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镇平县特产 镇平县最有名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23 18:11:12

一. 河南省 南阳市 镇平县 镇平玉雕

镇平县位于河南省西南部,南阳盆地西北测,伏牛山南麓。辖12镇11乡,总人口93万,总面积1500平方公里。是“全省综合改革试点县”和“全国村镇文明建设示范点县”之一,是国家命名的“中国玉雕之乡”。镇平县的先民们从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就开始了磨玉,宋元两代玉雕产业渐成规模。改革开放以来,镇平县把这一传统技术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玉雕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局面。1995年3月,这里被中国农业部等5部门联合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玉一向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玉文化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一个明显表征。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故中国历史上向有“君子玉不离身”的说法。在中国人看来,玉的品格可用两上字概括:“温”、“润”。而这也是正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人格境界的要求。
历史上,人们通常把新疆出产的“和田玉”、辽宁岫岩县出产的“岫玉”、河南南阳出产的“独山玉”、湖北郧县等地出产的“绿松石”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南阳玉文化历史悠久,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迄今发现最古老的玉器是距今5000年的黄山(今南阳卧龙区)仰韵文化遗址出土的独玉铲、玉瑛。这一时期玉器造型多为直方、圜曲、复合三种系列,诸如象征王权的钺、祭祀神明的琮、象征苍穹的璧,在琮、璧、瑛等礼器上还留有类似工艺痕迹的“经事符号”。这一博大精深的史前玉文化为华夏文明砌下了第一块奠基石。
1975年3月,镇平县城东北3里处安国城里出土了两枚带穿玉铲,经鉴定,属夏王朝前期的作品,很可能是楚人遗落的最早的玉器。随后,南阳盆地一些地方又出土了玉璧、玉璋等。《周礼·大宇伯》记载:“以玉作玉品,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以赤璋礼南方……”上面记载的苍璧、赤璋、黄琮实际上是礼器系统之一,可见夏商周时期的玉文化处在礼仪化时代,此时期创作风格和艺术手法采取夸大局部、不求形似、突出神韵的象征手法,富有流畅婉转的韵律美。
东周时期,玉文化已发展到大大超越玉的自然属性的阶段,使玉成为君子的化身,赋予玉以德行化、人格化的内涵,将其从神权、王权的控制中解税出来。所谓“玉有十一德”之说,明显是把玉人格化了。
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玉文化被蒙上了一层神秘的封建色彩。在南阳发掘的汉墓中发现了大量的葬玉。这些葬玉主要有丸窍塞、玉含和玉握手,古人认为这样可以使尸体不朽。

到了汉代,南阳玉已被大量开采并雕琢,盛况可观,有了加工、雕刻玉器聚居区,一街两行,作坊林立,琢玉之声,不绝于耳。至少在西汉时,南阳玉雕就已经达到了相当的规模。现在独山脚下的沙岗店,还留有汉代“玉街寺”的遗址。唐宋以后,南阳玉雕逐步由原来单纯作为贡品供达官司贵人观赏享用,发展成为既有装饰品,又有生活用器皿。

唐宋以来,在绘画艺术的影响下,玉人巧妙地处理了形与神、骨与肉的关系,出现了佛教、人物、花鸟题材的新玉器,推动玉器迈进艺术殿堂,使玉文化呈现世俗化、生活化的新趋势。宋元明清时代,琢玉技术显著提高,宫中设立了“玉院”,同时,民间玉业日趋发达,玉器流行。

明清时期南阳玉雕品种已十分丰富。清代以后,南阳玉雕已形成一大行业,独山玉的开发利用备受重视,在矿床研究、矿山开采、雕琢加工、市场销售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久负盛名的南阳玉雕业吸引了大量的业外人士,从而使得独山玉为更多的人所了解、欣赏和接受。
南阳独山玉花色品种繁多,有赤、橙、黄、绿、青、蓝、紫等三十多种色彩类型,色泽鲜艳,硬度高,光泽好,质地细腻,透明度高,是雕琢玉器的上好原料,可同翡翠媲美,世人曾称其为“南阳翡翠”。
玉雕产品的品种,可分为人物、花鸟、走兽、器物等四大类,人物造型多取材神话传说、古代戏曲故事。花鸟有百鸟朝凤、喜鹊闹梅凤凰牡丹、长尾鸟屏等23种;走盖有狮、象、虎、牛、套马等16种;器物有玉城、玉环、转炉、飞禽、走兽、仁女人物等,雕技精湛,刀法复杂,寓意深刻;素活有戒指、手镯、耳环等。现代艺人除继承传统雕刻外,还融会了国画的山水、人物、花鸟等画风,进一步丰富了玉雕的图案,使其更具观赏性。经过历代玉雕艺人的潜心研究,逐步形成“花活以技取奇,素活以色显贵”的特点。

历经千年兴盛不衰的玉雕产业,培育了一代又一代技艺高超的南阳玉雕艺人。南阳的玉雕艺术大师们的继承传统工艺的同时,不断引进、吸收、创新艺术设计雕刻手法。正是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得天独厚的美玉资源相结合,才使得南阳玉雕这一艺术瑰宝得以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惊世之作也不断问世。截至目前,南阳玉雕艺术大师们设计雕刻的《卧龙出山》、《九龙转动花薰》、《鹿鹤同春》、《万里长城》、《九龙晷》等四十余件精品先后获得国家级、省级奖项,多件产品被作为稀世珍宝由故宫博物院、美术馆和收藏家收藏。
被誉为“国之瑰宝”、重3500公斤的玉器《渎山大玉海》,是中国历史上出现最早最大的巨型玉雕,为中国划时代的艺术珍品,也是世界玉雕发展史上罕见的杰作。但问包七百多年来,其玉料一直众说纷纭,未能认定。最近,由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亚洲珠宝联合会等单位主办的中华宝玉石文化高层论坛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在论坛上,经过二十余名国内知名玉器考古、收藏专家仔细观察、研究,并与南阳的独山玉矿样品反复对比、鉴定,认定制作于元代、现陈列于北京北海公园团城的《渎山大玉海》玉料为南阳独山玉。至此,一桩“千古悬案”一锺定音。
目前,南阳镇平已成为举世闻名的玉雕之乡,民间从事玉雕者不计其数,走遍世界各地,都可以见到经营玉雕产品的镇平人。

二. 河北省 邯郸 广平县 富硒枣

广平县富硒果品科普示范基地现有1000亩无公害富硒冬枣生产园区。基地先后选育出鲜枣新品种22个,开发有富硒冬枣、富硒鲜枣、富硒苹果、富硒葡萄等,含有人体生理必需的硒元素。硒元素具有防病治癌,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延缓衰老,清除体内有毒物质。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与发展的作用。主要销往国内外多个城市。产品获得发明专利一项,外观设计专利两项,注册商标三个。2005年富硒冬枣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授予“中华名果”称号,被确定为中国优质冬枣基地。

三. 辽宁省 沈阳 康平县 康平羊汤

康平的羊汤独具特色,享誉沈阳,名播东北。其一是羊汤的吃法最科学,把羊肉、羊骨、羊杂碎放在一起煮,味鲜美可口,不腻人,又解馋,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男女老少皆宜,是其它菜肴所无法比拟的;其二是康平的羊汤是绿色食品,这里远离工业区,无污染,水草好,吃草的羊当然会肉嫩味鲜,人吃了只有益处没有害处,这在当今“人们不知道吃什么好”的时代也是少见的;其三是康平人淳朴好客,远方的客人来到康平,主人会把最好的羊杀掉,把最好的酒拿出来,请来最有名的大师傅,为客人献上最拿手的羊汤。

四.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香雾

  无花果,又俗称“香雾”,是一种花果同体的果树,果实形似秤锭,皮色红里透白。色调鲜艳,肉脆汁多,口味清爽微含芳香,当果熟挂枝时,红果绿叶,娇嫩欲滴,令人赏心悦目。

    魏厝楼村,檐前屋后,塘堤沟埂,山冈园坎,遍种无花果树达数百亩,有婷婷玉立的;有茂盛繁密的。既把整个村庄装扮得十分美丽,又是村民一项可观的经济来源。

五. 山东省 滨州 邹平县 台子火烧

台子火烧位于邹平县境西北部的黄河岸边的台子镇。刚出炉的台子火烧,看着脆黄,闻着焦香。表皮薄如纸张,碰一下就能碎掉,里皮层层叠加,咬下去劲道柔滑。待味蕾感受过脆、酥、甘、软后未免口干,再来碗西红柿鸡蛋汤那可真叫绝配。任何一味美食能做到引人入胜,就必有独特要求。交通线路:从邹平汽车站延邹魏路一直走,到达魏桥中心医院一直往北便可以到达正宗的张家台子火烧店。

六. 广西 贺州 昭平县 昭平银杉茶

昭平银杉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于广西昭平县。银杉采用优质茶树的一芽一叶为原料。挖掘茗明、清炒茶秘诀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独特方法精制而成,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审评该茶叶外形微扁、披毫隐绿,汤色嫩绿明亮,清香浓郁,滋味纯爽,叶底绿亮、肥嫩露芽。银杉茶色、香、味、形具佳,具有名茶风格。 据了解,“昭平银杉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昭平县昭平镇、文竹镇、仙回乡、走马乡、五将镇、马江镇、木格乡、黄姚镇、富罗镇、北陀镇、樟木林乡和凤凰乡12个乡镇128个村,东到凤凰乡营盘村,南到木格乡鹿坡村,西到仙回乡茅坪村,北到文竹镇七冲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0′-111°19′,北纬23°39′-24°24′,总面积8000公顷。

昭平县地处广西东部、桂江中游,全县人口39.2万,辖7镇5乡,县域面积3273平方公里,是一个“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山区农业县。昭平县森林资源十分丰富,全县有林面积26.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80.7%,绿化率98.2%。境内峰峦叠翠、甘泉潺潺、云雾缭绕,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9.8℃,年平均降雨量2046毫米,土壤肥沃,PH值4.5-6.5,主要盛产茶叶、黄姚豆豉、沙田柚、蚕茧、晒烟、八角、蜂蜜、茶油、松香、青梅、水产品等农产品,众多产品远销粤、港、澳和东南亚及欧美等国。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优越的气候环境为昭平发展优质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全年有8至10个月的采茶期,早春茶比长江流域茶区早采摘20至30天,比华东、华中主产区早一个月,特别具有早春名优茶和无公害茶、绿色、有机茶生产的明显优势,昭平县是全国茶叶生态最适宜区、全国生态农业示范县、广西名优绿茶优势产区,广西无公害茶叶示范县。

昭平银杉茶产于广西昭平县。银杉采用优质茶树的一芽一叶为原料。挖掘茗明、清炒茶秘诀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的独特方法精制而成,经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审评该茶叶外形微扁、披毫隐绿,汤色嫩绿明亮,清香浓郁,滋味纯爽,叶底绿亮、肥嫩露芽。银杉茶色、香、味、形具佳,具有名茶风格。

地域范围

“昭平银杉茶”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昭平县昭平镇、文竹镇、仙回乡、走马乡、五将镇、马江镇、木格乡、黄姚镇、富罗镇、北陀镇、樟木林乡和凤凰乡12个乡镇128个村,东到凤凰乡营盘村,南到木格乡楠鹿坡村,西到仙回乡茅坪村,北到文竹镇七冲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0′-111°19′,北纬23°39′-24°24′,茶园面积12万亩,2008年产量4980吨,茶园相对连片种植。

七. 广东省 潮州 饶平县 草虾

  草虾的特点:潮汕菜使用的虾类中,草虾可以说是最常用的一种。草虾是渔民在咸淡水交界处养殖的一种虾类,产地主要在饶平的汫洲及南澳一带沿海,生长期在每年农历4-10月之间,过了10月天气太冷,草虾便不能生长。

    草虾呈绿色,和九节虾、沙虾相比,草虾口感差、较粗糙、甜味也较差,但其体型适中,价钱也相对较低。潮菜中经常用它作虾生、打虾胶、盐焗或加蒜茸清蒸等之用。
  

八. 陕西省 渭南 富平县 白帽辫、黑陶、刺绣

白帽辫为临渭区传统手工艺品。选用麦杆手工编织而。其色白光亮,纺织精细,美观大方。主要用于加工草帽、提蓝、坐垫、盛器、壁挂等。远销全国各地及日本、英国、东南亚各国。黑陶渭南黑陶属无釉陶器。以富平县纯净、细腻的红胶土为原料,经过冶炼、陈腐、拉坯成型、压光、书画、雕刻等工序,全部工艺为手工制作,最后加热焙烧而成。其成品古朴凝重,黝黑光亮,叩叩如磬。根据不同工艺,色有乌黑、银灰、橙黄等
黑陶是回归自然,装饰居室,赠送友人,欣赏珍藏的理想手工艺品,深受国际、国内艺术家、游人的喜爱。刺绣刺绣在渭南世代相传,遍及全市。花色品种达上百个。主要有枕、童帽、裹肚、门帘、鞋垫、床围、针线包、荷包、动物玩具等,其内容多为花鸟虫鱼和风俗画面,潼关一带的妇女,将象征富贵的牡丹和素雅的荷花绣于布马镫两端,做工精巧,十分耐看,人称“东府刺绣一绝”。随着时代的变化,乡品内容有所更新。同时一些传统绣品已进入外贸市场。( 渭南)

九. 陕西省 渭南 富平县 富平太后饼

富平太后饼,历史悠久,起源于西汉文帝(公元前180年至前157年)时期。相传,文帝刘恒建都长安(今西安),他的外祖母灵文侯夫人,建园于当时的怀德县(今陕西省富平县华朱乡怀阳城),在那里居住。文帝的母亲薄太后经常由长安来此省母,随行御厨将烤饼技艺传授给当地村民。从此,汉宫烤饼,落户民间,故取名“太后饼”。两千多年来,这一烤饼技艺世代相传,延续至今,成为地方风味名食。

富平太后饼的制作,以上等白面粉和猪板油为主要原料,分为制板油泥、和面、制胚、烘烤四道工序。板油除去皮膜,切丁,用刀背排砸成油泥。排砸时将调料水(用八角、花椒、桂皮熬制)及精盐分次加入。将和好的面团分成若干份,用手拍平,在案上甩扯成O.6厘米厚的长形面片,在上面抹一层板油泥,然后搓成长约6厘米的条,用手压扁,回叠成三折,再搓压成6厘米长的条,揪成每个重约100克的面剂,再把每个剂子竖起在手中旋转,并用手拍成直径约6厘米的圆饼,即成饼胚。将饼胚上面抹上用水化开的蜂蜜,放入三扇鏊的底鏊(鏊要用菜油涂抹),烘烤至呈金黄色时即成。

“太后饼”是陕西富平县的风味小吃,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

镇平县土特产镇平特产排行榜前十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