1986年,灵壁县工艺厂以其特有的磬云石为原料,精心研制出编磬、鱼 寿磬、石方响、缶等古乐器,被南京歌舞团搬上舞台。据我国最早的地理书〈禹贡〉记载,“泗滨浮磬”正是当今灵壁县渔沟区内磬云山。其山石色如墨、光如镜、声如青铜,为历代人所称道,用其制作的乐器更为历代所珍重。宋史曾多处记载历代皇家来灵壁采磬之声。相传,在北宋时,有人取磬云石制作砚台,雕刻上“灵壁小峰”的画面,献给当朝皇帝宋徽宗,宋徽宗对雕砚十分喜爱,便信手在小峰旁刻书“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八个字。从此,灵壁 磬云石身价倍增,更加引人瞩目。到了明、清两代,各地来灵壁采磬云石者越来越多。据〈灵 壁县志〉记载:“石之灵光闪烁,色如壁玉。”“灵壁”二字由此而得名。

八. 安徽省 宿州 埇桥区 五柳蘑菇鸡

五柳蘑菇鸡是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五柳风景区的特色美食。夹沟五柳蘑菇鸡,利用山上产的野蘑菇和本地产的农家土鸡和山泉水烧制而成,具有鸡肉入味而不柴,肉质酥嫩,香辣俱全等特点。

蘑菇鸡:乃野蘑菇炖土鸡之简称。

取材:

1,野蘑菇,为大五柳山林中野生蘑菇,纯天然食品。得三春雨露而生,散于山林野草间,农人晨起披星采之,用以炖土鸡,营养价值大大的高!所谓千金易得,野蘑菇难求是也!

2,土鸡,为大五柳农家自养土鸡。此鸡,日日游于大五柳仙境中,以昆虫草种为食,于山林间野生动物为伴。朝向日而振羽,一声长啼天下白;夜倦游而归巢,卯日月而为众星官!久之,蕴五柳仙境之灵气,得五柳山川之精髓,金趾嶙嶙,羽翼粲然,诚非凡物也!以野蘑菇慢火徐徐炖之,食后闭目小憩,但觉两肋间清风升腾,俨然飘举,羽化成仙矣!

此名吃为五柳特有,食之者无不为之折腰。曾有人吃后三月不知肉味,口齿间但有五柳蘑菇鸡之余香!

九. 安徽省 宿州 萧县 瓦子口葱

瓦子口葱——开始栽种在瓦子口东南角马四先生家的菜园里,他是清朝末年的一位中医。菜园属沙淤两会土,面积2亩,内有水井1眼,马家的葱,葱白长约1尺,粗如姆指,每根葱皮内包有两根,故名分葱。该葱软化较好,质地柔嫩,煮熟10—20分钟后,自然“开花”散开,葱味浓厚,民国以来,颇有盛誉,民谚有:“帽山萝卜瓦子口葱,苗桥(在永城县内)白菜出家东”之说。1955年初级社时,马家后代已成五保户,以后,在该菜园里建设了大队医院,马家葱不再存在。但瓦子口的葱仍以其独特风味畅销各地。

十. 安徽省 宿州 砀山 潵汤

潵汤

潵汤味道香醇,为早点中的重要角色,其制作方法作为商业机密很少被人们了解,县城内有名的潵锅多为回民经营。一般潵汤中主料为羊肉丝,小麦仁,辅料有葱,姜,胡椒面,小茴香,大茴香,丁香,花椒,桂皮等。

宿州十大特产排名宿州特产有哪些必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