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特产和美食 黔南十大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25 12:13:00

一.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伊宁的马鞍和首饰

伊犁是“天马”的故乡,与天马结缘的伊宁马鞍,也就随着“天马”而名震遐迩。伊宁马鞍的工艺程序多、要求高。它是由鞍架、皮具制作和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组成。因此,必须由木匠、皮匠、银匠、铁匠、漆匠们共同制作而成。那翘首欲展的鸟头、色彩斑谰的绘画,镶嵌图饰,精巧的编带,各具风姿又浑然体,简直是件手工艺品。伊宁市首饰厂制作的各种首饰制品,其工艺独特严格,质量细腻、精美,共分手饰、耳饰、发饰、项饰、服饰五大类。品种造型繁多、美观、精巧,民族风味浓郁,艺术感强烈。

二. 贵州省 铜仁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包谷酸辣子

产地:中国贵州印江。

工艺:将包谷面和剁碎的红辣子拌好,在石碓里舂成坨,放到坛子里腌。在吃时,把腌成的包谷酸辣坨坨从坛子里取出,放到锅里,用茶油或菜油炒成粉状,即成为送饭小菜,吃起来酸辣爽口,别有一种风味。

三. 贵州省 黔南州 独山县 布依血豆腐

在黔南独山布依族农家中,逢年过节或招待贵客时,餐桌上总少不了一味佳肴--血豆腐。血豆腐物美价廉、营养丰富,而且制法简单,食用方便,因而深受广大布依同胞的喜爱。

制作血豆腐的原料是水豆腐、猪血、肥肉末及常见的佐料。具体制作过程是:第一步,先把手洗干净,然后把一定量的水豆腐放到盆中用手揉碎,再倒入一盆新鲜的猪血,同时加入两斤剁成肉泥的肥肉末及适量盐末花椒末,再一次用于细心地把它们搅拌揉捏均匀。第二步,把混和均匀的豆腐面用手挤捏成拳头状大小,用已经焯过的青菜叶一片或二片细心包好,然后把它们放在灶台上烘烤,使部分油水流出来,烘烤时要注意不时翻动,使之受热均匀,不至烤糊。第三步,等过些时日烤得较干较硬时,就可用干净密封性能较好的坛子把它们装起来,这样便于长时间贮存而不变味。 待食用时,从坛子里取一两坨出来,用菜刀均匀地切成片,排在盘子上拿去蒸个10分钟左右,端出来即成一盘清香扑鼻、色香味俱佳的美味。食来脆中带酥,爽口而不觉细腻,麻中略有香甜,实在是贵州众多美食中之倥使者。

四. 四川省 广安 岳池县 布依鸡八块

“布依鸡八块”是布依族招待客人的一道传统的民族风情菜。“布依鸡八块”也是布依族办红白喜事或平常用来招待客人的传统菜。

“鸡八块”是指鸡身上的八个主要部位,即:头、脚(又称大腿)、小腿(大腿的上节、布依族称为“卦”)、爪、翅、尾、肠、肝。

“布依鸡八块”的制作别致,其吃法也很讲究。

如“头”:第一种说法是头给主人,称之为“头不出外”;第二种说法是给客人,表示尊敬;第三种说法是布依族青年男女订婚时,吃头的人要把鸡脑先剥取出来给大家看,称之为“吃鸡还鸡”(因为一个完整的鸡脑就活像一只小鸡娃),“卦”两只,原则上是主、客人各一只,称之为主客平等,表示友好往来。布依族办红白喜事或是过年时,都要看“卦”,测算办的喜事是否吉祥,来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等,称之为“吃鸡看卦”。看“卦”的内容多,道理也比较深奥。其余部位按对象依次分配,它的解释也较多,吃“鸡八块”时最为讲究的有两点:一是须由主人分配,得“头”的人号召后,方能开席。二是对好“卦”、吉祥“卦”,主人都将其放在自家神堂上。以示四季平安,吉祥如意。

五. 贵州省 黔南州 荔波县 布依族酿豆腐

荔波联山湾布依族的酿豆腐是当地古老的传统食品,是美食中的佳品之一,其型、色、香、味具有独特之处。酿豆腐是用白豆腐花成比火柴盒稍厚的正方体形状,然后在中间挖坑填馅后煎制而成的,形态美观,肉质鲜嫩,味美清香,吸引了众多远亲近邻,也有不少游客慕名前来大饱口福。

在当地流传一句话:“请客没有酿豆腐,主家并非有诚意”。这话更加诠释了酿豆腐在布依族人民心中的分量。的确,酿豆腐在当地农民餐桌上扮演了重要角色,其特有的风味是布依族大宴宾客时缺少不了的主打名菜。在这里可随时看到,当有外来宾朋或游客在农家就餐时,先吃的并非肉类,而是酿豆腐,都说这里的酿豆腐又软又嫩,又香又甜,非常可口,回去时也忘不了带一小袋作个纪念。

酿豆腐的制作方法是古代先民传承下来的手工艺,其制作流程看似简单,但每个环节的工艺需讲究细心到位,没有一定的技术功底是做不出有质量的酿豆腐。所以,在联山湾一带酿豆腐是不常有的。一般是逢年过节、遇红白喜事时由农家主妇亲自把关制作的。

第一步:选豆子

联山湾是盛产黄豆和绿豆的地方,豆腐货源充足。但人们为确保酿豆腐质量,选豆时非常细心,只要遇到一颗扁豆(不饱满的死豆)或一颗沙石一律剔出去,防止“一颗螺丝打坏一锅汤”。 一锅豆腐通常用4升豆子。把筛选好的豆子用清水浸泡3―4小时后, 用石磨磨成豆浆,然后用大锅煮熟后滤出豆渣。

第二步:点豆腐。

点豆腐是一个技艺很高的环节,按农家的习俗是用自家的酸水来点,点出来的豆腐鲜嫩结实、酸甜豆香。如技术不够怎么点也不结,往往一锅豆浆就白白废掉。有人为保证豆腐即点即成而用石膏点,石膏豆腐虽白嫩但缺乏韧性,容易破损,经不起制作酿豆腐时反复折腾,其味道与酸水酿豆腐相比也明显逊色。

第三步:压豆腐。

豆浆煮熟退火后就开始点豆腐压豆腐。点豆腐是在在大锅里按一定方向轻微转动,待其凝聚成白云状后立即停止,让其在禁止状态下继续集结。眼看白云状豆腐脑结紧水清后把它装到长方形花格木箱里,然后加盖重压,待水滴干后解开木箱,印有10等分凸痕的大块白豆腐大功告成。

第四步;花豆腐

一锅豆腐可制成10方白豆腐。首先将一方豆腐横刀破二,再在上面按一纵两横的刀法花成大小比火柴盒稍厚的十二等分,然后整齐排放在簸箕里。用细小扁平的竹篾条弯成半圆状,在火柴盒豆腐中间挖出一个外小内大的圆坑,以便酿馅。挖出的下脚料豆腐不能扔掉,等候把它捏成糊状,用来盖馅,变废为宝。

第四步:做馅

做馅关键要选好肉。选肉不要一味选瘦肉,瘦肉多了,酿出的豆腐吃起来会感到粗老。五花肉比较好,又不至于太腻,吃起来又滑又甜又香,非常可口。选好肉后,还配有其他作料,常用的有韭菜、大蒜、葱花、花椒等,有的富有家庭常常配上鱼虾、木耳、香菇、五香八角等(因人而异)。选好料后就与肉掺和在一起开始剁馅。剁馅一般用两把菜刀同时剁,双手此起彼伏,既有速度又有质量,一直剁到满意为止。

第五步:酿豆腐

把剁好的馅装在大碗里,用三个手指轻柔地抓起适量,塞到豆腐圆坑里,动作轻缓温柔,要保证馅塞得满而紧,而豆腐又不破损变形。以此类推把需要酿的豆腐都填完馅后,用下脚料豆腐捏成湖状,然后取适量把坑口一一盖上抹平即可。

第六步:煎豆腐

豆腐酿好后就开始煎。先用柴火把平底锅烧烫,放上适量菜油,加热待油散发香味后,就开始煎豆腐(先放上有盖的那一面)。刚上锅的豆腐不能乱动,待被煎的那面微微泛黄时,马上用木制锅铲轻轻松动四周,左右挪动其位置,片刻后翻转到它的正对面接着煎。为了使酿豆腐既有人为的芳香美味,又不失其原汁原味,一般只煎两面就可以了。

第七步;煲豆腐

酿豆腐煎好后,吃法也有讲究。为使酿豆腐充分吸饱馅里的肉汁及香料,要放冷水豆腐,同时锅里撒些盐、麻油、花生油或少许酱油等,用小火慢慢煲,待水烧开后,就可以享受香喷喷的酿豆腐美味了。

六. 广西 柳州 融水苗族自治县 牛瘪

“牛瘪”,又被称为“百草汤”。食“牛瘪”古已有之。据宋代朱铺著《溪蛮丛笑》记载:“牛羊肠脏,略洗摆羹,以飨食客,臭不可近,食之则大喜。”“牛瘪”的制作工序复杂,将牛羊宰杀后取其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内容物,挤出其中的液体,加入牛胆汁及佐料花椒、生姜、陈皮、香草等,放入锅内煮沸,文火慢熬,将液体表面的泡沫及杂质除掉,过滤回锅加入食盐、葱蒜、辣椒即成。可以将牛肉放汤中一起煮食,也可以“牛瘪”作盐碟,用煮熟的牛肉蘸着吃。

制作方法:

1. 首先给牛喂些牛爱吃的中草药—像首乌葛根绿豆柴胡参党土,人参,当归,防风金荞麦等等和一些新鲜的鲜草。

2. 喂半小时左右把牛杀了,然后将牛刚吃进到胃还没有消化的这些中草药取出放入高温锅加二倍以上的高温沸煎三十分钟后取出。

3. 用丝瓜咯多次去渣,去渣干净后存放在一边备用:

4. 然后将新鲜的牛肉放在樟木制的砧板上切丝(樟木制的砧板可以杀牛肉上有的牛肉钉),切好后放入锅中拌生姜片爆炒二十分钟左右。

5. 炒熟后可以将牛瘪倒入牛肉中(如果是炒牛肉则放少些,拌后炒到半干即可以了。如果是火锅则至少放入现有牛肉的两倍),同时加盐味精等配料,要吃时还要放些五香(即石菖蒲)藿香、川芎等为香料即可。牛瘪还有汤锅与干锅之分,即火锅汤汁的多少,汤锅牛瘪比较鲜嫩,而干锅牛瘪香味更浓郁,热烈。

功效:

牛食百草,其中许多是草药,而牛胆则有消炎的功效,牛黄入药清火泻热众所周知。“牛瘪”既是一味独特的美食,还具有消炎解表、治疗炎症和感冒等功用。

七. 西藏 山南 乃东区 风干肉和生肉

风干肉和生肉

西-普遍爱吃肉,肉以牦牛肉、绵羊肉为主。藏族人只吃偶蹄类牲畜,不吃奇蹄类牲畜。如马、驴、骡肉等。他们不爱吃山羊肉,认为山羊肉伤肾。谚语也说:“山羊肉上不了席。”狗肉更是西-深恶痛绝的,骂人“吃狗肉的”,是非常严重的事。老一辈人普遍不吃鱼,这与这个民族虔信佛教、忌讳杀生有关。而且,鱼往往被认为是龙或水神的化身。

宰杀牲畜多在初冬进行,此时牛羊正肥,有利于在高原的寒冬中冰冻。宰牛的方法,主要为闷死,目的是使血留在体内。杀羊时先缠住4脚,然后用短刀直刺心脏。肉有生吃、风干吃和煎、炒、烹煮几种吃法。

面对一块新鲜的牛肉或羊腿,食者拔出锋利的藏刀,挑选最可口的部位,频频切割,并用刀尖挑进嘴里。常年啖吃生肉的人,技术非常娴熟,吃得津津有味、富有节奏。一大块带骨的肉,很快就被吃得干干净净,只剩一副骨架。现在啖吃生肉已逐渐减少,而吃风干牛羊肉仍然非常盛行。西藏各地气候高寒,干肉可以经年不坏。干肉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整个保存起来,藏语叫“歇考”,意即整肉腔;一种是切成1尺长1寸宽左右的肉条,挂在雪风里吹干。西藏最著名的干肉产在羊卓雍湖边,称为“羊卓干素”,酥油清润,再蘸辣椒盐粉,吃一次准让你终生难忘。

八.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凯里市 布依风味粽粑

主料:糯米6千克,猪排骨2千克

辅料:板栗仁500克,食盐200克,猪油200克,草果粉25克,苏麻秆灰50克,粽粑叶1千克,稻草适量

制作过程:将糯米淘洗干净滤干水分,放入容器内,加入苏麻秆灰,用手搅拌,把米搓成黑灰色,排骨砍成8厘米长条,净锅上火放油,烧至油温五成,放入糯米、排骨、盐、草果粉,板栗仁翻炒15分钟,起锅晾冷,用2~3张粽粑叶重叠展开,将炒好的糯米按每个250克和排骨2节、板栗仁3粒放入粽粑叶内,包成长15厘米的椭圆状,用稻草捆扎几道,放入锅内加水淹没浸泡4~6小时,盖上锅盖,用大火煮90分钟后,把粽粑翻转再煮至熟透即成。

味型:咸鲜

特点:清香软糯

九. 贵州省 铜仁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酸芋荷

又名红皮翠菜,将芋荷茎腌泡后,加入蒜片、姜丝、新辣椒沫拌匀而成,色泽鲜美、酸爽开胃,是农家庭院、大小宾馆(酒店)的看家凉拌菜。

还有印江蕨粑、小泽沟鸭蛋、印江腊肉、榨肉、梅干、唐家粉蒸牛肉等众多品种。

此外印江土家族的宴席非常讲究菜的浑素搭配,八菜两汤,鸡、鱼、梅干、榨肉、酥肉等地方菜都得上桌,才显主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

黔南十大特产干货黔南州特产介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