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红肠东北特产 东北特产正宗哈尔滨红肠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4 12:51:15

一.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平房 哈尔滨熏肘花

哈尔滨熏肘花属于熏制类菜肴。主要旭将煮熟的猪肘花单行摆入熏屉内,装入熏锅或熏炉熏制。哈尔滨熏肘花熏色均匀,呈褐色,不脱皮,味深入肉内,咸淡适度。

哈尔滨熏肘花的做法:

原料配方:配制老汤的标准是,清水10公斤,粒盐10公斤,酱油(原汁)4公斤,味精50克(汤的浓度在波美15度左右,色浅如酱油,味淡加盐);花椒400克,大料400克,桂皮200克,(这三种调料共同装入一个白布口袋,每煮10次更换一次),鲜姜(切丝)250克,大葱(切段)150克,大蒜(去皮)150克,这3种料也合装入一个白布口袋,鲜姜每煮5次换一次,葱蒜每煮一次更换。老汤配好后,放入锅里加热。

制作方法(原料为猪肘子):

1.剔骨:把猪肘子骨全部剔出。

2.洗刷:把附在猪肉上的血污物、油泥刮尽。放入清水内洗刷干净。

3.捆扎:用细白棉绳把剔除骨的每个肘花肉,皮在外,捆扎起来。

4.煮熟:把捆扎好的猪肘花放在100℃的老汤煮。煮时要经常清除汤内的油脂和血沫。肉下锅后,汤的温度要保持在90℃左右。在煮的过程中,要进行2次上下翻捣,使其熟得均匀。煮2小时后,肉熟烂即捞出,控尽汤,稍凉除去线绳。

5.熏制:将煮熟的猪肘花单行摆入熏屉内,装入熏锅或熏炉。烟源的调制,用白糖1.5公斤(红糖、糖稀、土糖均可),锯末500克,拌匀后放在熏锅内用火烧锅底,烧着锯末和糖的混合物,使其生烟,熏在煮好的猪肘花上,使外层干燥变色。熏制20分钟取出,即为成品。

二.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呼兰 石头饼

石子饼具有明显的古代石烹遗风。黄河人类用火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石烹法的出现,应该说与人类谷、麦等粒食食物的食用有一定的关系。植谷为食,始于神农时期。神农氏是黄河先民中的一位圣人,即传说中的炎帝,是黄河民族的祖先之一,他首创农业生产,教人食谷。《白虎通》云;“古之人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来吕,教民劳作。”然谷物粒食,不宜于火上直接烧烤,先民就发明了“石上燔谷”之法。《古史考》云:“神农叫时民食谷,释米加烧石上而食之”。关于“石上燔谷”,其它典籍中也多有所载《礼记·礼运》有“其燔黍捭肠人。污尊而杯饮燔黍,以黍米加于烧石之上,燔之使熟之。”、“臂析肠肉加工于烧石之上而熟之也。”

这种方法是将石块烧热,谷物直接放在石上而制熟。这主要是利用石块传热慢,散热也慢,布热比较均匀的特点,以达到控制火候的目的。这种方法一直为后人所沿用,唐朝时有“石鏊饼”之制,明清谓之“天然饼”。

三. 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 松岭区 东北粘豆包

东北粘豆包

现在到黑龙江很少能吃到正宗的豆包了,现在都用粘大米包豆包,已经味道不如从前了。其实豆包就是用黄米磨成粉末做皮,里面包上豆类的馅用大锅蒸熟而成的冬令食品。

黄米分两种:大黄米和小黄米。大黄米的颗粒稍稍大一些,颜色更黄一些。小黄米的颗粒象小米大小,颜色稍稍淡一些。其实味道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豆包的馅分大豆馅和小豆馅两种,大豆馅里面不是大豆,而是大芸豆,红红的,上面有白色的条纹。小豆就是个头比较小,全身发红的一种豆类。

每年进入腊月,就是农民们忙碌着淘米的时候。淘米在这里有特殊含义,先用热水把黄米浸泡,然后用爬犁拉到生产队的磨米房粉碎为粉末。由于是集中行动,这就要求各户行动严格按规定的时间走,所以显得紧张和有序。磨成粉之后马上用很大的两个陶盆和面,放在炕头最热的地方等着面的发酵。现在饭店里的豆包面没有经过发酵,味道大打折扣。

等到豆类都用大锅煮熟后,就用手攥成球形的疙瘩,放到室外零下三十几度的温度下冻结实。这些工作都是母亲一个人整天忙碌,父亲从不伸手帮一点忙。如果急着包豆包下锅,就要我们几个孩子“帮助”干活,当然边干活边听父亲讲各种鬼怪的故事。如果那时有电视或宽带,恐怕谁也不会再为了听故事包豆包了。

豆包要集中不停的蒸上几天,蒸好的在笼屉上由母亲用木头板分开放到盖帘上,再拿到储藏室冻硬后装入大缸里。每次母亲分热烫的豆包时,大黄狗会蹲在下面流着口水的望着香喷喷的食品。在老家所养的各种动物中,地位最高的是猫,其次是猪,家禽,最后才轮到狗。狗几乎是吃猪的剩下的一点槽子边上的米糠。但这次,母亲的六个豆包没有拿住,落在空中就被黄狗接住吞下去了,唉!太热了,黄狗烫得大叫,最后悲惨的死于一辈子没有吃过的豆包手里。冬天饿的时候,就啃冻得硬硬的豆包,这大概南方人没有这个体会。

四. 黑龙江省 哈尔滨 道外 酱骨头

酱骨头主要指的是酱脊骨,也就是猪大排,哈尔滨品尝此菜最有名的地方是吴记酱骨头炖菜馆和王记酱骨头炖菜馆。哈尔滨的酱骨头肉质鲜美,入味浓而不腻,而且营养丰富,让游客充分感受东北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痛快。

和一些红烧菜,红卤菜相比,东北酱骨头在调料使用上并没有什么大不同,主要特色来自对主料选用(带骨头的活肉)和每块骨头的SIZE的“豪迈”—大约三两块酱脊骨就有一斤左右。而大块的肉经煮炖后往往会更加鲜美,肉香扑鼻。

做法

1. 将大块猪脊骨略洗,置大盆中加满清水浸泡约6-12小时,中间可换水数次,若室温较高,可将盆放入冰箱冷藏室内,以防猪肉变质。

2. 将泡净血水的脊骨冲洗数遍后置大锅中加水没过猪骨,加生姜数块(拍破),葱数根打结,八角(大料)几颗,花椒一小把,桂皮一小块,香叶2片(可无),十三香少许(可无),绍酒,老抽,酱油,炒好的糖色,白糖,豉汁或优质黄豆酱适量(可无)。

3. 大火烧至汤开后打净浮末,加精盐适量(卤汁需较咸才能使酱好的骨头充分入味,故用盐量较大),转中小火加盖焖煮约1小时。

4. 加鸡精适量,转中—大火敞盖炖约30分钟 (目的是将汤汁略收,使肉骨头进一步入味)后即可。

要点

1. 为了使酱好的骨头味道浓厚,建议一次炖的肉骨头不少于5磅,像我这次就炖了近8磅。按照袁枚老先生对白煮肉的要求,“非二十斤以外,则淡而无味” ,我这五磅算不得多。虽然这酱骨头是“红煮肉”,这肉多味厚的道理同样适用—原因是如果肉少,那点肉味不免要都跑到汤里去了。肉量实在偏少,可以适当将汤汁收浓一些。

2. 第一步去血水采用长时间冷水浸泡而非更省时的“飞水”,也是为了更好的保持肉味。如采用飞水的办法,因原料较大,较多,势必要经较长时间的煮炖才能将血水除净,肉味的损失也就不必说了。

3. 在做红烧/卤菜时,可以尝试同时使用几种不同的酱油或酱料,这样往往可使成菜口味更加丰厚、鲜美。比如说我这次除老抽和万家香牌陈年酱油外,又用了较少量的味全酱油露和李锦记豉汁,及少许美极鲜酱油。

4. 酱骨头剩下的肉汤是做卤鸡蛋、熏鸡蛋、卤豆腐皮/干和虎皮蛋的好材料。

五.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宾县 桔梗咸菜

桔梗咸菜

主料:桔梗600克

配料:芝麻35克

调料:盐20克,酱油25克,辣椒粉5克,白砂糖15克,醋35克,大葱25克,姜20克,大蒜(白皮)20克,香油10克,味精2克

桔梗咸菜的特色:咸辣酸甜,风味特殊。

1.

将鲜桔梗洗净,趁鲜时剥去外皮(干了不易剥皮),撕成几瓣,晒干;

2.

将干桔梗放凉水中泡12小时,泡软后捞出;

3.

桔梗用木棒砸成丝状,再放入凉水内泡12小时,以解除异味,捞出控干水;

4.

将桔梗丝放入盆内,加入盐、酱油、白糖、醋、葱姜末、香油、味精、辣椒面拌匀;

5.

盖严盖,放阴凉处,腌透即可。

六. 黑龙江省 牡丹江 阳明区 东北熏干豆腐卷

原料:猪肉馅300克、水一勺、葱末、姜粉、五香粉、盐、料酒适量、蛋清一个、水淀粉100克、白糖两大勺、香油适量、豆腐皮一大张。

做法:

1、猪肉馅加少量水,沿一个方向将水完全搅打入从肉馅中,加入葱末、姜粉、五香粉、盐、料酒、蛋清、水淀粉沿一个方向搅打上劲儿;

2、将一张豆腐皮分开两半,分别铺上肉馅,用刀抹平;

3、将豆腐皮卷成卷,用牙签扎几个眼,便于成熟不产生气泡,放入蒸锅中蒸15-20分钟; 东北熏干豆腐卷;

4、炒锅中铺上一张锡纸,放两勺白糖;

5、把蒸屉和豆腐卷放入炒锅中;

6、盖上锅盖,开火至锅中冒烟十秒钟,关火,继续焖一分钟至豆腐皮上色即可;

7、立即在豆腐卷表面刷上香油,防止变干。

美味加分关键:

1、在豆腐皮表面用牙签扎几个眼可以防止肉馅内产生气泡;

2、在炒锅中一定要铺上锡纸,防止白糖焦糊后粘锅,刷不下来;

3、熏上色的时候,要注意观察上色的程度,时间自己把握,不过熏过了。一般等锅内冒满浓烟后关火,焖一分钟就可以。如果上色不足,可以开火再熏一次。

七. 黑龙江省 哈尔滨 依兰 大虾糖

“秋林牌”大虾糖是哈尔滨的传统食品,是采用特级优质东北白砂糖、优质山东花生伴以传统生产工艺精制而成。该品的选料精、作工考究,线条清晰、形似大虾,皮薄馅酥、香甜不腻、松酥可口,具有高营养、高热量食品之特点,曾荣获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银奖”和商业部及黑龙江省优质产品称号,素有“双优”产品之雅称,并于1992年评为省、市名牌产品,是馈赠宾友,老少皆宜之佳品。

八. 黑龙江省 哈尔滨 方正 红焖林蛙

食用红焖林蛙可使人身强力壮,益寿延年。

九. 黑龙江省 哈尔滨 阿城 阿城大蒜

阿城大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阿城紫皮大蒜,产于金代古都金上京会宁府(今阿城区)黄城脚下,土地肥沃、依山傍水,美丽的阿什河贯穿其中,是古老的金源文化和勤劳的古都人民在这片土地上,培育出了优质的阿城大蒜。大蒜具有杀菌消炎、预防癌症、促进毛发增长、增强免疫力功能、抗衰老、健脑益智、降低血脂和血液的粘稠度、被誉为血管清道夫。大蒜是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保健食品。

地域范围

阿城大蒜的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阿城区的阿什河街南城村、白城村、东环村,双丰镇双兰村,地域保护范围面积为10607公顷,生产面积为1000公顷,年总产量7250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地处东经126°40′-127°40′,北纬45°10′-46°之间,东部、东北部与尚志县、宾县接壤,北与呼兰县为邻,南部五常市相望。阿什街和双丰镇位于阿城区政府所在地南部。海拔高度400米。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阿城大蒜生产地域阿什河街南城村、白城村、东环村,双丰镇双兰村,生态环境良好,该地区土地资源丰富,以黑土为主;地力肥沃,土壤pH值5.5-7.0、有机质4-6%、全氮0.2-0.3%、全磷0.044-0.065%。该地区土壤肥沃,土质疏松,耕性良好,保水保肥力强,适合作物生长。且属广阔的农田区,环境容量大,区域环境质量较好。

(2)水文情况:该地区范围内的河流属松花江水系,汛期往往受松花江水影响,水量集中。水源为地下水,灌溉多井灌,种植业灌溉水水质符合无公害食品相应标准的要求,水质质量合格,适宜生产无公害农产品。

(3)气候情况:该地区地处中纬度欧亚大陆东侧,太平洋西岸,属于寒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特征明显,冬季漫长、寒冷干燥,常受西伯利亚、贝加尔湖和蒙古高原的寒流影响,夏季短促、温热湿润。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春季多大风而少雨,秋夏多暴雨,亦有阴雨连绵之时,春秋气温变化剧烈,四季分明。

冬季在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下,盛行西北风,气候严寒干燥。夏季受太平洋副热带气团影响,盛行东南风,高温多雨。具有明显大陆性季风气候特征,属半湿润地区。

该地区年平均气温3.3℃。一月份平均气温-18.8℃,七月份平均气温23℃,日平均温度大于10℃的活动积温为2800℃。

该地区年平均降雨量542毫米;无霜期短,初霜在9月25日,终霜5月3日,约156天。全年日照总时数2700小时。

该地区气候虽然适合于露地蔬菜一年二熟的作物生长,但经常发生灾害性天气,连续阴雨,长期干旱、早霜冻等常给作物生长和人民生产、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危害和损失。自然灾害主要是旱、涝风、低温、雹、霜灾害。

(4)人文历史情况:阿城大蒜种植历史较长,发展也较快,早在900年前金代在阿城建都始即开始种植大蒜。民国3年(1914年)阿城大蒜种植面积1300亩,伪满康德3年(1936年)为1410亩。新中国建立后,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经济体制改革后,1985年,种植面积达7800亩,比1983年增长7.5%;比民国和伪满时期增长4.7倍。为提高大蒜产量和质量,国家和阿城区政府不断投入资金扶持阿城大蒜主产区,帮助农民打机电井100余眼,1998年又为白城村安装了喷灌设备,使产蒜区的耕地100%变为水浇地,再加上农民不断增施粪肥,改进栽培技术,改原来的65厘米宽的大垄为33厘米宽的小垄,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保苗数,加强田间管理,大蒜产量和质量有了显著提高,从而增加了单位面积的产出,使大蒜面积不断扩大,到2006年,阿城大蒜栽培面积1000公顷,年产蒜苔2250吨,产蒜头7500吨。阿城大蒜的认证发展:阿城大蒜以其独特的品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1995年阿城大蒜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1998年阿城被国家命名为

“中国北方大蒜之乡”,2003年,阿城大蒜被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认证为无公害农产品,2005年取得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转换认证证书,2007年,哈尔滨市阿城区金源绿色农畜产品协会按照无公害农产品一体化申报要求,申请认证无公害大蒜产地1814公顷,申请认证无公害大蒜系列产品认证,检测完全合格;阿城大蒜的标准化生产,阿城大蒜生产,严格按照大蒜标准化生产技术要求进行,在阿什河白城村建立了无公害大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和有机大蒜标准化生产示范区;阿城大蒜的声誉,阿城大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极佳的品质享誉全国,被中国学会命名为“中国北方大蒜之乡”。阿城大蒜在当地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现已远销到日本、韩国等地。

生产技术要求

本部分内容主要表述影响阿城大蒜品质、特色形成和保持的特定生产方式:

(1)产地选择与特殊内容规定:阿城大蒜产地选择在阿什河街南城村、白城村、东环村,双丰镇双兰村,该地域远离区中心,不受城区各种污染源的污染,且生态环境良好,空气清晰,土质肥沃,降水均匀,年降水量在600mm左右。无霜期135天左右,年有效积温3000度左右,日照充足,阿什河水川流而过,是个天造地设的生产大蒜的好地方。经过几年来区、街两级科技、资金的投入,拥有一流喷灌设备和优良品种,我区阿什河人民一定能按照无公害食品操作规程来组织生产出合格的无公害大蒜。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阿城大蒜品种以阿城紫皮蒜为主,因为大蒜在生产中退化严重,所以,每年都到高我省高纬度地区进行串换种子。

(3)生产过程管理:阿城大蒜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阿城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六项管理制度,即:无公害农产品投入品管理制度,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无公害农产品技术服务体系管理制度,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培训制度,无公害农产品档案管理制度,无公害农产品“十户联保”制度。在农业业投入品方面采取了四监管:一是市场监管。进一步加大对投入品的监管力度搞好源头控制,在投入品的管理上,坚持经营许可证制度,禁限用投入品定期公开制度(电视公告、信息发布投入品禁限用清单),绿办与农业

执法大队配合给经营生资业户把禁限用投入品清单张贴上墙,让生产者明明白白的使用。二是执法监管。由农业执法大队对生资市场、龙头企业、基地农户进行全面检查监管。三是技术监管。由技术部门对生产者进行培训,对生产的投入进行具体指导和服务。四是网络监管。由农产品质量安全办公室对生产过程、基地、企业、生资业户、投入品清单等建立电子档案,实行数字化管理。

(4)生产记录要求:阿城大蒜生产要求农户建立严格的农户生产记录档案,按农时操作填写由阿城区绿色食品办公室统一制作的农户生产记录,乡镇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员及区绿办工作人员定期对农户生产记录进行检查和指导,发现填写不合格的及时纠正。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外在感官特征:阿城大蒜为紫皮蒜和白皮蒜两种。紫皮蒜鳞茎外皮紫色,大瓣种,瓣少而个体肥大,蒜头有5-7个蒜瓣,单头重25克左右。蒜瓣围绕蒜苔座生在茎盘上,外包3-4层蒜皮,茎盘下面连带干枯须根,包裹整个蒜头的蒜皮为紫色,是由叶鞘基部膨大形成的;白皮蒜鳞茎外皮白色,小瓣种,蒜瓣2-7室,每头6-22瓣。

(2)内在品质指标:阿城大蒜有紫皮和白皮两种,以紫蒜著称。紫皮蒜蒜汁稠粘,蒜味辛辣,品质好,宜久存。紫皮蒜所产蒜苔也是蔬菜中的佳品。阿城大蒜富含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产生的热量很高。大蒜中含有抗坏血酸、尼克酸、硫胺素等营养物质及人体所需要的钠、磷、钙、铁等矿质元素,阿城大蒜含的大蒜素具有抗癌、抗菌和解毒杀菌、健脾开胃、消食去积和预防疾病的作用。阿城大蒜对预防心脏病及血液循环系统疾病亦有良好效果。

(3)安全要求:阿城大蒜在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NY5001-2007无公害食品葱蒜类蔬菜,GB4285农药安全使用标准,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标准,NY5010-2001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等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阿城大蒜(紫皮蒜)生育期90-93天,一般在七月上中旬成熟。蒜头收

获应及时。按蒜头大小进行分级,然后编辫。大蒜在收获晾干前,营养物质仍在继续运转,外蒜皮和内蒜皮继续变薄,呈现过熟现象。蒜皮太薄易破,不能保护蒜瓣,蒜瓣易受机械创伤,感染霉菌腐烂。因此,收获后立即晾晒蒜头,使须根和内外蒜皮失水干缩,终断营养物质的运转。起蒜时上午起蒜摊晒,下午绑扎成捆。在晾晒过程中要避免遭受雨淋,堆集时要避免捂垛,假茎干透后即可编成辫。蒜成辫后不要码堆或码垛,要进行挂贮,防止蒜头挤压受伤。商品蒜自七月中旬收获到十月上旬在室外凉棚暂贮。凉棚搭在高爽不存水的地方,棚内搭圆木架挂蒜。也可以码堆存放,在30厘米高垫木上摆蒜,每层5-6辫,第一层辫头朝东,第二层朝南,第三层朝西,第四层朝北;第一层也可以朝南或其它方向,第2-4层依次变更方向。辫与辫之间留3厘米距离,蒜头朝下;垛高20-25层,垛与垛之间留30厘米距离,以利通风。于10月上旬入窖或库贮藏,挂架码堆均可。蒜库应为半地下式,库内搭圆木架挂蒜,并设火炕保持一定温度。蒜入库前要清扫库,用硫磺熏蒸,杀虫灭菌。地面撒生石灰吸潮,同时烧炕2-3天,排除潮气。大蒜入库挂架,应先挂上层,后挂中、下层;先挂远处,后挂近处。四壁靠墙不应挂蒜,并且库中应留通道,供通风和检查温度用。库中心及四角、上下都应设温度表,干湿球温度表设在中央,冬贮温度保持在零下5-7度,3-5天检查一次温度变化,防止伤热或受冻。码堆贮藏与室外凉棚暂贮相同。销售时装箱,粘贴无公害农产品标志。包装箱为纸箱,每箱2kg。

十. 黑龙江省 哈尔滨 南岗 编结绣

以黑龙江省亚麻布、棉线、麻线为原料,采用抽纱、手绣及编结相拼的新工艺。布面平整,图案清晰,结构匀称,象征性强。

哈尔滨红肠正宗东北特产500g哈尔滨特产红肠介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