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郑州旅游带什么特产回家 去郑州旅游一般带什么吃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9 01:31:51

一. 海南省 文昌 旅游工艺品和旅游纪念品

文昌市有十多家旅游工艺和旅游纪念品加工厂。主要产品是椰雕、贝雕、花梨木(降香木)雕、海石花、龙虾标本、海龟标本、十三鳞标本等,以及各种贝类共有80多个品种。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港澳台等十多个国家与地区。有十多个品种被评为全省"四新"优质产品,有6个品种荣获海南省工业物资交流会优秀产品"金马奖"。有37种名优产品参加十一届亚运会购物中心展销,深受国内外客户的欢迎和赞誉。( 文昌)

二. 河南省 郑州市 管城区 郑州油馍

油馍:河南地方面食小吃,类似煎饼又和煎饼不同。
但是驻马店一带油馍是带菜的平卷馍,做法是:用死面擀成面片,在面片上铺上调好菜,然后卷起来,用到切成长方形,放到锅里蒸熟。
在周口、商丘一带油馍与油条基本同概念.。
有两种的,一种是起面的,一种是死面的。
起面的是放了渣头(老面,或者碱)。死面的就是郑州油馍。做法基本一样。
郑州油馍的做法:将和好的面做成面团,放在案板上,在面团里洒入适量切碎的花椒叶、葱,打上油,来回的揉,揉的差不多了,再在面团上打一遍油,揉至面团有层为止,用擀杖将面团擀至圆形备用。在平底锅内淋少许油,火不要太大,将擀好的面团放入,在面团正面淋少许油,翻过来,至色泽金黄即可出锅。

三. 河南省 郑州 新郑 新郑小枣

新郑小枣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地域范围

孟庄、薛店、郭店、龙王、八千、新村、和庄、龙湖,谢庄、张庄、芦义庙,南曹、十八里河等乡镇

郑名小枣。主产于河南新郑、中牟等地,也是新郑枣区的主栽品种之一,约占新郑枣区总产量的30%,是我国红枣出口拳头产品,主要固定销到东南亚和日本等地,经济效益较高。

果实较小,平均单果重5.6g,大小整齐。‘鸡心枣’的代表型为鸡心状,果皮薄,果肉厚,致密,质细,味极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1%以上,可食率91.8%,是优良的制干品种,制干率较灰枣高,干枣可食率约为90.3%,核小,肉质较紧实,有弹性,耐压挤,耐贮藏,品质极上。

果实于9月中旬成熟。树势较旺、丰产、稳产,抗干旱、耐盐碱、耐瘠薄、抗干热风、抗病虫能力强,特别是抗枣缩果病。成熟季节遇雨不裂果。因与酸枣亲缘关系较近,因而用酸枣作砧木改接后丰产、稳产性好。最枣中的优良品种,可大面积推广栽培。

四. 河南省 郑州市 中原区 郑州烧牛肉

工艺:清炸 口味:炸烧味

主料:牛肉(瘦)(3000克)

调料:红曲(50克) 八角(30克) 姜(50克) 草果(25克) 大葱(50克) 高良姜(15克) 桂皮(20克) 丁香(15克) 沙姜(10克) 花椒(30克) 陈皮(20克) 料酒(30克) 花生油(260克) 盐(60克)

类别:河南菜 私家菜 特色菜 健脾开胃调理 营养不良调理

制作工艺

1. 将牛肉选洗干净,切成150~200 克重的方形块;

2. 将切好的牛肉块用精盐、花椒拌匀,放入缸中腌制,夏天腌制2~3 天(冬季加倍);

3. 待腌渍肉质发红后,捞出洗净,放进锅里煮半小时,撇去浮沫;

4. 将调料包入纱布中,投入牛肉锅中同煮;

5. 煮至汤开后,改用文火煮熟捞出,晾约10 分钟备用;

6. 另取一只锅,倒入花生油,烧至八成热,将晾好的牛肉放锅中炸至外表微焦即捞出;

7. 食用时切成条或块装盘上桌即可。

工艺提示

1. 腌制时,先用一半花椒和400克精盐拌匀,腌制时间要以肉质发红为宜;

2. 红曲米也可先煮成水,待牛肉煮熟后,刷在牛肉外表,再行炸制;

3. 因有过油炸制过程,需准备花生油1500克。

菜品口感

色泽红亮,肉质软烂,醇香浓郁。

历史文化

1. 此菜是佐酒冷食佳品;

2. 郑州烧牛肉是大规模生产的肉食产品,有20 年生产经验,曾获1984年商业部优质产品称号,已形成了其独特的风味。

五. 陕西省 渭南 华州区 井家羊肉泡

井家羊肉泡是陕西特色小吃之一,是将新鲜羊肉切成块,加入葱、姜、桂皮等调料放入锅中煮至肉烂,再将白面饼撕成黄豆大小与羊肉、汤汁一起食用。本品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适合各类人群食用。

华县井家羊肉泡,坐落于310国道,华县铁一局驾校西隔壁,本店以诚信为原则,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创新,不断进取,在从未做过宣传,却得到大家的认可。应了那句古话,酒香不怕巷子深。这是我从小听到最多的话。在这里我就不啰嗦了,下面我就介绍一下井家泡馍的几个方面。

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馔,它烹制精细,料重味醇,肉烂汤浓,肥而不腻,营养丰富,香气四溢,诱人食欲,食后回味无穷。因它暖胃耐饥,素为西安和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所喜爱,外宾来陕也争先品尝,以饱口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近年来用以招待国际友人,也深受好评。羊肉泡馍已成为陕西名食的“总代表”。

羊肉泡馍,最早为西周礼馔,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牛羊肉泡馍是在古代牛羊羹的基础上演变而成的。古代许多文献,如《礼记》以及先秦诸子,都曾提及牛羊肉羹。最初多用于祭祀及宫廷御筵。西周时曾将牛羊肉羹列为国王、诸侯的礼馔。《战国策》记载中山国君,由于一杯羊羹而激怒了司马子期,怒而走楚,说楚王伐中山,招致-的命运。据《宋书》记载:南北朝时,毛修之因向宋武帝献出羊羹,味美,武帝竟封俘虏修之为太官史,后又高升为尚书光禄大夫。到了隋朝,出现了“细供没忽羊羹”(谢讽《食经》)。此当为最初牛羊肉羹和面食混作的烹调形式。据文献记载,唐代宫廷御膳和市肆都擅长制羹汤。“三日入厨下,洗手作羹汤”。羊羹者,羊肉烹制的羹汤,即当今牛羊肉泡馍的雏形。经过唐、五代、宋、元等朝,各族人民陆续迁入内地,“渐变旧俗”。加上西安地处西北要冲,接近牧区,是羊交易的好市场。西安现在的西羊市、东羊市等古老历史街巷名称,就是当时的羊市。这些都为羊肉泡馍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条件。

陕西羊肉泡馍的出名,还有一个有趣的传说。相传,宋太祖赵匡胤未得志时,生活贫困,浪落长安(今西安市)街头。一天,身上只剩下两块干馍,因丈干硬无法下咽。恰好,路边有一羊肉铺正在煮羊肉,他便去恳求给一碗羊肉汤,以便把馍泡软再吃。店主见他可怜,让他把馍掰碎,浇给了一勺滚烫的羊肉汤泡了泡。赵匡胤接过泡好的馍,大口吃了起来,吃得他全身发热,头上冒汗,饥寒全消。十年后,也就是公元960年,赵匡胤当了北宋的开国皇帝,称为太祖。一次出巡长安,路经当年那家羊肉铺,香气四溢,不禁想起十年前吃羊肉汤泡馍的情景,便令停车,命店主做一碗羊肉汤泡馍。店主一下慌了手脚,店内不卖馍,用什么泡呢忙叫妻子马上烙几个饼。待饼烙好,店主一看是死(未发酵)面的,又不太熟,害怕皇帝吃了生病,便只好把馍掰得碎碎的,浇上羊肉汤又煮了煮,放上几大片羊肉,精心配好调料,然后端给皇上。赵匡胤吃后大加赞赏,随即命随从赐银百两。这事不胫而走,传遍长安。于是来店吃羊肉汤泡馍的人越来越多,形成长安的独特风味食品。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曾有“陇馔有熊腊,秦烹惟羊羹”的赞美诗句。及至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陕西专营牛羊肉泡馍,食客盈门,生意兴隆,誉满古城。清末庚子之役,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居陕西,曾慕名来此品尝,倍加赞扬。当时在华协助邮政工作的英籍侨民也常来进餐。有很多小馆子,在陕西民间很有名。例如华县井家羊肉泡,回民街的老米家等等。

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唐朝军队与借来的“大食”军队从凉鄯而收两京,一道平息了“安史之乱”。在唐王朝天子的恩准下,部分“大食”士兵被获准驻兵长安。“大食”兵行军打仗时常携带一种叫“饦尔木”的类似“馕”的食品,行军打仗旷日持久,士兵携带的“饦尔木”常变干变硬难以下咽,他们就拌以羊肉和羊肉汤食用,这就是“泡馍”的雏形。随着“大食”兵和当地人的交往日甚,“饦尔木”的制作方法也从军营传播到市井,久之就形成了今天西安穆斯林群众的主食之一“饦饦馍”。一千多年来,经过西安坊上人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泡馍”已在色、香、味、形等各方面有了很大改进和提高,成为一道上至达官显贵,下至黎民百姓都喜食不厌的绝佳美食。“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是对陕西人的生动写照。泡馍以烹调方法分为干泡(无汤)、口汤(食后余一口汤)、水围城(汤较多)和单走儿(吃馍喝汤)四种。餐前先将“馍”掰成黄豆般碎块,交厨师烹煮。食时选定方位,讲究蚕食,切忌搅动,以保持鲜味和原气。其间可加辣子酱,以刺激食欲,食香菜以保持口气清新。为避免泡馍中的牛羊肉脂肪腻口,可佐以糖蒜,以利再战。餐后饮一碗精制的高汤,更觉浓香溢口,神清气爽。

牛羊肉泡馍的特点是料重味重,肉烂汤浓,香气诱人,食后余味无穷,又有暖胃之功能。

事实上,羊肉泡馍广受大家欢迎。它和陕西的许多特色小吃一样,价格公道,是一种全民食品。

羊肉泡馍是陕西的风味美馆,尤以西安的最享盛名。它料重味醇,肉料汤浓,镆筋光滑,香气四溢,食后余味无穹,又有暖胃功能。

羊肉泡馍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其特点是料重味醇,汤鲜味浓,馍筋爽滑,香气四溢,诱人食欲,是一味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哦。

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与肉合烹的「托托馍」酥脆甘香,入汤不散,馍讲究越小越好,这是为了便于五味入馍。然后再由烹饪师烹调。煮馍讲究以馍定汤,调料恰当,武火急煮,适时装碗,以达到原汤入馍,馍香扑鼻的要求。

羊肉泡馍是陕西最有特色最有影响的食品。古称"羊羹",宋代苏轼有"陇馔有熊腊,秦烹唯羊羹"的诗句。羊肉泡馍的烹饪技术要求很严,煮肉的工艺也特别讲究。其制作方法是:先将优质的羊肉洗切干净,煮时加葱、姜、花椒、八角、茴香、桂皮等佐料煮烂,汤汁备用。馍,是一种白面烤饼,吃时将其绞碎成黄豆般大小放入碗内,然后交厨师在碗里放一定量的熟肉、原汤,并配以丛末、白菜丝、料酒、粉丝、盐、味精等调料,单勺制作而成。羊肉泡馍的吃法也很独特,有羊肉烩汤,即顾客自吃自泡:也有干泡的,即将汤汁完全渗入馍内。吃完馍、肉,碗里的汤也被喝完了。还有一种吃法叫"水围城",即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这样清汤味鲜,肉烂且香,馍韧入味。如果再佐以辣酱、糖蒜,别有一番风味。是一种难得的高级滋补佳品。华县的羊肉泡馍馆很多,其中老字号有"井家羊肉泡"较有名气。

六. 河南省 郑州 荥阳 荥阳草帽

草帽 草帽有手工和机制两种,成品分黄、白2色。农村制作多采用原色草帽辫,手工缝制,帽呈牙黄色,亦有巧妇以红、绿、黄、紫颜色染辫,手工缝制花色童帽、女帽,颇受欢迎。

用机器制作草帽,始于二十世纪初,民国元年(1911年),王村乡梁庄张之铭之子,曾赴山东学制机制草帽。机制草帽先用硫磺、漂白粉熏、漂草帽辫,然后用机器缝制,产品在当地供不应求。民国13年(1924年),荥阳、须水、二十里铺、赵村、祥营、汪沟有草帽加工厂11家,年产草帽22.7万顶。这些厂家制作的草帽式样随时代风尚而异:一种是普通型,折弯不断,携带方便,用工简单,价格公道,行销全国,历久不衰;另一种是礼帽型,凹顶,平烟、硬盔、丝绸布里,内衬商标,胶布帽箍,清绸帽箍,造型美观,工艺精湛,色泽牙白,选料精细(为破莛辫),俗称“洋草帽”,深受官僚、富豪、巨贾及教授、学者的欢迎,主销国内各大城市,并出口美、英、法、日等国。抗日战争时期,草帽销路呈滞,产量锐减。建国后,草帽制作工厂除草帽外,亦制做提篮、桌垫、椅垫、炕席、门帘等精巧玲珑的装饰品,花色品种多达100多个,满足了国内外市场需要。

七. 山东省 烟台 招远 西罗家铁把瓜

西罗家铁把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瓜香浓郁、风味极佳

“西罗家”牌铁把瓜属于薄皮甜瓜类型,它是招远市农家品种,据招远县志记载,该品种始于清顺治年间,距今已有300多年栽培历史了。该品种瓜圆型、果面光滑、肩部平、成熟后,果实绿中带微黄,瓜蒂坚硬,熟而不落,当地人称“铁把瓜”。单瓜重200—350克,亩产2000公斤左右。该品种口感特甜,瓜香浓郁,风味极佳,是鲜食和作礼品的理想甜瓜品种,目前,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品牌。

“西罗家”牌铁把瓜营养丰富,经检测,糖度含量为13.5%,含蛋白质1.1%,脂肪0.2%,总糖6.3%,粗纤维0.3%,钾235.8mg/100g,钙3.9mg/100g,镁8.2mg/100g,锰<0.2mg/100g,铁0.2mg/100g,铜(Cu)<0.2mg/100g,铝<0.2mg/100g,锌0.3mg/100g,

锂<0.2mg/100g。该品种优良的品质是由产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决定的,铁把瓜产地是典型的丘陵区,土壤条件特殊,昼夜温差较大,所以,糖分积累相对较多,铸就了铁把瓜的优良性状。

为提高铁把瓜的安全质量,种植区实行了产前、产中、产后全程质量控制,产前对生产资料投入品,如化肥、农药等实行分批抽样检测,不合格的不准进入生产基地;生产过程中,全面实施了绿色食品生产技术规程,在肥料的应用上,全面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以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目前,全市西罗家铁把瓜种植面积达到15000亩,年产量3万吨。其产品主要销往大连、青岛、济南等城市,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八. 湖南省 怀化 通道 通道侗家苦酒

通道侗家苦酒 通道侗乡有九月九重阳节喝苦酒驱邪的习俗,据说在这天做成的苦酒能经久不酸. 侗家苦酒配制首先是蒸糯米,拌上民间秘方酒曲.发酵数天,得到较多的甜酒娘.再 配入侗乡山寨特有纯正洁净的矿泉水即可,苦酒苦中带甜,呈乳白色,酒精度十余度 左右,入口清凉,醇和,回味悠长,即使没有酒量的人也能喝上一大杯, 如果喝过量的 往往会醉上一两天.侗家苦酒还有一最大特点,即使醉了也不会头痛,少量饮用能舒筋活血, 强身健体.

侗族苦酒,有个美丽的传说:侗族有对新婚夫妇,女的名苦娘,结婚不久,丈夫要外出谋生。苦娘在家等着丈夫回来,每年的重阳节,苦娘都要蒸一坛水酒,盼望丈夫归来,可等到苦娘五十多岁离开人世时也没有见到自己的丈夫。

邻居给苦娘办后事时,才发现苦娘家里有很多的酒坛,几乎堆满了卧室。一个邻居揭开坛盖,一股奇香冲盖而出,迅速扩散开来,满寨子都香遍了。大家喝着苦娘酿造的水酒,入口清凉、醇正柔和、回味悠长,不少邻居感叹不已。族长保留了苦娘酿酒的秘方,并把酒的名字命名为苦酒,以此来祭祀苦娘的贤惠。

苦酒苦中带甜,呈浅乳魄,酒粗度十余度左右,入口清凉,醇各,回味悠长,即使没有酒量的人也能喝上一大杯,如果喝过量往往会醉上一两天。侗家苦酒还有一最大特点,即使醉了也不会头痛,少量饮用能舒筋活血,强身健体。

九. 湖南省 湘潭市 韶山 毛家双色鱼头

毛家双色鱼头选用无污染的麻雄鱼鱼头,重量在800克为宜,配料选用湖南特制的剁椒、株洲的明庆酱椒及自制的酱料,用特制分隔器皿,猛火蒸煮7分钟即可。

特点:双色双味,肉质细腻,味道香鲜,余香绕口。

十. 湖北省 黄冈市 蕲春 蕲春家方酒

蕲春家方酒是湖北黄冈的一种酒,亦曰益气养血补酒,由蕲春县李时珍第二十九代嫡孙,根据祖传千年的秘方酿造而成。

《本草备要》中提到,“药酒,少饮则和血运气,壮身御寒”。家方酒含有蕲春四宝、鸡头参、雄蚕蛾、怀山药等,能补益肝肾,用于气血两亏以及肝肾不足所致的心悸耳鸣。长期饮用可以赔补气血、延年益寿,有效改善体弱气虚、面黄肌瘦。其方为,人参、鹿茸、沉香、蕲春四宝(蕲蛇、蕲龟、蕲竹、蕲艾,四宝入方使李时珍家酒成为天下一绝)、虎鞭、鹿鞭、广狗鞭、虎骨、豹骨、抅杞子、淫羊藿、当归、麦冬、茯苓、何首乌......三十二种药材,配七成陈年谷酒,泡制而成。有强筋壮骨、怯风活血、固肾护肝、滋阴补肾、补气健脑、静神安眠、益寿延年之效用,为李时珍调配给自己喝的酒。在现代药学和营养学理论的指导下,又对古方进行了适度的调整和充实,增加了鸡头参、雄蚕蛾、怀山药、薏苡仁、海狗鞭、鹿筋、红花等多味名贵中药材,并采用四合一的生物科技新工艺酿造。该酒色泽晶莹剔透,酒醇药香,沁心可口,饮用者既能得到美酒的享受、又能强身健体。一九九八年,湖北省政府和蕲春政府为了弘扬李时珍医药文化,促使传统中药产业现代化,李时珍医药集团积极响应,在蕲春兴建了本草纲目生物科技园,并在传统的药材产地大别山区进行GAP药材种植(GAP:符合国际标准的无污染、无化肥、无农药、具有严格生长年限的道地药材的种植标准)。

历史

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和吴承恩的《西游记》都成书于晚年,他们爬山涉水,耗尽了精力和体力,但因他们常饮李时珍家方酒,晚年齿不落、发不掉、耳聪目明、体力充沛、精神矍铄、子孙满堂、老当益壮,在当时人均寿命不到五十岁的年代,李时珍活到了七十六岁,而六十岁就多病之躯的吴承恩,得李时珍家酒秘方后,竟奇迹般的活到了七十九岁,可见没有李时珍家方酒就没有《西游记》的传说并不夸张。

郑州有什么特产适合带回去给朋友郑州值得带回去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