郫都区的特产有哪些 郫县特产有哪些值得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2-08 21:41:33

一. 四川省 成都 郫都区 施鸭子

特色介绍: 施鸭子经营的卤鸭很有名气,它的卤鸭子味道不咸不淡,不干不湿,软硬合适,适合大众口味,特具巴蜀特色风味,且属绿色食品,不含色素、激素和任何添加剂。另外,该店还经营其他卤制食品,以及各式各样的拌菜
地址: 成都市太升南路康庄街30号 交通方式: 乘3、45、73路公共汽车至太升路口下车,往康庄街方向走100米左右 价位级别: ¥15 店主推荐: 施鸭子、烟熏九香( 成都)

二. 广东省 广州 花都区 开煲狗肉

开煲狗肉

狗肉是广州人最为喜爱的冬令美食之一。狗肉的营养价值很高,有滋补壮阳、暖胃活血的功效,冬天吃后全身发热。在广州,狗肉的吃法很多,最常见的吃法是:先将宰好的狗原只烧至金黄,然后斩件,用花生油、姜、蒜爆透,再加入柱侯酱、腐乳、陈皮、酒、糖、精盐、味精、汤料等炒匀,转人瓦罐再用慢火炆至熟,最后,配搭生菜边滚边吃。这种广州人所说的“开煲狗肉”,实际上是“火锅”吃法中的一种。

滚熟的狗肉,具有一种浓烈的诱人香味,故狗肉又有“香肉”的美称。所谓“狗肉滚三滚,神仙都企晤稳(站不稳)”,可见其香味的诱人魅力。特别是寒冬腊月,北风凛冽的时节,卖开煲狗肉的酒家、饭店、餐馆以至街边的大排档,里里外外,熙熙攘攘,生意特别兴隆。

三. 四川省 成都市 郫都区 唐元韭黄

唐元韭黄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唐元镇种植韭黄已有300余年的历史,唐元韭黄不仅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而且具有“鲜、香、嫩、脆”的特点,且经济效益较高,生产受季节限制很小,一次播种可连续生产3—5年,每年收割2—3次,年亩产韭黄可达2000—3500公斤,亩产值达5000—10000元,是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有效途径之一,这里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韭黄生产基地。

唐元韭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四川省郫县唐元镇、唐昌镇、新民场镇、古城镇、三道堰镇、安德镇、友爱镇、花园镇等8个镇现辖行政区域。

四. 广东省 广州 花都区 李溪石硖龙眼

李溪石硖龙眼历史悠久,远近闻名。据考证,李溪村种植石硖龙眼已有400多年的历史。2002年,李溪石硖龙眼荣获“广州市名优农产品”称号。2003年,李溪石硖龙眼生产基地获“广东省无公害水果基地”认证;2004年6月获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无公害果品”认证。

五.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县香菇

随县香菇是湖北省随州市随县的。随县香菇尤以花菇质佳,其菌柄短壮,肉质肥厚,花纹明显,美观匀称,香味浓郁。随县香菇以优良的质量占据香港市场70%的份额。

随县产香菇历史悠久,很早就有野生品种。1965年在大洪山绿水村,农民开始试验人工点种获得成功,全省在此首次召开了小型现场会,推广此项技术。经过40余年的发展,随县已成为香菇产业大市。年产香菇从70年代末的7.5吨、产值15万元,上升到2008年的干菇产量2万吨,产值7.5 亿元。2008年香菇单一品种出口9700万美元,成为全省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品种。随县香菇以优良的质量占据香港市场70%的份额。

随县香菇尤以花菇质佳,其菌柄短壮,肉质肥厚,花纹明显,美观匀称,香味浓郁。1990年在武汉召开的全国香菇评比会上,随县香菇夺得第一名。香菇是世界食用菌的佼佼者,被人们视为山珍。宋代就已是皇家享用的佳肴。香菇营养价值甚高,人体所需的八种氨基酸,香菇中就占有七种,是延年益寿的保健食品。香菇含钙、钠、磷等无机质及维生素B1、B2、B12,维生素D也相当高。香菇子实体内含有一种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成分,能防止动脉硬化和血管变脆,有益于肝脏。医药界认为香菇还具有防癌、抗癌功能。

随县三里岗香菇产业独具特色。该镇气候适宜,栎木资源丰富,是人工栽培香菇的理想场所,是全国食用菌生产先进单位。从2001年至2005年的五年时间里,全镇香菇出口创汇共达1.8亿美元,被省政府列为全省的五个特色产业镇之一。目前,香菇生产加工企业达到40家,其中,中外合资、外商独资企业5家,全镇从事香菇产业的人员1万余人。香菇年产量4000吨,年市场交易量6000吨,年交易额4亿多元,年出口香菇40000吨,创汇3000万美元,并拥有“三岗”、“山林”、“大洪山”等著名品牌。

六. 广东省 广州 花都区 “盘龙”农家菜

“盘龙”农家菜

盘龙乡村俱乐部位于花都狮岭山前大道、南航碧花园侧,是一座依山朝南的荔枝园农场。餐厅由竹棚搭成,分外凉爽透气。农庄里面的摆设充满了农家味道,异常干净整洁。到处是各种园艺花果,小桥流水,可供游人垂钓娱乐,让人留连忘返。俱乐部餐厅经营各式各样的农庄特色野菜,有走地靓鸡、鹅、食谷肥鸭、食草鲩鱼、野山菌火锅、农家山珍小食,款款美味佳肴,可口非常,农家风味十足。农庄的菜式材料多取自自家的种植基地,当天采摘当天烹调,所以特别天然、鲜甜、新鲜。

特色推荐

荔枝木炭烧鸡:先用农庄里的荔枝木烧红火炉,然后把炭取出,将鸡放进去烤30到45分钟。这样烤出来的鸡外表金黄香脆,内里鲜美嫩滑,并伴有浓郁的荔枝木香。

南乳罡谷鸭:选用农庄自养的走地鸭配以南乳一起焖煮,做法普通却风味独特,对走地家禽“情有独钟”的朋友自然不容错过。

故乡竹仔肠:用寿眉茶叶和竹肠以地道的农家烹饪方法制成,最后用竹子编成的竹网盛放。竹肠多余的油分被茶叶吸收掉,又具淡淡的茶香味;选寿眉而弃常用的铁观音,是贪其茶枝细腻“斯文”;而以竹网盛载,农家风味便显露无遗。

窝蛋肉碎田七叶:猪肉碎配以农场自家种植的田七叶,最后打上1只新鲜的农家鸡蛋,既清热又具去瘀功效。

上汤人参叶:有行气作用的人参叶也是农庄自己生产的,配上熬制多时的高汤,更显个中的清甜。

黄皮叶蒸山塘草鱼:清冽的山塘水滋养出来的草鱼特别的清甜,铺上黄皮叶清蒸,令草鱼鲜味之余又有黄皮叶的清香。

七. 四川省 成都市 郫都区 东风牛角椒

东风牛角椒是东风村村民经过长期的栽培系统选育而成的地方性品种。具有果实大,单果重100克以上,色鲜、味美、其香、矩脆,是炒菜、泡制酸椒的极好品种。东风牛角椒的种植面积常年在200亩以上,成片种植在东风村、全福村。年总产值达80万元以上,纯利润60万元左右,具品种繁育、育苗、生产、销售配套服务,成立有种苗研究所。成都佳和种苗向全国供种,就是在东风村采集的种籽。东风村以销鲜椒为主,主销成都、重庆和周边县市。建有育苗基地,每年向十多个县市提供苗20余万,每家同时也制泡酸椒,形成农村一大风味特点。( 郫县)

八. 四川省 成都 郫都区 古城柚

古城柚有200多年的种植历史,于10月下旬成熟。现有种植面积1100亩。柚树6万株。单果重1.5千克左右,年产560吨。果肉绿黄,汁多且酸甜适度,脆嫩化渣,富含维生素C及胡萝卜素、钙、磷、铁、钾等营养成份。食用后有健脾胃、润肺、补血、清肠、利便、助消化等功效。( 郫县)

九. 陕西省 咸阳 秦都区 秦都红薯

秦都红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秦都红薯是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的。秦都区地处关中平原,气候温和,境内红薯种植面积近2万亩,年产近20万吨。以无公害、 出粉率高、粉质好的莽塬红品牌享誉陕西乃至西北。秦都红薯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秦都红薯,明清时期已有种植。民国十八年关中大旱,红薯以其“一季红薯半年粮”的粮食属性,解决了成千上万三秦儿女的饥饿之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粮食供求紧张时期,红薯在解决群众温饱、渡过饥荒上发挥了很大作用。2001年开始,秦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红薯产业发展,积极组织农业部门强化技术力量,推广地膜红薯栽培技术,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形成了以马庄、双照为主的红薯产业基地,逐渐成为农民群众发展家庭经济的支柱产业。

咸阳市秦都区双照、马庄镇一带因为土层厚、降水少、无污染,种植红薯早有历史,为了推广红薯竞争力,村支部召集党员们集思广益,积极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薯课题研究组联手,引进了“秦薯4号”、“彩色红薯”等新品种,并通过党员示范,邀请专家给村民讲解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知识,积极推广机械化栽种、收获,注册“莾塬红”商标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如今咸阳市秦都区莽塬红红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员已达280多户,带动当地群众发展红薯种植2万亩,每年为群众增收6000余万元,秦都红薯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出口韩国、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

2013年,咸阳市秦都区莽塬红红薯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秦都红薯”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秦都红薯种植区域位于咸阳北塬的马庄镇和双照街道办,距咸阳市区1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8o37′-108o45′,北纬34o18′-34o26′。东到三合村,南到下帝王村,西到龙北村,北到将相村,辖57村,总面积2万亩,年产红薯6万吨。

郫都区适合带走的特产郫都特产排行榜前十名可带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