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嵊泗特产有哪些值得带 舟山嵊泗县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2-20 22:07:37

一. 浙江省 舟山 岱山 雪丽鸡腿

菜系:浙菜

口味:咸鲜

价格:10-40元

特色:色白如雪,外松里糯,形丽味美。

原料:

鸡腿600克,鸡蛋清100克,芥蓝10克,萝卜50克,姜汁10克,小葱10克,黄酒15克,酱油20克,盐2克,味精2克,淀粉(蚕豆)15克,猪油(炼制)70克。

制作方法:

1.将鸡腿逐只用刀从上而下剖开3/4,将肉翻开,用刀根剁断鸡筋骨,再剁几个小孔,投入深盘内。

2.鸡腿内加精盐、黄酒、味精、葱段、姜汁、酱油腌渍约15分钟。

3.腌渍后捏放成整腿形,上蒸笼蒸熟取出,滗出原汁待用。

4.将芥蓝菜的菜叶洗净,理齐,顺长切成细丝。

5.芥蓝菜叶丝下入五至六成热的油锅中炸脆捞出,沥去油,撒上适量的精盐、味精拌匀即成菜松。

6.将萝卜洗净,雕成“金鸡独立”或“金鸡啼鸣”的造型,放入盘的中间,底坐四周围以菜松。

7.将鸡蛋清打发起泡,加入干淀粉拌成蛋泡糊。

8.炒锅置中火上,下入猪油至三成热时,将蒸熟的鸡腿逐只沾上蛋泡糊,入油锅中炸熟捞出,装盘围放在金鸡雕刻的四周,即成。

小贴士:

1.鸡腿大小均匀,腌渍入味,蒸制成熟,再挂糊炸制,根据各人的口味,腌渍时也可适当加些胡椒粉等调味。

2.蛋清要一次打发,加干淀粉要适量,粉太少成品炸后易萎缩不饱满,粉太多成品发硬不松脆。

3.蛋泡糊要打好就用,不宜久放,否则影响成形。

4.炸用的油要白净(也可用高级烹调油或色拉油),温油时逐只入锅炸,并翻动及时,一般在第三只下锅时,第一只就可以起锅。

5.菜松即是用蔬菜叶切细炸成,其方法是:将芥蓝或其他叶菜的菜叶,理齐,顺长切成细丝,下入五至六成热的油锅中炸脆捞出,沥去油,撒上适量的精盐、味精拌匀即成。其特点是色碧绿、酥松。

6.因有过油炸制过程,需准备熟猪油1000克。

二. 浙江省 舟山 岱山 咸菜大黄鱼

大黄鱼,又叫大黄花鱼,是我国的重要经济鱼类。舟山群岛海域是大黄鱼的主要产地之一。大黄鱼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鲜食可红烧、清炖、生炒、盐渍等,烹调几十种风味各异的菜肴。咸菜大黄鱼是浙江舟山人待客的家常菜。大黄鱼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耳石有清热去瘀、通淋利尿的作用,膘有润肺健脾、补气止血作用,胆有清热解毒功能。

三. 山东省 济宁 曲阜 御带虾仁

【御带虾仁】制作历史悠久,是孔府的家常菜。以大青虾为主料,去其头尾,腰间留一壳环,余壳全部去掉,过油后,虾肉是白色,虾壳呈红色,犹如御带,由此得名。制作时将过油的虾仁再同海参丁、南荠丁、青豆、蒲菜丁一起炒熟即成。此菜配料讲究,色泽绚丽,鲜嫩可口,极得食者赞美。

四.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虾爆鳝背

虾爆鳝背做法是将鳝背肉切条,用盐,黄酒,生粉,面粉,水挂糊,把蒜茸,黄酒,酱油,白糖,醋,生粉调成芡汁,把鳝背逐条下入七成热油锅,炸至结壳捞起,油温升至八成热时,下锅复炸至金黄色,捞出装盘,锅留底油,浇在鳝背上,放上划熟的虾仁即成。虾仁玉白鲜嫩,鳝背黄亮香脆。

五. 浙江省 舟山 嵊泗县 嵊泗螺酱

取新鲜黄螺或辣螺,洗净、捣碎、去壳,用盐腌至入味,再加糖、料酒等调料,即可食用。螺肉嫩滑鲜香,口味独特。

六. 浙江省 舟山 定海区 舟山牛

【主产区与分布】 中心产区在浙江省定海县小沙、大沙、烟灯、岑港、洋岙、盐仓、白泉、老矸、紫微、马岙、洞岙、皋泄等26个公社。普陀县的芦花、展茅以及镇海县的北沙地区等均有舟山牛的分布。

【形成历史】

舟山牛,最早是从原江苏省北沙县(现在的上海川沙、南汇一带)购入;又据清光绪年间县志记载是从天台山引入,别无其他资料考证。

定海县位于舟山岛的西南部,系海滨地带,是多年来,由于近海潮汐涨落,海涂上升而逐渐沉积构成的。历代王朝统治时期,兵荒马乱,劳动人民渡海至舟山群岛,在海盗滩涂开拓耕耘,饲养牛羊,牛在当时已是农业生产的重要动力。除担负耕田耙地外,还要车水灌溉、碾米、榨油。清代光绪册物产卷(县志)曾对舟山牛作如下描述:黄牛虎文谓之犊,黑唇谓之 。可见舟山牛在当时已具一定的外貌特征。

产区土质粘性很大,土层深厚,耕作时常水深过膝,需要体型高大、身强力壮的耕牛才能胜任深耕细作。因此,农民对耕牛的选择很严格。远在几百年前,已从外地引进良种黄牛改良当地黄牛。例如据清代光绪册物产县志记载:‘明洲贡舶船,太平寰宁记,榭辅绅蚊川物产五十咏”。公元一千年时宁波称明洲,可见当时宁波已能造船,农民驾船渡海,从今上海川沙、南汇等地引进大型黄牛,改良当地品种,通过长期的选种选配,耕牛个体逐渐增大。舟山牛由于产区特殊的地理位置,故极少感染寄生虫病;加之上述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促进了牛的生长发育,从而形成了耕作能力强、体躯高大的黄牛。

七. 浙江省 舟山 嵊泗县 嵊泗虾米

嵊泗虾米是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的。嵊泗的虾米由大白虾、红丝头虾加工而成,其中的“金钩虾米”为上品。这种虾米个头大,尾巴因烘烤而弯曲似钩,故名“金钩”。

炒虾米是嵊泗流行的特色菜,家庭旅馆的老板常会在为游客准备的早餐上端上这道菜,和稀饭同吃,口味极佳。

八. 浙江省 舟山 定海区 枪蟹

产品名称: 枪蟹

产品产地: 浙江舟山

产品别名: “新风枪蟹”

产品季节: 3~5月,9~10月

产品特性: 肉黄白相间,色泽诱人,风味雅致,鲜美可口

产品成分: 高,含有维他A及脂肪质、蛋白质、钙、磷、铁等

产品功效: 清热、散血、滋阴之功,壳可用于清热解毒、破淤散结、止痛。

产品简介: "枪蟹"。头胸甲菱形,十分宽,两侧具长棘,略呈梭形。暗紫色,有青白色云斑。背有三个疣状突起,螯足长大,第四对步足扁平似桨,适于游泳。常栖于水深10-40米的沙泥底质河口地区和海湾中,昼伏夜出,摄食于黄昏至半夜前后,饵料主要是小型螺类、双壳类、多毛类及底栖性小型甲壳动物。
产品历史: 唐代陆龟蒙在《蟹志》中说:"蟹指江而奔,渔者纬萧,承其流而障之,曰’蟹断’,断其江之道也"。此外还有钓蟹,持"蟹火"捉蟹,"设机陷,张罗网"等捕蟹方法。

据周朝的《周礼庖人注》中记载有"蟹胥"的菜名。据考证,所谓"蟹胥"既是蟹酱,于此可得出结论,吃蟹的历史至少源于周朝。每到中秋时节,亲朋好友相约,或高台,或亭阁,或溪边,饮酒、品蟹、赏菊、赏月、赋诗,古人的清雅展露无疑。于今,品蟹尚存,遗风东去。当代食蟹者,应以上海人最为讲究,可谓炉火纯青,登峰造极。上海人食后的蟹壳、蟹爪几乎难以寻找到丝毫的蟹肉,无论在手法、技巧、耐心等方面都值得人称道。

九.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舟山白鲞

舟山经济以渔为主,有关水产的品种类很多,诸如大黄鱼淡鲞(通称白鲞)、螟△鲞、金钩虾米、南海紫菜、三抱力鱼、三矾海蜇等等。就发展历史而论,当推白鲞最早,以知名度来说,也属白鲞为最,今天就先从白鲞谈起。

传说:春秋战国吴越争霸时,吴国驻海岛的军士就常常食用大黄鱼,渔汛季节鱼多时还劈成鱼鲞留着渔汛淡季吃。有一次,军士回京,带了些鱼鲞献给夫差尝尝,夫差吃罢连连称美,于是,人们便把鱼美两字组成鲞字。这个传说即使真有其事,当时的鱼鲞也仅仅是咸鱼干而已,真正形成白鲞的加工工艺使白鲞味道鲜美又久贮不坏,可能是唐宋以后的事。元大德《昌国州图志》《渔盐》条目中说:“岁办不等,旧实无之,盖附海这民,岁造鱼鲞,多买有引客盐为用,官方未尝置局也。自至元三十年分令船户各验船料大小赴局买盐,腌制鱼鲞。大德元年,至买及800余引”,在《税课》目中又有“鱼鳔,岁纳80斤,始于至元三十年”。这些记载,说明当时水产品加工业已相当发达。但仍无法证明生产白鲞的正确年代,现在能查到有文字记载的年代是清嘉庆年间,当时,有镇海等地鱼商至岱山东沙角设厂制鲞,用“一把刀”手工劈鱼,大木桶醃鱼……,其工艺已臻完善,到抗日战争前夕,全区有各类水产加工厂近500家,其中岱山303家,东沙镇占162家。70年代中期,笔者曾慕名至长涂一家“鱼厂”参观过,见到了“刀手”快速劈鱼表演,然后把鱼放入一只大木桶——应当称池,居民家那有如此大的木桶?相当于皮德福飞车走壁表演的木桶那么大,只是没那么深——经过醃渍,再出桶经漂洗、晒干等工序,就成美味的白鲞了,白鲞是解放前我区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民国21年,我区出口各种水产品4000吨,白鲞占很大比重。50年代,尚有少量白鲞出口东南亚国家,60年代起,随着冷冻业的发展和大黄鱼资源的衰退,白鲞加工业实际上已经淘汰。

十.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大黄鱼胶

产品名称:大黄鱼胶

产品产地:浙江舟山岱山

产品别名:称大黄鱼、石首鱼。.

产品季节:立夏前后,

产品特性:肉质鲜嫩,味甘性平,营养丰富。

产品成分:含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钙、铁等多种营养成分。

产品功效:大黄鱼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耳石有清热去瘀、通淋利尿的作用,膘有润肺健脾、补气止血作用,胆有清热解毒功能。

产品简介:大黄鱼,俗称黄鱼、黄花鱼,分布在黄海南部至雷州半岛以东海域,有岱衢族、闽――粤东族和硇洲族三个地理种群,因其体色金黄、肉嫩味美、经济价值高而闻名海内外。 大黄鱼是我国海洋捕捞主要经济鱼类。但由于长期的酷鱼滥捕,导致资源严重衰退,大黄鱼养殖因缘兴起。1986年福建开始从事大黄鱼的人工繁育和养殖研究。我省于1996年率先在象山、普陀、玉环开展大黄鱼养殖试验,1997年宁波、舟山开展了人工育苗和养殖试验,获得成功并迅速向全省推广。大黄鱼加工后有长胶、片胶,口味极佳,健肠胃,为“滋补珍品”,清时列为贡品。

产品历史:至于大黄鱼的开发史,可追溯到公元前500多年,至今已2500多年的历史。据《吴地记》载:“阖卢十年(公元前505年)东夷侵、吴王入海逐之。据沙洲上,相守月余,属时风涛,粮不得渡,王焚香祷之,言讫,东风大震,水上见金色逼海而来,绕吴王沙洲百匝,所司捞漉,得鱼,食之美,鱼作金色,不知其名,见脑中有骨如白石,号为石首鱼”。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载:“石首鱼出水能鸣。”“每岁四月,来自海洋,绵亘数里,其声如雷,海人以竹筒探水底,闻其声乃下网截之”、明代屠本畯著《闽中海错疏》提到“浙南渔场,海上以四月小满为头水,五月端午为二水,六月称为三水,……八月出者名桂花石首、腊月出者为雪亮”。大黄鱼开发性生产大约始于唐宋年间,在明代后朝由于倭寇入侵,朝庭颁倭海令,并弃岛内迁,捕捞业萎缩衰退。直至民国时期,在漫长的300年间,海氛不清、硝烟不断。海洋捕捞时盛时衰,发展缓慢。新中国成立之后,大黄鱼捕捞生产于20世纪50-60年代达到顶峰。

产品典故:有一次乾隆南巡,天近傍晚见一片茂密竹林,听其间传出悦耳叮声,片刻即逝,便入林见石高可逾丈,厚约数尺,色白如雪,形似龙蟠.皇帝一看,倍加喜爱,传旨马上运回宫中.将其放在”清漪园”内,可院门太小,无法运进,又拆门运石,安置妥后,乾隆并亲自提笔写”青艺岫”三个大字,太后听说十分生气,把乾隆痛斥一番,乾隆为了消除母亲心头之气,特意准备了一桌丰盛的宴席,还亲自设计了一个”脯雪黄鱼”的菜孝敬太后,取意”卧冰求鲤”的典故,以尽母子之情。
浙江舟山特产有哪些值得带浙江嵊泗特产美食介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