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特产郎庄面塑 郎庄面塑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6 01:58:05

一. 山东省 菏泽 曹县 曹县鲁西黄牛

鲁西黄牛是中国著名的五大地方良种牛之一,属役肉兼用型品种。曹县是鲁西黄牛主要产地,发展历史悠久。20世纪30年代,年饲养量8万头,外销4000头,主要出口日本及南洋。70年代,周恩来总理送给日本友人两头鲁西黄牛,作为中日邦交友好的见证。1985年,鲁西黄牛在全国地方良种黄牛会上展出,获农牧渔业部金牌奖。1986年,全县鲁西黄牛饲养量增加到9.48万头。1993年,山东省重点科技攻关课题“鲁西黄牛优质高档牛肉生产技术研究”取得突破。后经提纯复壮、杂交改良的鲁西黄牛,质量大幅度提高,养殖效益明显增加,饲养量迅速提升,1996年,全县饲养量达到57万头。此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适时调整畜牧业结构,鲁西黄牛饲养量呈下降趋势。2009年,全县鲁西黄牛存栏13.9万头,出栏12.5万头,年产牛肉2.5万吨。

特征特性鲁西黄牛又称山东膘牛,以其体躯大、挽力强、耐粗饲料、抗病、易管理、肉质好、屠宰率高、肉役兼用性能好而闻名中外。被毛有棕色、深黄、黄和浅黄4种。多具有完全或不完全的“三粉”(眼圈、口轮、腹股内侧毛色较浅)特征。公牛身高一般150厘米,体长170厘米左右,体重400公斤~500公斤;头短额宽,多为平面,肩峰耸起,高而宽厚;肉垂发达,颈短胸深,肋骨拱圆开张;牛角粗大,有龙门角、扁担角、倒八字角和顺风角等数种;四肢开阔,肌腱明显,蹄质较韧,有铜蹄之称;性成熟较晚,一般两岁后开始配种。母牛体型较小,体重250公斤~450公斤;头较长而清秀,颈细长,角型较小,以不正角和龙门角为多;前胸狭窄,后躯发育良好,腹大小适中,尻部多倾斜,荐骨较高,乳房发达;性成熟较早,1.5~2岁可配种,一般1年1胎,终生产12~14犊。公母牛尾均较长,尾椎一般接近或超过飞节,尾形呈长方纺锤形。根据鲁西黄牛体态结构,大致可分为3种类型:高辕型,个体高大,体躯较短,四肢较长,胸深较小,围细,臀部较高,侧视呈正方形,步幅较大,适于挽车运输,但持力和挽力较小;抓地虎型,步幅较小,持力和挽力均高于辕牛,适于农田耕作;中间型,介于两者之间。

鲁西黄牛役力大而持久,最大挽力为229.33公斤,相当于体重的54.87%。其肉用性能良好,屠宰率为58%,净肉率为49.9%,骨肉比为1∶6.5,眼肌面积103.6平方厘米。肌肉脂肪分布均匀,肉色鲜艳,肉质细嫩,蛋白质含量为20.7%,大理石花纹明显,有“五花三层”之称。毛细皮薄而韧性强,是皮革工业的重要原料。

利用价值鲁西黄牛生产性能好,社会价值高。20世纪80年代,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工具。90年代,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逐渐由役肉兼用型向肉用型过渡。进入21世纪,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牛肉已成为冬令滋补佳品和餐桌宴会上的珍肴,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至2009年,曹县生产加工软包装烧牛肉及系列产品的企业发展到20余家,其产品畅销全国各地。

信息来源:菏泽市地方史志办公室

二. 山西省 忻州 忻府区 忻府面塑

忻府面塑在长期的民俗传承中,形成一套复杂的制作程序和严格的用料要求。面塑的主料为面粉,须用上好精粉,在发酵时适当用破,和面时在发面中按比例加入生面,然后把面揉和均匀,软硬适度,使蒸熟的面制品既不开裂,又不萎缩,光泽饱满,形态如生。制作的工具主要靠手,辅之以小梳、小剪和小铁锥子等。手艺精巧的家庭妇女靠搓、剪、压、挤等工艺制出各种动物,各色花样的面制品,造型生动逼真,透露出天然的神韵。忻州面塑的形式、用途,均以民俗活动内容变化而变化。

三. 山西省 朔州 平鲁 平鲁面塑

平鲁面塑也称“面人”,是平鲁县的工艺品。用白面粉捏成各种禽兽、果品或各种人物形象,蒸熟再进行彩绘。面塑细致精巧,形体生动,常当作吉祥物品供人欣赏或馈赠亲友。

四.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莘县鲁西黄牛

莘县是鲁西黄牛的主要产地。此牛体大肥壮,出肉率高,既可使役,又可肉食。该牛体重一般在公斤左右,大者可达公斤,牛肉细嫩鲜美,营养丰富;牛皮板壮,毛短,平整,呈肉红色,是制革的上乘原料。本县产黄牛、牛肉、牛皮及成品革多用于出口,深受国内外客户欢迎。

五. 上海市 静安区 上海面塑

上海面塑已有百余年历史。开创者当推被人称为“面人赵”的上海著名面塑艺术家赵阔明。他的创作题材广泛,内容以传统戏剧和神话传说为主。作品人物形象逼真,神态生动,色彩鲜艳丰富,被称为“立体的画,无声的戏”,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他的女儿和徒弟们继承了他的技艺,在国外现场表演中被誉为“东方的明珠”、“中华之国萃”。面塑体积小,携带方便,又经久不霉不裂,不变形褪色,因而成为旅游者赠送亲友,留作纪念之佳品。

六. 四川省 宜宾市 翠屏区 宜宾面塑

宜宾面塑艺术是民族民间文化当中独树一帜的“天府奇葩”。作为四川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宜宾面塑经历了百年的历史,已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特征。以传神、夸张、简练的艺术特性和独特的上色、烫面技法,使得面塑四季均可制作,能长期保存,不霉、不脆、不变形、不干裂。近日,记者有幸拜访宜宾“面塑老人”李烈光,将其独具匠心的面塑藏品,供读者品赏。

京剧人物面塑:高约20公分,人物表情栩栩如生,夸张地表现出了剧中人的性格、心理上的特征。乖张的人物表情,丰富炫彩的上色以及精致细腻的服饰将京剧人物突出、夸张的舞台表现力展现得淋漓尽致。

英雄人物:这尊面塑藏品 高 约10公分,大义凛然的剿匪英雄——杨子荣扮相更是让人敬畏。你瞧,他右手提着手枪,左手紧握拳头,人物表情生动形象,栩栩如生,一副威风凛凛的庄重模样,誓把土匪扫光。

少数民族人物:苗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飞歌、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这对正在吹奏芦笙的苗族同胞通过面塑这一特殊的艺术形式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让人不禁联想至苗家人家载歌载舞的热闹情景。

七. 江苏省 徐州市 铜山区 陈兴民面塑

陈兴民铜山黄集人,初中毕业后一直从事面塑艺术。1995年拜全国著名的“面塑王”李方清先生为师,是近年来铜山面塑艺人的杰出代表。代表作品有《三国人物》、《水浒108将》、《红楼梦人物》等,造型独特、形象逼真。其中,《水浒108将》被日本民俗馆收藏。一尊尊面塑,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国际友人称赞黄集镇的面塑艺术是“中国绝活”。

陈兴民面塑作品曾多次参加国家、省、市民间工艺美术大展,并屡屡获奖。中央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对他的面塑艺术给予了多次报道宣传。面塑艺术被申报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八. 山东省 德州 乐陵 乐陵鲁西黄牛

乐陵鲁西黄牛是山东省德州市乐陵市的。鲁西黄牛素有“山东膘牛”之称,主产于鲁西地区,以皮薄骨细、肉质鲜嫩、大理石花纹明显三大特点著称于世,其肉质与日本和牛、韩国韩牛并称世界三大名牛。

乐陵市作为鲁西黄牛主要产地之一,近年来,在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希森三和集团带动下,肉牛产业发展迅速,全市目前存栏达18.9万头,基础母牛9.3万头,现有存栏百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18个,主要集中在铁营、黄夹、孔镇、郭家、胡家、朱集、杨安镇等乡镇,2012年出栏9.8万头,屠宰7.3万头,已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的生产格局。

其中,希森三和集团是是一家集鲁西黄牛保种育肥、屠宰加工、牛副产品深加工、沼气发电、蚯蚓养殖、生物有机肥料生产、生物高蛋白饲料生产、餐饮娱乐、观光旅游于一体的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始建于2002年,位于全国文明村——山东省乐陵市梁锥希森新村,总投资4亿元,占地2000亩,先后通过了ISO9000、ISO14000、HACCP等管理体系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公司生产的“鲁西黄牛”牌鲜冻分割肉2007年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2008年“鲁西黄牛”商标被评为山东省著名商标,获得“为发展中国肉类工业做出突出贡献企业”、“山东省肉类食品行业前30强企业”、“山东省消费者满意单位”、“守合同重信誉企业”等称号。目前公司具有存栏鲁西黄牛10000头,年出栏30000头,屠宰加工80000头的生产能力,截止2012年末,资产总值达76086万元,固定资产达27553万元,企业职工达600多人,年销售收入达到7亿多元,实现利润7000多万元。

九. 甘肃省 庆阳 西峰区 庆阳面塑

【庆阳面塑】采用黄土高原的冬小麦精面精粉、荞麦面粉为原料,经过发酵或烫面等处理,做成祭祀供品,食用品等。面塑制作分蒸、烤、烙等工序,造型栩栩如生。经过长期的实践,巧妇们总结出在面泥中放人白矾、食盐,可防止裂纹、虫蛀。

十. 山东省 济南 槐荫区 济南面塑

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济南面塑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面塑俗称“捏面人”。它以糯米面、富强粉为主料,调入不同色彩的颜料和防腐剂,用手指和简单工具--剪刀、梳子、箅子、竹针等,塑造各种栩栩如生的塑像。内容多以表现历史人物、戏曲人物和神话故事为主,同时也塑造现实生活中的风土人情,是深受人民喜爱的民间工艺品之一。

山东特产郎庄面塑山西特产面塑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