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各地农副特产有哪些品种名称 西藏药材特产有哪些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2-25 12:12:19

一. 西藏 林芝 察隅县 察隅大米

察隅大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察隅大米

走进察隅,漫步在“鱼米之乡”的千里沃野,无不为海拔2000米的田园风光所折服。正是这块“风水宝地”,产出了晶莹透亮、营养丰富、香味浓郁的 “察隅大米”。

察隅大米产地范围为西藏自治区察隅县上察隅镇、下察隅镇现辖行政区域。

二. 西藏 阿里 札达县 西藏高山牦牛

产地与分布

产于西藏自治区东部的高山草场,以嘉黎县的 牛最佳。另外,在西南部山区,海拔4000米以上的高寒湿润草场上也有分布。

外貌特征

体躯较大,结构紧凑,躯长腿短,皮松而厚,但无垂皮。背平,腹大而不下垂, 窄且斜。头重,额宽,面稍凹。大多有角,角向外上方开张。眼圆,有神。尾短且着生点低。前肢短而端正,后肢呈刀状,筋骨结实,蹄小而坚实。公 牛 甲高而长 ,母牛。 甲矮而短,且薄。群体毛色较杂,全身黑色者占60%,体黑、头或面部白色 者占30%左右,还有灰色、褐色和白色者。胸部、腹部、体侧和股侧长有长毛,被毛柔 软、厚密。厚密的被毛和发育良好的皮下结缔组织有助于 牛在高寒低温条件下生活。 成年公、母 牛体重平均为420.6千克和242.8千克,体高分别为130.0厘米和107.0厘米

生产性能

平均初生重:公牛13.7千克,母牛12.8千克。母牛产后第二个月开始 乳,产乳高峰期为牧草茂盛的7~8月份。平均日产乳1.03千克,酥油率5.82%~7.49% 产肉性能良好,据测定,在放牧饲养条件下,中等膘情的成年阉 牛体重为379.1千克,屠宰率55%,净肉率46.8%,眼肌面积50.6厘米2。 牛是牛类家畜中唯一产绒毛的品种,每年6~7月份可对 牛剪毛一次。带犊及怀孕后期的母 牛,只抓绒,不剪毛。

公、母、阉 牛的毛绒产量分别为1.76千克、0.45千克和1.70千克。裙毛长度20~43厘米,肩部毛长度为10~30厘米。毛、绒比例为1:(1-2)。 在产区, 牛呈季节性发情,7~10月份为发情季节,7月底至9月初为发情旺季,发情 期17.8天,发情持续期16~56小时。公、母 牛均是3.5岁初配。妊娠期平均255天 一般在3月份开始产犊,2年1犊,繁殖成活率48.2%。 牛牙齿坚利,又具有灵活的唇和舌,采食性能好,能够适应低质量的草场条件。 为了提高 牛的生产性能,青海省兴海县的赛什塘牧场(1999)进行了 牛与野 牛导 人杂交试验,效果明显。12月龄含1/4野 牛血统的0 牛比家 牛体高、体长、胸 围、管围和体重分别提高3.96%、7.60%、7.06%、7.32%和12.13%。

四川省草原研究所周名海等(1998)提出了 牛种间三元杂交的新途径,即荷斯坦牛 (藏黄牛 牛)。0牛在高寒牧区表现出良好的适应性。2.5岁时0公、母牛平均体重为310.78千克和305.79千克,比同龄公、母 牛分别重126.48千克和149.92千克。0母牛2~3岁可初配,3~4岁可挤奶,比牦牛提前1~2岁挤奶;第一泌乳期(183天)挤奶量659.36千克,为同泌乳期母 牛的2.65倍。

三. 西藏 昌都 左贡县 藏族奶品

奶品最普遍的是酸0和奶渣两种。酸0又有两种,一种是奶酪,藏语叫“达雪”,是用提炼过酥油的奶制作的;另一种是没提过酥油的牛奶作的,藏语称“俄雪”。酸0是牛奶经过糖化作用以后的食品,营养更为丰富,也较易消化,适合老人和小孩吃。奶渣是奶提炼酥油后剩下的物质,经烧煮,水份蒸发后,剩下是奶渣。奶渣可以做成奶饼、奶块。在煮牛奶过程中,还可揭起奶皮,藏语叫“比玛”。

奶皮就象豆腐皮一样,好吃又富有营养。奶品是藏族的重要食品,家居或外出,人们都带着它。在零食品种不多的西藏,大人们常把奶渣给小孩当零食。

四. 西藏 林芝 巴宜区 石锅

是原始的器具,现代人称之为“古代高压锅”,在锅中做出的饭菜不沾锅,味纯美。

五. 西藏 阿里 札达县 炸灌肺

炸灌肺藏语音洛乍,多见于拉萨等地。以羊肺为主料配以酥油、面粉等先煮后炸而成。特点是色泽淡褐,外酥脆里软、味道香美。


六. 西藏 山南 贡嘎县 西藏点心

点心“醍”(酥酪糕) ,藏族“醍”这一糕点,系采用营养价值极高的奶酪品制成,专为节日款待嘉宾或僧人用。有所谓来者“非厚意不设”之说。一盘“醍点”,放在桌上,看上去形如堆红迭翠的荷花,美味诱人,有幸品尝几块,实是一种特殊的享受。



“醍”这一糕点,类似广东月饼之类的点心。它是用提取过奶油后的乳白色淀粉(藏名曲热)晾干后,用磨磨成粉末,拌入黄油(奶油)、白糖、角麻(人参果)、葡萄干、桃仁等,做成椭圆形、方形,表面有红丝绿丝摆成图案,表现吉祥、长寿,放入笼屉内蒸熟,宾至可整块献上,或切成片状。据说它有滋补强身之功效。

七. 西藏 拉萨 拉萨黄牛

拉萨黄牛

品种描述

产地及分布:拉萨市。

外貌特征:体型较小,结构紧凑而匀称,皮薄毛短,黑色占42%,黑白花占31%,其他为棕黄色、黄白花和褐色。头平长,大小适中,公牛头雄壮而略宽,母牛头清秀。角小,从角根至角尖向外向上、向前、向内弯曲。颈部长短适中,背腰平直,公牛肩峰稍隆起,胸部发育良好,体躯稍短,骨骼较细,后躯友育中等,四肢稍长,公牛四肢略粗壮,母牛则略细长,蹄面大而坚实有力。

品种性能:公牛体高为101.6厘米,体重为187.6干克;母牛分别为96.2厘米和170.9千克。平均泌乳天数267.8天,产奶为206.2千克。屠宰率为42.8%,净肉率为34%。2.5岁开始配种,一般3年2胎,成活率为90%以上。

八. 西藏 山南 扎囊县 围裙

主要产于山南、日喀则和拉萨等地,是藏族妇女最喜爱的装饰,藏语称“邦典”。贡嘎县的围裙生产据传已有五六百年的历史,素称“围裙之乡”,产量和质量居全藏之冠。

毛织口袋是藏、回、门巴、珞巴族人民生活的必需品。有多摆(小挎包)、扎布杰(小口袋)、肯德(褡裢)等几种,一般用绵羊毛织成,呈红、蓝、绿各种花纹,小巧美观,外出时盛食品,用具等。

九. 西藏 林芝 巴宜区 林芝灵芝

林芝灵芝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林芝灵芝是西藏林芝的。

林芝灵芝

西藏自治区林芝地区林芝县、米林县、工布江达县、波密县、察隅县、朗县、墨脱县共7个县现辖行政区域

《林芝地区行政公署关于划定林芝灵芝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林行发〔2014〕18号

林芝地区科学技术局《关于实施林芝灵芝仿野生栽培技术规程的通知》,林地科字〔2013〕50号

十. 西藏 拉萨 林周县 西藏藏药

藏药是在广泛吸收、融合了中医药学,印度医药学和大食医药学等理论的基础上,通过长期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医药体系,迄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我国较为完整、较有影响的民族药之一。藏药历史上有许多经典著述,成为今天研究藏药的主要文献和藏药种类发展的历史记录。



《月王药诊》是较早的一部藏药史籍,收载的药物包括植物类440种、动物类260种、矿物类80种,其中300多种药物为青藏高原,多数药物沿用至今,如螃蟹甲 、伞梗虎耳草、耳草、囊距翠雀、船形乌头、喜马拉雅紫茉莉、纤毛婆婆纳、水柏枝、翼首草、毛瓣绿绒蒿、蓝石草、乌奴龙胆、山莨菪、樟牙菜、青稞、熊胆、牦牛酥油和糌粑等。



《晶珠本草》是收载藏药最多的一部大典,涉猎广泛,有着浓郁的藏民族特色,被誉为藏族的《本草纲目》,该书收载的药物种类有75%为现今所用,其中30%属藏医专用,据统计,涉及1200个基原动、植物种。



现代藏药应用的地域,除西藏自治区以外,还包括青海、四川、云南和甘肃等省所属的一些藏族自治州和自治县。青藏高原是藏药的主要产地,据有关单位的调查,藏药资源有2436种,其中植物类2172种、动物类214种、矿物类50种。青海占据着青藏高原的北部和东部地区的广大地区,据调查,省内有药用资源1294种,其中植物类1087种、动物类150种、矿物类57种。全省常用的几百种藏药中有70%采自青藏高原,据四川阿坝藏族自治州调查,全州有藏药资源1000多种;甘孜州1127种中药资源中有23%为藏医所用。



从有关资料的统计来看,目前我国有藏药3000种左右,西藏是藏医药的发源地,藏药应用历史悠久。这一地区常用藏药有360多种,主要来源于菊科、豆科、毛莨科、罂粟科、伞形科、龙胆科、蔷薇科、玄参科、十字花科和百合科等植物,重要的药用属有:绿绒蒿属、马先蒿属、紫堇属、报春花属和虎耳草属等。常用藏药中,含生物碱的种类约占50%,这些活性较强的成分多见于乌头属、翠雀属、唐松草属、莨菪属、槐属、龙胆属和小檗属等药用植物。例如,大黄是一味重要的藏药,青藏高原分布大黄属植物28种,其中藏药应用的有21种,藏药用大黄分为上、中、下三品:上品(君母札)的种除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之外,尚有藏边大黄 、喜马拉雅大黄、塔黄,西藏大黄等,青海、甘肃等地还用波叶大黄;中品(曲什札)有穗花大黄、歧穗大黄、长穗大黄、网脉大黄、心叶大黄、红脉大黄、卵叶大黄;下品(曲玛札)有小大黄。



目前,藏药已制定了统一的用药规范,即由西藏、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等6省区合编的《藏药标准》,共收载藏药227种,其中植物类197种、动物类17种、矿物类13种,主要种有:藏茴香、山莨菪、藏党参、藏紫草、水母雪莲花、唐古特红景天、堪巴色宝(阿氏蒿)、曲玛孜(打箭菊)、达玛(凝花杜鹃)、野牛心、秃鹫、紫草茸、紫胶虫等。 藏药资源丰富,分布在青藏高原藏胞居住的广大地区,并为很多藏医药文献所收录。

西藏土特产排行榜前十名西藏特产排名前十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