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特产植物 常州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17 14:24:51

一. 江苏省 常州市 武进 太湖野鸭

原料:

野鸭1只(约1250克),生姜、葱、陈酒、红椒各适量,桂皮30克,陈皮10克,丁香20克,肉桂15克,蔻仁20克,山奈15克,茴香20克,南姜、五香粉10克、常用调料适量。
制法:

1、将鸭治净。花椒、五香粉放在一起炒熟后,将野鸭腌渍2小时。
      
2、将上述香料加入老卤后,投入野鸭,文火烧2.5小时离火。在老卤汤中浸制5小时入味。
      
特点:香味足,色泽棕红,辣麻微甜,香味独特。




二. 江苏省 常州 金坛 洮湖螃蟹

金坛南部有一颗璀灿明珠---洮湖(长荡湖), 12多万亩的良好水面,养育着丰富的水生资源。历史上有日出斗金、夜产斗银的盛誉,著名的洮湖螃蟹以她清香鲜美的口味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 金坛)

三. 江苏省 常州 天宁 萝卜干

去过常州的人会说:常州有一怪,萝卜干作下酒菜。正宗常州萝卜干精选常州西门外新闸出产的甜嫩实心红萝卜为原料,经过洗净切条,适度晾晒,配以风味别致的佐料,精心腌制而成。

四. 江苏省 常州市 武进 大麻糕

  大麻糕始于清道光年间,传说是当时长乐茶社王长生师傅所制,后经历代师傅改进和提高,便成了流传于世、脍炙人口的名点。其色金黄,香脆松软,常州人走亲访友,常以此糕点作为馈赠佳品。

常州大麻糕,是具有独特口感和风味的一种椭圆形大烧饼,也是常州人最爱吃的家常传统食品。制作时,选用精白面粉、优质芝麻、白糖、精盐等原料,经过和面、搅拌、揉搓、包馅、成形、烘烤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有咸、甜两种风味,供购者选择。麻糕一出炉,香味浓郁扑鼻,色泽黄润,咸甜适度,香酥可口,色、香、味俱佳。

往日,常州大麻糕多被当地人为作早点食用。如今,经过改革创新,常州大麻糕包装精美,且便于携带,成为人们走亲访友的必备礼品。

五. 江苏省 常州市 钟楼区 常州龙泉印泥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龙泉印泥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始创于清康熙二十一年(公元1682年)的常州龙泉印泥,与杭州西泠印泥、福建漳州八宝印泥,鼎足而立,历史上被称为中国三大印泥瑰宝,享誉华夏书画界。据常州地方文献记载,龙泉印泥在清乾隆年间屡屡被选为贡品,受到乾隆皇帝及一大批宫廷大画师的青睐和喜爱。在乾隆钦定龙泉印泥为御用品的数十年中,其玉玺配用的印泥就一直是常州龙泉朱砂印泥。

制作龙泉印泥的中国昌印社,坐落在江南名城常州千年古街篦箕巷。著名红学家冯其庸亲笔题写了牌匾。常州龙泉印泥为刘氏先人刘文高所创制。

常州龙泉印泥制作工艺、技艺,历经300余年,严格采用刘氏祖传传统秘方,经过20多道工艺精细配制而成。常州龙泉印泥色泽朱红发亮,鲜艳夺目。遇冬不凝固,逢夏不渗油,芳香四溢,永不褪色,盖在书画作品上则渗透性、粘着性皆佳;置于水中三日捞起使用依然丹红如新。

常州龙泉印泥的制作工艺独特,主要原料是由朱砂、艾绒、犀黄、珍珠粉、麝香、蓖麻油等调和而成。常州龙泉印泥的品种主要有朱砂印泥和朱印泥,朱砂印泥色泽鲜红带紫,细腻厚重;朱印泥则红中显黄,清丽发亮。常州龙泉印泥生成数百年来,制作精细而讲究,因之,质地优良,受到众多书画家的青睐和喜爱。常州龙泉印泥选用原料的要求讲究而严谨。其对原料的品种、产地、收获季节等因素和环节都有明确的约定和规囿。龙泉印泥质地优良亦与其严密恪守、坚持精细的配制、调料工艺、技艺有关。小小一盒印泥,不过几十克,但是制作工艺复杂而规范,一丝不苟。如熬制三油:茶油、菜籽油、蓖麻油,既要掌握各占的比例含量,又要把握火候,严控时间,稍一疏忽,便影响后道工序印浆的质量。再如搅拌也很有讲究,在艾绒放入膏状印浆时,一要持续搅拌,二要注意搅棒搅拌的方向,防止“逆向”搅拌。

1996年,常州龙泉印泥参加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经吴作人、启功等20多位书画大师、书画家的鉴定认可,授予龙泉朱砂印泥为精品奖。1999年,常州龙泉印泥在北京国际博览会展出时,一直喜用龙泉印泥的书画大师徐悲鸿夫人廖静文欣然为之题词:“国之精粹”。而书法大师沈鹏、书画家姚治华、书画大师刘海粟的夫人夏伊乔、齐白石的弟子娄师白等名人名家的书画作品也都钟情于使用常州龙泉印泥。

常州龙泉印泥迄今已传至第六代。目前国内,坚持传统手工制作印泥的仅剩昌印社,这让常州龙泉印泥的品质和质量更受名家的推崇。近年来,为满足国内书画家和客户群及日本、韩国书画友人的需求,昌印社正加大生产规模。由于制作龙泉印泥技艺、工艺过程复杂、精细,且清苦寂寞,故而龙泉印泥制作工艺面临着严重的后继无人的窘境。好在近年来对常州龙泉印泥制作技艺、工艺的保护工作已全面展开,在期待中,常州龙泉印泥的发展前景将会更加美好、更令人振奋。

六. 江苏省 常州市 溧阳 六指羊羔

秋风起,羊儿肥。秋冬是进补的最佳时机,羊肉作为清补食品,备受青睐。山羊肉蛋白质含量较多,脂肪含量较少。维生素B以及铁,锌,硒的含量颇为丰富,此外羊肉肉质细嫩,容易消化吸收,多吃羊肉有助于提高身体免疫力。寒冬常吃羊肉可以益气补虚,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御寒能力。羊肉还可以增加消化酶,开胃健脾,帮助消化,有益肾养肝作用。与秋令湖鲜大闸蟹同食具有驱寒气,暖脾胃之功效,具有螃蟹伴侣的美称.

六指羊羔采用本地上好的成年公山羊,采用传统的蒸锅,把山羊去皮洗净,加入精盐,黄酒,白糖一起蒸煮,煮开后用文火煲约40分钟。捞出后剔除骨头,然后把肉卷成圆柱状,用蒸煮过的稻草扎紧,冷却后剔除稻草,把羊肉切成薄片,再摆入盘中,配以甜辣酱即成。六指羊羔具有色鲜味醇,肉质紧密,酱香浓郁等特点。

上黄六指羊羔积极参与溧阳市旅游局举办的各项土名菜评选活动2008年获得溧阳经典名菜提名奖,2009年获得溧阳市最佳旅游商品。

七. 江苏省 常州 钟楼区 蟹壳黄

是 常 州 地 方 风 味 小 吃 , 俗 称 小 麻 糕, 常 与 大 麻 糕 相 配 作 礼 品 用 。 其 馅 心 有 荠 菜 、 葱 油 、 白 糖 、 明 油 豆 沙 等 4 种 。其 特 点 : 形 似 蟹 壳 , 色 呈 金 黄 , 油 多 不 腻 , 香 脆 酥 松 , 糖 馅 甜 醇 , 咸 馅 味 鲜 。( 常州)

八. 江苏省 常州市 天宁 常州芝麻糖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芝麻糖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常州芝麻糖是常州地区历史悠久且负有盛名的传统土品,属南式麻糖系列,始于唐朝,盛于宋朝。据常州市志记载:“早在汉代,常州已经有用饴糖熬制成固体糖祭灶的习俗。唐代,根据需要,在饴糖中加入植物果仁来制作麻团糖等品种,以后逐步形成具有常州特色的南式麻糖系列。”及至北宋末年,康王赵构 “泥马渡江”南下,举兵抗金,来到常州,夜宿南郊。当地百姓为支持军队抗金,就把地方风味食品“麻团糖”拿出来慰劳士兵。后为便于携带,百姓们把麻团糖做成形状象小炮仗那样的糖,中间塞入甜馅,外面滚满芝麻。康王赵构吃了随从送来的芝麻糖,高兴地称赞说:“好吃,常州芝麻糖实在好吃!”士兵们吃了芝麻糖,士气大振,屡打胜仗,从此,常州芝麻糖名声远扬。

常州芝麻糖选用纯白芝麻、绵白糖、麦芽糖、面粉、桂花、橘皮等原料精制而成。常州芝麻糖具有糖体粗细均匀,长短划一,芝麻沾满不露皮,两端封口不露馅,色泽光亮,口味甜香松脆等特点。

常州芝麻糖制作技艺、工艺精细而讲究,要经过备料、浸泡、发芽、洗米、蒸米、搅拌、发酵、过滤、熬煮、冷却、拉白、成型等10余道工序。主要制作过程有七大部分:其一, 大麦芽的制备:经筛选过的大麦,倒入缸内,在常温水中浸泡4-6小时,捞在竹筛内,放在比较温暖的屋内萌芽。每天用30℃的水洗一次 ,经过3-4天后大麦开始发芽,发芽后,用麻袋盖好,每天浇凉水一次,待麦芽长到三厘米时,即可使用。其二,蒸米:将大米浸泡3小时后,冲洗干净,然后把米蒸熟。加麦芽搅和:将大麦发芽后清洗干净,放入蒸热的米饭中搅拌均匀。其三,发酵:将搅拌好的米麦混合物放入缸中发酵8小时之久。其四,过滤:发酵毕后,冲入开水,大约半小时后使糖份完全溶解在水中,再将糖水经滤网倒入熬煮锅内。其五,熬煮:再将相等量的白砂糖,同麦芽糖浆一起加入熬煮锅内继续熬煮,使其水分充分挥发,加热至150℃左右。其六,冷却:将熬煮后的糖浆冷却至80℃。其七,拉白、成型:将冷却后的糖块放入拉白架上进行拉白。其后将拉白后的糖块剥皮,包入馅,馅由金橘饼、糖面粉、芝麻、花生等制成,包好后用手工搓捏成条形,再用刀切割成型,最后拌上芝麻即可。

1984年,常州前进冷饮糖果厂生产的常州芝麻糖被评为江苏省优质产品。2006年,常州西林康王食品厂生产的康王牌芝麻糖,被评为江苏省优质产品,至今一直畅销国内外。常州芝麻糖香脆、低糖、口味无穷,无论是逢年过节还是日常生活,都是馈赠亲友、款待宾客的理想食品,深受大众的喜爱。

九. 江苏省 常州市 溧阳 竹海山珍

南山竹海处在苏浙皖三省交界之处,坐拥万亩竹海,各类物产丰富。满山遍野的竹自然不乏竹美食的盛行。以竹笋、竹荪蛋、竹荪菜、竹菌、竹海腊肉、竹筒豆花、竹筒竹、竹荪酒、竹泡菜等“竹”菜汇成的“全竹宴”,可谓满桌皆是竹,无竹不成席。“全竹宴”共计有十多个大类100多个菜品,每一道菜都与“竹”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从竹的根菌,到竹笋、竹竿,再到竹的枝叶每一部分都得到充分利用。除此之外,板栗、乌米饭等也是当地颇由名气的菜肴。

十. 江苏省 常州市 钟楼区 常州梳篦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梳篦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南北朝时代,据今已有1500余年历史。明末清初,高档梳篦曾进贡宫廷,作为御用品,故享有“宫梳名篦”之称。梳篦,是我国现代八大发饰之一。其制作繁复纯属手工,一般从取材至成品,篦为72道工序,木梳为28道工序。操作时选材严、做工精、品种多,采用雕、描、刻、烫、镶嵌等传统技法,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篦选用山坡北面4年半左右生长的竹材,又称“阴山竹”为原料,不得有拖伤擦皮,就地加工。取竹材皮肉之间的薄层(即篾青)做篦齿,篦梁采用毛竹与黄牛腿骨,篦档需要采用水牛肋骨,用生漆贴合,其牢度可靠,下水不脱;最后经打磨、挫草皮等工序,使齿密光滑,具有去污纯发之效。木梳则是选用质地坚韧的枣木,缕纹细密,刨削光滑的黄杨、石楠、枣树等天然材料制作,常用木梳理发,能令头发光洁去污能力强,刺激头发神经加快血液循环,有舒适感

梳篦总称曰“栉”,是我国古代八大发饰之一。谚云:“扬州胭脂苏州花,常州梳篦第一家”。常州梳篦始自晋代(公元265-420年),迄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昔为宫廷御用珍品,故有“宫梳名篦”之誉,是传统手工艺品,亦为“延陵”。

常州梳篦形成于魏晋时期,迄今有1500多年历史。《常州赋》有“削竹成篦,朝京门内比户皆为”的记述,“文亨穿月,篦梁灯火”是清代常州西郊八景之一,历史上常州梳篦生产盛况由此可见。因为清代苏州织造局每年都要来常定制一批高级梳篦,向朝廷进贡,所以常州梳篦又有“宫梳名篦”之美称,李莲英为西太后梳头用的常州产象牙梳至今留存在北京故宫。常州梳篦声名之盛,在于选材严格,工艺独特,制作精良。清末民初,随着生漆胶合技术的发明和产品出口,其知名度更是远播海外。1915年在美国旧金山和平博览会上获银奖,1926年在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

解放后,常州梳篦生产走上了集体化和半机械化的道路。在继承和发扬传统的“雕、描、刻、烫”技艺的同时,揉合日用品、工艺品、装饰品种种特点,不断推陈出新,使梳篦成为富有民族传统风格和艺术魅力的日用工艺品。其中有融艺术欣赏保健功能于一体的“长寿梳”,有“四大美女”、“红楼十二钗”等造型欣赏梳,有蝴蝶、龙凤、脸谱、民族娃等旅游纪念梳,以及如琮似玉玲珑剔透的各式篦箕,真是百梳相映成趣,千篦独具匠心,令人爱不释手。美国电影《星辰女娇娃》中,女主人公以常州梳蓖作胸饰,印尼总统苏加诺访华回国也将两张常州篦箕作纪念品带走。海内外传播媒体赞不绝口,各界旅游人士更是倍加青睐。

近百年来,常州梳篦多次参加国际、国内展览,荣获金、银质奖十余枚。如1915年巴拿马国际和平展览会银质奖、1926年美国费城博览会金质奖、1981年国家银质奖、1991年第二界北京国际博览会金质奖、2000年中国旅游商品博览会特别推荐旅游商品等。目前,常州梳篦年产量达到650万张,占全国总产量的3/4,其中70%出口,远销美、英、法、日、澳、德等27个国家和地区。

常州特产排名前十常州十大特产是什么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