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州特产微酸杨梅酒 靖州杨梅酒的功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8-09 11:50:00

一. 浙江省 温州 瓯海区 丁岙杨梅

丁岙杨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众多同类果品种中脱颖而出的丁岙杨梅,一直被认为是中国四大杨梅良种之一,而它原产地就是温州市瓯海区,浙江温州瓯海区也在04年的6月份被经国家农业部批准而正式命名为“中国杨梅之乡”。

温州市瓯海区丁岙杨梅是浙江省四大杨梅优良品种中最优良的鲜食品种,具有投产早、产量高、品质优等特点。瓯海区万亩丁岙杨梅生产基地位于茶山镇,气候湿润温暖,土壤肥沃,适合丁岙梅的生长。丁岙杨梅鲜果为早熟性的最佳鲜食品种,具有果形大、甜酸可口的特点。

丁岙位于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茶山镇。相传早在明朝嘉庆年间,丁岙板障崖下有一棵杨梅树。因崖下阴润适度,土质松厚,生长得特别茂盛,结出的杨梅尝起来甘醇可口。一直以来,本地杨梅基本以荸荠种杨梅、东魁梅、晚稻梅这些梅子为主。一个偶然的机会,丁岙村农民把崖下杨梅挑进城里卖,人们品尝后,大为惊艳,认为其色味居温州杨梅之冠。

产地

随后,村人纷纷以它为父本,进行嫁接繁殖。经过几百年的精心引种栽培,经过长期改良,培育出全国最好的中国名果——丁岙杨梅。

特色

丁岙杨梅,果大肉多核小,每颗重达13一15克,直径在3.20厘米左右,最大的有3.37厘米。丁岙杨梅一般于每年6月中下旬成熟。采收时,果农习惯连绿柄采摘,使其集红、绿、紫三色为一体。圆润饱满的果形、紫黑发亮的色泽、翠绿细长的果柄和红色的果蒂成为丁岙杨梅区别于其他杨梅品种的特色,而独享“红盘绿蒂”之美誉。意思是盛在白色瓷盘中,黑白相衬,清心悦目,令人口涎欲滴。丁岙杨梅原产于茶山街道丁岙村,因酸甜可口、色紫黑、果柄特长而有“红盘绿蒂”之美誉。据明朝弘治年间(1488—1505年)《温州府志》载:“杨梅,泰顺尤盛”,清光绪8年(1882年)《永嘉县志》载:“旧志士产杨梅,今出茶山者,味尤胜”。至今已有500年多年的栽培历史,罗胜村目前仍保留着一棵树龄达150年的古杨梅树。

1992年,这种具有“红盘绿蒂”特点的杨梅,被浙江省农业厅品种命名委员会命名为“瓯海丁岙杨梅”。

可是,在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社会转型期,常山胡柚长期低迷;黄岩蜜橘由盛而衰,面积锐减;甚至连闻名于世的杭嘉湖“丝绸之府”也-“蚕桑西进”;那么,地处温州城郊的丁岙杨梅,发展空间又在哪里?为此,在区委、区0的精心组织和扶持下,瓯海人开始了发展精品农业的新尝试。

1998年,丁岙杨梅大棚覆盖早熟技术实验获得成功。

2003年,授予“中国杨梅之乡”称号,成立杨梅协会,注册“大罗山”商标。

2004年,瓯海杨梅标准化生产推广实验示范项目通过省级验收;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无公害农产品通过国家认证;同年,与浙江省农科院联合创办温州市杨梅技术开发中心。

随着科技的介入与杨梅栽培技术的不断细化、深化,因时因地施肥、因时因地疏果、测土配方技术、土壤管理技术等手段被广泛采用,经济效益年年刷新。

至2006年,茶山街道1.1万亩杨梅,年产值已高达3500万元,平均亩产值3万多元,2.5万人口,人均占有杨梅收入1000多元。

舜岙村村民诸声尖,2005年曾与人一起在瑞安花3000元,包了40棵杨梅树(约一亩),精心管理一年后,2006年一个季节,卖杨梅总收入达14.5万元,扣除费用,净赚13.8万元。

瓯海农林局的杨梅种植专家黄建珍告诉记者:“把杨梅的管理技术做精、做细,确实能一年见效。赚13万元的不多,亩产值10万元的倒是不少。”

二. 江苏省 苏州市 姑苏区 洞庭山杨梅

杨梅之乡——太湖洞庭山


太湖东洞庭山在江苏省吴县东南。这里是著名的果园区,盛产杨梅、枇杷等,故其有“杨梅之乡”、“枇杷之乡”的称号。

三. 湖南省 郴州市 资兴 资兴杨梅

资兴--杨梅
资兴山区多有杨梅,而旧市、龙溪、天鹅山境内的杨梅被认为质量最佳,杨梅又以“糯米杨梅”品种为上品,其果大,核小,成熟时呈紫黑色,味甜汁多。资兴杨梅历史悠久、个大、色乌、清香而味甜,且摘下来保质期比普通杨梅要长得多,是湖南省优良地方品种。杨梅外表颜色有紫黑色、乌红、白色几种。“夏至杨梅满山红”,夏至前后是杨梅成熟期。杨梅营养丰富,还有药理作用,杨梅浸白酒,称“烧酒杨梅”,炎炎夏日喝几口杨梅烧酒,能消暑开胃,气舒神爽。杨梅好处多多,故苏东坡以为“闽广荔枝,西凉葡萄,未若吴越杨梅”。

四. 江西省 新余 分宜县 紫玉杨梅

分宜县紫玉杨梅示范基地是江西省较大的紫玉杨梅示范基地之一,面积500多亩,位于分宜山塘下,生态环境优良。该基地生产的紫玉牌东魁杨梅风味独特,鲜食可口,果实营养丰富,老幼皆宜。据《本草纲目》记载:“杨梅可止渴,和五脏能涤肠胃,除烦偾恶气,并且有清食、除湿、消暑、御寒、止泻、利尿、治霍乱等功能。每当炎夏吃上几颗烧酒浸的杨梅有解暑、消痧、开胃、气舒神爽之功效,受消费者青睐。据研究杨梅有抗癌作用。

五. 湖南省 怀化 靖州 靖州血橙

俗称“血蜜柑”。稀有晚熟地方良种。主产于靖县,以果色橙红,并呈大块紫色红色血斑而得名。全县种植面积300余亩,年产量2~2。5万公斤。该橙种具有适应性广、丰产性强、结果早、品质好等优点。果实有长圆形、圆形、扁圆形3种。平均单果在150克以上,最大可达400克。果色橙红,极为美观。果肉紫红色,汁柔软,多汁,可溶性固形物为11~14%,风味浓郁,甜酸适度,有香气,其果形,果实品质优于引进的马尔他斯与红玉血橙。为较好鲜食品,畅销国内外。

六. 安徽省 黄山市 歙县 富岱杨梅

富岱是歙县雄村低山丘陵地带的山村,这里人工培植杨梅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

“富岱杨梅”果型硕大,肉质细软,汁液饱满,甜酸适度。按果色分为红梅和白梅两大类。红梅鲜红带紫,白梅白嫩似玉,观其色,食其果,回味无穷。杨梅果品味美,不仅可鲜食,而且是食品罐头工业的好原料,精制杨梅干、杨梅蜜饯爽口开胃、生津止渴,旅游市场供不应求。“酒浸杨梅”则是当地人们喜爱的传统饮料,可以去湿消暑、止泻、消乏。“富岱杨梅”含有糖类、果酸、维生素C和维生素B,特别是杨梅中的纤维素,能刺激肠壁蠕动,使肠道中积存的物质排泄出来。

“富岱杨梅”成熟的时节,正是水果淡季,又是旅游旺季,因此市场畅销,旅游者交口赞誉。

七. 湖南省 怀化 靖州 苗家糯米饭

糯米饭是苗族主食之一,在苗族人民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为男女老幼喜爱之食品,人们认为吃粘米饭不顶饿,味淡,不及糯米饭香,不用菜也能吃下,不用筷子,手捏着吃极为方便。凡逢走亲访友的礼品,各种节日(姊妹节)的主食,多为糯米做成的各种食品。有甑蒸绚白的糯米饭,染成五颜六色的花糯米饭,枕头形和三角的粽子、糯米粑,以及酿酒、长途旅行或上坡做活,多以竹制盒盛糯米饭储之随身带去食用。在新媳妇初见翁姑,女婿拜见岳丈时,糯米制作的上述礼品是必备的礼物。

因此,糯米的用量比例是很大的。县境苗族人民煮粘米时普遍采用木甑蒸和鼎罐煮闷熟。多是按米放水,不滤米汤,群众称为“按汤饭”,苗语称“告翁贺”,食之既不淡味,又有营养。糯米是先用冷水泡发胀后,过滤放于木甑上蒸熟,再盛放于木盆内而食。粘稻或糯稻,多是舂一次吃一天,常年如此。认为现舂现煮,吃了养人,放久了的米是陈米,吃了不养人。粮食加工工具有石碓、水碾两种,是很早就使用的工具,每户必备。水碾(有称水磨的)碾米才是三几百年历史,据传是外族传入的。近水的寨每寨有架或数架水碾,也只有在农忙季节才使用,干旱主要还是依靠石碓舂米。加工方法,把焙笼烘干或日晒干的稻谷放入石臼内,用脚踏碓杆后端,使舂杆起落,利用落下的力来舂米,舂好即筛去糠而得净米。

八. 湖南省 怀化 靖州 靖州雕花蜜饯

靖州雕花蜜饯,又名万花茶,是靖州传统工艺美术食品。它是利用各种瓜,果、蔬菜的根、茎、叶、花、果,用小巧柳叶刀进行精雕细刻加工而成的传统工艺茶点、补品、观赏品、食品。其工艺造型有奇花异草,飞禽走兽、人物、山水、器皿等。镌刻分平雕,通雕、浮雕三种,造型立体感强,栩栩如生,靖州雕花蜜饯源于东周时期,世代相传,成为靖州民间历代上贡朝庭的御品。

靖州蜜饯历史悠久,是妇女们巧夺天宫的技巧制作。靖州蜜饯是将未成熟的柚子青果切成片,用柳叶刀雕出龙、凤、鱼、虾、花、鸟、虫、叶以及“喜鹊闹梅”、“孔雀开屏”、“燕子啄泥”、“二龙戏珠”、“嫦娥奔月”、“鱼儿戏水”等一些图案,放在水中漂洗,然后拌白糖或蜂蜜,晒干即成。吃起来脆生生、甜蜜蜜,香喷喷,不仅味美可口,而且有润肺生津的药用价值。雕花蜜饯除用柚子青果作原料外,还用冬瓜、黄瓜、菜瓜、西红柿、苦瓜、红豆、刀豆、瓜筒子、天茄子作原料,瓜类切成长方形、菱角形、四尖角及其他花样;苦瓜雕出水癞头-;豇豆扭成三耳结、扣子结;刀豆专织兰花;西红柿专做海棠花;天茄子专做玉簪;瓜筒子做成仙人柱。上述蜜饯,都是送礼佳品。

2009年3月,湖南省靖州雕花蜜饯技艺被列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这项跟当地苗侗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传统手工艺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历史悠久:日久弥香

雕花蜜饯既是一种独具特色的民族食品,又是美如玉琢、形色别致的工艺品,是美食文化与民族文化完美结合的民间艺术珍品。它起源于东周时期,发展于五代末年,世代相传,成为靖州民间历代上贡朝廷的御品。靖州雕花蜜饯技艺分布在湘西南靖州苗族侗族自治县渠阳镇及周边一带。

雕花蜜饯是靖州苗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聪明的苗侗先民知道,柚树结果太多柚果就长不大,于是就把多余的幼果摘下——称为“打果”,摘下的幼果丢了很可惜,就让心灵手巧的大嫂姑娘们把它们镌刻成精美的图案,描绘生活中美好的物象情趣。

相传古时候有一年,一连下了3天3夜的大雨,洪水淹没了靖州城,城中男女老少都聚到北坡避难。人们所带的食物渐渐吃光了,只好靠坡上的野茶、树根等维持生命。这时有一个叫甜姐的侗家媳妇,在一棵树下,发现了一个还未成熟的柚子,她摘下一咬,顿觉满口苦涩。甜姐想,假如这柚片拌点蜂蜜该是什么滋味呢?于是,她将其放在蜂蜜中浸了浸。柚片吸满了蜂蜜,味道变得既甜又香,还散发着阵阵柚香。后来,甜姐制作的蜜饯问世了。再后来,心灵手巧、颇具匠心的侗家姑娘们将仔柚切成的薄片,雕刻上各式各样的图案,制成蜜饯。后经逐步改进,代代相传,遂成靖州一绝。

工艺独特:巧夺天工

制作雕花蜜饯需要的工具、材料有多种型号的柳叶尖刀、菜刀、铁锅、明矾、瓷盘(盆)、优质白糖及各种瓜果等,它是利用各种瓜、果、蔬菜的根、茎、叶、花、果,经过小巧柳叶刀精雕细刻,再经特定的工序而制成的传统茶点和观赏品。雕花蜜饯又名“万花茶”,其中柚子果品耐贮藏,有“天然水果罐头”之称,以青柚雕成的蜜饯更是此中一绝。此外,还用冬瓜、黄瓜、菜瓜、西红柿、苦瓜、红豆、刀豆、瓜筒子、天茄子等作原料,把瓜类切成长方形、菱角形、四尖角及其它花样。苦瓜雕出水癞头-;豇豆扭成三耳结、扣子结;刀豆专织兰花;西红柿专做海棠花;天茄子专做玉簪;瓜筒子做成仙人柱。上述原料各不相同,蜜饯的色、型、味道也各有千秋。

未食之前,人们就会被雕花蜜饯精巧有趣的图案所吸引,食欲倍增,食之则口味独特、气爽神清。其脆生生、甜蜜蜜、香喷喷的美味来自柚片和优质白糖。直接食用,咬在嘴里“咯嘣咯嘣”作响,也可用开水冲泡,特别受老人和小孩的喜欢;当地比较普遍的食用方法是将蜜饯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3至4分钟,有时再放入些蜜枣、花茶等。冲泡后的蜜饯晶莹剔透,甜美清香,茶水甘甜,是有益健康的绿色食品。媳妇们会用祖传的青花瓷罐保存蜜饯,待到逢年过节或贵客到来的时候,拿出几朵,泡出一杯杯香甜的蜜饯茶,端到客人的手上。喝着这样甜冽的茶,品着这样雕刻的美食,客人免不了夸赞起媳妇的好手艺。

人文内涵:价比金玉

雕蜜饯花是一项充满灵思巧慧的艺术创作活动。大娘老嫂巧妇姑娘们把柚子切成或圆或扇的均匀薄片,然后操起柳叶尖刀,在柚片上施展才艺,她们俨然就是一个个令人钦慕的天才艺术家,捏片在手,一穿一插,一削一挑,只见柳刀翻转,柚屑纷落,一眨眼的功夫,一朵菊花或一尾鱼虾就雕好了。整个过程干脆利落,技法娴熟,其线条流畅,刀工细腻,形象栩栩如生。雕花蜜饯的造型花样繁多:双龙戏珠、孔雀开屏、鸳鸯戏水、喜鹊含梅、雄鹰展翅、燕子衔春、蟹兵虾将、蜂飞蝶舞、同心结、双喜图、福临门……应有尽有、美轮美奂,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雕花蜜饯工艺流传至今已有2000多年,它对我国民间艺术尤其是雕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它来自民间,更是百姓生活的写照,是民族文化心理和不同时代文化积淀的独特表现方式,具有独特的艺术形式和丰富的苗侗文化内涵,从内涵到外在的表现形式诸方面均折射出苗侗人民的历史文化传统、审美追求和独特的民族精神,达到了工致传神、雅俗共赏的艺术效果。雕花蜜饯生产工艺流程复杂,这些生产技艺是靖州人民长期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替代。它充分展示了苗侗人民的创造力和手工技艺水平,对中华民族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有积极的见证意义。

九. 浙江省 宁波 余姚 余姚杨梅

余姚杨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余姚杨梅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余姚杨梅冠天下,浙江余姚是中央农业部命名的全国杨梅之乡,种植杨梅历史悠久,据境内河姆渡遗址考证,早在7000年前就已有杨梅原种存在,人工栽培历史亦有2000余年。现有栽培面积8.1万亩,目前常年产量1.3万吨左右,今后随着幼令树增长,产量逐年增加。杨梅已销往北京、上海、广东、东北等全国各地,部份产品已进入香港国际市场。

全市杨梅重点分布在姚江流域两岸低山缓坡地带,基本形成了以姚东三七市镇、丈亭镇、河姆渡镇、余姚镇为主的荸荠种主产区,以姚西马渚镇、牟山镇为主的粉红种(西山白杨梅)主产区的生产格局。并在生产上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栽培面积全国最大、产量位居前列,成为全国最大的孛荠种产区;第二、栽培日趋标准化,省级地方标准《余姚杨梅系列标准》已在产区推广实施:第三、果品质量好,全市主栽品种荸荠种是国内专家首推鲜食兼加工良种,质量上乘,果均重10克,色艳多汁酸甜适口,富含各类矿质和维生素,拥有“鹤顶牌”余姚杨梅等省优质农产品品牌。( 余姚)

靖州特产杨梅酒十斤贵州黎平特产杨梅酒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