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吕梁兴县特产酒米 山西兴县晋绥特产品鉴酒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15 21:35:23

一. 山西省 吕梁 中阳 柏子山羊肉

柏子山羊肉

柏子山羊肉是中阳县的著名传统,素以鲜嫩清香、无腥膻味而闻名于省内外。被当地人誉为“土人参”“补心丸”,颇受消费者的欢迎。

中阳县地处吕梁山西麓。这里满山遍野生长着小地柏和古老的柏树林。这里饲养的山羊,一代又一代地以柏籽、柏叶为食,渴则饮含有相对的山泉水,故产的羊肉风味独特,柏子羊肉由此得名。因柏籽、柏叶有养心、安神、润燥之功效,山羊常食此物,在体内发生了作用,所产的羊肉也就与众不同了,历来被视为驱寒滋补珍品,为“三晋百宝”之一。

柏子羊肉肉质细密,纹理清晰,味道鲜美,有独特的柏香味。用这种羊肉烹制出的菜肴,不腥不膻,味美异常。经测定,柏子山羊肉蛋白质含量为20%多,比一般羊肉高5%左右,脂肪含量为20%左右,热量达103万焦耳,磷含量为151毫克,此外肉中还含有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B1、B2等营养成分,是一种理想的保健食品。医学界认为:柏子羊肉具有开胃健脾、理气调血、养神安心、驱寒止痛之功效。当地的老人、产妇常把柏子羊肉作为高级滋补美食。老年人若坚持每年吃一只柏子羊之肉,可益寿延年。正因如此,每当宰羊季节,许多省内外的美食家都争着到此地购买羊肉。

目前,中阳县已有柏子山羊1.5万多只,为适应改革开放形势的需要,该县已成立了柏子羊协会,专门进行柏子山羊的开发研究。

二.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黄河鲶鱼

黄河鲶鱼

黄河鲶鱼,体延长,前部平扁,后部侧扁,灰黑色,无鳞。头扁口大,有须两对。肉味美,为一优良的食用鱼类。鳔滋补,可入药。

三. 山西省 吕梁 方山 方山桃仁

方山桃仁

四.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临县红枣

临县红枣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临县红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临县红枣是山西省吕梁市临县的。临县红枣其特点是:个大、核小、皮薄、肉厚,质细味甘,富含蛋白质、有机酸。临县红枣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临县枣树种植源远流长,据县志记载,早在西周时期,临县黄河沿岸就有大片枣园。唐宋后,因为枣树耐旱,被誉为“铁杆庄稼”,被人们移植到湫水河东岸而使全县大部分地方都有了成片的枣林。红枣产业已成为临县的支柱产业,特别是沿黄河的红枣林面积不断增加,红枣产量大幅增长,成为当地农民主要的经济来源。

临县红枣非常驰名,品种有:木枣、大姆枣、园林枣、大密枣(个大、色好、肉厚)、骏枣、晋枣、梨枣(鲜食)。其中以本地木枣为主。

临县红枣其特点是:个大、核小、皮薄、肉厚,质细味甘,富含蛋白质、有机酸。经中国科学院生化物理研究所鉴定,开阳红枣含有18种氨基酸、10种维生素和14种维量元素。特别是富含抗癌保健作用的环磷腺肝和硒元素,被誉为果中之王,滋补佳品。

历经10多年的艰辛探索和3年的转换期磨砺,从去年以来就开始的临县有机红枣生产基地认证申请,取得根本性突破,3万亩有机红枣生产基地通过全部计70多项国家新编指标严格检验,获得中国认证中心全国红枣首家认证。

2013年,临县黄河红枣协会申报的“临县红枣”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申请人:

临县黄河红枣协会

所在地域:

2013年

划定的地域保护范围:

临县所辖克虎镇、兔坂镇、八堡乡、雷家碛乡、青凉寺乡、石白头乡、安家庄乡、刘家会镇、林家坪镇、丛罗峪镇10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10°29'47″~110°56'51″,北纬37°37'20″~38°12'13″。

临县红枣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木枣、骏枣、牙枣。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内海拔673.6m至1923m,土壤类型为沙土、沙壤土、壤土或粘壤土,土层厚度≥40cm,pH值5.5至8.2,总含盐量≤0.3%。

三、栽培管理

1. 苗木繁育:采用根蘖和酸枣为砧木嫁接繁殖。

2. 栽植密度:栽植密度≤100株/667㎡(亩)。

3. 施肥:腐熟有机肥≥1000㎏/667㎡(亩),落叶前后至次年萌芽前一次性施入。

4. 整形修剪:以小冠疏层形、单轴主干形树形为主,冬季修剪与夏季修剪相结合。

5. 提高坐果率措施:采用枣头摘心和枣园放蜂等措施。

6.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10月中旬,果实全红,完熟期采收。

五、制干

自然风干或烘干。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核小、皮薄、肉厚饱满,大小均匀、完整,质细味甘,酸甜适口,手握互不粘连。

2.理化指标:总糖(葡萄糖计)≥60%,含水率≤25%,可食率≥80%,环磷酸腺苷≥10mg/100g,钙≥60mg/100g,硒≥2ug/100g,钾≥620mg/100g。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地域范围

我县生产红枣地域范围:东经110°29'47"—110°56'51",北纬37°37'20"—38°12'13"之间,南北长64公里,东西长40公里,总面积118479.8公顷。包括克虎镇、兔坂镇、八堡乡、雷家碛乡、青凉寺乡、石白头乡、安家庄乡、刘家会镇、林家坪镇、丛罗峪镇10个(乡)镇,红枣全年总产量200000吨,地貌属黄土高原地形特征,海拔高度670-1100米。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临县八堡大枣颜色深红、个大、皮薄、肉厚、核小、含糖量高、掰开拉丝长达60cm左右,鲜枣皮薄肉厚、质地酥脆、味甜多汁、清香怡人。2.内在品质指标每百克干枣中含氨基酸≥2.87克、总糖≥56.6克、脂肪≥0.4毫克、维生素C≥ 149.1毫克、胡萝卜素≥0.01毫克、抗坏血酸≥12毫克、核黄素≥0.15毫克、尼克酸≥1.2毫克、粗纤维≥3.1克、无机酸≥1.4克、铁1.44≥毫克、钙101≥毫克、磷54≥毫克、热量≥309千焦。3.安全要求:符合红枣卫生新标准要求。

五. 山西省 吕梁 孝义 孝义油炸糕

油糕也是孝义的一种风味小吃。尤其是孝义的油炸豆馅糕、油吱糕,色、香、味俱佳,吃起来软而有筋道,甜而不腻,非常可口。蒸糕面是做好油糕的关键。要一气蒸熟,不能有夹生面;要掌握好面的软硬,软了不能捏,硬了失风味。孝义油糕有馅糕、枣片糕两种。把案子糕切片油炸,谓之枣片糕。馅糕又有糖馅、枣豆馅之分。婚寿喜宴,在上大菜之前先上一盘油炸糕,谓之喜糕、寿糕。

六. 山西省 吕梁 孝义 下栅瓦瓮

孝义市

下栅乡:下栅瓦瓮。

七. 山西省 吕梁 方山 方山马铃薯

方山马铃薯是山西省吕梁市方山县的。方山县所产马铃薯淀粉含量高,薯块大,形状规整,表皮光洁,商品性好,颇具生产优势。

方山县特殊的气候、地理和土壤条件,使马铃薯成为方山县主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该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品种,以种植符合绿色、无公害生产马铃薯为前提条件,大力推广集中连片、规模种植,并以冀张薯8号、青薯9号、克星1号等优质品种为主。2012年方山县被确定为山西省“一县一业”马铃薯基地县。

八. 山西省 吕梁 交口县 山西腌菜

山西腌菜有酵、酱制法。酵制的称酸菜,《周礼》称“菹”或“齑”(切碎腌),北魏《齐民要术》记有腌渍酸菜多种方法,山西民间有此传承。晋南村野,人们习惯将萝卜叶切碎,白萝卜擦丝,一层叶一层丝密密实实地压进缸里,于房檐下日月柔光的抚慰中和小雪大雪的冰冷里,慢慢地发酵成菜,直到冬至就可开吃。萝卜酸菜助消化、减油腻、调脾胃,苦日子里略加调拌配窝窝头,条件好一点与牛肉同炒佐白面馍馍,有时还包成饺子,融进一份生活从辛酸到香甜的记忆。

腌酸菜晋北民间多用长白菜。白菜古称“菘”,是菜之美者,有“春初早韭,秋末晚菘”(《南史》)之称。白菜好吃,但过冬不易,大同民间就制成酸窝菜:去黄叶、净水洗、开水烫,冷却后码进缸内,撒上花椒、红辣椒、小茴香、食盐等,注入凉白开水,再以净石压紧,放阴凉处发酵2个月即可食用,酸甜利口,清淡实惠。若以之氽白肉、煲鲤鱼,俱成佳味。雁北农户还腌制一种什锦酸菜,与德法洋人暗合,用甘蓝做原料,无处寻求杜松子,却掺入芹菜丝、胡萝卜丝,亦成其美。德法的酸甘蓝丝在法式大餐上,要配以熏猪蹄用金刀银叉来吃。雁北农户则水津津夹出几筷,就小米粥、山药蛋,闷头猛吃,有一股北路梆子的粗犷与豪气。

在晋中,平定黑豆叶腌酸菜从尧帝“黎藿之羹”(《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起,经过了那些“抱瓮聊度日,尝羹谋岁卒”(清代李正元《豆叶吟》)年代,已融入了家乡风土食俗的深厚感情。平定秋后做过冬准备,沤豆叶酸菜必为重要一项:采回豆叶,切丝氽透,凉水过凉,入大筐内上压青石挤干水分,然后再放入瓮里捣实,压上石头,添入清水、米汤待慢慢沤制。这样腌制的黑豆叶酸菜,可炒、可煮,败火消炎。当地人津津乐道的不只是菜,还有它的故事和诗文。

如果腌酸菜是过冬贮菜的古老真功夫,酱菜则已发展到专门制菜的大学问。山西做酱历史悠久,太原府酱、曲沃面酱、襄垣黑酱曾负盛名,为酱菜发展提供了基础。像大同红丝菜,原名“什香菜”,是老字号“庆和泉”酱坊的传统产品。每年秋天,该店将优质苤蓝去皮洗净,对角切成四块,一层苤蓝撒一层盐,码在池中腌制,6个月后取出切丝脱盐,入甜面酱中酱制15天,再将白酒、黄酒、鲜姜末倒入拌均,即成色亮、脆嫩、咸甜、醇香的佐餐小菜。

山西酱菜还有晋中的搅醋丝,相传源于明代,制法是白萝卜洗净,切成筷粗条状,置太阳下晒脱水分,再上笼蒸后晾凉,加酱油、醋搅拌,放在缸里密封半年。搅醋丝,色呈酱红、味含酸甜,口感软中带筋,配一碗细长的面条,既助食欲,又助消化。山西腌菜中名气最大的要数晋南临猗的酱玉瓜,1915年在巴拿马博览会上曾获金奖。这种以玉瓜和面酱为原料,经过半年腌制而成的酱菜,清脆爽口,曾畅销国内外,还远销日本和东南亚。但当四川榨菜跻身于世界三大腌菜之列,酱玉瓜却于市场踪声难觅,着实为山西人的一件憾事。即便像六必居、万新合这样的酱菜晋商老店,也扎根于北京、潼关,绽放它金字招牌的不落光辉。

红尘难掩晋俗风韵,洗去历史铅华的山西腌菜在返朴归真的文化潮中,正当崛起。想那文天祥后人文剑峰在英国开中餐馆,以一碟中国腌菜结识富孀而继承千万资产,是数十年“腌菜为媒”的敬老情谊。可见腌菜正如那“在水一方”的“伊人”,对老一代充满一份依恋的情怀,对新一代诉诸一份简洁的时尚,对事业未竟者是一份范仲淹“断齑划粥”、曹雪芹“冬噎酸齑”的励志。

若是烹字章章氽,必有腌文历历陈。诚如吾辈者当从宋代朱敦儒的 《朝中措》中品味一份腌菜的真谛:“先生馋病老难医。赤米餍晨炊。自种畦中白菜,腌成饔里黄薤。肥葱细点,香油慢焰,汤饼如丝。早晚一杯无害,神仙九转休痴。”

九. 山西省 吕梁 方山 方山杏仁

方山杏仁

十. 山西省 吕梁 汾阳 杏花村酒

杏花村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杏花村汾酒也称"老白汾酒",因产于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故得名。杏花村是中国著名的酒都,位于汾阳市城北15公里的太汾公路北侧,距省会太原市区90公里。 山西省杏花村酒,以清澈干净、清香纯正、绵甜味长即色香味三绝著称于世。清香风格而独树一帜,成为清香型白酒的典型代表,自1953年以来,连续被评为全国"八大名酒"和"-名酒"之列。

汾酒的名字究竟起源于何时,尚待进一步考证,但早在140多年前,此地已有"汾清"这个酒名。当然,1400多年前我国尚没有蒸馏酒,史料所载的"汾清"、"干酿"等均系黄酒类,我国的白酒,包括汾酒等名优白酒在内,都是由黄酒演变和发展起来的。《北齐书》中记载,北齐武成帝高湛从晋阳写给河南康舒王孝瑜的文书中说:"吾饮汾清二杯。劝汝于邺酌两杯"。

宋代以后,由于炼丹技术的进步,在我国首次发明了蒸馏设备。1975年从河北省青龙县出土的金代蒸酒的钢制烧锅,可证明至少在宋代我国已有蒸馏酒。宋《北山酒经》记载。"唐时汾州产干酿酒",《酒名记》有"宋代汾州甘露堂最有名",说的都是汾酒。汾酒是古老的名酒一,为唐以后历代文人墨客所称道。
明清以后,北方的白酒发展很快,逐步代替了黄酒生产,此时杏花村汾酒即已是蒸馏酒,并蜚声于世。自1916六年汾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一等优胜金质奖后,其声誉更是宇内交驰,名声大噪。

杏花村汾酒饮后回味悠长,酒力强劲而无刺激性,使人心悦神怡。汾酒享誉千载而盛名不衰,是与造酒的 .水纯、工艺巧分不开的。名酒产地,必有佳泉。杏花村有取之不竭的优质泉水,给汾酒以无穷的活力。跑马神泉和古井泉水都流传有美丽的民间传说,被人们称为"神泉"。
《汾酒曲》中记载,"申明亭畔新淘井,水重依稀亚蟹黄",注解说:"申明亭井水绝佳,以之酿酒,斤两独重"。明末爱国诗人、书法家和医学家傅山先生,曾为申明亭古井亲笔题写了"得造花香"四个大字,说明杏花井泉得天独厚,酿出的美酒如同花香沁人心脾。
酿造汾酒是选用晋中平原的"一把抓高粱"为原料,用大麦、豆制成的糖化发酵剂,采用"清蒸二次清"的独特酿造工艺。所酿成的酒,酒液莹澈透明,清香馥郁,入口香绵、甜润、醇厚、爽洌。酿酒师傅的悟性在酿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像制曲、发酵、蒸馏等就都是经验性极强的技能。
千百年来,这种技能以口传心领、师徒相延的方式代代传承,并不断得到创新、发展,在当今汾酒酿造的流程中,它仍起着不可替代的关键作用。

.1932年,全国著名的微生物和发酵专家方心芳先生把汾酒酿造的工艺归结为"七大秘诀",即:"人必得其精,水必得共甘,曲必得其时,高粱必得其真实,陶具必得其洁,缸必得其湿,火必得其缓"的"清蒸二次清"工艺。
汾酒是清香型白酒的典范,堪称中国白酒的始祖。中国许多名酒如茅台、泸州大曲、西凤、双沟大曲等都曾借鉴过汾酒的酿造术。

山西省汾阳市杏花村镇上堡村、下堡村、东堡村、小相村、西堡村,贾家庄镇大相村6个村现辖行政区域

山西吕梁兴县特产黄酒山西兴县特产大全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