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阳市正宁县特产 甘肃省庆阳正宁十大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9 05:27:10

一.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庆阳油泼辣子

【他乡庆阳人的念想】油泼辣子将干辣椒磨碎成粗颗粒,保留辣子的口感。再将芝麻、花椒、八角、盐和姜粉和辣面子放在一起,搅拌均匀,放入耐高温的容器内。油热后浇到辣面子上,然后搅拌。一碗香喷喷的油泼辣子成功,加馍、拌面,异香浓烈!

二.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豆油

豆油

豆油是一种-高营养油脂,是食用油中的佼佼者,清醇、芬芳且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亚油酸等多种成份。经甘肃省质检部门检验鉴定,宁县豆粕厂生产的豆油达到了国家一级食用油标准,市场信誉度极高。

三.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早胜牛

早胜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早胜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早胜牛是全国优良牛种之一。其特点是成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好,颜色黑红发亮显得精神威武,站时昂首挺胸,卧时四蹄不露,产肉多,肉质好,远销海外。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 庆阳早胜牛体躯高大,全身被毛纯,呈红色或紫红色为主,角小,呈“萝卜角”或“铃铃角”、“疙瘩角”,卧息时四蹄不露,公牛头大颈粗短,垂肉发达,貌雄伟,母牛头长清秀,颈细薄,成年母牛体高121.86±4.04cm,体长为137.17±5.43cm,公牛体高142±3.31cm,体长为163.5±4.5cm。早胜牛体型略小于秦川牛,卧息时四肢紧抱于胸腹之下,俗称“四蹄不漏”。全身被毛纯色,且以紫红色和红色为主,紫红色被毛数量明显多于秦川牛,而且早胜牛阉牛,体大力强和肉多驰名省内外,并受到广大客商的极大赞赏。 2、内在品质指标 庆阳早胜牛肉嫩多汁,肉质鲜美,出肉率高,净肉率55.3%,肌肉大理石纹适中,脂肪肉比为1:1.6,脂肪含量为35.2%,蛋白质含量为13.8%。 3、安全要求及产品质量控制 以《早胜牛质量控制措施》及《早胜牛生产技术操作规程》为准,其引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以2008年1月1日实施的新修法为准,遵守农业部《动物检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业部《畜禽养殖标识和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 4、产品质量控制措施 4.1肉牛屠宰检疫必须按照NY467—2001《畜禽屠宰卫生检疫规范》,做好宰前、宰后检验及检疫检验。 4.2肉牛产品卫生指标必须符合GB2723《鲜牛肉、鲜羊肉、鲜兔肉卫生标准》和国标《冻牛肉卫生指标》。 4.3产品生产、销售必须遵循《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动物防疫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地域范围

早胜牛(当地农户也叫东牛),主产于庆阳市宁县18个乡镇的257个行政村。相邻的正宁县宫河塬、董志塬所属西峰区的肖金、董志,镇原县的屯字塬。早胜塬(早胜牛名称的由来)的早胜、良平、平子、中村为早胜牛中心产区,庆阳市其它县区都不同程度的饲养早胜牛。庆阳市位于甘肃省的东北部,泾河上游,界于东经106°24′-108°42′,北纬35°25′-37°10′,海拔高度860米-1760米。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总土地面积27119平方公里,由于气候、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早胜牛在地域分布上所呈现的特点各不相同。早胜牛年存栏37.5万头,年产牛肉9000吨。

四.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黄甘桃

宁县黄甘桃,因产于宁县九龙川流域菩萨庙村,又名“菩萨庙黄甘桃”,品名远播,享誉西北。其栽培历史悠久,品种繁多。1977年经中国农科院果树研究所普查鉴定,筛选出17优良鲜食、加工品种,黄甘桃是其中鲜食类优质品种之一。黄甘桃果实饱满,单果平均重150g,最大果重200g,果面底色绿黄,阳面有暗红晕,果肉金黄色,近核处鲜红色,肉质细,纤维少,味蜜甜。

中国是桃树的故乡。《诗经·魏风》中就有“园有桃,其实之淆”的句子。宁县是桃的原产地之一,九龙黄甘桃属千年种植、世代筛选、辈辈相传演化而来的一种地方品种群。因产于宁县九龙川流域菩萨庙村,又名“菩萨庙黄甘桃”,品名远播,享誉西北。

五. 甘肃省 庆阳 庆城县 庆阳驴

庆阳驴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庆阳驴体格粗壮结实,体长稍大于体高,结构匀称,头中等大小,颈肌肥大,胸部发育良好,腹部较大,四肢端正,关节明显,蹄大小适中而坚实,性情温驯,行动灵活,毛色以三粉驴为主,还有少量青色和灰色。

庆阳驴1岁时就表现性成熟,公驴1岁半配种,就可使母驴受孕;母驴不到2岁就可产驹。幼驹初生时,公驴重27.5千克,母驴重26.7千克。公驴以2岁半~3岁,母驴以2岁开始配种为宜,饲养好的可利用到20岁。终生可产10胎。屠宰率可达50%以上,净肉率35.7%。

产地及环境

庆阳驴主要产于甘肃省庆阳地区的庆阳、宁县、正宁、镇原、合水等县,以及平凉地区。产区位于甘肃东部黄土高原,海拔1000~1700米,在泾河上游,属温带性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9~10.5℃,最高气温21~40℃,最低气温-15~-30℃,无霜期120~180天,年降水量300~500毫米,以7~9月份较多。土壤肥沃,气候温和,素有“陇东粮仓”之称。农作物以小麦为主,其次为玉米、高粱、糜、谷和马铃薯等。此外,还种植苜蓿等牧草,约占耕地面积的6.8%,平均每头大牲畜有苜蓿地1.8亩,加上农副产品的利用,故饲料条件颇好。良好的自然条件是形成庆阳驴的重要因素之一。

地理分布

庆阳驴重要分布于庆阳地区和平凉地区。

品种特征

庆阳驴属中型驴。体格粗壮结实,体形接近于正方形,结构匀称。头大小适中,个别驴头稍大,眼大,耳不过长。颈肌厚。胸发育良好,肋骨较拱圆,背腰平直,腹部充实,尻稍斜而不尖,肌肉发育较好。四肢肢势端正,骨量中等,关节大而清楚,肌、腱明显,蹄大小适中。毛色以黑毛为最多,黑毛驴的嘴周围、眼圈和腹下,包括四肢上部内侧,多为灰白色或淡灰色;其次尚有青毛和灰毛两种毛色,数量都不多。

地域范围

庆阳驴的主产区是以董志塬为中心的西峰区、庆城县全县和相邻宁县的和盛、焦村,镇原县的屯字、上肖、孟坝、临泾,环县的曲子、木钵,合水县的何家畔、板桥等地,目前存栏2.55万头,年出栏0.6万头,生产驴肉5.4万kg。产区位于甘肃省东部,地处陇东黄土高原,泾河上游。西南至镇原县,西北接环县,东临合水,南靠宁县,北到华池,界于东经106°24′~108°42′,北纬35°25′~37°9′。南北长约130公里,东西宽约90公里,总面积3679平方公里。

六. 甘肃省 庆阳 合水县 玉面

玉面

玉面亦称酿皮。先把揉和好的细麦面放入水盆中搓洗,再用细网箩过滤,直至剩下少量面筋为止。过滤下去的玉面水在盆中沉淀后,把剩水倒掉,把淀在盆底糊状的粉糊放在锅里蒸熟即可。由于这种做法省事,称“懒玉面”。另一做法是把面粉倒入锅里先炼成面团,再从锅中铲出放在案上分成小块,再揉搓成圆柱小块,入锅蒸熟后,用床子压成玉面,加入调料,别有风味。洗玉面剩下的面筋,加热后可发成海绵状,蒸熟放晾后切成小方块(称“帕帕”)即可食用。也可同玉面和凉粉混合调吃,更具风味。

七. 甘肃省 庆阳 合水县 暖锅

暖锅

暖锅为旧时大家小户喜欢冬季吃的食品。先将做好的豆腐、粉条、萝卜片、丸子、肉片、木耳、黄花菜等,盛于砂锅或铜锅内,表面放一层肉片,倒入调料水,在锅芯内煨上炭火,炖熟后根据食者口味可加入所需调料,多在冬季和春节期间食用。新时代把这种暖锅称“土暖锅”,已成为人们向往的风味小吃。

八.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琥珀罐头

宁县琥珀罐头具有清脆、可口、营养丰富等特点,维生素含量是花生仁的5倍,食用后可增加记忆力,延年益寿,为中老年人和儿童滋补膳食佳品。宁县琥珀罐头,采用当地纸皮核桃,以先进工艺和配方加工而成。1989年获甘肃省"兴陇杯"铜奖,1992年获甘肃省首届丝绸之路节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会银奖。1998年获甘肃省优秀新产品奖。从1989年开始即出口前苏联等国。

九.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豆油

豆油

豆油是一种-高营养油脂,是食用油中的佼佼者,清醇、芬芳且营养丰富,含有人体所需的亚油酸等多种成份。经甘肃省质检部门检验鉴定,宁县豆粕厂生产的豆油达到了国家一级食用油标准,市场信誉度极高。

十. 甘肃省 庆阳 宁县 宁县酥饼

宁县酥饼属于宁县南区的一种特色点心,人们逢年过节必做,一般可以用于祭祀或者可以当做礼品馈赠亲朋的佳品。宁县地区的酥饼一般用猪油,白面粉,白砂糖等材料进行制作,通过加入适量花椒、桂皮等,然后焙烤而成。其特点色足味浓,层次清晰,脆而不碎,油而不腻,香酥适口。

宁县酥饼的制作方法一般是分为三部分,首先拌以适量蒸好的面粉,加入适当的佐料进行搅拌,直至和匀为止,然后将面团移在面板上用力搓揉到有韧性时拉成长条,抹上清油,摘成重约65克的面剂100个,为防止粘连,每个面剂上可分别抹些油,再逐个搓成约12厘米的长条。其次是制饼,将搓成的长条压扁,再用小擀面杖擀成约5厘米宽的面片,逐片抹上7.5克油酥、撒上0.5克椒盐,右手拎起右边的面头,向外扯一扯,再按三折折起来,每折长约20厘米,然后由右向左卷,卷时要用右手指微微往长扯,左手两指撑面片两边往宽拔,边扯边卷成10余层,再将剩余面间扯长扯薄,抹上油酥,扭成蜗牛状(1个酥饼须扯约4米长)。最后的一步工序就是醅烤了,先将做好成型的面团,抹上香油(可以防止粘锅),然后放入铁皮制成的笼屉里进行醅烤。醅烤时的火力要分布均匀,不能散在周围,这样容易烤焦。大约10分钟后,要逐个按火0况调换位置,防止烤焦、等到火色焦黄均匀,宁县酥饼即可出笼,味美可口,老少皆宜。

正宁县十大特产甘肃省庆阳市宁县的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