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江最有名的特产 德江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01 07:59:52

一.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二.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三.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四. 贵州省 铜仁 德江县 德江天麻

德江天麻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德江天麻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德江天麻,中药材,贵州省德江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特点是:种植历史悠久,产品个大、肥厚、质坚实,含天麻素0.36%,比中国药典规定含量高0.13%。利用开发的天麻酒等产品深受市场欢迎。

德江天麻产地位于云贵高原东北部阶梯状斜缓坡上,武陵山系与娄山山系交界处。西部最高点海拔1534米,东部最低点海拔320米,相对高差1214米,立体构造突出。气候温和,光、热、雨同期,雨量充沛。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德江天麻形成了独特品质。.

品质特点

德江天麻个大、肥厚、质坚实,天麻素含量高、重金属含量极微、无农药残留 图1 德江天麻鲜品

.、无污染、食用安全等特点使德江天麻具有独特的品质和较高的药用、保健价值。经贵州省中医研究所化验、检测,德江天麻含天麻素0.36%,比中国药典规定含量高0.13%,维生素C的含量4.4毫克/克,14种游离氨基酸总含量为3%。.

德江天麻生产历史悠久,早在清朝就以盛产天麻著称,德江天麻久负盛 图2 德江天麻产品

.名。20世纪70年代以前,主要依靠采挖野生天麻供应市场。由于过度采挖,到20世纪70年代初,野生天麻几乎断绝。此后,当地组织力量进行种植技术攻关。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曾经昙花一现。当时,全县20个乡镇中有11个乡镇栽种天麻,其中,长丰、高山一带天麻资源蕴藏量大,种植农户多,是德江天麻主产区。该县酒厂自主研制的“力士”、“神王”牌天麻保健酒,畅销内地,还远销港、澳、台。产品曾被中国保健酒协会授予“金鹤奖”,还在美国洛杉矶博览会上获“皇后金杯奖”。
但因种种原因,德江天麻好景不长。因天麻酒厂的经营不善,德江天麻产业链迅速断裂。很多农民含泪断种弃栽。
1993年,德江天麻无性繁殖、有性繁殖种植技术获得成功,极大地提高了天麻产量。
21世纪初,为了推动天麻产业的发展,德江县确立了“科技兴麻”战略,先后投入数百万元在高山洞湾、高山桥、沙溪等地建立标准化生产基地和仿野生栽培示范场,进一步提高了德江天麻质量。不断巩固基地建设,扩大天麻栽培面积,增强天麻生产能力。
官方数据显示,2008年,全县商品麻栽培面积已达20余万平方米,年产干麻20多万公斤,产值近5000万元。在贵州大学、温州大学协助下,德江天麻在深加工上也取得了突破,成功研制出“天麻多糖口服液”。山东一客商收购了县酒厂,重组成立了贵州酒圣酒业公司,该公司在历经多年艰难闯荡后,又开始生产天麻保健酒。.截至2011年,德江天麻研发龙头企业3家,注册天麻产品品牌商标4个,年精、深加工天麻600余万斤,产值可达5000余万元,实现税收200余万元,惠及群众3万余人。.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7年,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组织了对德江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5月29日起对德江天麻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第81号)。.

保护范围

德江天麻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贵州省德江县《关于划定德江天麻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产区的函》(德府函[2006]83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贵州省德江县高山乡、沙溪乡、泉口乡、长丰乡、楠杆乡、平原乡、堰塘乡、合兴乡、复兴乡、煎茶镇、枫香溪镇等11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五. 内蒙古 兴安盟 科尔沁右翼前旗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稍事休息,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整羊,改为切块烧烤了。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这些事。而侍从却天天向给他端一盘烤羊腿让他吃。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

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受到人们的注目和青睐。到鄂尔多斯草原观光游览,畅饮马奶酒,饱饱吃上几顿烤羊腿,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啊!

六.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七. 贵州省 铜仁 德江县 麦酱

麦酱

麦酱是德江千百年来的传统民间食品加工工艺,妇孺皆知,其操作过程为:精选上等到小麦洗净煮熟至麦粒开裂,用黄金丫覆盖发酵至麦粒成团,然后凉晒散开成散粒之后麻成面末,再用几种香料煎水,过滤后站滤液冷却,然后再将冷却滤液揉和粉末,晾洒至浆糊状,后分装成品,麦酱,口感醇和,香气持久,让人不厌其食。

八. 贵州省 铜仁 德江县 德江猕猴桃

猕猴桃,是原产我国的野生藤本果树。唐《本草拾遗》载:“猕猴桃味咸温无毒,可供药用,主治骨节风,瘫缓不随,长年白发,痔病等等”。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猕猴桃“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猕猴喜食,故有诸名,闽人呼为‘阳桃’。”在美国称为“中国醋栗”,新西兰称为基维果(RiwFruits);英国称为“中国鹅莓”,日本称为“中国猴梨”。贵州则呼为山羊桃,俗称“马屎果”。    

中华猕猴桃果型大,单果重在70至100克之间,果皮黄褐色,密披细毛,形如马粪,故有“马屎果”之称。果肉呈绿色、黄色或浅黄色,横切面有浅色条纹,果心为白色或浅黄色,种子黑褐色或紫褐色。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特别高,一般每100克鲜果中含维生素C100至200毫克,高者可达420毫克,是桔的3-14倍,甜橙的2-8倍,桃的17-70倍,苹果的20-84倍,梨的30-140倍。含糖8-14%,总酸1-4.2%,含有白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异白氨酸,颉氨酸,丙氨酸,卜氨基了酸,羟丁氨酸等12种氨基酸,并含有猕猴桃碱,蛋白水解酶、单宁、钙、磷、钾、铁等各种矿质元素。据医药家临床经验,认为猕猴桃果实性酸、甘、寒,有调中理气,生津润燥,解热除烦之效。主治肝炎、消化不良、食欲不振,呕吐,烧烫伤,维生素C缺乏等症。近年来,有些医疗单位把猕猴桃鲜果和果汁用于临床试验,对麻疯病、消化道癌症、高血压、心血管病等具有一定的防治或辅助治疗作用。贵州省果树研究所从野生的猕猴桃中选育出17个优良单株,最大单果重在100克以上。在1984年全国猕猴桃科研鉴评会上,品质、风味居全国之冠。果实除鲜食外,可加工制果汁、果酒、果酱、果脯、果冻、果粉(晶)等,是高级的滋补营养食品。(铜仁)

九.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晏桐根的金钢脚

晏桐根的金钢脚:晏桐根,城关北街人。曾在北街现酒厂处设桶炉,以炕金钢脚为主,兼发麻花,猪耳朵。晏桐根的金钢脚,看起来很结,吃起来却很泡,既香又脆,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他发的麻花、猪耳朵,个个成形,成为汉川小孩最爱吃的风味小吃之一。

十. 内蒙古 阿拉善盟 额济纳旗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

蒙古族的银饰品与其他民族一样,种类繁多,款式丰富,有着各自的图案形态和种类,在蒙古族佩饰中,有着非常重要的装饰作用,它天成一韵,构成了蒙古族银饰品朴素美观、繁复实用的民族民情,从纯真的纹样中,可以诠释和解读蒙古族佩饰的特点以及游牧民族文化的意韵和部落习俗,从中体察蒙古民族深远的文化内涵和生活情感。

蒙古民族酷爱装饰,银饰品也就成了他们美化生活的一部分。不论是高原,还是牧场,蒙古族群众佩戴银饰品都非常普遍,由于同一族属但部落不同,银饰品的种类、造型、图案和佩戴方式也各具特色,呈现出不同的寓意和讲究,文化内涵十分丰富,使其成为蒙古族佩饰中的亮点。一件小小的头簪、发钗、挂件常常就是一件信物,承载着人生美好的回忆和永久的纪念。

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对金银饰品的使用历史,在考古挖掘的匈奴墓中,就曾经出土过战国时期的银饰品。唐代是银饰品制作的繁盛期,品类多,分布也广。公元13世纪,成吉思汗结束了蒙古各部长达数年的纷争状况,加之与欧亚各国的贸易往来,蒙古地区日益成为金银的集散地,这为蒙古族银饰品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到了元代后期,银饰品的制作逐渐商品化,从前只有富裕人家使用的银饰品,在民间也开始流行佩戴起来。与前期相比,这个时期的银饰品无论从内容图案,还是技术风格,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银饰品的主题也逐渐增多,有花鸟鱼虫以及各种纹饰图案,还有诗情画意的词句,铸、刻、雕、焊技术等工艺也得到了较大的提高。而且设计新颖,造型美观,每件银饰品上都有吉祥寓意,堪称“图必有意,意必吉祥”。进入明代,银饰品的工艺有了很大的改进,除了官办的铸造局外,民间的银楼、银作坊也能制作和设计很多的银饰品。特别到了清代康熙、乾隆年间,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银饰品的使用已不再是有钱人的专利了,不论贫富贵贱,女人戴银头饰、银首饰,男人腰垂银挂件已成时尚。蒙古族的银饰品,至今仍然保留了很多古老的图案和纹样。

德江洪巴十大特产排名德江必买的特产可带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