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东贝东村特产 贝江村土特产产品价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1 10:43:41

一. 安徽省 宣城市 宣州 水东蜜枣

水东蜜枣是以水东镇青枣为原料的糖渍干制珍品。水东蜜枣外形扁平,晶亮透明,金丝细缕,色似琥珀,故又名之“金丝琥珀枣”。水东蜜枣分为五级,其中特制“天香无核蜜枣”最名贵。其“金丝琥珀枣”不仅畅销国内市场,而且远销东南亚及欧美40多个国家和地区。

被誉为"金丝琥珀"的名产──水东蜜枣,香溢千里.

水东蜜枣是以宣州水东镇青枣为原料的糖渍干制珍品,是安徽省名果品之一.它

具有琥珀的色泽,透明的质感,匀称的个体等特点,风味独特,枣香清雅,甜蜜可口,酥

脆而又细软,入口微嚼即化.水东蜜枣按大小,重量分为天香(特级),天元(一级),提

顶(二级),超蛋(三级)等.

水东镇是一个千年古镇,也是一个很有名气的枣乡。镇里有大片大片的枣林,每年能产青枣500多万公斤,受地理、气候影响,枣子品质非常优良。而以此加工出的水东蜜枣也有300多年的历史。家家有枣林,户户做蜜枣,数百年加工历史经验而形成的完整工艺,使水东蜜枣享有一定的声誉。

水东蜜枣的加工工艺十分讲究,每年处暑前后,青枣泛白成熟,枣厂开锅,繁忙的制枣季节便开始了。青枣采下后,须经分拣、切割、拣切、淘洗、糖煮、养浆、稀烘、挤工、老烘、拣板等十道工序。清初著名诗人施润章曾在他的《割枣》一诗中写道“含情割枣寄远方,绵绵重叠千回肠”,形象地描绘了制枣的情景。

水东蜜枣集数百年的制作经验,形成了独具一格的传统特色与风味。历来按制作方法与个头大小,水东蜜枣分七个等级,特级叫“天香”,去核装心,风味特佳,以下依次叫天元,提顶、超蛋、顶面、大面、蛋面,成品蜜枣色如琥珀,金黄锃亮,核肉分明,透明感强,外观扁平,个头匀称,清香扑鼻,酥软可口。由于质量上乘,曾被列为“贡品”。

经现代科学检测,水东蜜枣含有18种微量元素和20种氨基酸及丰富的维生素,是果中珍品,对增强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和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有一定作用。

二. 福建省 宁德 福鼎 嵌贝首饰匣

福鼎县产。在漆品传统工艺的基础上,精选闽东沿海特有的贝壳,在漆器首饰匣上镶嵌出一幅幅精美新颖的的图案,具有古香古色、典雅大方、光泽度强等特点。

三. 山东省 滨州 无棣县 无棣贝瓷

无棣贝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无棣贝瓷,又称贝壳瓷、海瓷,属高钙瓷,产于山东省无棣县,在日用陶瓷中无棣贝瓷是新瓷种,属于 图1 无棣贝瓷产品展示

.国际流行的高钙软质瓷系列。无棣县是国际上唯一的产地。2008年2月22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批准对无棣贝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品质特征

无棣贝瓷质地细腻、壁薄轻柔、釉面滋润、玲珑剔透,与骨质瓷和普通陶瓷相比,具有白度高、透明度高、热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重量轻等特点。尤其可贵的是无棣贝瓷产品釉料中重金属铅的含量低,镉几乎为零,其中富含天然珍珠成分,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堪称“绿色健康瓷”。另外,釉料中采用纳米技术,能够起到抗菌活化水的作用,经检测抗菌率达97%,活化水率达88%。.

制造工艺

所谓贝瓷,就是将一定量的贝壳经特殊工艺处理后,掺入陶瓷原料, 图2 贝瓷生产过程

.然后经过素烧、釉烧两次烧制而成。早在明代,人们就发现,将金银、珍珠、玛瑙掺入瓷胎,可以烧制出流光溢彩、美轮美奂的瓷器。贝瓷也正因为其原料贝壳中富含珍珠成分,而显现出普通瓷器所没有的风采和神韵。贝壳中的钙可以增加瓷器的硬度和透光度,在烧制过程中与高岭土中的杂质发生作用,起到消除杂质的效果。贝瓷用料十分考究,工艺复杂,成型难、烧成温度范围窄,所以成品非常珍贵。无棣贝瓷质地细腻、壁薄轻柔、釉面滋润、玲珑剔透,与骨质瓷和普通陶瓷相比,具有白度高、透明度高、热稳定性好、机械强度高、重量轻等特点。尤其可贵的是无棣贝瓷产品釉料中重金属铅的含量低,镉几乎为零,其中富含天然珍珠成分,对人体有保健作用,堪称“绿色健康瓷”。.

生产条件

无棣县具有生产贝瓷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无棣县位于山东省最北端,东 图3 无棣贝壳堤岛

.北濒临渤海湾,是黄河入海口的交汇处,属泥沙质浅海滩,非常适宜贝类产品的繁殖与生长,特别是文蛤产品。贝类产品在该区域繁殖率高,生长快,随着潮汐的运动,不断推向海岸,形成贝壳滩。无棣境内渤海岸线有两列平行的贝壳堤。第一列在南端,长40公里,埋深0.5米~1米,贝壳层厚3米~5米,距今有5000多年历史;第二列在北端,长22公里,贝壳层厚3米~5米,属裸露开敞型,距今有2000年历史,贝壳含量100%。距统计,无棣贝壳总储量达3.6亿吨,而且随着潮汐作用每年增加10万吨以上,号称世界三大贝壳堤岛之一,因此,无棣贝瓷的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自然资源条件。
无棣贝瓷的生产与自然条件也具有相当密切的关系。无棣县地质土壤为盐碱地,受海洋气候影响,终年空气湿润,一年中空气湿度平均在65%RH以上有300天,并且一日内温差和空气湿度变化不大,在贝瓷生产的脱模、干燥过程中可以减少粘膜、开裂、变形问题出现,这些成为贝瓷大规模生产的必要条件,即使在气温较低的冬季和湿度较高的夏季,无棣的空气湿度条件都适合贝瓷的大规模生产。由于在生产中充分利用当地的气候条件,贝瓷的成型合格率达90%以上。.

生产历史

无棣县烧制贝瓷的活动古已有之。据《无棣县地名文化调查材料》记载,20世纪50年代,考古学者在无棣县无棣镇韩家窑遗址上发现了一口古井,从中发掘出石夯、石磨、陶瓷残片,还有一只较为完整的瓷盘。陶瓷的瓷质细腻,白度很高,半透明度较好。之后又在古井的北部1公里处发掘出一座卧式半椭圆形古窑,窑内四壁红烧土层及青砖痕迹明晰,经考证这里就是古时的烧制贝瓷的窑址。
建国初期,无棣县有零星的民窑生产贝瓷,但是生产技术、工艺非常落后,品种单一,产品合格率极低。之后,这些民窑相继关闭停产,无棣贝瓷几乎消失了。
0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无棣县委、县0提出利用当地资源优势贝壳砂烧制高档日用细瓷,并于1991年成立无棣县贝壳资源开发总公司,在吸取民间生产工艺的基础上,“集各地名窑之大成,汇聚制瓷技艺之精华”,与清华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和科研院所合作,经过3年的潜心研究,上百次的反复试验,终于获得成功。1994年,无棣贝瓷实现工业化生产,1999年获国家发明专利,2000年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05年达到年产量1300余万件高档日用贝瓷的生产规模。产品出口到韩国、德国、澳大利亚、南非等地。. 2011年,无棣贝瓷被选定为中央领导专机用瓷和国家礼品瓷,2011年1月18日,-主席访美期间,专门将4件海瓷艺术品作为国礼送给奥巴马总统。.

无棣贝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山东省无棣县人民0《关于请求给予无棣贝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请示》(棣政发〔2006〕63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山东省无棣县现辖行政区域。

四. 福建省 宁德 蕉城 虎贝黄家蒸笼

虎贝黄家蒸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黄家蒸笼是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虎贝乡黄家村祖传的传统工艺艺术产品,由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熟洋村人黄一府发明始创,至今有900多年悠久历史,黄家蒸笼的制作工艺是柳杉片手缚技艺的典型遗存,在全国民间手工艺中独树一帜,仍一脉相承,堪称民间传统手工艺中的“活化石”,2009年,黄家蒸笼传统手工技艺被列入第三批福建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目前正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4月18日,虎贝黄家蒸笼协会正式挂牌成立,40多家黄家蒸笼企业结成一体,共谋蒸笼行业发展,至此,黄家蒸笼重又引起许多人的关注。黄家蒸笼产品远销韩国、日本、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黄家蒸笼:流传千年的古老手工技艺

虎贝乡是我市蕉城区的“好西乡”,距离市区约50公里路程,过去,这里由于距离蕉城区比较偏远,少有人了解。而由乡政府所在地西去20多公里,位于蕉城古田屏南三县交界的黄家村就更少人至了。黄家是虎贝乡的大村,这里至今仍流传着一种古老的传统手工技艺——黄家蒸笼制作工艺,这是柳杉片手缚技艺的典型遗存,在全国民间手工艺中独树一帜。

漫步在黄家村中,可见其中散布着许多家庭式作坊。许多人家里的大厅、房间里层层重叠着摆满了高过人的蒸笼。这些蒸笼大多由柳杉和竹片制成,大小规格不一。小的只有人的一个巴掌大,刚好能放入一个包子;大的一笼可以装入上百个馒头肉包。村民说他们以前还生产过一个台湾老板定制的巨型蒸笼,制作的时候,整个人站在笼箍里面,都还不用低头。

除了大小不同,蒸笼的形态和工艺也各有所异,这些来自北京、上海、台湾、香港和国外的不同订单产品中,有的底屉用的是竹木,有的是陶瓷等,有的笼箍用上了闪亮的铝片,显得更为精致、时尚。如今,随着生产工艺的发展,蒸笼还成为了品种多样的工艺品。

黄家蒸笼采用柳杉、毛竹、水藤等特殊材料制作而成,其制作技艺,看似简单,却能使其具备易熟保温、透气不馊、造型美观、轻便耐用等优点,用它蒸出来的米饭有一股特有的清香味道,并久置不馊,因此,它一直是闽东百姓喜爱的蒸食佳品,在外国人眼中,它是无化学毒性的良好蒸熟器。

工序80多道,关键环节还靠手工

在近年中,黄家蒸笼的生产工序逐渐被一些机械设备代替,但是,许多关键环节还是要靠手工才能完成。

黄小化是黄家村的一个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他从爷爷的手上传承了这项技艺。他熟练地将一个个圆形的底座安入腰箍中,不一会儿就完成了好几个,他说就这道工序,他一天一般能够安装三十到六十个,但这只是制作黄家蒸笼诸多环节中的一道小工序,事实上,黄家蒸笼的制作技艺相当复杂。

“黄家蒸笼的制作技艺,看似简单,实则繁难精湛,要凭手工制作出合格的产品绝非易事。”黄北梨(现黄家村党委书)介绍说,以制作一只内径为25厘米的代表性蒸熟器“饭甄”为例,大体来说,先后要经过盘制腰箍、盘制上下墩、盘制底座(即水座或下包)、盘制笼盖、插板、制底屉等工序,最后才能完成一只完整的蒸笼。而每个环节,又包含着十多道小工序,制作一只原生态的黄家蒸笼,从备料到最后装入底屉完工,需要多达80多道大小工序。一位师傅要花上整工二日,才可制作出一只二斗装(15市斤)的“饭甄”。

“我们要选用的是多年生的杆直、节长、无虫蚀的成竹,按要制作的大小规格截成一定的长度。”在该村的一处厂房内,一个村民正在用刀熟练地将一段竹子破开,他介绍,先要将竹子开片、去青,制成宽几厘米的竹片,然后将竹片放到刨床上进行刨光。“过去,这些都是由人工用刀细细加工的,没有多年的经验和手艺可不行,现在生产技术先进了,有了机床,加工就省力多了。”

竹片经过机床刨光后,就成为规格一致、薄而柔韧的竹片了,但这些竹片还不能马上就用,还要经过蒸煮、晾晒、风干,去除多余水分,这样做成的蒸笼才能耐久而不变形。用柳杉片制作的流程也与此大同小异。

盘制腰箍也是一道精巧的工艺,其内径的大小决定蒸笼的大小和容积,其上下沿需分别与上下墩对接,吻合紧密是最为关键的。这些腰箍没有用一根钉,而是用藤条等绑定。首先,将竹片或柳杉木条,按规格盘成一圈或两圈,然后在接头处用钻子打上孔洞,再用藤条穿过其中绑定。这些孔洞的个数和排列也是有讲究的,总体说来,有三孔、五孔、七孔,乃至十二孔,不同的孔洞,藤条的绑系方法也不一样,从而显现出多种美观的图案,既实用又起到装饰作用。

腰箍制成后,还要盘制上下墩、盘制底座(即水座或下包)等。蒸笼的底屉大多也是用竹子制成的,将竹片按一定形状切削,打孔后,用竹子穿过其中,或用藤条连结起来,然后裁成适合蒸笼规格的圆屉。过去没有机器的时候,这些都是纯手工完成的,现在有了机器,工人只要将一叠的笼屉放在机床中,脚一踩,机床铡刀落下,就裁出一片片圆底来。

盘制笼盖也是一项技术活,将柳杉木条盘成盖头圈后将盖板压入,使之与上墩伸出的突出部紧密吻合。笼盖子则是用薄竹条编制后裁切而成,在传统的手工生产中,不同的编制方式显现出来的花样也有好多种,各有特色。

最后一道工序,是将做好的蒸笼进行晾晒、打磨,去除毛边等,有的还要烙上产品标识,就可以进行成品蒸笼包装了。

口口相传900多年,宋时技艺重放光彩

说起黄家蒸笼的风光历史,黄北梨充满了自豪。据介绍,黄家蒸笼手工技艺至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它早在北宋绍圣四年(1097年),由石洋村人黄一府发明始创。它用原始的方法、原始的工具,并且口口相传,手把手教,有的是只能意会,不可言传的子承父业的传承方式,却能经过绵延不绝的流传,至今仍一脉尚存,堪称民间传统手工艺中的“活化石”。

据资料记载,石洋即是黄家村的古称,又称熟洋。当地海拔800多米,山岭连绵,潮湿多雾,气候湿润,尤其适合柳杉和竹子生长。丰富的柳杉资源,为黄家蒸笼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原材料,在黄家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制作蒸笼,至清朝乾隆年间,更能制作包括蒸笼在内的碗、杯、盘、盒、碟、瓶、壶等日常器用,这些柳杉制品均可做到随物赋形,争奇斗艳,有的甚至成为当时的贡品。到上个世纪末,闽东许多农家人中,还能经常见到使用这些日常器具。

旧时,黄家村人都是用一副挑担挑着做蒸笼的工具、材料,走街串巷现场制作,在闽东各县小有名气,但这并非村民的主导产业。上世纪七十年代,黄家村村民黄北柱办起了黄家村历史上的第一家蒸笼厂。

真正形成黄家蒸笼产业规模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1992年,有一位台湾客商,在外地看到了黄家蒸笼,感觉手艺不错,就找上门来,要求订做一批竹蒸笼。那次,全村不但圆满完成了订单,很多年轻人还借着这一成功启示,纷纷办起了自己的蒸笼厂。黄家蒸笼的产业从此不断壮大,走出了国门,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

近年来,随着行业的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村民回乡从事和发展这一行业,如今,在黄家村从事蒸笼制作的家庭达到约三四百户。黄家蒸笼成了黄家村的主导产业,如今,“黄家蒸笼”这一传统手工技艺在品牌传承的道路上越走越顺,这项古老传统技艺得到了许多有识之士的重视,有关部门提出了“五年保护计划”,希望能延续这一千年手工绝技。

虎贝黄家蒸笼

宁德市蕉城区黄家蒸笼行业协会

10779425

蒸笼

五. 广东省 茂名 电白 水东鸭粥

水东鸭粥是茂名的一道特色招牌菜,别说茂名人、电白人,即使广州、深圳的客人到水东吃过鸭粥后,也赞赏不已。正宗的水东鸭粥店经营品种十分简单,常常只提供粥、鸭和凉拌蔬菜,生意却能长盛不衰。

要到底什么令它这么吸引人?答案当然是——因为好吃。

据行家指点,鸭粥之所以煮得好吃,全仗一锅好汤。选乡下四五个月大的足水鸬鸭,煮沸大锅清水后将火调微,加上北芪、党参等温补药材,将十几只处理好的光鸭下锅,完全靠水温慢慢地将鸭浸熟。然后将鸭起锅,撇去鸭油,只用清汤,加入新上市的珍珠米熬成富含胶质的稠粥。鸭粥入口即化,齿颊留香;鸭肉爽滑微韧,嚼来回味无穷。若配上特制的姜醋和酱油两种蘸料,更将鸭肉那种独特的香味发挥得淋漓尽致。

上几盆鸭粥,斩上一碟鸭,再加一碟青菜,三五知己花上个三四十元就可以大快朵颐。鸭粥真是一种很平民化的美食,难怪受到众多客人的欢迎。记者采访当天,一位正在鸭粥店用餐的电城客人说,他吃鸭粥已吃了十几年,每次到县城水东都要“特地来捧捧场”。

水东鸭粥店多不胜数。而据说是水东最老字号的兴记鸭粥店老板说,她家从太姥姥那一辈就开始经营鸭粥生意,后来因故停了这个行当。70年代她重新开档时,只是在家中过道里摆上几张桌椅,一天也只有一两只鸭的生意。现在她家已开有第二家分店,每间店一天少则卖五六十只,多则卖上百只鸭,店里伙记斩鸭都斩到手软。也曾有广州客人开出非常诱人的薪酬和分红条件,欲请他们到广州合伙开分店,她家人却不愿去,因为“要多谢乡亲父老的捧场”。

人们这么钟爱鸭粥,鸭粥也早已不单水东这块地域独有了,在茂名各市县,尤其是茂名市区,经营鸭粥的饭店成行成市,到底哪家鸭粥最美味,那只有吃过方知。

六. 广东省 茂名 电白 水东芥菜

水东芥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水东芥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水东芥菜”在广东省内享有盛名。为了使这一品牌产生更好的效应,真正让农民增收,电白县想方设法在销售渠道

水东芥菜,广东省电白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因产于该县水东镇彭村周边地区而得名,也叫“彭村芥菜”。因特殊的品种和地理气候条件,水东芥菜具有爽脆可口、质嫩无渣、鲜甜味美、生产量小的特点,在市场上非常-,属于高档蔬菜,在中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都有良好的声誉。

电白县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地处南海之滨,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雨量 图1 水东芥菜种植基地

.充沛,夏长冬短,气候温和,具有发展蔬菜生产得天独厚的优越自然条件,.而水东鸡心芥菜之所以有这样的优点还因为它的产地电白县的气候属亚热带,而地质为沙丘,水东周边土壤也就为水东芥菜提供够好的微酸性黄土壤。非常适合水东鸡心芥菜的生长,正是因为产地的“不可复制”,造就了水东鸡心芥菜的独特口感与营养价值。.

水东芥菜是以产地赋名的具有明显地方特色的优质蔬菜新品种 图2 水东芥菜品质特点

.,是群众常食用的一个品种。普通芥菜经过电白县城水东彭村附近地区广大菜农和农科人员的反复选育,彻底改变原品种茎叶直立、叶多茎少、纤维多、茎叶青绿并带有苦味等缺点,使之转变为卷心、茎多叶少、爽脆、茎显乳白味带微甘特征的优质品种,成为深受人们喜爱的餐桌蔬菜,市场发展前景看好。由于其品质受到种植区域的局限,即在电白县境内特别是水东彭村周边地区种植面积最大,品质明显优于其他地区。因此,人们将新培育的该品种称之为“彭村芥菜”。彭村芥菜在农批市场上,闻名远近。后来水东其他地区也开始种植彭村芥菜,有关部门为了更大范围发展彭村优质芥菜事业,对外开始宣传为水东芥菜。彭村的芥菜因多在旱地种植,以井水、有机肥浇灌,最为优质有名,因而有“水东芥菜甲天下,彭村芥菜甲水东”之称。.

水东芥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广东省电白县 《关于划定水东芥菜产地范围的函》(电府函〔2006〕38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广东省电白县水东、林头、观珠、旦场、麻岗、树仔、电城、岭门、马踏等9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七. 四川省 阿坝 九寨沟 贝母鸡

九寨沟一带有川贝和暗紫贝母两种。它性味苦甘、凉口,能清肺散结、止咳,并能治疗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肿痈等病症。( 九寨沟)

贝母是药用植物中的“名门望族”,九寨沟一带有川贝和暗紫贝母两种。它性味苦甘、凉口,能清肺散结、止咳,并能治疗吐痰咯血、心胸郁结、肺痿、肿痈等病症。

做贝母鸡时,将鸡杀后去毛及内脏,洗净,在开水锅中煮去血水捞起,再用清水小船坞一下。然后将贝母用水洗过,用一铝锅或沙罐装水1.5公斤,将鸡放入,同时下黄酒少许及贝母,盖严后用旺火烧开,然后小火炖两小时即成。

八. 广西 北海 合浦县 日月贝

因左边贝壳为淡玫瑰红,右边贝壳为白色而得名。其肉圆形,扁状,名为“带子”,可鲜食,也可晒干食。营养价值极高,是珍贵的海产食品。

九. 广东省 茂名 电白 水东白斩鸡

“水东白斩鸡”有许多故事。据说,曾任-广东省政府主席的陈济棠,民国初年驻军水东,他和莫五姑的婚恋,就是“水东白斩鸡”为媒:在水东鸡饭档相识,在水东鸡饭档0,其婚宴也特请水东鸡饭档师傅主厨,宴席上以水东白斩鸡为主菜,还有炒鸡、焖鸡、炖鸡、炸子鸡……,人称“百鸡宴”。

国民-总统李宗仁同“水东白斩鸡”也有一段缘。民国初年,李宗仁还是个连长,驻扎在水东。他对水东白斩鸡嗜之如命,几乎每晚都要去白斩鸡档吃夜宵。一九六五年,经过半个世纪风风雨雨后,他从海外重返祖国怀抱,特地都水东旧地重游,并且特意点了“水东白斩鸡”这道菜。席间,他一连品尝了几块白斩鸡,连声赞曰:好吃,好吃,真好吃!比我当年驻扎水东时吃的更香、更嫩滑、更好吃!

“水东白斩鸡”之所以胜过旧时,更加美味可口,这要归功于“鸡饭潘”和“鸡饭明”。

抗日战争后期水东鸡饭档添了两位精明手巧的新档主,一个-饭潘,一个-饭明。他两还没出山,就开始偷师学艺,悄悄然到各个茶楼酒馆及乡下财主家去,观擦研究他们制作白斩鸡技艺,综合众家之长,反复实验比较,在选鸡、制作、配方、佐料等环节上进行全面的革新,终于形成自己一整套别具特色的工艺流程。

“鸡饭潘”和“鸡饭明”制作出来的白斩鸡,不腻不涩,嫩滑甜水,色、香、味俱佳,有一股特别的香味,夹之入口,稍加咀嚼,其香气直逼脑神经,顿觉爽然,于是越吃越想吃。所以,“潘记鸡饭档”和“明记鸡饭档”一开张,就轰动整个水东,几乎家家户户都要去尝一尝,他们的档口顿时成了不夜天。而“鸡饭潘”和“鸡饭明”的名字也就不胫而走。水东是粤西地区乃至我国西部沟通海内外的口岸之一,抗战胜利以后,有定期轮船往来江门等地。通过这一渠道,“水东白斩鸡”和“鸡饭潘”、“鸡饭明”的名声及制作、工艺也传到了江门、广州、珠三角乃至港澳海外去,于是“水东白斩鸡”也就成为“食在电白”的一道亮丽的品牌。

如今,“鸡饭潘”和“鸡饭明”都已作古,“水东白斩鸡”工艺技术由“鸡饭潘”次子潘华泉继承了下来,依然打着“潘记鸡饭档”传统招牌,盛况不逊于当年。

贝江村特产怎么样水东有什么特产零食卖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