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山丹县十大特产有哪些 张掖能带走的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12-27 15:33:11

一. 甘肃省 张掖 山丹县 山丹油果子

将和成的两张面皮中夹一层红糖,做成佛手状,入油炸熟,酥香甜脆 山丹油果子是将和成的两张面皮中夹一层红糖,做成佛手状,入油炸熟,酥香甜脆。油果子有点像烧饼也有点像河南那边的锅盔,在当地是人人爱吃的特色食品。

二. 甘肃省 张掖 民乐 香饭

香饭现叫西北大菜。张掖谚语云:唱戏凭的腔,筵席看香饭。据说香饭是在清康熙年间宫廷名宴中的首一道菜。这道名菜,是用猪和羊的肝肺剁成碎未,把葱蒜未掺进去,拌匀,加调料、食盐,并用面粉和成面团,再搓成圆条,用油炸熟,叫卷肝子。再将卷肝子切成圆片,拼码在碗内,加调料葱蒜,另拼大肉片子,加肉汤蒸好后,扣于另一大盘内,加鸡蛋索子,浇上汁子烹调而成。

三. 陕西省 延安 志丹县 志丹苹果

志丹苹果是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的。志丹苹果表现出了糖份高、硬度大、色泽艳、口感好等特点,品质不亚于洛川、宝塔一带的苹果,志丹苹果在周边县区也很有名气,深受群众喜爱。

志丹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境内海拔高、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土地肥沃,全县日照充分,平均年日照可达2332.1小时,占可照时数的52%,平均年降水量525mm,综合分析,志丹县各种气候条件除降水接近世界公认优生区指标外,其它都达到了苹果优生区指标。加之全球气候变暖,以及全县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效果的显现,降雨量明显增加。

盘点志丹县发展苹果历史,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该县就开始引进栽植苹果,主要栽植红元帅、黄元帅、秦冠、国光等。到八十年代,全县苹果面积曾一度上升到3万多亩,涌现出了如义正乡狮庄、顺宁镇安兴庄、双河乡李家湾等一批效益较好的果园典型,亩均年收入曾经达到1000-1200元,全县果业收入达千万元。进入九十年代后,由于全县农业产业结构性调整,加之群众认识、栽植品种、管理水平、自然灾害等诸多问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导致多数农户经营效益不高,苹果面积逐年下降,截止2006年底,全县保留苹果面积不足万亩,仅靠群众自发经营管理,苹果产业整体上由盛转衰。仅有一些零星分布的果园经过品种改良后,艰难地保留了下来。由于自然条件等方面优势,所产苹果表现出了糖份高、硬度大、色泽艳、口感好等特点,品质不亚于洛川、宝塔一带的苹果,志丹苹果在周边县区也很有名气,深受群众喜爱。

经过发展,目前,涌现出了双河乡南洼村、李家湾村、陈庄科村等苹果典型大户,旦八、保安、杏河等乡镇也建成“万亩大乡(镇)”。双河乡南洼村村民邢志岗家有7口人,目前,种植苹果28亩,今年产苹果5万余斤,收入20余万元。同村的朱成平种植20亩,收入15万元。苹果产业已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苹果收入占到农民总收入的80%以上,仅苹果产业一项可实现人均纯收入4000元。近几年志丹县大力发展苹果产业,现种植面积达20余万亩,较前几年有明显增幅。

四. 陕西省 延安 志丹县 志丹糜子黄酒

志丹糜子黄酒是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的。志丹糜子黄酒以软糜子和麦曲为原料,又浓郁的糜子香气,酒色黄里透红,清澈透亮、入口微甜、后味醇厚,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兼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糜子是盛于黄土高原的一种粮食作物,籽粒比谷子大,属五谷之首。有粳性和粘性两个品种,粳性又称稷,粘性又称黍。软糜子是糜子中的粘性品种,其蛋白质和钙、镁、磷等常量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小麦、大米和玉米,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兼有一定的药用价值。经常食用糜子食品,对防止胃肠道疾病和冠心病的发生有良好的作用。

陕北地区盛产软糜子,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用软糜子酿造黄酒。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到达陕北,以刘志丹为首的陕北红军和劳苦大众除坚决拥护、支持和服从党中央领导外,还把陕北农户自己酿造的米酒(糜子做的黄酒)捧给党中央的亲人喝。一曲唱响大江南北的《是丹丹开花红艳艳》中的歌词“热腾腾的油糕摆上桌,滚滚的米酒捧给亲人喝。”道出了当时的情景。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延安生活和战斗的岁月里,与陕北人民结下了鱼水深情。其中:如果说小米的情更深,那么也可以说糜子黄酒的意也浓。

糜子黄酒是志丹县的劳动人民在整理、挖掘、继承民间酿酒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最新技术和现代理化分析手段研制开发的一种风味独特的新型保健酒。该酒以软糜子和麦曲为原料,又浓郁的糜子香气,酒精度一般在8-14度之间,比啤酒酒精度普遍高3-4倍,酒色黄里透红,清澈透亮、入口微甜、后味醇厚,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兼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糜子黄酒是志丹县的志丹鹏翔食品有限公司在整理、挖掘、继承民间酿酒工艺的基础上,采用最新技术和现代理化分析手段研制开发的一种风味独特的新型保健酒。

五. 甘肃省 张掖 山丹县 山丹羊肉

山丹羊肉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山丹羊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成功获得国家商标局受理批文,并予以公告,它标志着“山丹羊肉”以其独特的品质、人文特征及自然因素获得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保护。这是山丹县首个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山丹县是全省的养羊大县,群众历来就有养羊的习惯,近年来,该县以实现全省畜牧大县向全省畜牧强县转变为目标,着力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保障、动物疫病防控、畜牧业科技服务三个体系,实施养殖规模化、畜禽良种品牌化、生产标准化、饲草优质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六化”工程,大力构建现代畜牧产业体系,全县各类畜禽饲养量达到266.5万头(匹、只),其中,羊饲养量达到132万只,畜牧业产值达到3.65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纯收入达到1870元。

“山丹羊肉”是河西走廊具有悠久历史的地方传统特色产品,无腥膻异味、肉质鲜美、口味独特,深受县内外广大客商的赞誉。目前,已注册了“高原龙”和“焉支山”2个羊肉商标,并通过了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和ISO2000国际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取得了自主进出口经营权。“山丹羊肉”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成功注册,标志着山丹县以养羊为主的畜牧产业发展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对保证山丹羊肉的质量和特色,促进山丹羊肉产业化开发利用,打造具有山丹地域特征的羊肉品牌必将产生重要促动力。

六. 甘肃省 张掖 甘州区 甘州搓鱼子

甘州搓鱼子是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的特色小吃。搓鱼子是当地人的叫法,是搓鱼面的俗称,搓鱼子的原料主要是面粉,有小麦面、青稞面、荞麦面等,可以分别来和面搓,也可以将两三种面粉混合在一起,搓出各种风味的面鱼。

甘州饮食以面食为主,内容非常丰富——拉条子、揪片子、炮仗子、鸡肠子、搓鱼子、毛耳子、香头子、面蛋子、油饼子、烧壳子、喜馍馍、酿皮子、小饭、臊面、糊博、……少说也有几十种吧。

在这成员众多的面食大家族中,搓鱼子便是极具地方特色的一员,它不但极富个性特色,而且兼具其他面食的优点,因此深得人们的喜爱。

搓鱼子的原料主要是面粉,有小麦面、青稞面、荞麦面等,可以分别来和面搓,也可以将两三种面粉混合在一起,搓出各种风味的面鱼。搓鱼子的做工比较简单,用盐水将面粉和成软硬适宜的面团,将面团用擀面杖擀成约半厘米厚的面张子,再将面张子切成四棱面条,用手在面板上将面条子分段搓成约一寸长、两头尖的面鱼,用水煮熟即可食用——搓鱼子大概因此而得名。搓鱼子的劲道、滑溜,也许都是搓出来的。

搓鱼子确实好吃。既可以充饥,又可以解馋,还经得起品味。只要喜欢面食的人,没有不喜欢搓鱼子的。搓鱼子既属大众食品,又能登大雅之堂,即使在招待贵宾的酒席上,上一小碗搓鱼子,也是锦上添花,绝没有谁会觉得不妥。

搓鱼子的吃法很多,可以汤吃,也可以干食。汤吃时就跟面条差不多,在开水中下入搓鱼子煮熟,调入家常用调料和韭菜、白菜、香菜等绿菜即可食用。干食时,将搓鱼子煮熟,将水控干,拌入绿菜,调上香醋、油辣子、芥末、蒜泥、葱韭等佐料即可食用。如果拌以乡下特有的油菜、黄花子、曲曲菜等家常菜,食之,味道更佳,只要是吃了的客人,无不赞美一番。

甘州城里的搓鱼子店很多,遍布于大街小巷,只要想吃,走不了几步就能找到适合自己口味的搓鱼子。有几家店铺生意火爆,顾客盈门,大多都是回头客。

七. 甘肃省 张掖 山丹县 米黄儿

米黄儿

用黄料或小米制做,以黄米制作尤佳。先将磨细的米粉加适量的水搅成糊状,再将平底砂锅置火上加热、抹油,待油热香溢时将米糊糊均匀地摊在锅里,在文火上烙片刻即可进食。撒糖食用,黄亮,松软,香中透甜,老幼皆喜,如今已成稀罕之物。

八. 甘肃省 张掖 临泽 小枣粽子

小枣粽子

古历的五月,除了如火的榴花外,最惹眼的就是端午前后的粽子了。

端午节吃粽子,原本是因诗人屈原投江而生的,这是后来上学后才知道的。现在人们吃粽子,纪念诗人的本意早已淡化了,大多是想饱饱口福罢了。

喜欢吃粽子,特别喜欢吃奶奶包的小枣粽子,糯糯的,甜甜的,真是好吃极了。可是现在吃不到了,再也吃不到了,奶奶和奶奶包的粽子,永远留在了我的记忆深处。

九. 甘肃省 张掖 高台县 张掖白花苇

张掖的白花苇(也有少量的紫花苇),生长迅速,杆粗株高、密度大、纤维韧力强、质量好,大量苇叶运往外地作为棕叶皮。地处西北边陲的张掖,到处有丰沛的水源,可说是水流淙淙,河道如织,因此湖边、河边丛生芦苇。芦苇是多年生草本纤维植物,无需管理,一年一收,是造纸纤维合成和编织工业的重要原料。张掖的苇产品还被多用于编织铺床、铺炕的芦苇席,房顶上的篙件,以及药材包装等。

十. 甘肃省 张掖 肃南裕固族自治县 肃南马鹿

肃南马鹿是甘肃省张掖市肃南县的。肃南马鹿具有名贵的药补价值,它的全身都是宝,既可入药,又可食补。

肃南县位于祁连山北麓,河西走廊西端南侧,地处蒙新高原与青藏高原的交接地带,从1300多米到5500多米的海拔范围分布着近30多万公顷林地,有草地面积100多万公顷,是祁连山马鹿等野生动物的理想栖息地。

生活于祁连山海拔2600米以上的高山马鹿原先是野生的,因其性格温顺,易驯养,自20世纪50年代肃南就有了驯养鹿。高山马鹿全身是宝,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其茸、血、肾、骨、角均是珍贵的药材和滋补品,皮则是各类皮革制品的上乘原料,其肉营养丰富,食补多能。因鹿与禄谐音,因此鹿的形象被作为福、禄、寿三星中禄星的化身出现在寿星图中。受此影响,加之鹿温顺驯良,所以鹿深受肃南裕固族人民的钟爱,视其为幸福吉祥之物,裕固族的很多生活用品上都有鹿的图案。近年来,肃南养鹿业逐年发展,驯养鹿从20世纪80年代的300只左右发展至现在的上千只,驯养鹿以收茸为主,每只鹿每年可收获鹿茸3.6公斤左右,以鹿血、茸等为原料的鹿保健品行销全国并走向世界,是肃南裕固族重要的经济来源。

甘肃山丹特产必买十种张掖吃的特产有哪些值得带走的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