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洲县土特产 子洲县美食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6-04 16:21:35

一. 湖南省 株洲市 株洲县 酸辣米豆腐

米豆腐做法很简单,将浸泡的稻米磨成米浆,再将米浆放入锅里烧热,一边加适量的食用碱一边用力搅拌,直至煮熟,取出、冷却即成。

食用前用细线或菜刀将成团的米豆腐划成1-2立方厘米的小颗粒,泡入清水中。食用时用开水温烫,盛于碗中,加上辣椒末、香葱、西红柿酱、味精、酱油等,其味清香嫩滑、味道酸辣可口。

二. 湖南省 株洲市 株洲县 米线鱼

相传很久以前,晓东村有一寡妇,含辛茹苦抚养儿子。儿子数年寒窗,高中举人。按当地习俗,考取功名要答谢先生与乡邻亲友,可自家家贫如洗,咋办?聪明的儿子想出一个好主意,到门前的沔水河里戽来鱼,将鱼拌米粉炸成“鱼条”状,送予村人和亲朋,以示答谢。

因“鱼条”与“鱼跳”谐音,寓“鱼跳龙门”之喜,送给村人,又意祝“雨(鱼)顺风调(条)”,“家家有余(鱼)”,因此深得村人喜欢。此后,晓东村家家爱烧制“鱼条”待客,以之馈赠亲友,并常以此事告诫后人勤奋读书,方可“鱼跳龙门”。

这些小吃,原料均来自天然,用料、制作又极为讲究,均手工制成,是真正的绿色食品。像糯米酒,酒质绵甜醇厚,口感丰润,久喝顺喉不伤脑;其闷狗肉,不腥不腻不燥,不忌春夏食用,壮腰健胃,为一年四季、老少皆宜之席佳肴……

三. 陕西省 榆林 子洲县 子洲黄芪

子洲黄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子洲黄芪,俗称“子洲芪”,中草药,陕西省子洲县。其根干燥后可供药用,具有补气固本、利水退 图1 子洲黄芪干品

.肿、脱毒排浓、生肌等功效,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子洲黄芪以色鲜、质优闻名中国,有“东北参、子洲芪”的美誉。是中国国家六大中药材基地中唯一符合出口标准的产品。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韩国、港澳等地。. 2008年5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发布公告(2008年第49号)宣布对子洲黄芪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培植环境

子洲县境土地资源丰富,土质疏松,土层深厚,光照充足

.,昼夜温差大,有利于黄芪各种有效成份的积累,非常适宜于黄芪生长发育。子洲县地处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腹地、陕西省榆林市南部,它地跨中温带、暖温带之间的亚干旱区,具有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9.2℃,年无霜期170天年日照时数2543.3小时,日照百分率59%。县域内无定河流域,土地较广,土质疏松,土层深厚,类型多样,其中黄土性土壤占县域土壤总面积的89.97%,耕性、通透性及保水保肥性能良好,有机质含量高,生产性能好。土壤中无重金属、农药残留和工矿企业污染,具有发展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的天然条件。
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气候特点,赋予了子洲县生长一种以“疮家圣药”著称的名贵中药材黄芪的诸多条件。.

药用特性

子洲黄芪其性微温,味甘,有补气固表、止汗脱毒、生肌、利尿、退肿之功效,尤以补虚为主,常用于体衰日久、言语低弱、脉细无力者,具有补而不腻的特点。.

生物特性

子洲黄芪属豆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素 .以条粗长、皱纹少、质坚而绵、粉性足、味甜而著称。富含黄芪甲苷、槲皮素、异鼠李素、鼠李果素、β-2谷甾醇、亚油酸及亚麻酸和硒、锌、铜、铁等14种微量元素。经陕西省生物医药重点实验室检验,子洲黄芪甲苷含量为0.093%,在全国所有黄芪中属最高(内蒙芪:0.088%、甘肃芪:0.06%、山西芪0.056%、河北芪0.062%、山东芪0.071%,全国平均数:0.05%)。据天津新内田制药有限公司原料化验,子洲黄芪砷盐含量<0.2ppm,重金属含量<20ppm,灰份2.58%,酸不溶性灰份0.24%。.

生产情况

子洲县以培植示范、典型引路等方式开展扶持工作,力图依托资源优势,大打“子洲芪”品牌战略,把子洲黄芪打造成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农业增效、农民致富的特色产业。各种中介服务组织日趋完善,中药材供给流通渠道畅通,初步形成了以中药材种植为基础、以中药材加工和营销为依托、以农民增收为目标的产业开发体系,黄芪生产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和主导产业。黄芪种植遍布全县18个乡镇,2008年,有省级中药材“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3个,中药材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黄芪保存面积达8.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3.17%,年产黄芪3730吨,年产值5180万元;黄芪加工企业20多家。生产各种出口等级芪条、黄芪饮片、黄芪茶等系列产品,产品远销东南亚、日本、韩国、港澳等地。. 2010年,全县黄芪保存面积1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15.8%,年产黄芪6000吨,产值9600万元,平均亩产200公斤,产值3200元。.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子洲黄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陕西省子洲县人民政府《关于请求划定子洲黄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子政函〔2007〕5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陕西省子洲县双湖峪镇、何家集镇、老君殿镇、裴家湾镇、淮宁湾乡、驼耳巷乡、苗家坪镇、三川口镇、马蹄沟镇、瓜则湾乡、李孝河乡、电市镇、水地湾乡、马岔乡、周家硷镇、槐树岔乡、高坪乡、砖庙镇18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四. 陕西省 榆林 子洲县 油糕(米糕)

油糕(米糕)

油糕,又叫米糕,主要由糜子做原料制作。糜子有软硬两种,去壳后性粘者叫软米,性硬者叫黄米。制作时把软米和黄米按四六比例兑在一起,在水里浸泡一夜后捞出,在碾子上推压成面,蒸熟后吃,这叫甜糕。往甜糕里放枣者叫枣糕,用油炸了叫油糕。米糕吃起来软香甜美,群众尤为喜食。但凡婚丧大事、生辰满月、逢年过节都要吃糕,就连学生考试也要吃糕。糕者,高也,取谐音是祝愿人们步步升高,有喜庆吉祥之意。

五. 陕西省 榆林 子洲县 子洲杂面

将碗豆和小麦按各半兑在一起,推磨成面,再加少许沙蒿面。将面擀薄切细,下出的面不仅有麦面的筋道,而且还有着特殊的豆香味儿,因而群众特别喜食杂面。

六. 湖南省 株洲市 株洲县 株洲油茶

株洲油茶是湖南省株洲市株洲县的。株洲县是经相关部门评审认定的湖南省“油茶大县”,共有油茶林26.5万亩,占林地面积的29.12%,14个乡镇均有油茶林分布。

油茶是中国特有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全球茶油产量的95%以上来自中国。作为我国油茶产业的龙头大省,湖南油茶产量占全国的40%强,加工能力占全国的60%强。株洲是全省油茶中心产区之一,株洲市下辖的醴陵、攸县、株洲县均为国内著名的油茶之乡。根据省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我省将大力培植油茶龙头企业,至2015年,湖南省油茶林总面积达到2000万亩,茶油年产量达到50万吨,油茶产业年产值达到300亿元。

株洲县是经相关部门评审认定的湖南省“油茶大县”,共有油茶林26.5万亩,占林地面积的29.12%,14个乡镇均有油茶林分布。近年来,该县采用“公司+油茶合作社+基地+农户”形式,依托县内现有无林地、疏林地营造油茶林,改造部分低产低效林,加快油茶基地建设步伐。引进湖南省森龙林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在洲坪、南阳桥、仙井3个乡租赁38000亩山地,栽种油茶树。经过4年多的努力,该县油茶产业开发初具规模,11.5万亩优质油茶林基地项目已于去年经省市有关部门批准备案建设。建成后,可年产茶油1万吨,成为全省最大的油茶生产基地。

七. 陕西省 榆林 子洲县 圪凸

圪凸

圪凸是一种家常吃食,它是用荞面做的。将荞面用手指捻成小拇指蛋儿大小的卷儿,下到开水锅里煮食,有点儿像西安市街头卖的麻食。若倒入羊肉汤更为好吃,民歌中有“荞面圪凸羊腥汤,死死活活相跟上”的话,这倒符合饮食烹调中“调和鼎鼐”的道理。荞面与羊肉汤搭配珠联璧合,有相得益彰之妙处。将碗豆和小麦按各半兑在一起,推磨成面,再加少许沙蒿面。将面擀薄切细,下出的面不仅有麦面的筋道,而且还有着特殊的豆香味儿,因而群众特别喜食杂面。

八. 湖南省 株洲市 株洲县 株洲什锦菜

什锦菜是一种受人们喜爱的腌制品,系由多种蔬菜制成的咸菜(半成品)配合而成,株洲什锦菜按当地原料特点,结合南北风味进行配方。产量逐年增加。

原料配方:元萝卜55%胡萝卜5.6%窝笋8%刀豆、菜瓜、大头萝卜、?头、盐姜,酱青椒、蒜肉31.4%合计75公斤原料酱油10公斤麻油150克安息香酸50克糖精7.5克

制作方法:
1.原料选择:元萝卜(十字花科),以冬春萝卜为最佳,秋萝卜次之,夏萝卜不能用;胡萝卜(伞型科),皮薄、肉红色;大蒜头(百合科),取白色蒜肉;青辣椒(茄科),以牛角椒为佳;菜瓜(葫芦科);姜(?荷科),表皮淡黄色,肉浅黄白色味辣。大头菜(十字花科),肉质根扁圆形式长圆形;?头(百合科),品质爽脆、味甜。

2.半成品腌制:蔬菜经过腌制为半成品,要保持各个品种故有的色泽、香味、脆嫩,否则不能使用。

3.制菜:把各种酱菜坯(半成品)切成丝、片状,混合一起,经漂洗,脱去部分盐分,上榨4小时,榨出部分水分后,扯散入缸内,并将各种辅助料拌匀加入缸内,过2~3天,使配料浸入菜内,即可。

4.包装与保管:包装容器、设备及生产工具,以陶器、木器为最好,金属次之。腌制的菜放入容器内,要装满、压紧,有充足的卤水,装好后要密封。坛装(小包装)不超过500克;统装:陶瓷坛子20~30公斤为宜。

九. 陕西省 榆林 子洲县 子洲苹果

子洲苹果是陕西省榆林市子洲县的。子洲县属山地苹果最佳栽种区。所产苹果与洛川、黄龙等地的相比具有着色好、糖度高、味道正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

依托独特的地理气候优势,子洲县紧抓陕西省果品基地北移的历史性机遇 ,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实施山地苹果基地建设,走“一村一品”果业发展道路。到目前为止,子洲县苹果种植面积已达11万亩,其中挂果面积约为8.6万亩,已成为该县特色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 湖南省 株洲市 株洲县 株洲-香菇

炎陵县盛产香菇,为全国十大香菇出口基地之一。
子洲县老君殿特产子洲特产小吃方便带的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