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白江十大特产 四川成都十大特产名单一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1-12 02:04:43

一. 四川省 成都市 邛崃市 邛陶

邛陶,我国历史上著名瓷窑之一。是四川青瓷系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古瓷窑。起于南北朝,盛于唐代,南宋以后衰败。元、明、清各代至民国时期几至湮没无闻,只有出土的邛窑产品和古窑址是当年盛极一时的历史见证。古邛窑旧址包括邛崃境内的南河坎十方堂,固驿镇公义村瓦窑山,原西河乡尖山子,白鹤乡大鱼村等多处,其中以十方堂窑址的烧造年代延续最长,规模最大,窑包最多,暴露遗迹最明显,包含物最丰富而著于国内外,为邛窑遗址中的代表。,我国历史上著名瓷窑之一。是四川青瓷系中具有代表性的民间古瓷窑。起于南北朝,盛于唐代,南宋以后衰败。元、明、清各代至民国时期几至湮没无闻,只有出土的邛窑产品和古窑址是当年盛极一时的历史见证。古邛窑旧址包括邛崃境内的南河坎十方堂,固驿镇公义村瓦窑山,原西河乡尖山子,白鹤乡大鱼村等多处,其中以十方堂窑址的烧造年代延续最长,规模最大,窑包最多,暴露遗迹最明显,包含物最丰富而著于国内外,为邛窑遗址中的代表。( 邛崃)

二. 四川省 成都市 新都区 新都柚

新都柚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新都柚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都柚是成都市新都区地方名优,1994年、1996年、1997年、1998年度,连续荣获全国柚类“金杯奖”,1995年荣获农业博览会“国家银奖”,1999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四川名牌产品,并授予名牌产品证书。区内已种植新都柚84万多株,年产量8000吨以上。

新都柚产于成都市新都区,因果形靓丽、品质优良、口感上佳成为当地食用和馈赠佳品,是四川省名优果品之一。产品种植历史悠久,是栽培百余年历史的地方良种柚。据《新都县志》记载:“清代后期,清白乡周家引进漳州柑子(新都柚旧称)。民国16年,利济乡向家嫁接一枝漳州柑子,后繁殖百余株...,分布在清白、利济、龙安等乡,甜而多汁,脆嫩清香。彭县、郫县先后从县内引种。1981年,龙安乡潘家果园产的漳州柑子,参加温江地区柑橘早熟品种评选,被评为柚子良种第一名。” 新都柚作为成都市名优,品种已通过四川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为推广良种,其产品酸甜可口、风味浓醇、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具有止咳化痰、益脾健胃之功能,是老少皆宜的佳品。1981-1990年,新都柚连续八届荣获成都市优质良种柚鉴评第一名,1994年、1996年、1997年、1998年连续荣获全国柚类“金杯奖”,1995年荣获农业博览会“国家银奖”,1997正式通过四川省品种鉴定委员会认定,1999年荣获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四川名牌产品,并授予名牌产品证书,2005年通过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证,认证为A级绿色食品。新都柚更是被载入《中国土名优产品年鉴》。 从2004年至今,新都“柚子节”已连续举办了八届,以“柚”为媒,以“节”聚友,期间商客云集,游人如织,更有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活动。目前,新都区已发展成为四川省最大的柚生产示范基地,集旅游、休闲、农业科技示范于一体,全区柚种植84万多株,年产量8000吨以上,盛果期产量突破1.5万吨。2010年,新都柚亩产值9000元,人均年收入达11000元,果品畅销省内外,深受消费者欢迎,经济和社会效益好,有效带动果农致富增收,为当地新农村建设做出突出贡献,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新都柚果实高扁园形,果皮淡黄色,皮薄有芳香味,果肉细嫩香脆化渣,果汁酸甜适度,营养丰富,含多种维生素,尤其维C含量较高,有天然罐头之美称。 10月中下旬成熟,耐贮运、能贮3-4个月,贮藏后风味更佳,并有药用价值,具有抗炎、祛痰、保肝益胃之功能,是老幼皆宣的果中珍品。

地域范围

新都柚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大丰街道办事处、三河街道办事处、新都镇、石板滩镇、新繁镇、新民镇、泰兴镇、斑竹园镇、清流镇、马家镇、龙桥镇、木兰镇、军屯镇等13个镇(街道办事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03°59'-104°17',北纬30°42'-30°57',东邻青白江区,南环成都市区和龙泉驿区,西接郫县,北靠彭州市。保护面积30000亩,年产量30000吨。

三. 四川省 成都市 温江区 温江大蒜

温江大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温江大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大蒜属百合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种类繁多.

温江是大蒜的著名产区之一。相传与清乾隆年间引进蒜种栽种。具有味香辣,油脂重,粒大,色泽光亮,含有多种维生素,营养丰富的特点。1949年全县种植大蒜1370亩。1985年种植面积扩大到15161亩,工产干蒜957.46万斤。温江所产独蒜,以“经济价值高,内外销路好”而远近闻名。蒜薹远销辽宁、河北、青海、新疆、宁夏等11省区的30多个城市。县境所产大蒜,历来都有加工成“伏大蒜”的传统。伏大蒜具有鲜、嫩、香、甜、脆的特点,畅销各地。

据资料查证,早在清乾隆年间,温江大蒜就已远近闻名,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这与温江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肥沃的土壤和精耕细做息息相关,其产区主要在县境万春、公平、永宁、涌泉一带。由于交易兴旺,在城关长安桥附近,还自然形成了一条专供人们进行大蒜及蒜薹交易的蒜市街。栽种面积一般都在2000亩左右。解放后,随着农业条件改善和人民需求的增加,大蒜的产销量逐年扩大。种植面积有过去的几千亩扩大到四、五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25%,常年蔬菜面积的70%以上,年产蒜薹2091万公斤,蒜头2595万公斤,销售由省内扩大到江西、江苏、湖南、广东等省市,成为温江县南菜北调和外贸出口的重要品种。

品质优良

县内大蒜品种都属硬叶蒜,其中尤以“红七星”、“白七星”,这两个品种为国内罕见,独具特色,它的特点是瓣子大,色泽光亮、口味香、辣、胶汁浓。“红七星”、“白七星”大蒜在我县播种期9月中下旬为最佳时期。其收获产期:鲜蒜薹为来年3月中旬,大蒜头为来年五月上旬。拒民间传,把蒜汁涂在铜钱上,贴在身上,铜钱不落.经(80年代)化验测定:每百克大蒜(可食部分)的成分,一般含水分63克,蛋白质4.1克,脂肪0.6克,碳水化合物30.3克,热量143千卡,粗纤维0.8克,灰分1.2克,钙29毫克,磷133毫克,铁0.9毫克,核黄素0.06毫克,烟碱酸0.4毫克,抗坏血酸2毫克.在化学工业及医药上的用途甚广,故民谚有“蒜有百利,浑身是宝”之说。近几年,温江大蒜种的产量历年均向国内提供20万亩的种子。2001年,温江县大蒜种的产量可向国内提供25万亩的种子。

温江大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 《关于温江大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图的报告》(温府发[2006]8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现辖行政区域。

四. 四川省 成都 青白江 牛鞭汤

取黄牛鞭,用食盐、食用碱等揉合几次,刮其污物,去其腥味,清洗干净后,置于开水中浸泡2小时取出,切成2-4公分长短的鞭节,放入砂锅中,视其数量加入开水,煮沸后,加入当归、黄芪、枸杞、胡椒、姜等作料,微火炖5-6小时即成。此菜汤浓,色泽鲜白,醇香可口,具有强肋壮骨,滋阴补肾的功能。( 成都)

五. 四川省 成都市 邛崃市 烫皮羊肉

烫皮羊肉

烫皮羊肉选用天台山农户放养的生态羊为原料,以带皮羊肉入锅煨烫,加入少许鲜牛奶调味,经过特殊流程烹制而成,具有鲜、香、嫩、醇、补,回味悠长的特点。

六. 四川省 成都市 青羊区 瓦片鱼

近日,三国时期的美食“瓦片鱼”经人挖掘整理重现百姓餐桌。据史料记载,“瓦片鱼”乃三国时期名将张飞镇守阆中时所发明,在川北阆中地区已有上千年历史,但目前几近失传。章武元年(公元221年)张飞任巴西太守,驻军阆中,他发动军士“垒石成灶,汗瓦为鼎,茅草为薪,炙烤鱼食”、“炮生为熟,焰而食之”,因烹制方式自然独特,“瓦片鱼”吃起来鲜美而不腥臊,香而不油,肉质细嫩,犹以冷热兼可食用,深受军民喜爱。据此次挖掘整理这道菜的厨师介绍,“瓦片鱼”的烹调方法很特别,首先是将新鲜的鲫鱼加上各种不同的佐料和香料,再将鱼放在特制的瓦片上用文火烹调两小时,这样一来,鱼肉既无鱼腥味,而且带有自然的香味,味道特别好吃。

七. 四川省 成都市 武侯区 成都担担面

成都素以小吃闻名于世,担担面更是小吃中名小吃。从前小贩们挑着担子满街叫卖,成都的大街小巷都可以听到“卖担担面哦”的呦喝声。现在,这些已成了成都的历史,但你仍能够在成都担担面馆回味老成都这一在景观。( 成都)

八.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九尺香米

九尺香米--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九. 四川省 成都市 武侯区 柠檬牛肉

材料: 牛肉4两,青椒粒、洋葱粒各2汤匙,柠檬1只。 腌料:生抽1.5茶匙,柠檬茸2/1茶匙,生粉1.5茶匙.调味: 柠檬汁4/1杯,糖4/3汤匙,盐8/1茶匙,水2汤匙,生粉 水适量. 做法: (一)牛肉切成薄片,放入腌料拌匀,泡油后滤干油份 上碟. (二)柠檬皮磨茸2/1茶匙,切丝约1汤匙.将柠檬肉榨 汁约4/1杯,混合调味料待用. (三)用2/1汤匙油将洋葱爆香加入青椒粒,柠檬丝炒 匀注入调味料,用少许生粉水打芡淋在牛肉上面即成.注意: "柠檬牛肉"是开胃的菜式,牛肉中只能加柠茸,使有 柠香.其它的柠檬味尽在芡汁中,是色、香、味俱有的菜。( 成都)

十. 四川省 成都市 彭州市 彭州莴笋

彭州莴笋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彭州位于成都市西北部,建县设郡已有2000多年,是古蜀国建都立业的核心地区,素有“天府金盆”、“蜀汉名区”之美誉,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蔬菜生产基地。彭州莴笋种植历史悠久,清嘉庆年间既有少量种植,据《彭县县志》(1911-1985)记载,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彭州开始引种、发展地方蔬菜品种,莴笋就是其中之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彭州莴笋规模和影响力逐渐扩大,成为四川“大地蔬菜”的代表。 彭州莴笋生产方式独特,采用“莴笋—稻—莴笋”的种植模式,体现了生态循环的经济价值。彭州莴笋营养丰富,口感优异,含有钾、硒等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且四季种植、周年供应,当北方还是冰天雪地之时,彭州莴笋仍能自然种植并大量供应,有效补给了全国其他地区莴笋生产的淡季,被专家和消费者形象地称为“大地莴笋”,2003年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986年,彭州被列为四川省“外销蔬菜超亿斤商品蔬菜基地”,1988年被列为“全国商品蔬菜生产基地”,2001年被列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蔬菜高新科技示范项目”实施市,2001年6月年被命名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市)县”,2001年彭州市三界镇被命名为“四川省莴笋之乡”。 彭州莴笋产业近代发展迅猛。建国初期,全市莴笋种植面积仅1万余亩,1964年,随着“调整、巩固、充实、提高”八字方针贯彻执行,促进了彭州莴笋产业发展,70年代,彭州莴笋种植面积逐年增加,80年代后期成为彭州蔬菜的代表之一。彭州莴笋与老百姓的一日三餐、增产增收、文娱活动等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冬、春季节农民80%的收入都来自于莴笋,是当地增收致富的重要经济作物。2011年底,彭州市三界镇组织了以莴笋为主的农业技能大赛,当地农户纷纷踊跃参赛。近年来,彭州莴笋产业链不断延伸、附加值逐步提高,产品60%用于鲜销,其余主要用于泡菜、腌渍菜、脱水莴笋产业,已形成粗、精加工和深加工产业链条。彭州市三界镇已建成西南地区最大、技术实力最雄厚的外向型莴笋加工基地,产品主要销往外资企业及出口海外,客户包括美国百胜餐饮集团等。目前,彭州莴笋常年种植面积达10万亩,年产值达到4.8亿元,产业发展前景广阔。

地域范围

彭州莴笋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四川省成都市彭州市三届镇、濛阳镇、九尺镇、升平镇、隆丰镇、丽春镇、致和镇、天彭镇、军乐镇等9个镇,180个村,地理坐标为北纬30°54′-31°26′、东经103°41′-104°10′之间,东邻什邡市,南邻新都区,西接郫县,北靠彭州市桂花镇、丹景山镇、葛仙山镇、敖平镇。保护面积6667公顷,年产量25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彭州莴笋长35-40厘米,茎干笔直、基部无裂口、无明显纤维木质化状、呈鲜绿或略带紫红;叶色鲜绿,紧裹茎干,顶端无抽薹;皮薄肉厚,肉色鲜绿、质脆、清香味浓。 (2)内在品质指标: 彭州莴笋干物质≥6.0%,维生素C≥7.0mg/100g,含有对人体有益的硒、钾元素。 (3)安全要求:彭州莴笋执行《无公害农产品 莴笋》(DB51/ 335)标准。

成都特产必买十大排行榜成都青白江特产送人一览表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