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特产鲎 鲎舌尖上的中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9-24 18:58:13

一.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舟山墨鱼

墨鱼,是舟山市四大经济鱼类之一,与大黄鱼、小黄鱼和带鱼齐名,是舟山渔场的代表性鱼类。墨鱼可分鲜食、腌制或晒鲞,舟山渔场主场地嵊泗县的墨鱼鲞称之“螟晡鲞”,历来十分有名,为嵊泗墨鱼制品一大名优。

在浩瀚的东海,生长着这样一种生物,它象鱼类一样遨游,但并不属于鱼类,人们习惯称它为“墨鱼”,也叫它为“乌贼”或“墨斗鱼”。它是我国著名的海产品之一,在浙江,和大黄鱼、小黄鱼、带鱼统称为“四大经济鱼类”,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

其实,墨鱼是海中最大的无脊椎动物,属头足纲,乌贼科。其骨称为海螵鮹,体色苍白,皮下有色素细胞,因而出现色泽不同的各种斑点。体内墨囊发达,如遇敌害,即放射墨汁而掩身潜逃。墨鱼冬季栖身于较深海区,春夏季游向近海岸礁区进行产卵繁殖。产卵时靠近岛屿和岩礁,将卵产于海藻等附着物上。其生命周期短,生长快,一年生。

墨鱼性喜光、群体大,故渔民常利用火光诱捕进行晚上作业。嵊山渔场形成的夏季墨鱼汛,属浙江墨鱼群。4月下旬~5月上旬,先后由浪岗、海礁一带进入马鞍列岛诸产卵场,形成嵊山、枸杞、花鸟、绿华、壁下及泗礁黄龙的墨鱼汛。墨鱼具有很高的食用、营养和药用价值,全身是宝。墨鱼肉、蛋、脊骨(中药名为海螵蛸)均可入药。李时珍称墨鱼为“血分药”,是妇女贫血、血虚经闭的佳珍。

二. 浙江省 舟山 定海区 金塘螺杆

金塘素以螺杆闻名。当地以岛建镇,地理位置位于舟山群岛的西南部,现有耕地面积22590亩,其中水田17130亩、旱地5460亩、山林面积57840亩,为舟山第四大岛。改革开放二十年来,金塘人民始终赶在大潮前列,已取得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全镇陆域面积82.4平方公里,海岸线总长60.32公里,可供开发深水港岸线14.50公里。全镇辖46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4.3万人,金塘镇室舟山连接大陆的窗口,2007年全镇实现社会总产值36.85亿元,财政总收入1.1亿元,居民人均纯收入8987元。

金塘镇有千岛第一镇的美誉。全镇共有大小岛屿12个,陆域面积82.4平方公里,辖12个社区(村),现有人口4.2万。全镇现有企业465甲,预计2001年企业产值10亿元,并以25%的高增长率持续增长,全镇经济已形成以料筒螺杆、轻纺机械、化工塑料、船舶修造、服装生产、建筑材料等为主的六大支柱产业,其中料筒螺杆产量占全国60%的市场份额,素有"中国螺杆之乡"美誉。塑机工业园区于今年8月被浙江省政府评为首批特色工业园区之一。

金塘是舟山市螺杆工业重镇之一。金塘镇地理位置优越,东距舟山岛最近岸线6.25公里,自然条件良好,海陆交通便捷,南与宁波北仑港相距3.5公里,东南面金塘水道,东连册子水道,西近甬江口及杭州湾,乃宁波港与舟山港之要冲,为国际水道,万吨级远洋外轮均停泊于金塘洋面。工业经济发展迅猛,初步形成了以塑机螺杆、船舶修造、塑料化工、针织机械、建筑材料和服装加工等门类齐全,富有特色的工业体系和产业群体,特别是塑机螺杆产量占全国的70%左右,成为全国最大的塑机螺杆产业和出口基地,被称为“中国螺杆之乡”。随着港口建设力度的加大,在“以桥兴港、以港强镇”发展战略的指导下,金塘规划建设有5个集装箱港区和1个散货码头,使港口优势更好的发挥作用。

三. 浙江省 舟山 定海区 三矾海蜇

产品名称:三矾海蜇

产品产地:浙江舟山

产品别名: “ 凉拌海蜇”

产品季节:8月前后

产品特性:肉坚实为佳,蜇皮以平展无血衣、色白或浅黄为优。

产品成分:蛋白质、钙、碘、磷、铁等营养极其丰富。

产品功效:清热化痰、消积润肠、扩张血管、降低血压的作用。

产品简介:海蜇,别名水母,白皮子,属于海洋腔肠动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以及钙、碘、磷、铁等,营养极其丰富。新鲜海蜇的刺丝囊内含有毒液,毒素由多种多肽物质组成,捕捞海蜇或在海上游泳的人,海蜇具有较高的食用和药用价值,因此在海外享有盛誉,被视为水产珍品。日本人民很早就食用海蜇,具有从我国进口海蜇成品的悠久历史。至今日本仍然保持着强劲的海蜇消费势头。

产品历史:海蜇又称水母,盛产于我国沿海,经济价值很高。在中国食用海蜇有悠久的历史。早在1700多年前的晋代已有腌渍海蜇为食的记录。在我国南自福建沿海,北到山东、辽宁沿海,产区相当广阔。海蜇是一种生长周期短、生长快、恢复力强的水产品,其资源容量遭到破坏后也容易得到恢复,但是,由于迄今尚不完全了解的原因,其资源量年变动极大,有时多得来不及加工处理,任其躺在海滩上,而有时却又无影无踪无觅处。但近年来,在山东、辽宁、浙江一带海蜇养殖业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相对稳定了每年海蜇的产量。

四. 浙江省 舟山 定海区 皋泄晚稻杨梅

“乡村五月芳菲尽,惟有杨梅红满枝。”每年一到夏至,定海区白泉山坡上的数万棵杨梅树上就缀满了圆滚滚、红紫紫的杨梅。舟山民谚说:“好吃杨梅皋泄岙。”皋泄杨梅栽培历史悠久,公元1298年编写的舟山方志《元大德昌国州图志》把皋泄杨梅列为“佛国仙乡”之果品。清光绪《定海厅志·物产志》载:“杨梅种类甚多,以颗大核细为上”,“杨梅以皋泄庄为上”。

皋泄晚稻杨梅是杨梅中的上品,因其成熟期迟于其他品种10天左右,故称晚稻杨梅。晚稻杨梅系乌黑种,果实圆满球形,熟时乌黑晶亮,果大核小,甜酸适中,果汁多而肉细腻,风味独特,鲜食、加工皆宜。用精制米烧洒浸泡后食之,有祛痰、消暑、御寒、止泻和生津、提神、消乏之药用功能。鲜食营养价值也较高。故在舟山农村有“桃饱李丧命,杨梅医百病”之说。

皋泄晚稻杨梅原产爱国村泄岭下,相传有700余年历史。循史查考,到爱国村杨嘉发老人(逝于清光绪十三年)时,晚稻杨梅完成变异进化,成为海岛水果之独特珍品。1950年前,这一“佛国仙果”,却一直是“新居未换一根椽,只有杨梅不值钱”的山中野果,栽培仅局限于皋泄乡的几个村庄,面积不到500亩。1950年以后特别是80年代以来,当地的政府把发展杨梅生产作为富民强镇的重要产业来抓,制 订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加大开发力度,加快开发步伐。至今,全镇晚稻杨梅种植面积达1万余亩,其中成林面积3000亩,结果大年产量1600吨。并建有杨梅生产基地10个,良种育苗场3个。

1985年7月初,经省内外果森专家品评,皋泄晚稻杨梅被鉴定为浙江省名特优品种,列为四大著名杨梅品种之一。1988年4月,被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作为舟山唯一水果珍品,编入中国第一部果树栽培专著《中国杨梅志》。1994年初,市科委下达了全市该年度唯一的市级农业类重点科研课题——皋泄晚稻杨梅选优及开发项目,经过科技人员4年时间的努力,于1997年11月通过市级评审,成果水平达到省内先进,为提高晚稻杨梅品质,发挥品种优势,创造名牌产品,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98年11月在全省首届优质农产品评审中,皋泄晚稻杨梅被省政府评为浙江省优质农产品金奖。

五. 浙江省 舟山 定海区 浙贝

浙贝

浙贝是浙江省八味中药的主要品种,中医传统称为"浙八味",金塘岛从20年代引种以来,经过长期海岛气候(冬暖夏凉、无环境污染、生长期相对延长)的影响,表现为个体大、药味浓郁、药理性强,是中成药经销商亲睐的放心绿色中成药原药,也是重要外贸农产品。现金塘镇种植面积1000亩,年产商品浙贝300吨。

六. 浙江省 舟山 岱山 醉鳓鱼

产品名称: 醉鳓鱼

产品产地: 浙江舟山岱山

产品别名: “香鱼”

产品特性: 肉质鲜美,醇美可口,鱼油丰富,营养高、口味好,别具香味。

产品成分: 含有蛋白质,脂肪等营养。

产品功效: 有滋补强身,驻颜保健的神奇功效。

产品简介: 醉鳓鱼:又名“香鱼”:由三鲍鳓鱼洗净晾晒略干,用黄酒、白酒浸入,装坛密封,数月后拆封别具香味,食时单独清蒸,无需佐料。素有"淡水鱼之王"美称,曾经广泛分布全国各地,温州乐清湾、飞云江、楠溪江等咸淡水交汇处出产的香鱼,在全国最等为著名。

产品历史: 香鱼是一种小规格的洄游性经济鱼类,有亚洲的日本、朝鲜半岛,中国大陆及强湾地区均有分布。其肉质细嫩,有一种特殊的清香,有明朝就作为贡品上贡,许多旅居国外的华侨都有托人购买香鱼干,以寄其思乡之情,具有较广阔的市场,从八十年代开始,由于工业的发展及人为的滥捕,造成天然香鱼种群日益减少,目前已处于绝迹的状态。香鱼现已被国家列为二级保护动物,市场售价日益攀升。香鱼人工繁殖的课题早已在七十年代就被列为水产重点攻关课题,直到九十年代后期,其工厂化人工育苗技术才逐步成熟,使香鱼的规模化人工养殖成为可能。

产品典故: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正逢有人在烤炙香鱼,乾隆遂“闻香而循,后入民家”,尝过香鱼后,觉得清香味美,赞不绝口,遂定为贡品。每年秋天都要将金光闪闪的香鱼系上红丝线,派专人送往京城进贡。

七.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雪菜黄鱼汤

大黄鱼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有很高的经济价值,鲜食可红烧、清炖、生炒、盐渍等,烹调几十种风味各异的菜肴。雪菜大黄鱼是舟山人待客的家常菜。大黄鱼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耳石有清热去瘀、通淋利尿的作用,膘有润肺健脾、补气止血作用,胆有清热解毒功能。黄鱼是舟山四大鱼类之一,配以舟山雪菜笋片烧制而成,咸鲜合一,汤汁乳白,味醇,肉质鲜嫩。雪菜黄鱼汤可刺激食欲,开胃消滞,有益健康。

八. 浙江省 舟山 岱山 三矾海蛰皮

用明矾和食盐合腌渍后的鲜海蜇成品,称为海蜇皮,是舟山重要的出口海产珍品,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

海蜇有梅蜇、伏蜇和白露蜇之分。每年春夏之交,海蜇随着台湾暖流势力的发展和东南季风的盛行,漂游北上,路经舟山渔场,形成渔汛。此时的海蜇个体小、水份多,时值梅雨季节,故称“梅蜇”,质量较差。入伏以后的海蜇,逐渐发育成熟,体大肉厚,称之为“伏蜇”,质量较高。立秋以后,由南向北漂游的海蜇受朝鲜海峡的寒流和北风影响,由北返南,在白露再经舟山渔场,形成旺期,故称“白露蜇”,此时的海蜇体大肉老,质量差。

经过加工的三矾海蜇皮,要算岱山的质量最佳,蜇皮圆而完整,不破碎,直径在33厘米以上,色泽洁白或淡黄,带有光泽,无红衣、红点、泥沙、异味,肉质韧而松脆。若放上二三年,就会变得更嫩更脆,味道更好。

海蜇皮的营养丰富,每500克含有蛋白质61.5克,脂肪0.5克,酶18.5克,还有维生素B和其他无机盐94.3克。既是佳肴,又是良药。

九. 浙江省 舟山 嵊泗县 紫菜汤

嵊泗盛产紫菜。嵊泗紫菜属藻类植物,生长于海边礁岩上,完全野生,色泽乌黑光亮、味道鲜美,是人工繁殖的紫菜无法比拟的。冬天采制的紫菜最佳,春天的次之。嵊泗紫菜用来开汤,口味菜佳。

十. 浙江省 舟山 岱山 三鲍鳓鱼


产品名称: 三鲍鳓鱼

产品产地: 浙江舟山岱山

产品别名: 称“三鲍”

产品季节: 立夏前后

产品特性: 色泽光亮,肉质坚实,味清香,经久不坏。

产品成分: 蛋白质、脂肪、钙、鳞、钾、维生素A等成分。

产品功效: 养心安神、健脾益胃的医药功能,鳓鱼肉能治慢性腹泻,其鳞能治疣。

产品简介: 鳓鱼肉白质鲜,味似鲥鱼,除鲜食外,还可腌制加工成鳓鱼鲞,其中以三次精盐加工的三鲍鳓鱼为最佳,是岱山的著名海产品。鳓鱼有养心安神、健脾益胃的医药功能。鳓鱼肉能治慢性腹泻,其鳞能治疣。

产品历史:明初和明代后期,政府为加强海防,多次实行海禁,出海捕鱼受到限制,但海禁放后,渔业很快得到恢复和发展。明代大宗捕捞的海鱼仍是石首鱼,生产规模比宋代更大。王士性《广志绎》说,每年农历五月,浙江宁波、台州、温州的渔民,以大渔船往洋山捕石首鱼,宁波港停泊的渔船长达十里。这时渔民已观测到石首鱼的生活习性和洄游路线,利用石首鱼在生殖期发声的特性,捕捞时先用竹筒探测鱼群,然后下网截流张捕。明代中叶,沿海因倭寇侵扰,政府实行罟棚制度,以八九或十余艘渔船为一,组织渔民下海捕鱼。这时出现大对渔船,其中一艘称网船,负责下网起网,另一艘称煨船,供应渔需物资、食品及贮藏渔获物。由于用两艘船拖网,可使网日张开.获鱼较多,发展成浙江沿海的重要渔业。与此同时,东海出现饵延绳钓,钓捕海鱼,渐次发展成这一海区的重要渔业。随海洋渔业的发展,明代出现了记述海洋水产资源的专著。屠本的《闽中海错疏入》,记载了福建沿海的水产生物200余种,成为中国最早的水产生物区系志。
宁波象山县特产糟鲎潮阳特产鲎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