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山县砖桥镇特产 光山必买的特产地址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12-14 21:52:51

一. 重庆市 秀山县 秀山白术

秀山白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白术是秀山传统中药材,具有健脾益气,燥湿利水,止汗,安胎。用于脾虚食少,腹胀泄泻,痰饮眩悸,水肿,自汗,胎动不安。土白术健脾,和胃,安胎。用于脾虚食少,泄泻,胎动不安。

水源村空气湿润、土壤肥沃、水源充沛、气候适宜,白术个体大,含药量高,产品畅销国内各大中药材市场。

二.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灵山县冬种蔬菜

主要品种有包心玉芥菜、大头菜、番茄、辣椒、马铃薯等。包心玉芥菜、大头菜、番茄1月上市,年产量分别为13万吨、7万吨和1万吨;辣椒、马铃薯3月上市,年产量分别为2000吨和1.8万吨。

三. 河南省 信阳市 光山县 光山青虾

光山青虾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光山青虾体型粗短、体色青蓝,呈半透明状,食天然生物饵料、植物碎屑及杂草,饮川流溪水,生长于水库、塘、坝、河流之中,不仅无刺、无腥,肉质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16.4%,还含有磷、铁、钙等重要营养成份。

光山青虾体型粗短、体色青蓝,呈半透明状,食天然生物饵料、植物碎屑及杂草,饮川流溪水,生长于水库、塘、坝、河流之中,不仅无刺、无腥,肉质鲜美,而且营养丰富,蛋白质含量高达16.4%,还含有磷、铁、钙等重要营养成份。

光山青虾体型粗短,体色青蓝,生长于水库、塘、坝、河流之中,不仅无刺、无腥、肉质鲜美,而且营养丰富,含有磷、铁、钙等重要营养成分。该县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在无任何污染的龙山和陈兴寨拦河枢纽开发1333公顷适宜青虾养殖的水面,并对外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投入,实现青虾集约化养殖。

该县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加快青虾人工养殖步伐。以科技为支撑,投资500多万元,在龙山水库建立青虾种苗繁育基地,年繁育青虾种苗2亿多尾,为农民提供优质纯正种苗。聘请豫南农专和浙江的专家、技术人员传授青虾养殖技术与科技知识,组织养殖大户赴外地参观、学习,改进养殖技术,提高青虾品质和质量。依托龙山青虾养殖基地、南王岗青虾养殖场等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农民利用资源优势人工养殖青虾,促进当地青虾养殖上规模,实现种苗孵化、养殖、捕捞、销售、加工一条龙服务,步入科研、生产、开发一体化格局,使养殖户迅速增加到2000多户。

在政策上支持青虾养殖,打造品牌优势。该县积极申报青虾原产地认证,打绿色环保牌。“光山青虾”于2004年9月通过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认证,省水产局把“光山青虾”作为三大地方名牌水产品之一向全省推广。该县出台政策,扶持青虾养殖农户,在技术、资金、信息、技术等方面实行倾斜,提高养殖户积极性,确立龙山水库重要水资源保护库,严禁破坏水资源和渔业、青虾养殖生产,为养殖农户解除后顾之忧。

四. 广西 南宁 马山县 马山香鸡

马山香鸡是马山的一宝。马山人爱吃鸡,有无鸡不成宴之说。白切鸡是壮家鸡肴中最普通的一种,属浸鸡类,以其制作简易,刚熟不烂,不加配料且保持原味为特点,以大石山区里当乡放养的土鸡最佳。

原料

肥嫩香鸡1只(重约1—1.5公斤为好),葱、姜、油、胡椒粉、盐、味精各少许。

做法

(1)将鸡宰杀干净放在滚开汤锅内浸汤熟(不宜过熟,一般15分钟左右)。浸鸡期间要提出水面两次,即每隔5分钟一次,提出后立即倒出鸡腔内的水,复放锅中,以保持腔内外水温一致,使之均匀致熟。取出后切成块,盛入餐盘中装上头翅,拼砌成鸡形。

(2)葱、姜切成细丝;

(3)炒勺内倒入油,在旺火上烧开,鸡身上撒上姜丝后以热油浇淋,而后再放葱丝;

(4)炒勺内下汤少许,在文火上烧开,再加入胡椒粉、味精等熬成汁,浇淋于鸡上即成。

特色:鸡色洁白带油黄,具有葱油香味,葱段打花镶边,食时沾酱油或精盐,原汁原味,皮爽肉滑,大筵小席皆宜,深受食家青睐。是壮乡家宴主菜谱之一。此外,马山香鸡还可炒成滑鸡,炸成脆皮鸡,亦可与蛇、猫一起炖成“龙凤虎”汤,然而时下野生动物受到保护,故此汤难品。

五. 广西 贺州 钟山县 钟山话梅

钟山话梅,是广西贺州的主要之一,创制于清代同治七年(1868年),距今有100多年历史。在新中国成立前,钟山话梅分“盐渍水梅”和“黄糖渍梅”两种,前者以青梅晒制;后者将青梅经黄糖腌制而成。后来,盐渍水梅逐渐发展成为今天的话梅,话梅是在盐渍水梅的基础上增加了甘草和香草油等配料。

“铜碗声声街里唤,一瓯冰水和梅汤。”清嘉庆年间经济学家、训诂学家郝懿行(1753年~1823年)在《晒书堂诗抄》中写了这样一句咏梅汤的诗。贺州人不仅用梅做汤,而且用梅入药、制酒:头痛时把梅干肉敷在肚脐眼上;还把青梅汁煮熟后装入瓶中,一旦肚痛,用筷子蘸点尝尝,就会止痛;用白酒浸泡青梅,需密封一个月,所制青梅酒香醇味美。据说常饮青梅酒,能缓解风湿筋骨痛,其依据是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梅,血分之果,健胃、敛肺、温脾、止血涌痰、消肿解毒、生津止渴、治久嗽泻痢……”

据《广西通志》记载,梅原产西南地区,在广西种植有2000余年,兴安县曾发现成片的野生梅林。现在,广西梅主产区为贺州、南宁等地,分红梅、青梅、白梅3种,较优的是大肉梅,原产钟山县,有“梅中王”之称,其特点是果实大,肉厚核小,酸甜适度,汁多脆口。宾阳县也有梅及话梅出产并出口。

六.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灵山香荔

灵山香荔

灵山香荔主产于灵山县,为该县,果实扁圆形,单果重20.4克。肉较厚,核小,可食率76%,汁多,肉质爽脆,甚甜,有香气,品质上等,6月下旬成熟。

七. 河南省 信阳市 光山县 光山茶叶

光山种茶历史悠久,始于春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茶文化源远流长,是古代著名的淮南茶区。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评述:“淮南(茶),以光州(治所在光山)上”,“生光山县黄头港者与峡州同”;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光州光山场岁卖茶三十万七千二百一十六斤,卖钱一万二千四百五十六贯”。历经战乱,现存于大苏山的清代茶园与古寺名刹(天台宗祖庭净居寺)相伴,见证了光山佛茶文化渊源。

光山县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茶叶之乡”,信阳毛尖茶的主产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光山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科学决策,围绕“茶”字做文章,掀起了打造大茶业的新热潮,茶基地、茶工业、茶市场、茶文化、茶旅游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呈现出光山人“种植全国茶、加工全国茶、购销全国茶、走向全国去卖茶”的特点,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实现了规模扩张,品质提升,产业升级,效益提高。

2008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6.2万亩,采摘面积8.5万亩,其中,有性系茶园11.6万亩,无性系茶园4.6万亩;老茶园10.8万亩,幼龄茶园5.4万亩。年产干茶320万公斤,产值2.08亿元。全县有15个乡镇产茶,大多分布在南部浅山丘陵区,形成区域性生产格局。全县拥有茶叶加工企业108家,各类茶叶机械2560台(套),年生产加工能力14000吨;茶叶交易市场6处,年交易额3.84亿元;涉茶人口16万。拥有信阳毛尖、翠烛峰、赛山玉莲3只国际金奖名茶和“凉亭”牌、“蓝天玉叶”牌、“苏山春”牌、“九架岭”牌等多只河南省知名茶叶品牌。全县茶区农民人均茶叶收入1800余元,凉亭、净居寺等明星乡镇(区)达到2300元,茶产业已成为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八.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大红梅杨梅

大红梅杨梅

选育单位:广西灵山县水果局,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

品种来源: 在灵山县太平镇九冬村野生杨梅林中发现的优良单株,经选育而成。

特征特性:树冠近圆头形,主干明显,较光滑,树皮灰白色;新梢青绿色,枝梢分枝角度中等;叶革质互生、倒卵状长椭圆形,长5.7-11.1cm,宽 1.6-2.6cm,叶缘锯齿状花雌雄同株,开花时雄花花蕾松动并有花粉散发,雌花轴鳞片裂开。每条结果母枝挂果 2-4 粒,幼果黄绿色;果实较大,圆球形,直径19-24毫米,单果重8—12克;果实颜色红色,着色较均匀;果肉厚、质地爽脆,汁多,含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0--12%;甜酸适中,可食率89--90%。2月中旬开花,4月下旬至5月上旬成熟。

产量表现:2009--2011年连续三年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果生产技术指导总站组织专家对九冬大红梅优良单株进行综合鉴评, 2007年株产58kg,2008年株产71.5kg,2009年株产75kg,2010年株产82kg,2011年株产75kg。2011年由广西种子管理总站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有关专家,在灵山县太平镇进行测产验收,平均单果重8.3克,可食率89.4%,可溶性固形物10.6%,平均株产83.5kg,平均亩产1837kg。

栽培要点:1、宜选择坡度小于45度,土层深厚,腐殖质丰富,ph值为4.5-5.5的山地、丘陵建园。采用圈枝苗或嫁接苗种植,株行距4米×5米,即每亩定植30-33株。每穴施腐熟厩肥10-15千克。2、幼树以速效性肥料为主,常年施肥2-3次。成年树一年追肥两次,第一次在萌芽抽梢前的冬末春初,第二次是在采果后,果实发育期追施叶面肥。3、整形修剪,一般采用“一干三主枝”自然开心形树冠。4、主要防治蚧壳虫、卷叶蛾、褐斑病等。

审定意见:经审核,该品种符合非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通则,通过审定,可在灵山种植。

九. 广西 钦州 灵山县 奶水牛

灵山县始终把奶水牛业作为一项特色优势产业来发展,坚持相应政策扶持,采取有力措施引导、提高服务。2006年,全县奶水牛存栏达13782头,外销奶水牛14977头,鲜水牛奶产量1984吨,水牛奶业产值达8242.4万元。仅养殖奶水牛一项,养殖户人均纯收入4933元,占奶农人均纯收入的67%,从肉牛和牛奶加工过程中产生税收412万元。该县继2003年荣获全国唯一“中国奶水牛之乡”荣誉称号后,2006年6月,该县奶水牛业又获全区农业新兴优势产业发展二等奖。

品改先行掀起奶水牛业开发热潮

1996年、1999年,灵山县相继承担《国家级秸秆养牛示范项目》、《国际级中国—欧盟水牛开发项目》,该县经杂交改良繁育出来的奶水牛呈现体型大、役力强、产肉多、奶量高等优点,出现了杂交水牛畅销广西区内外、供不应求的局面。为此,该县以水牛品种改良为突破口,加快发展奶水牛养殖,先后引进摩拉、尼里纯种公牛115头,建设人工授牛精站35个,形成了县、镇、村三级配种网络,并通过人工授精和本交相结合的办法,大力推进牛的品种改良工作。2006年全县水牛人工授精受胎率达55.8%,走在全区各县市前列。1999年以来,灵山县共杂交配种母水牛13万头,繁殖杂交水牛9.4万头,为灵山乃至广西奶水牛发展提供了牛源保障。

协会引路确保奶水牛产销渠道畅通

为进一步引导奶水牛业加快发展,灵山县政府根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管理原则,2001年引导扶持文利镇成立了奶水牛养殖协会。经过几年的发展,该协会已发展会员192人,建立收奶站1个、培训中心1个,固定资产36万元。协会引导和鼓励农民与龙头企业对接,积极发展“龙头企业+协会+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协会为龙头企业建立优质的奶源生产基地,龙头企业依靠品牌、信息优势和销售渠道为协会和农民提供服务。协会同时凭借自身在技术、服务、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把分散的奶农组织起来,为奶水牛户开展原料奶收购、销售、储运、人员培训、疫病防治、良种繁育等社会化服务。在协会的组织指导下,2006年文利镇奶水牛养殖户发展到1653户,杂交水牛存栏4621头、产奶1086吨、出栏杂交水牛5687头,全计收入3207.2万元,养牛户户均收入1.9万元,其中丁宣宝、袁叶中、吴锡爱、丁大新等养牛大户,年纯收入超过5万元以上。2004年文利镇奶水牛养殖协会获“广西农村经合组织之星”、“全国先进民间组织”称号,是广西唯一获此殊荣的乡镇级农村经济协会。

民企互动实现民企双赢

灵山县2003年通过招商引资成功引进百强水牛奶乳业有限公司,该公司是集奶水牛养殖、水牛奶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综合性民营企业。该公司充分利用自身资金、技术、市场、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倾力引奶农加盟百强公司,形成了“公司+基地(小区)+农户”的经营模式,民企双方签订鲜奶收购合同,形成订单生产,双方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共同体。现在,奶农每天把牛奶送到收奶站,公司则按月将奶款直接拨付给农村信用社各奶牛养殖户专门的户头上,奶水牛养殖户每月到信用社领取奶款,奶农从每头奶水牛养殖中获得的纯收益由2000年的2000多元提高到2006年的3700元,增长近1倍。

十. 广西 贺州 钟山县 红花腐竹

红花腐竹

红花镇位于钟山县的西北部,思勤江上游,距钟山县城17公里,少数民族以壮族瑶族为主。全镇总面积109平方公里,辖7个村委会,34个自然村,82个村民小组。全镇耕地面积14700亩,其中水田面积13500亩,林地面积达13万亩。该镇经济以农业为主,土有优质米、腐竹、香芋、大肉姜、水果,其中红花大米享誉区内外。特有的红花油茶是中国茶文化中的一朵奇葩,远近闻名的汤公温泉距集镇只有6公里。汤水龙口矿泉水厂生产的"红花山"矿泉水味道甘甜,爽口宜人。

光山十大特产排名光山必买的特产地址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