忻州最大的土特产 忻州必买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13 05:08:11

一. 山西省 忻州 原平 原平黄豆

王家庄乡:黄豆、韭菜。

二. 山西省 忻州 河曲 线麻

线麻

线麻,又名绳麻。桑科植物,一年一生草本。茎梢及中部呈方形,茎部圆形,皮粗糙有沟纹,掌状复叶,卵形瘦果。不耐旱,不耐涝,适宜于肥沃沙质土壤。

线麻纤维整齐,通顺而又细长,强度一般为三十八公斤,富含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弹性好,易于染色。可用来纺织麻布、帆布、搓强、编织渔网和造纸。种子称火麻仁,可榨油制作油漆和涂料,还可入药。

此麻罗田、英山、麻城各地都有种植。农家日常用线麻作绳索,衲鞋底。

三. 山西省 忻州 忻府区 台芪

台芪

台芪,即五台山黄芪。该品生长在海拔1500—3000米的五台山地区。

这里坡广土肥,气候环境适宜。据查明可用野生药材300多种,现已采集到的140多种中尤以野生黄芪最佳,质量最好,根条壮,药物含量丰富,远销全国各地,并出口东南亚、台湾、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年销量50吨以上,是中老年人滋身壮体的理想补品。该品为园柱形,上端较粗,长40——90厘米,直径1——35厘米,总灰分小于5%,酸不熔性灰分不超1%,干燥品含量测,含黄芪用甙(C44H6804)不少于0.04%,浸出物照水溶性侵出物测定法项下侵法测定不少于17%。该品甘温、润肺、补气固表、制尿托毒、排脓、生机。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糖,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痛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瘘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蜜制黄芪益气补中,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糖。

四. 云南省 丽江 永胜县 摩梭人的猪膘肉

摩梭人的猪膘肉

猪膘肉是泸沽湖畔摩梭人家非常有特色的一种佳肴,它特殊的味道和制作方法同泸沽湖一样令人感到神秘而玄妙。

冬天的泸沽湖非常美丽,尽管在这个时候湖畔已非常寒冷了,但是如果你在冬月初一前后进入泸沽湖,走在村村寨寨里,你就会感到一种温暖。不仅由于人摩梭好的热情让人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给人一种暖意,还因为这个时候那里房顶上楼上都堆满了包谷,到处是黄橙橙的,给人印象最深的是,这村那寨都响起了宰杀年猪的声音,走进村子里你就能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制作猪膘肉,这里的大人小孩子都充满了喜悦,人们那被包谷和猪膘肉映红了的脸上总是那么的灿烂,一座座木楞子房构成的一个个村落是边泸沽湖一幅幅丰收的美丽图画。

在沪沽湖畔的草海边有这样一个传说:有一家摩梭人有两兄弟,父母把老大分了出去,老大分到一头猪和一条狗,分家后老大很勤劳,家里搞得像模像样,猪也喂得又大又肥,冬大的时候他先把菩萨敬了,就开始杀猪。他先把猪肚割开,把肠和内脏拉出,把里面的瘦肉和骨也剔除。然后缝上猪肚晾干后搁在神柜上。猪的大肠装上燕麦,小肠装荞麦,肚肠心肝肺都挂在家里,没油的时候,他就从膘猪的肚里取了猪油来用;没肉的时候就从猪膘身上割一块来吃。到了年三十的时候就开猪膘肉,初二猪头项圈敬菩萨,取项身肉一圈孝敬父母,过年的时候就要吃几天的猪膘肉。

摩梭人制作猪膘肉非常讲究,他们一般选在冬月初一杀猪,如果十月二十九属狗三十属猪,那么就改在十月二十九杀猪,如果初一属鼠、猪、羊、猴、狗、鸡,也是不能杀的,就要改期进行。所以人摩梭在冬天做猪膘肉,定要选择一个吉日。这个时候村子里到处都闻杀猪声,到处都可见制作膘肉,场面很是壮观。

猪膘肉的制作过程分为宰杀、剔骨肉、抹调料、缝制、压扁、晾晒、放置等几个步骤。当地人将猪宰杀后将猪肚剖开,将内脏取出,然后就将猪背朝下肚朝上铺着,用刀将骨和瘦肉从猪体内剔出,这一道工序比较复杂,几乎将瘦肉和骨剔干净,但是只有猪头不经过这道工序,猪头保存完整,在猪头上抹盐并加上调味品,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抹盐时要均匀,一般配料要用盐、花椒、大蒜、生姜,有时还加上酥油和蜂蜜。调料涂抹均匀后就是缝制,即将剔好,抹好调料的猪膘肉用大铁针和麻绳将其缝合,缝的部位主要在猪肚、猪脚,缝的针眼约寸长,缝时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力气,所以一般都是由男子来完成的。缝好以后就进入下一道工序凉晒,将猪膘肉放置在太阳下晒上几天或是阴干,将猪肉的水分凉干,至此猪膘肉基本做成,将它搬进屋里,搁在家里的神柜或灶台上,一个挨着一个,或叠放堆码。

猪膘肉是人摩梭贮藏的肉食品,平时想吃的时候就割下一块,如果家里有客人,也要用这猪膘肉招待客人。猪膘肉的吃法非常多,或煮、可炒、可蒸,膘肉看似肥腻,吃起来却很爽口,味醇香,口感很好。除了日常食用外,猪膘肉常用于祭祀,也用于置办宴席。猪膘肉是摩梭人家庭富裕的象征,如果哪家的神柜上放满了整条整条的猪膘,那这个家庭在当地一定是很富有了。

猪膘肉放置时间长短不一,短的一年两年或三年,长的甚至放置八九年,不少猪膘肉都在经历了无数个春秋以后仍保存完好,不坏。到边泸沽湖的人摩梭家作客,经常会用搁置已久的猪膘肉待客,这些猪膘肉经过了好几个年头,表面上布满烟尘,呈深褐色,有一种苍桑感。但烹制好后味道很好,无异味,也不会闹肚子,很神奇。这大概取决于当地的地理位置,高原湖泊周围,气候寒冷、空气干燥,加上制作的工序讲究,所以猪膘肉能保存很长时间。

五. 山西省 忻州 代县 代县大米

代县滹沱河两岸东起峨口镇、西至阳明堡有5万多亩滩涂。这里气候湿润温和,无霜期长达170天,土壤有机质含量为1.269%,PH值8.4,河水中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由这些条件构成了水稻理想的生长环境。代县大米以颗粒大,洁白细腻,蛋白质高,适合性强而著称。一般大米蛋白质含量在6.5——9%,但代县大米蛋白质含量超过10%,达到了出口标准,脂肪、淀粉等含量及有关指标,均属上乘。

代县精大米色白、味香,似江南鱼米,就连毛主席1948年4月6日从延安至西柏坡途经代县时都说:“没想到黄土高原能产这么好的大米,我多吃了一碗。”

六. 山西省 忻州 繁峙 繁峙黄米

繁峙黄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黄米

黄米本是北方一种粮食,照字典的解释,是去了壳的黍子的果实,比小米稍大,颜色淡黄,煮熟后很黏。黄米、小米同出北方,主要产于黄土高原,但在北方人眼里,黄米是要高于小米的。人们拿它当江米使,有些地方还拿它做糕待客。初加工时就能做出许多花样,再细加工,或煎,或炸。黄米已经成为一种非常有营养的粗粮。

七. 山西省 忻州 繁峙 繁峙胡麻油

繁峙胡麻油

胡麻油又称亚麻籽油,是一种古老的食用油,它是从胡科植物脂麻种子榨取的脂肪油。胡麻生性喜寒耐寒,适合生长在西部、北部高寒干旱地区。胡麻的“胡”古指我国西北少数民族及地区,由此可见,从古至今,胡麻就一直生长在寒冷地区。胡麻油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亚麻籽油,胡麻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食用历史,胡麻油在民间称谓极多,有汪油、潞油和麻油等。

山西

繁峙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保护地域范围:繁峙县砂河、东山、金山铺、柏家庄、大营、横涧6个乡镇192个村。东至横涧马跑泉村,西至砂河印子坪村,北至砂河地卜沟,南至东山乡太平沟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3.41°—113.96°,北纬39.08—39.43°。生产规模980公顷,年产量1200吨。

八. 山西省 忻州 代县 代县熬鱼

代县熬鱼历史悠久,具有滋补健胃、利水消肿、清热解毒、止咳下气的作用。对各种水肿、腹胀、少尿、黄疸、乳汁等具有很好的食疗效果。

九. 山西省 忻州 河曲 河曲酸粥

河曲酸粥为河曲一代特色美食,相传能开胃健脾,护肤美容,妙不可言。

传说:李自成起义大军进京路过此地,当地老百姓皆大欢喜,家家户户泡米为大军士卒准备饭菜,谁知由于情况有变,大军临时改变路线,绕道而过,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时半会儿吃不完,放的时间长了就发了酸。

老百姓舍不得扔掉,就用发了酸的米煮成粥吃,谁知意外地发现这用发酸了的米煮的粥并没有影响其食用价值,后来人们便故意将米泡酸做粥食用。

十. 山西省 忻州 忻府区 忻州蒸肉

口味:咸鲜味 工艺:粉蒸

忻州蒸肉的制作材料:主料:土豆(黄皮)2500克,猪肉(肥瘦)750克

辅料:小麦面粉300克

调料:胡麻油50克,大葱100克,姜50克,盐20克,料酒30克

做法

1. 将土豆蒸熟剥皮擦烂;

2. 猪肉切成3 厘米左右的细丝;

3. 鲜姜洗净,切成3 厘米左右的细丝;

4. 大葱去根须,洗净,切成3 厘米左右的细丝;

5. 将土豆泥、猪肉丝、姜丝、大葱丝混合搅拌,加入料酒,放10 分钟左右使其柔韧;

6. 用少量冷水将粉面化成糊浆状;

7. 将粉糊加入上述混合物中,逐渐加胡麻油、食盐,搅和拌匀,以能握住不流泻为准;

8. 完全和好后放入直径为17 厘米、深1.7 厘米的瓷碟中,蒸45 分钟;

9. 出锅冷却后,手蘸冷水将碟内蒸肉整形拍光,然后回笼再蒸30 分钟;

10. 出笼后,用平板按压蒸肉,使之紧密;

11. 食用时,将蒸肉切成薄片,蘸醋、香油等调料,也可再配上其它凉菜。

山西忻州十大特产名单一览山西忻州特产前十名排行榜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