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的土特产有哪些 四川乐山沐川县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1 14:52:17

一. 四川省 乐山 沐川 沐川山茶

永福镇地处盆地边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自然生态条件好,茶叶生产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永福茶叶具有内含物质丰富,味醇,香浓,无污染,耐冲泡等突出优点。而且由于永福温和的气候条件,茶叶发芽采摘一般要比其它省早10天左右(多为高山茶)。

二. 四川省 乐山市 沐川 李家山绿茶

李家山香型绿茶选用建和乡李家山特有的春茶鲜叶为原料精制而成,为消费者追捧的一种绿色绿茶。

李家山地处平均海拨1200米以上的高山,终年绿树成荫,云雾缭绕。山上自古以来土生土长的茶树,叶厚苔壮,富含对人体有益的茶而素等物质。制成绿茶后清纯耐泡,回口带栗香,称为“板栗香”。据《屏山县志》记载,在清代李家山一带的建和高山茶就为贡茶。

李家山绿茶外形厚重粗犷,但冲泡后香气高鲜持久,头天泡的茶,次日闻起来仍香味不减,所以又有“隔夜香”之别称,是绿茶系列中的顶尖产品。

三. 四川省 乐山市 沐川 沐川乌骨黑鸡

沐川乌骨黑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沐川乌骨黑鸡是四川省地方特优品种,属川南山地乌骨鸡的重要品系,在沐川县有悠久的种源历史,因其皮肤、咀、冠、鬃、口腔、肉、骨及内脏均为黑色而得名,尤其是全身片羽黝黑、泛兰绿色光彩而独具特色,举世珍稀,堪称乌骨鸡之冠。

沐川乌骨黑鸡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无污染,特别是药用价值高,在李时珍《本草纲目》中有专门记载,清代曾作为贡品进京。在当今“逢黑必补”的潮流中,又以其“全黑”,列为人们滋补、强身健体、保健美容的首选佳品,综合开发潜力巨大。

主产于四川省沐川县。四川省沐川县建有种鸡场。.

外貌特征

体躯长而大,背部平直,胸丰满定深。头中小,清瘦。喙短,前端稍弯曲图2 沐川乌骨黑鸡(母)

.,呈黑色。冠型单冠、玫瑰冠、复冠,呈黑灰色,冠直立,冠齿5-7个。肉髯乌黑色。耳叶椭圆形。睑部皮肤松弛、粗糙,呈黑色或紫色。眼椭圆形,暗黑色,瞳孔、虹彩乌黑色。颈弯曲适中。主尾羽发达、直立。全身羽毛黝黑,-绿色光,鞍羽和尾羽更为明显。全身皮肤乌黑色。胫较长,多数有胫羽,趾乌黑色。

品种性能

①生长速度与产肉性能 平均体重:成年公鸡2680克,母鸡2290克。成年公鸡平均半净膛屠宰率84.00%,母鸡75.00%;成年公鸡平均全净膛屠宰率79.00%,母鸡69.00%。
②产蛋性能与繁殖性能 母鸡平均开产日龄225天。每窝产蛋10-15枚,平均年产蛋110枚,平均蛋重54克。平均蛋形指数1.35。蛋壳浅褐色。公鸡平均性成熟期200天。平均种蛋受精率96%,平均受精蛋孵化率92%。母鸡就巢性弱。公母鸡利用年限1-2年。.

四. 四川省 乐山 沐川 苞谷粑

沐川是我市著名的绿色生态县,苞谷粑是来自沐川的纯天然绿色食品,千万别看这小小的苞谷粑,其貌不扬,但它的做工却非常精细,主要分为四个工序:第一步是将选好的优质玉米放进石灰水中泡煮一定的时间,直到用手捏玉米时玉米皮都能脱落为止;第二步是将煮好的玉米用清水淘洗,直到玉米皮全部脱落;第三步是把淘洗干净的玉米用石磨磨成瓦泥状的生的苞谷粑;第四步是将生的苞谷粑搓成圆团形状并包入炒好的肉馅放在锅里蒸好即可。

此外,如果你喜欢也可以不用肉馅而是直接在苞谷粑面上放糖,也能尝到苞谷粑天然的美味,更有另外一种与肉馅苞谷粑不同的味道。制作好的苞谷粑看起来圆圆的,扁扁的,一面是金黄色,另一面是黄褐色,不仅模样讨人爱,味道也不错。当地人对苞谷粑更是情有独钟,据介绍苞谷粑内富含钙质以及维生素C,有增强新陈代谢,调节神经、长寿美容的功效,是地道的乡间美味。

温馨提示:在沐川,苞谷粑是各大酒店、宾馆都有销售的小吃之一,一年四季都能吃到,由不同的厨师做出来的又各具风味,价格为15元一份。不过,最有特色的苞谷粑要属当地枣儿坝农家乐的新苞谷粑,他们拥有独特的制作手艺,一年四季都能让你尝到苞谷粑的新鲜滋味,与众不同哟。

五. 四川省 乐山 沐川 沐川黄白姜

沐川黄白姜是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的。沐川生姜有白姜与黄姜两种,沐川种植姜历史悠久,明代李时珍所著《本草纲目》上,就有“沐川姜”药理功效的记载。

沐川生姜有白姜与黄姜两种,黄姜学名姜黄,主要用于食品、药品、印染、化工等,沐川黄姜获得日本农林水产省有机农产品认证,其精加工产品畅销日、韩等国家和地区;沐川白姜根茎肥大,肉质白而细嫩,干姜块坚实饱满,粉性足、色白、筋细、辛辣、味浓,以“白皮粉口”享誉省内外。自2005年被列为全国农业标准化生姜示范基地县以来,该县按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管理办法》,制定《沐川黄白姜丰产载培技术通用准则》,成立黄白姜专业合作社和技术协会。在大楠、沐溪、箭板、杨村、底堡等乡镇建立项目示范区,加强对姜农的技术培训指导,普及推广无公害生物肥,让姜农逐步改变传统的粗放式生产,走上规范化管理、标准化生产的黄白姜产业之路,提高了黄白姜的品质产量,在海外打响了“沐川姜”品牌。2007年,该县黄白姜国家标准化示范区项目建设通过国标委和全国供销总社验收。

目前该县黄白姜产量达4.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6亿元,姜农户均增收3000元以上,黄白姜产业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致富的朝阳产业。截至目前,该县供销社已发起组建黄白姜加工企业2家,黄白姜合作社4个、协会1个,入社(会)农户1100多户,带动全县发展种姜农户1.3万多户。

六. 四川省 乐山市 沐川 辣椒蟹

辣椒蟹

原料:

蟹600克

青、红椒各2条

指天椒3条姜粒1汤匙蒜茸1茶匙

做法:

1、把蟹洗干净,斩成4至6块,蟹盖保持原状。青、红椒切粒。

2、烧油至大滚,将蟹块扑上少许玉蜀黍粉,放下泡油,取出沥干油分。

3、下油2汤匙爆香姜粒、蒜茸、指天椒以及青、红椒粒,蟹回镬兜匀,加入调味料煮滚,埋芡即可上碟。味道极佳。

七. 四川省 乐山 沐川 菠饺鱼肚

菠饺鱼肚

原料:鱼肚100克。配料:熟鸡肉50克,火腿25克,味精1克,姜10克,葱10克,酱油1克,绍酒25克,肉汤500克,奶汤500克,白面粉100克,鸡油20克,猪油1000克。

做法:

1、鱼肚下猪油锅炸透,用水泡软,去尽油脂;切成3.5厘米见方,厚0.8厘米的片,下锅用肉汤、绍酒煨一次捞起。火腿、鸡肉均片成3.5厘米长、1.6厘米宽的薄片。

2、猪肉洗净剁茸,加酱油及味精(0.5克)、姜(2克)取汁,葱粒(1克)拌匀成饺馅。菠菜叶取汁入面粉内,揉面做成24张饺子皮,包馅煮熟待用。

3、炒锅置中火上,下煮油,放姜、葱炒香加入奶汤烧沸,打去姜、葱,下味精、胡椒、川盐后即下鱼肚、菠饺、鸡肉、火腿煮约1分钟,舀入大圆盘,菠饺镶边,淋上鸡油即成,色香味俱全。

八. 四川省 乐山市 沐川 小葱烧财鱼

小葱烧财鱼

主要配料:本地细小香葱约4两。

料头:本地细小香葱切粒,泡水红辣椒切粒,姜粒,新鲜干葱头粒。

主要调料:新鲜猪油,草狐老抽,生抽,香辣红油,盐,味粉,鸡精粉,韩国烧肉汁,黑胡椒,料酒。

做法:

1、将鲜活财鱼宰杀后剁成块(如图中大小),备用。

2、炒锅洗净,烧干净色拉油至6成油温,将备用的财鱼块放入快速拉油后倒出备用。

3、锅内留少许余油,放入泡水红辣椒切粒,姜粒,新鲜干葱头粒。

4、本地细小香葱约4两(注意是整条,烧好后便于取出)炒香,加入适量上汤,再加入拉油后的财鱼块,加入适量新鲜猪油,料酒,盖好锅盖用中火烧5分钟后,先用筷子取出小葱,再依次加入调味料:生抽、盐,韩国烧肉汁,老抽,味粉,鸡精粉,黑胡椒。

5、尝好味道后落少许芡水收汁,最后浇入少许香辣红油起锅。起锅时加入少许新鲜小葱粒。拌花草,就搞定了,味道极佳。

九. 四川省 乐山市 沐川 沐川草龙

沐川草龙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沐川草龙:从唐代起,沐川百姓年年举办草龙表演,耍草龙的习俗也得以世代相传。2008年6月,沐川草龙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几百亩的稻草咋难以扎成一个沐川草龙

春节直击:

盛世欢腾沐川草龙舞起来

春节期间,欢快的乐山沐川草龙舞上街头,为人们送来新春的祝福

翻腾、叩首、摆尾……2月14日,正月初一,上午10点,在铿锵有力的川剧锣鼓声中,两条金光灿灿、栩栩如生的“中华龙”,在50名身穿民族服装的壮汉进退有序的合力共舞中“活”了起来,时而腾空望月、时而卧地盘旋、时而双龙戏珠、时而九曲游动。很快,城区主干道开始沸腾,锣鼓声、鞭炮声、欢呼声一浪高过一浪,县城成了欢乐的海洋。有的市民还拿出相机、手机拍照,把欢乐留在身边。

春节期间,欢快的乐山沐川草龙舞上街头,为人们送来新春的祝福,过往之处受到城乡群众的热烈欢迎。

来源传说:

沐川草龙曾获唐太宗重奖

唐代起沐川百姓年年举办草龙表演,耍草龙的习俗也得以世代相传

沐川草龙又称黄龙,是从3000多公斤当年收割的稻草中精选848000余根无斑点、呈金黄色的稻秆制作而成,全长200.8米,2003年11月沐川草龙申报吉尼斯世界纪录获得成功,成为世界上最长的草龙。

据了解,沐川草龙来源颇具传奇色彩。传说在唐朝开国之初,李世民带领军队征伐各地割据势力。一天,由于过度劳累,便倚靠在一个大草堆边,很快就进入了梦乡。在梦中,李世民梦见自己正乘草龙,身着黄袍,由四周灵兽保驾,巡行神州各地。后来,李世民成为唐太宗,应了梦境。为了答谢草龙给他的瑞兆,在贞观二年(公元628年),他下令全国各地举行舞草龙比赛。于是,全国各地纷纷扎制草龙,进京参赛。开赛那天,在众多飞舞的草龙中,有一条草龙身体矫健,翻腾飞舞,灵性十足,一下引起了唐太宗的注意。经查那条草龙由西蜀剑南道嘉州玉津县(今沐川县)进献。唐太宗在重奖之余,御封玉津县为“草龙之乡”。从此,沐川百姓年年举办草龙表演,耍草龙的习俗也得以世代相传。

沐川特产有哪些可带走沐川特产可带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