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特产的潜力 山东章丘特产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5 10:38:11

一. 山东省 济南 章丘 龙山黑陶

龙山黑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龙山文化驰名中外,龙山黑陶是我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距今约四—五千年之久。因1928年首次发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城子崖而命名,龙山黑陶其精品蛋壳薄陶“黑如漆、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造型典雅,古朴大方、艺术精湛,堪称东方艺术珍品、世界陶艺之一绝。

现生产品种主要有:器皿、人物、文具、饰品等100余个品种。

龙山黑陶,以其古朴典雅的特色和新颖别致的造型而受青睐,成为对外交往的馈赠的佳品和现代家庭收藏、摆设的艺术珍品,它不仅在艺术天地中占有一席之地,并在经济生活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城子崖制陶工艺极为精湛,由于火候的掌握和制作方法不同,不仅可得不同厚度的胎壁,而且可得白、灰、红、黑、灰红、黑灰等十几颜色,其中蛋壳黑陶堪称上乘:一件高20厘米的高足杯,其胎壁仅为1—2毫米,重量只有50克,且各部位精雕有密集的几何镂孔,可谓技艺绝伦,故有“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美誉。

新一代龙山黑陶在烧制工艺上,是根据当地泥质特点和古代制作方法研究产生的。具有实用、巧妙、节约的优点。在成型制作上,主要有可塑法和注浆法两大工艺流程。

可塑法有选料、球磨、压滤、真空炼泥、陈腐、拉坯、干燥、修坯、压光、刻制、磨光、干燥、烧制等17道工序,它主要用于瓶、器等型状变化大和比较不规则的制品生产。先将精制的可塑泥块放到成型机上拉坯成型,当干燥到一定程度时,再将坯体放到成型机上修坯、压光,坯体含水为8—12%时,进行刻制,随后磨光,待含水率再降至一定程度,即可装窑烧制。

由于选料考究,做工精细,不仅器物均有镂孔和纹饰,而且姿态万千、品种多样,纹饰与造型、色泽与形象和谐自然,具有高雅、简炼、明快等特点,给人以美的艺术享受。

二. 山东省 济南 章丘 章丘大葱

章丘大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章丘大葱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产于章丘县,素有“葱中之王”的美称。

大葱营养丰富,富含有碳水化合物和硫、磷、铁等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有特殊的香味和辛辣味。

常食大葱,能增食欲,健脾胃。大葱还具有较强的杀菌功效,也是一种良好的发汗剂。章丘大葱葱白肥大,细嫩多汁,于淡辣味中略带清甜,生吃、凉拌最佳,熟食、调味、和馅也好,且耐久藏,堪称葱中珍品。

大葱是山东人最喜爱的常备蔬菜之一。大葱蘸酱就面饼,是地道的山东风味,尤为广大群众所喜食。大葱又是某些山东名菜的主要佐品,象烤鸭、锅烧肘子、清炸大肠、炸脂盖等都以大葱调味;葱烧海参、葱烧蹄筋、葱烧肉、葱扒鱼唇等名菜则以章丘大葱为主料;还有葱油泥、葱椒泥、葱油、葱椒绍酒等用葱制成的调味品。人们常说,如言山东菜,菜菜不离葱。

章丘大葱的最大特点是“大”。它长势强,不分蘖,植株直立高大,主要品种为“大梧桐”。典型大梧桐株高可达175厘米,葱白直径6.7厘米,长度可达70厘米,单株重可达1500克。

章丘大葱属于二年生耐寒性蔬菜,理想土壤是富含有机质的粘性土壤。大葱忌连作,常与小麦或非鲜茎类蔬菜轮作。

章丘种植大葱历史悠久,明代即在女郎山西麓一带(现在章丘县的齐家、马家、石家、高家庄等地)普遍种植。目前县内大葱栽培遍及各区乡,以绣惠、刁镇、宁家埠一带面积最大,产量最高。1987年章丘大葱种植面积为3万亩,亩产2500公斤,总产7500万公斤。除供省内需要外,还远销世界许多国家。

大家都知道,北京的烤鸭特别好吃,但如果没有章丘的大葱作佐料,吃起来就不出味,而在鲁菜的烹调中,更是样样不离葱的。因此,章丘大葱又有“和事草”的美誉。章丘大葱,是最富有山东特色的蔬菜之一。它植株高大,质地细腻,生吃甜脆,烧炒郁香,被视为葱中品,素有“葱中之王”之称。它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其特殊的香味和辛辣味,尤其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很多山东名菜就以它为佐料,甚至主料的。章丘大葱不仅可以作为调味品,同时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它含有植物杀菌素,葱白作汤可以治疗伤寒、寒热、中风、浮肿;葱汁入酒少许,滴鼻内,可治鼻出血不止;葱须治疗饱食、血渗大肠;种实可明目、补中气不足等。章丘大葱已有五百多年的种植历史了。章丘大葱最大的特点是“大”,长势强,不分蘖,植株自立高大。主要品种为“大梧桐”,在去年和今年的大葱状员评比中,植株最高的都达到了两米,重约一千两百五十克

(章丘)

山东人喜食之葱为章丘大葱。《山东风味指南》(张廉明编)中记叙其特征为:“茎长而粗,葱白肥大脆嫩,辣味淡,稍有清甜之味。茎粗三至五厘米,重有一斤多。”大葱入馔方式甚多,如生葱蘸甜面酱卷饼,是最为出名的山东百姓的饮食偏爱;除生食外,鲁菜烹调中有很多以葱为主、辅料的名菜如“葱烧海参”、“葱烧蹄筋”、“葱爆肉”、“葱扒鱼肚”等;此外,以葱为调料的食品也相当丰富,如“葱油”、“葱椒泥”、“葱油绍酒”等等。

地域范围

章丘大葱的地域保护范围为山东省章丘市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0′-117°35′、北纬36°25′-37°09′,南北长70㎞、东西宽37㎞,总面积185500公顷,产地面积10000公顷,年总产量600000吨,主要涉及章丘市的绣惠、枣园、龙山、宁家埠、刁镇、明水五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共计264个行政村。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章丘市境内地貌多样,自南而北依次为丘陵、平原、黄河滩区,章丘大葱主要产于中部的平原地区,该范围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生态环境优美。大葱主产区土壤以褐土中壤为主,椐测定有机质含量1.2%以上,含氮0.12%,含磷0.3%,速效磷大于80mg/kg,速效钾大于120mg/kg,土层深厚,土质疏松,保水保肥能力强,适合作物生长。

(2)水文情况:区内水利条件优越,地下水源充足,农田排灌设施配套水质清澈,无污染,完全达到了旱能浇、涝能排。

(3)气候情况:地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其特点: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少雨雪,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天高气爽温差大,有利作物的生长发育。

光照:本区光照资源丰富,日照时间长,光照充足,有利于作物光和作

用,常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647.6小时,占全年可照时间的56%。

温度:年积温4580℃,平均气温12.9℃,7月份最高32.1℃,1月份最低气温-3.2℃。无霜期210天左右,自然农耕期长达290天左右。夜间凉爽,昼夜温差大,有利于作物养分积累。

水:降水偏少,因多集中夏季,年均变化大,降水不稳定,平均降水量600-630mm。

(4)人文历史情况:章丘大葱距今已有500余年的栽培历史。据明嘉靖九年(1530)《章丘县志》记载,章丘已有葱的栽培。章丘大葱优质高产、经久不衰,与其久远的历史根源有关。民国16年(1927)《济南快讯》称:章丘大葱为北数省植物菜类之“珍品”;民国21年(1932)山东乡村建设研究院举办的第二届农展会上,章丘县三区回北村的刘玉西参展的大葱,荣获优二等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章丘大葱的生产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市农业标准化推广力度的逐年加大,章丘大葱的标准化生产、规范化管理、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已渐成规模,先后有“万新”、“绣惠”、“绿蕾”、“百脉泉”、“泉头”的多个品牌通过了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二〇〇六年“万新”牌章丘大葱被评为山东省首届名牌农产品;二〇〇七年八月,“万新”牌商标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十月被评为“中国名牌农产品”。为确保章丘大葱的质量,将章丘大葱标准化生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我市先后创建了枣园万新、绣惠女郎山两个国家级章丘大葱标准化示范基地,在基地范围内先后示范、推广应用了增施有机肥、频振式杀虫灯、性诱剂、防虫网、色板诱杀等新技术和新方法,完全实现了以施用有机肥料和实施生物防治为主,不用化肥、农药等人工合成化学物质的有机章丘大葱标准化生产模式,使章丘大葱的标准化生产得到进一步提升。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章丘大葱的产地宜选择旱能浇、涝能排,

地势高燥,3年内未种过葱蒜韭类,耕作层深厚的肥沃地块。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章丘大葱是在章丘这片肥沃的土地上,广大葱农长期以来通过实践、辛勤劳作创造的结晶,具有长白类型的农家品种,也是一个混合群体的总称。从形态上可以区分为两个品种:大梧桐和气煞风。大田生产中一般选用优质、高产的大梧桐类型品种。

(3)生产过程管理,包括农业投入品方面的特殊使用规定:章丘大葱的生产过程包括育苗、移栽、大田管理、收获等几个生长时期。育苗:苗床应选择土质疏松,排灌方便,3年内未种过葱蒜韭类的肥沃壤土或砂壤土。结合整地每667㎡施优质腐熟的圈肥5000kg,磷酸二铵10kg,硫酸钾15kg。将上述肥料均匀撒施后耕翻25cm,耧平耙细,做畦,畦长(20-30)m,畦面宽(1-1.2)m,畦埂宽(25-30)cm,高(15-20)cm。将畦浇透水,水渗后将种子混入(5-10)倍干细沙土后均匀撒播于畦内,上覆厚1cm左右的细土。移栽:定植时间在6月上旬-7月初之间,越早越好;密度每667㎡栽植(18000-22000)株为宜。定植前挖出葱苗,挑出病苗、虫苗、弱苗、伤苗、杂苗及抽苔苗,根据苗大小分大、中、小三级,分别定植。定植时先将定植沟浇水,水渗后将葱苗垂直插入定植沟内,株距(4-5)cm,栽植深度约为7cm,掌握葱苗上齐下不齐,不能埋住心叶。大田管理:浇水进入8月份,大葱开始旺盛生长,要保持土壤湿润,逐渐增加浇水次数和加大水量,至9-10月份,5天左右一水,收获前(7-10)天停止浇水;追肥:追肥要结合浇水进行,第一次可于立秋时进行,每667㎡追施尿素10kg,白露时追第二次肥,每667m2追施尿素10kg,磷酸二氢钾15kg。生长中期隔水追肥,每667m2每次追施尿素8kg,并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叶面追肥(2-3)次,收获前20天停止追肥。培土:培土是章丘大葱的重要栽培措施,它不仅可以防止倒伏,而且还可软化葱白,提高产量和质量。随着大葱的加高生长,要进行(3-4)次培土。第一次培土即平沟,在8月下旬进行,第二次培土在白露时进行,第三次培土在秋分后进行,每次培土的高度均以不埋心叶为度,然后套种小麦。不套种小麦的在寒露前要进行第四次配土。收获:在立冬到小雪之间严霜或土壤即将封冻之前收获最佳。收获方法:用长窄条镢距葱5cm处下镢,掀去培土露出葱白,用手抓住葱白下部向上拔出葱棵,顺手抖去泥土,晾晒约半日后分级,剔除病、残、弱小棵,将达到标准的大葱将根部摆齐,用稻草捆成5kg左右的捆,扎3道草腰即可出售。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章丘大葱的品质特点可以用四个字概括,即:高、长、脆、甜。

高:指的是章丘大葱的植株高大魁伟,是当今国内外所有大葱品种的佼佼者,故有“葱王”之称号。

长:指的是章丘大葱的主要产品部分—葱白长而直。一般白长50-60厘米(最长80厘米左右)、径粗3-4厘米、单株重1000克左右,重者可达1.5千克以上,备受人们喜爱。

脆:指的是章丘大葱质地脆嫩,味美无比。

甜:指的是章丘大葱的葱白,甘芳可口,很少辛辣,最宜生熟,熟食也佳。

(2)内在品质指标:

根据北京市食品研究所1981年3月23日化验分析:每100克大梧桐产品中,含有维生素A0.05毫克、维生素C20.2毫克、蛋白质2.4克、脂肪0.3克、总糖8.6克、碳水化合物9.8克、钙4.6毫克、磷39毫克、铁0.1毫克、多种氨基酸0.0298毫克。如果用与前中央卫生研究院营养系测定的《食物分析表》中众所周知的营养丰富的番茄相比,则章丘大葱的维生素B1比番茄多185.7%、B2多233.3%,维生素C多94.2%,蛋白质多328.5%,脂肪多7.1%,粗纤维多84.2%,磷多30%。所以说,章丘大葱营养丰富,是当之无愧的。

(3)安全要求:

入市大葱必须达到农业部“无公害食品葱蒜类蔬菜”的卫生指标(详见下表)。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情形的不得上市销售。

表1无公害大葱的卫生指标

序号有害物质名称指标/(mg/kg)

1乐果≤1.0

2辛硫磷≤0.05

3抗蚜威≤1.0

4氰戊菊酯≤0.2

5溴氰菊酯≤0.2

6百菊清≤1.0

7多菌灵≤0.5

8砷(以As计)≤0.5

9氟(以F计)≤0.5

10亚硝酸盐和硝酸盐≤4.0

注1:出口产品按进口国的要求检测。

注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药管理条例》,剧毒和高毒农药不得在大葱生产中使用,不得检出。

注3:大葱生产者在其大葱被检测时,应向有关的检测部门自报农药使用种类。拒报、瞒报、谎报,其产品被视为不合格产品。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同一品种大小一致的大葱为合格品。白短、畸形或有机械损伤、病虫伤的不合格另行处理。

(2)包装:大葱应包装销售。包装材料必须符合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要求。包装前每棵葱进行剥皮、去土处理,然后装入包装箱。

(3)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章丘大葱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三. 山东省 济南 章丘 黄河乡鲤鱼

黄河乡鲤鱼是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市黄河乡的。黄河乡鲤鱼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黄河鲤鱼,俗名鲤鱼拐子,是我国四大明鱼之一。黄河鲤鱼,自古就有“岂其食鱼,必河之鲤”、“洛鲤伊鲂,贵如牛羊”之说,向为食之上品。黄河鲤鱼还以其肉质细腻鲜美,金鳞赤尾、体型梭长的优美形态,驰名中外。与其它鲤鱼相比,其肌肉中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含量(17.6%)和较低的脂肪含量(5.0%),含有丰富的人体全部必需8种氨基酸和4种鲜味氨基酸,还含有3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铁、铜、锌及大量元素概、镁、磷等。

经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认定,“黄河乡鲤鱼”荣获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四.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

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

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

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卜生产园地,亩儿八分不等,大都靠萝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因为不论大小集镇市场,一听说是曹街子萝卜,极好出售。曹街子萝卜颜色有两种,即:青、红两种。萝卜的形状亦是两种:一种是圆形,生长在土层上面,显得又大又圆,叫“大顶红”;一种是长形,生长在土层下面,乍看之下,似小而实大,又叫“贼不偷”。这两种类型的萝卜,最大的可长到二至三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以上。每到秋末冬初,收获季节,异常喜人。

五.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婺源的特色菜

婺源的主要特色菜有:糊豆腐----------- 特点:色香味齐全,常作为宴席上第一道下酒菜。粉蒸菜 ---------- 特点:味道不同于锅炒,香醇可口,为传统地方菜。粉蒸菜 ---------- 特点:肉嫩味美,滋阴补肾,营养丰富。粉蒸肉 ---------- 特点:肉香味醇,常吃不腻。粉蒸鱼----------- 特点:鱼肉起丝状,鲜嫩味美。清炖荷包鲤鱼----- 特点:红艳之色不变,鱼肉嫩而汤味鲜,壮阳补肾,营养丰富清炖甲鱼--------- 特点:香味诱人,肉汤鲜美,蛋白质丰富,滋阴养血
( 上饶)

六. 新疆 伊犁 尼勒克县 伊宁的马鞍和首饰

伊犁是“天马”的故乡,与天马结缘的伊宁马鞍,也就随着“天马”而名震遐迩。伊宁马鞍的工艺程序多、要求高。它是由鞍架、皮具制作和雕刻、镶嵌等几道工艺组成。因此,必须由木匠、皮匠、银匠、铁匠、漆匠们共同制作而成。那翘首欲展的鸟头、色彩斑谰的绘画,镶嵌图饰,精巧的编带,各具风姿又浑然体,简直是件手工艺品。伊宁市首饰厂制作的各种首饰制品,其工艺独特严格,质量细腻、精美,共分手饰、耳饰、发饰、项饰、服饰五大类。品种造型繁多、美观、精巧,民族风味浓郁,艺术感强烈。

七.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八. 吉林省 辽源 东丰 野生的山菜

东丰县地处吉林省中南部、长白山余脉,是“五山一水四分田”半山区县份,属季风区中温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县内土地肥沃,有机质含量高,适合农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生长,素有“山区小粮仓之称”;林业生产在全省和全国久负盛名,森林面积达11.3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42.07%,是全省林业先进县、全国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县之一、全国生态建设县之一。半山区的地理环境,为林品生长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九.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十. 湖北省 孝感市 汉川 晏桐根的金钢脚

晏桐根的金钢脚:晏桐根,城关北街人。曾在北街现酒厂处设桶炉,以炕金钢脚为主,兼发麻花,猪耳朵。晏桐根的金钢脚,看起来很结,吃起来却很泡,既香又脆,很受青少年的欢迎,他发的麻花、猪耳朵,个个成形,成为汉川小孩最爱吃的风味小吃之一。

章丘特产有哪些值得购买章丘特产有哪些可以送人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