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建阳土特产店铺转让 南平建阳土特产店铺电话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17 16:35:01

一.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邵武笋干

邵武笋干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邵武笋干历史悠久,《邵武市志》上就有多处记载,“邵武境内有多种竹类笋供信用。除挖笋食用外,还制成笋干。”“邵武笋干,有明笋、沙笋、凤尾笋之分,曾为出口大宗。”“抗日战争期间,曾运销上海、天津和香港等地。民国36年(1947)输出量达25万公斤。”据史料记载,邵武市拿口镇、大竹乡、张厝乡、肖家坊乡、桂林乡和金坑乡等增多产有笋干,其中,尤其桂林因森林资源丰富以盛产笋干为名。而邵武市笋制品行业协会就是在邵武市桂林乡党委、人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法定程序核准注册登记的非盈利性、行业性社会团体法人,于2010年6月正式成立,由桂林籍笋制品经营个体户黄显林、黄良能等人牵头,现有个人会员120人、企业会员3家。协会带领组织了一支有700余人的笋制品销售队伍,年销售各种笋制品700余万公斤,形成了以邵武为集散地,辐射泰宁、建宁、将乐、永安、建瓯等闽西北毛竹生产基地县市;协会会员已建立起100余片,20000余亩的毛竹丰产林示范范片;并被南平市科协评为2011年度农村科普先进协会。2011年底,受市人民政府委托,在市工商局的全力指导和帮扶下,该协会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顺利申请注册“邵武笋干”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二. 福建省 南平 政和 政和锥栗

继建瓯市之后第二个被授予“锥栗之乡”的县(市),是福建省南平政和县。

南平政和县,在国家林业局命名的第二批“中国名特优经济林之乡”名单中,被授予“中国锥栗之乡”称号。政和县处在南平市v字形的锥栗产业带上,锥栗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的乡镇有5个,千亩以上的行政村26个。

目前,全县锥栗总面积11.5万亩,占经济林总面积的52%,今年锥栗总产量可达150万公斤。该县现有锥栗品种30余种,优良品种栽培面积10.6万亩,占全县锥栗总面积的92%。

为实施“科技兴榛、富县富民”的发展战略,政和县委、县政府抽出13人专门扶持锥栗产业,通过发放锥栗生产技术农事服务卡和病虫防治技术简报等形式,为农民提供技术服务。同时投入10万元建立锥栗优高示范片85亩。县里还十分重视抓锥栗的加工和流通,目前加工储藏保鲜能力占产品总产量的75.3%;去年,东平镇苏地村还成立了我市第一个村级锥栗交易市场,该市场年交易量达50万公斤。此外,一支上千人的庞大流通队伍也逐渐形成,锥栗产品正通过这支大军源源不断销往全国各地。

三.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建阳绿茶

建阳绿茶——特制贡品龙团春

建阳绿茶,为闽北建阳市传统名茶。唐代称建茶、建州茶、蒸青散茶,后改称烘青绿茶。此茶外形“片大极硬,须汤浸之,方可展”。南唐后主李煜派官吏到建州监制贡茶,创建“北苑龙焙”。宋朝时,建阳绿茶有片茶、散茶、贡茶等。宋徽宗年间,建阳人熊蕃著《宣和北苑贡绿茶》一书,将贡绿茶分为研膏、蜡面、京铤、石乳、的乳、白乳、龙团、胜雪等10多个品种。宋绍兴十年(1140)朱松在《谢民表茶》中提到的“建溪春”,就是当时优质绿茶的一种。元成宗大德年间(约1300),建阳蒸青绿茶有先春、探春、次春、旗枪、石乳等花色。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绿茶花色保持探春、先春、次春品种外,增加的品种有紫笋春等。其蒸青散茶占多数,团饼茶次之。这一时期建阳崇政里特制贡品有“龙团春茶”,也称蒸青绿茶,当地人俗称“特粗茶”,同属蒸青散茶类。明神宗万历二十五年(1597),因时兴富有香气的绿茶,出现炒青绿茶。清以后至民国时期,绿茶一般为炒青或烘青两种。新中国大力发展“烘青绿茶”。1955年产量达30吨。1978年产量近100吨。1982~1983年,小湖、童游东泽烘青绿茶分别获得全省绿茶评比第二名。1988~1990年期间,建阳全县烘青绿茶产量达1000吨左右。90年代后,建阳绿茶产量下滑。至2000年,建阳绿茶生产将根据市场变化情况进行。(根据林今团文稿整编)

信息来源:建阳区人民政府

四. 福建省 南平 邵武 邵武包糍

春社,邵武农村家家户户都要包“社糍”,又名“包糍”,状似水饺,包馅所用之皮不是用面粉做成的,而是用大米和“水曲”做成的。取粳米,籼米按一定比例混合浸泡,再参入大量野外摘来的一种叫做"水曲"的小草(学名:鼠麴草)墨浆。浆磨好后,入锅熬至半熟起锅,再案板上搓揉成质地均匀的米团,之后将大米浆团分成若干个鹌鹑蛋大小的小米浆团,捏成薄皮,包上馅,上笼屉熟后便可以食用,故又称其为“米饺”。春社这天的包糍馅是非常讲究的,要用上好的冬笋,熏肉,熏豆干,芋头,香菇,薤(又名:荞头)等做馅,蒸出来的包糍,油而不腻,一口下去,汁会沿着嘴角流出来,两人食欲大开。

包糍不仅味美,色如碧玉,而且还是一道药膳。因为米浆里添加的“水曲”,甘平无毒,功能艰危和中,祛痰止咳,饼可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包糍还有一种作用:春社吃了“包糍”,竹笋称为“春笋”,不可乱挖;再社日之前竹笋称为冬笋,大家可以挖,这无形中保护了毛竹的生长繁衍。

吃包糍这一风俗一直保留下来,至今只要在邵武就能天天吃到包糍。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五.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建阳麻滋粿

麻滋粿,这一小吃在建阳的历史已无从追溯,至今,它仍以最原始的手工方式进行制作。先将蒸熟的糯米倒入石材器皿之中,并用大木锤捶打,在捶打的过程中需要一人在旁不断翻动器皿中的米饭,以保证捶打均匀。不停的捶打翻动,直至成粘稠状,据说,这需要经历千余下的敲打才能成功。之后,再用手捏出大小均匀的小团子,撒上白糖,芝麻,一道糯香的麻滋粿便可上桌了。甜香的麻滋粿惹人爱,每至婚嫁、寿宴等喜事酒席,麻滋粿总是建阳人宴席上必不可少的一道餐前点。

信息来源:建阳区人民政府

六. 福建省 南平 延平区 南平笋燕

闽北一绝——笋燕,是延平最具特色的地方菜肴,素有到延平没吃笋燕等于白来之说。你可能不知道,笋燕的来历还有故事呢?

原来,相传八王爷奉旨前往江南视察,恰逢江南风调雨顺,一路上看到江南水乡物产丰富,山美、水美、人更美,甚感大清王朝皇恩浩荡,对接待他的曾国藩说:“这次来江南有三件事。第一,我要学咱乾隆爷微服私访,到民间走走,江南青楼林立,这定是要去的。第二,江南风光秀丽,天下美景我不能不看。这第三,江南鱼米之乡,风味小吃丰富,我必须尝遍此地美味佳肴。”曾国藩说:“八王爷的后两个要求我都能满足,只是第一个要求不能满足。因为目前,长毛余党尚未清除,您微服私访,弄不好有个闪失,我无法向老佛爷交代。”

八王爷只好作罢,但心中总是不痛快,虽然吃遍江南美食,仍感无味。这可急坏了曾国藩,想尽办法让八王爷开心。此时,恰逢曾国藩家厨子来了延平远房亲戚,并带来了笋、香菇、粉丝等闽北,厨子灵机一动,就利用他们带去的闽北笋、香菇、粉丝,加上肉丝及佐料,炒了一盘菜肴给八王爷品尝。

八王爷此时心情甚好,胃口大开,连吃几口后,不停叫“好吃,好吃”。突然,他想起要向老佛爷推荐江南这道特色小吃,便问曾国藩:“这菜叫什么名,我要介绍给老佛爷尝尝鲜。”曾国藩也说不出这道菜的名字,想把厨子叫来,问他此道何菜?此时,厨子刚好走出去,便叫厨子的孙女“孙燕、孙燕……”。意思是想叫厨子的孙女孙燕去喊厨子来。偏偏歪打正着,八王爷听了眉开目笑,以为“孙燕”就是这道菜名,连连点头,笋(孙)燕好、笋(孙)燕好。”回京就向老佛爷推荐了“笋燕”。

慈禧老佛爷吃了“笋燕”,赞不绝口,重赏厨子。消息很快传遍了清宫,王爷贵族们争相吃笋燕”。从此这道名菜就问世了,成为闽北一绝而流传至今。

七. 福建省 南平 顺昌县 南平香螺

南平吃螺的方法:要有一点技巧,并一点也不文雅,用食指和姆指把螺的尾部放进嘴边,先吸出其汁,顺带一吮,把螺尾肉用力一拉,这叫“欲擒故纵”,再把螺体转过来,把头部放入唇里用力一吸,整个螺肉便丢进口里,细细品味,味蕾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那鲜美,那甘香,令人总有品不足、尝不够似的。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各人发出“滋滋”的响声,俗称“亲嘴”。如同奏起一首独特的交响曲,那种美妙的乐趣,令人回味无穷。

八.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潭甜桔柚

潭甜桔柚为我市1984年从国外引进的桔柚品种,并经13年的试种选育而成。该品种12月份成熟,储藏至春节前后风味更佳
( 建阳)

九. 福建省 南平 建瓯 油滴釉瓷

油滴釉瓷

十.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建阳黑瓜子

建阳黑瓜子:早在明代即有大面积种植。主要品种有大板、中板和小板。以大板品质最好,肉肥厚香脆,列为一等瓜籽。富含十几种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
南平建阳十大特产排名南平市建阳区闲来一口土特产商行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