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西县特产 越西特产大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1 04:25:05

一.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陇西黄芪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陇西黄芪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陇西黄芪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陇西黄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陇西盛产100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质优量大,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享有“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等盛誉,已成为西北地产中药材生产、销售、种苗繁育和信息服务中心。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先后吸引了三九集团、千金药业、恒利药厂等企业在我县建基地、办企业、搞合作,药乡一派蒸蒸日上的景象。

黄芪是甘肃陇西县著名之一,其生长气候高寒阴湿,土地肥沃疏松,具有黄芪生长独特优越的地理条件。黄芪由陇西栽培的历史悠久,独享其名。其性微温,味甘,属无污染产品,馈赠亲朋之珍品。陇西盛产100多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之称,所产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等药材质优量大,深受国内外客商青睐,享有“西北药都”、“中国黄芪之乡”等盛誉,已成为西北地产中药材生产、销售、种苗繁育和信息服务中心。

二.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麻腐角儿

麻腐角儿

麻腐角儿不常见也不常吃,因为现在农村种麻子的渐少,自然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麻腐角儿从家常小吃摇身变成了稀少贵族。

麻腐角儿的主料自然是麻腐。先说做麻腐,将精选干净的麻籽用水浸润泡涨,用老石磨磨成糊浆,置铁锅中烧热,用双手捏净麻子油,然后将捏过油的麻渣倒入盆中,加适量清水,搅拌均匀,取细箩架在空盆上,慢慢滤之,再将过滤后的浆缓缓倒入煮沸的开水中使其熟化,叫做“点麻腐”。熟化后的麻浆乳便漂浮在开水表面,色白如雪,软似豆腐脑,清香味美。配上葱花、白萝卜或鲜嫩的白菜,加鲜姜、食盐、五香等调料,包麻腐角,食之香而不呛,酥而爽口。

北路的通安驿、马河等乡镇逢集日摆摊叫卖。蜂窝煤炉子上架了蒸笼,现熟现卖。欲吃者坐在小板凳上,笼高人低,抬头张望,好象待脯的鸟儿似的,卖主在冒着热气的蒸笼里取出麻腐角儿,放入瓷碟,浇了翡翠麻油,抹上蒜泥,调油泼辣子,食者接了碟子,用筷子戳破面皮,让麻油和油泼辣子渗将进去,咬得一嘴,满口生津。

有利肠胃、解热毒、滋益精髓、滑肌、滑肠之功效。

三. 黑龙江省 绥化 兰西县 兰西挂钱

兰西挂钱

兰西挂钱,诞生于清朝末年,它的最早创立者是手艺精湛的民间老艺人——李一剪,兰西县小榆树人。主要作品是《慎终追远》《孝思为则》《祖德宗功》等,多是与传统习俗、祭祀神灵、驱恶攘邪有关。他的手法极为丰富绝妙,内容十分突出,玲珑剔透,疏密有致。主要技艺是传统剪子铰,有阴刻法、阳刻法、阴阳结合法,还有刻、绘、染、漏、凿、铰、撕、香火烧、嵌法及翻转等方法。李一剪挂钱,在早年小榆树、双庙子及周边村屯风行多年。兰西挂钱是剪纸当中的一种特殊品类,具有自己的强烈个性魅力。讲究古朴而高雅,婉约而绚丽,深得大家的喜爱。主要工艺有两种,镂剪挂钱,是用剪子剪的,采用折叠法,五张为一套;用型刀镂凿挂钱,一次可凿一百到一百五十张,多用于春节张贴。不过,早年的表现手法比较单调平俗,格调陈旧,千篇一律。

建国之后,兰西又有了李郝氏等制作挂钱高手,使之进一步发展变化,为兰西挂钱走向繁荣奠定了坚实基础。主要作品是《麻姑献寿》《人寿年丰》《嫦娥奔月》等。文革风潮过后,孙福生、颜宪武、梁义、李雪涛等一批人成了兰西挂钱的名角,“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是人们对这几位艺人的热情褒奖。改革开放极大地发展了挂钱这门艺术,作品大都是《致富之路》《市场繁荣》《富贵有余》等,他们运用挂钱艺术自身的艺术语言和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从不同角度和侧面,强调了形与神、意与象、情与景的和谐统一,充分反映了时代的精神风貌。当时的兰西县文化馆馆长孙福生继承了先人传统技法,组织了兰西挂钱创作群体并形成规模,创作出大批的艺术珍品。孙福生的《中国挂钱图集》《报头图案集》等,在全国和省比赛中多次获得了金奖。它与东北的冰雪环境、地方文化、民间艺术等密切相联,形成了其创作题材的民俗性、内容的广泛性、纹理装饰的细腻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兰西挂钱的幅面除了16开、32开之外,还有不同结构的8开、4开、对开和条幅形式的。在哈尔滨举办的兰西挂钱艺术展览中的屏风挂钱“巨龙腾飞图”,尺寸是5.20m×2.90m,可称为中国挂钱之最。除了单幅挂钱之外,还有门面、壁挂、帘挂、排挂、组画、对联、连环、双层、立体等形式。在挂钱外廓形态上突破了传统结构形式,如梁义的“五谷丰登”,采用蔬菜外形作外廓;许华的“松鹤延年”,采用宫灯的外廓作外形。李翠微的“富”字挂钱、刘元生的“喜”字挂钱,都采用了汉字形体作挂钱的外形。还有剪接拼贴法、香烧嵌法、硬币压模法、手工纺织法、麻布刺绣、纤维针织法、立体雕刻法、拉挂组合法、撕纸法等等。挂钱缨络(穗头)造形,创造性地一改倒箭头式缨络,为多变的、象征性较强的、调节黑白灰节奏作用的缨络,如鱼形、穗形、凤尾形、灯笼形、喜字形、古钱形等,给人一种跳动、活泼、飘逸的华贵美感和节奏快感。

四. 黑龙江省 绥化 兰西县 兰西玉米

兰西玉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兰西玉米种植有300多年历史。兰西县是全国优质专用玉米生产基地。玉米年种植面积在120万亩以上,近年来有落户在兰西南部的东金鲜食玉米生产基地是大型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也是国家星火项目。东金集团 “企业化管理、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的模式,露易司玉米加工品种由原来的玉米粉扩充到玉米面条、玉米饼干、饺子皮、月饼、蛋糕等。2010年在兰西旅游区建立一个相当于29个足球场面积的玉米地迷宫,是省内最大玉米迷宫。虎头玉米迷宫的为兰西玉米增加了神秘的色彩。发展了当地旅游,增加了农民收入。

地域范围

兰西县位于黑龙江省省城哈尔滨略偏西北部,地处松嫩平原南部,小兴安岭余脉拉哈岗沿呼兰河西岸纵贯县境南北,玉米地理标志保护的区域范围为东经125°42′10″~126°38′10″,北纬46°02′05″~46°38′20″。包括临江镇、北安乡、兰西镇、榆林镇、康荣乡、红光乡、奋斗乡、远大乡、长岗乡、兰河乡、燎原乡、红星乡、平山镇、星火乡、长江乡十五个乡镇,地域保护总面积为166600公顷,生产面积110000公顷,年总产量750000吨。保护区北接青冈县和望奎县,西临安达市、肇东市,南面、东南面与呼兰区接壤,东北与北林区相临。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兰西玉米主栽品种果穗整齐,品种熟期适宜抗菌性强,无秃尖、无霉变、穗行整齐,籽粒饱满,百粒重高、容重大,籽粒黄色,无杂色,商品品质好。 2、内在品质指标:兰西玉米淀粉含量 75%以上,粗蛋白含量大于9%,氨基酸总量大于 9.5 %。 3、安全要求:兰西玉米产地环境条件符合NY5332-2006 无公害食品 大田作物产地环境条件;农药使用符合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标准和GB 4285 农药安全使用规定标准;产品执行标准符合NY 5302-2005 无公害食品 玉米的标准。

五. 山西省 临汾 汾西县 汾西梨

汾西梨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汾西梨

梨的果实通常用来食用,不仅味美汁多,甜中带酸,而且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纤维素,不同种类的梨味道和质感都完全不同。梨既可生食,也可蒸煮后食用。在医疗功效上,梨可以通便秘,利消化,对心血管也有好处。在民间,梨还有一种疗效,把梨去核,放入冰糖,蒸煮过后食用还可以止咳;除了作为水果食用以外,梨还可以作观赏之用。

山西

汾西县梨果产业协会

汾西县所辖团柏乡、永安镇、对竹镇、佃坪乡、和平镇、邢家要乡、僧念镇共7个乡镇37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1°13′22″~111°40′43″,北纬36°27′06″~36°48′13″

AGI2017-02-2066

六.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烙腐饼

烙腐饼

烙腐饼是阳西较为流行的副食品,阳西人常用它作家庭主菜。

腐饼为豆制品。通常,市面见到的有水豆腐,油炸豆腐和腐饼。腐饼是阳西传统产品,水豆腐和油炸豆腐是解放后从外地引进来的。阳西各镇很多农户能自制腐饼,腐饼肉实,色香味美,不热不燥,最受群众青睐。

制作烙腐饼的工序与制水豆腐大同小异,最先是磨豆浆,过滤后沉淀,再放镬慢火煮,点卤后装进一个个木格子里,等消水后,将腐饼放进一个长方形的铁筛上,下面放炭烤,等腐饼显焦黄色,翻转过来再烤。烤的时候要明火,烤房要通风通气,烤好的腐饼放清水内泡浸,即为成品。烤腐饼工艺流程较为复杂,从选豆到点卤,到烤腐饼,都要准确适度,操作精细,阳西很多腐饼作坊都是清代沿袭下来的老字号。通常,制作腐饼的老板被人们冠以腐饼××,诸如此类的称呼。可见,制作腐饼,要精益求精,必须一生惨淡经营,方能练成正果。

七. 广东省 阳江 阳西县 煎虾孖

煎虾孖

煎虾孖是盛行阳西一种风味小吃,其历史可追溯到宋代,相传苏东坡谪岭南时,曾路过织篢太平驿,被这里的虾孖迷住了,一连住了三日,连荔枝也不愿吃了。后来阳西人为纪念他,在太平城建了太平书院,记下了他贬谪南疆那段凄惶的历史。据说,最早的虾孖,不是下到油镬里滚,而是放进镬煎,边煎边洒水,形成一个个的粉团子,后来越吃越精,改用油来滚,这样的虾孖酥香松脆,味道清甜,爽口,为阳西常见的风味点心。

虾孖不一定用虾肉做馅,也可用蚝,用鲜鱿,个别乡镇还用生鱼片。其做法是:将虾或蚝等去壳,用油盐放镬略拌一下,舀上放一边,再备湿粉浆一盘,粉浆粘稠要适中,并放上少许葱花、蒜油等调味品。开始煎料,放油在镬内煮滚,用铁壳子舀粉少许,把馅置粉浆中,油滚一分钟即成。煎虾孖重要关节是配馅,放佐料,油要取纯正花生油,同时,油滚时间的把握度要精确。这方面,阳西以儒洞上洋虾孖最畅销。到阳西,客人如不吃上一两个儒洞、上洋虾孖,会引为憾事。

八. 贵州省 毕节 黔西县 羊场茶食

羊场茶食

黔西茶食早为清宫御点,由晚清宫廷御点师后代张女尼在黔西羊场乡秘授女徒张二和尚,后又传至羊场民间。其制作只要以上等糯米为原料,水泡40天,每三日换水一次,晾干碾成粉,拌水提成块,煮成蜂窝装,取出放石碓内搅拌至翻泡,按比例加野小豆根粉搅匀,铺于案板上晾干后,剪成各种图案花样穿挂,晾干用混合油浸泡数分钟后放于扇勺内用热油淋,直至膨胀定型食用,此品入口酥脆香甜,是走亲访友的馈赠佳品和席上美食。

羊场茶食是贵州省毕节市黔西县的特色美食。茶食,因其色、香、味具佳,入口酥脆香甜,且有健胃醒酒之功效而成为人们饮酒时用以佐食的风味佳肴。

羊场茶食制作方法考究,在低温下将优质糯米泡上45天左右(3—5天换一次水),捞出滤干后用碓舂成面粉,用箩筛后将面和水捏成圆形薄面粑,放到沸水里煮到起蜂窝状,捞出后放到碓里搅拌,直到起泡后将备好的去皮细捣烂的野小豆根等植物放进去共同搅和,搅拌到又起泡,能在搅棒上挂片时,捞出分大小块放在洒有干面粉的木板上摊开晾干,5、6天后将半干的面片剪成各种形状,如:鱼、兔、鸟、蝴蝶、或剪成条,编成绣球、花形等,再继续晾干即成。

“茶食”的名称始于宋代,泛指佐茶食用的糕点,在清乾隆年间作为进贡食品传入宫中。而传入黔西也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相传,茶食为晚清时期由“御点”制作后代——四川人杨大娘(又一说法为张姓女尼)传入,因其先辈曾是宫廷御点师,在宫里专门负责制作茶食,告老还乡后,因违抗宫廷禁令将茶食制作工艺传到民间,从而导致其家庭遭诛连,杨大娘逃生后讨饭到贵州黔西,在偏僻的羊场乡出家为尼,居住在羊场乡文昌阁里。转眼几十年过去了,清朝政府被推翻后,当年的杨大娘成了老态龙钟的老太婆,她想到自己年事已高,不久于人世了,而且羊场又远离京城,天高皇帝远的,不必担心朝廷会追究了。于是,偷偷做了“茶食”祭祀自己被诛灭的祖先,祭祀后的“茶食”她自己一人吃不完,就分给文昌阁里的尼姑和附近平常对她很接济的村民们吃,大家吃后赞不绝口,都说不愧为“清宫御点”,纷纷要求向她学习这一工艺制作方法。盛情难却之下,杨大娘决心将茶食的制作工艺传出,并一直延续到今天。

“茶食”是黔西县著名风味小吃之一,其保健性对人的健康有益良多,对茶食工艺的研究有助于黔西风味小吃市场的拓展和旅游商品的开发,有助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

2006年6月,羊场“茶食”被黔西县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九. 甘肃省 定西 陇西县 陇西宴席

传统的陇西宴席有水八碗、八碗、全十道、十二体、十四体、十八体、二十四体之分。以西北风味为主,酸、辣突出,甜、咸、麻、鲜各异,具有色香味形俱佳之特点。他有荤有素,荤素搭配;有蒸有炒,蒸炒结合;有热有凉,热凉交错;有浓有淡,浓淡相间。纯朴丰盛,雅俗共赏,四季皆宜。 "陇原三绝系列宴"丰富了宴席菜肴,此宴以"陇西火腿腊肉"、"陇西金钱肉"、"陇西腊羊肉"为主要原料烹饪而成,制作工艺精细、配料考究,构思精巧、形象逼真。如宴席内的"八卦拼盘"、"金钱鱼翘"、"青龙散金钱"、"鲜党鸳鸯乳鸽"等都造型逼真,使人赏心悦目。"羊十道",用一只羊的不同部位肉做一桌宴席,即十道菜、十种花样、十种风味,名曰"羊十道"。

十. 广东省 揭阳 揭西县 阳夏冬瓜

阳夏冬瓜
越西县十大土特产越西县特产排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