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特产熟食 泉州零食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0-07 17:16:50

一. 福建省 泉州 石狮 花生卷酥

花生卷酥

花生卷酥以炒花生仁加糖、麦芽糖入锅熬炼,而后取置木砧上,用木棍捶击、压、使之薄如皮,放上炒花生末,卷成长条,切成约二寸长的斜形块,食之极香脆,入口即化,色香俱佳,亦可作宴席上的甜点。

花生卷酥是晋江当地深受人们喜爱的传统小吃。

二.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淮山糯米饼

做法:1.山药煮烂后捣成泥,加入少许糯米面、细玉米面、适量白糖和成面团。2.面团分成等量剂子,整成圆饼后在两面沾点芝麻,入平锅两面煎熟即可。

三. 福建省 泉州 惠安 惠安木雕

木雕是惠安县主要雕艺精品,产品远销日本、美国、澳大利亚和港澳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 民间木雕在惠安城乡广为盛行。它最早运用于建筑装饰、神像、日用家具等。在闽南居民建筑中,房屋内外多饰以雕梁画栋,尤其是厅堂的梁枋、托架、门窗格扇、椽头柱等均雕满精巧细腻的花饰,而室外的屋宇一般都有高啄的檐身和长龙式凌空欲飞的雕甍,弯曲的屋宇和飞翘的屋角组成了各种优美的曲线。各种精致的花鸟图案和由青石雕刻而成的曲径亭台相互辉映,构成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建筑景观。 木雕工艺中的神像、日用家具因其特有的民俗价值和精湛的技艺备受世人青睐。在惠安的木雕神像中,弥勒佛、十八罗汉、八仙、观音等较为常见,而日用家具类的作品主要是橱柜、花轿、座椅和床雕等。( 惠安县)

四.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面线糊

走在早晨的泉州街头,随处可见面线糊摊和正在喝着热乎乎面线糊的人。

面线糊是泉州本土乃至泛闽南地区的经典小吃,汤头清甜爽口,面线丝丝分明,糊而不乱,如果配料也是上乘,加在一起就有锦上添花的感觉。食用时可与油条搭配,并以炸葱花、胡椒粉调味,气味更浓烈可口。

五. 福建省 泉州 晋江 姜母鸭

泉州人“补冬”买鸡鸭虾蟹,图方便则买现成的姜母鸭。泉州的姜母鸭分别从漳州和厦门传过来,是闽菜烹饪一绝。 姜母鸭有咸、淡、辣三种口味制作,做法是猛火开、温火炖、补 药下锅翻三翻,起锅油而不腻,口味独特,流香溢彩。

游泉州必尝的美食。

姜母鸭作为泉州一道传统的美食,已经彻底融入了泉州乃至闽台地区的饮食文化之中,作为一道备受喜爱的菜肴,姜母鸭成为了餐桌上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姜母鸭这道美食发源于泉州,而后传至闽南地区乃至台湾地区,是泉州地区一道传统的名小吃,具有滋而不腻,温而不燥,香气扑鼻的特点,因而成为了闽台地区冬季进补首选的美味佳肴。进食姜母鸭后,通体温暖,寒意尽失,颇受闽台地区人民的欢迎与喜爱。

现如今,姜母鸭成了人们饭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美味佳肴,它之所以如此受欢迎,也与其独特性相关:

1、食-人、香气扑鼻、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其中姜母片的滋味独特;

2、春夏祛暑湿、秋冬祛肺燥,养胃健脾、舒筋活血、祛寒化痰等功效。姜母鸭姜母鸭

3、盐鸭,整只带头带爪,在福建闽南常常先做“拜拜”(供奉),后食用。

六.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毛蟹茶

安溪毛蟹茶是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的。毛蟹茶适应性广,抗逆性强,易于栽培,产量较高,外形条索紧结,嫩叶尾部多白毫,内质香气清高,深受消费者青睐。

毛蟹茶是茶表叶下有小毛绒故称为毛蟹。毛蟹是安溪四大乌龙名茶之一,由于产量高,易于栽培,早期安溪有大量种植。

毛蟹是安溪大坪乡的主产茶,大坪乡的土壤气候环境适合种毛蟹,所以做出来的毛蟹茶品质比较好。目前还是比较传统的乌龙茶加工方式,所以茶水相对铁观音会比较红。

七. 福建省 泉州 石狮 红膏

红膏(锯缘青蟹),有“石湖红膏,胜过高丽参”之美誉
( 石狮)

八. 福建省 泉州 丰泽区 泉州润饼

润饼是春卷的一种,发源于泉州,而后流行于台湾、福建地区,这是一种比春卷更为古老的吃法,但两者在做法上又略有不同。

在泉州,说起润饼大家应该都不会陌生,因为吃润饼是闽南一带的传统习俗。据历史记载,自宋代起,闽南一带,尤其是泉州人每逢冬至祭冬之时,清明祭祖之日,均有吃润饼的习俗。到后来,吃润饼这一习俗又延续到每年的元宵、中秋、春节等传统民间节日。

相传开这种吃法之先河的,是明朝总督云贵湖广军务的同安人蔡复一。当时同安属泉州府辖,因此这种吃法便流传开来,在闽南成了家常名品。

泉州的“润饼菜”是以面粉为原料擦制烘成薄皮,俗称“润饼”或“擦饼”,食时铺开饼皮,再卷胡萝卜丝、肉丝、蚵煎、芜荽等混锅菜肴,制食皆简单,吃起来甜润可口。晋江的"润饼菜"却复杂许多,那包"润饼菜"的主料肯定是要多种多样,摆了满满一桌的。有这么一些主料菜肴:豌豆、豆芽、豆干、鱼丸片、虾仁、肉丁、海蛎煎、萝卜菜。还有一些配料:油酥海苔、油煎蛋丝、花生敷、芜荽、蒜丝。吃的时候必须两张"润饼皮"才能保证其不被丰富的内容所撑破。这种脆嫩甘美、醇香可口的美味,一般人2卷足矣。

手握一卷润饼菜,轻轻咬一口,首先迎接味蕾的是海苔的香气,还没享受完香脆的米粉海苔末,主馅料错综复杂地在味蕾上散开,一下子,脆的、甜的、咸的、滑的、酥的都来了,让人胃口大开。

蔡复一 (1577~1625)蔡复一(1577~1625年),字敬夫,号元履,同安县翔风里十七都刘浦保蔡厝(现属金门)人。少年聪明过人,12岁即写出洋洋万余言的《范蠡传》。明万历二十二年(1594年)中乡举,第二年又接着中了第七名进士,走上仕宦之路。从刑部主事到总督的大半生官宦生涯,蔡复一始终奉行着自己说的三句话:“报国恩以忠心,担国事以实心,持国论以平心”,为明王朝立下了“二百年未有之功”。任刑部主事时,蔡复一不顾自...... 详细>>>

九. 福建省 泉州 安溪 淮山黄酒

淮山黄酒以淮山、糯米、红曲为原料,采用传统发酵工艺结合现代技术精酿而成,富含淮山多糖、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等有益微量元素。口感醇厚爽口,味正纯和。

十. 福建省 泉州 南安 蓬华芥菜

蓬华芥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蓬华芥菜

南安市蓬华高山蔬菜种植协会

不是所有的芥菜都能称为蓬华芥菜,只有土生土长的蓬华黑芥菜才能称为蓬华芥菜。对于蓬华芥菜,蓬华人都有着这份自信和感情。

说起蓬华芥菜,大家可能都知道“蓬华芥菜胜解元”这一传说。

话说清朝光绪九年冬,丰州解元黄贻楫到蓬华华美村华美桥题字后,吃了一顿芥菜宴,便赞不绝口,回去时带了10多棵鲜芥菜一同乘轿子回丰州。

轿子增加了100多斤重,行至半路,轿夫们就开始叫苦连天,觉得芥菜只是“寻常之物”,建议丢弃一些以减轻重量。当时黄解元坚持要留下,自己下轿步行,让芥菜坐轿。

当时能坐轿子的都是有身份有功名的人,黄解元这一做法,让沿途的百姓称奇,纷纷笑称“蓬华芥菜胜解元”,于是就有了蓬华芥菜的美名。

直到现在,芥菜都是蓬华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味道,或制成烫菜干、“磕瓮菜”,或鲜吃。

蓬华芥菜腌制是有着悠久历史的一种传统加工方法,特别是经过精制而成“盍缸菜”,能保存好几年甚至几十年,其味道、质地保持不变,同时还有药用营养价值,成为一种地地道道的土而受人们喜爱。

泉州特产小吃零食正宗泉州特产美食专卖店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