沔阳三蒸特产 仙桃市沔阳三蒸的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05 05:40:35

一. 湖北省 仙桃 沔阳咸菜

沔阳最负盛名的咸菜——盐菜、豆豉、鲊辣椒,虽是寻常百姓家的普通菜肴,可它们曾做过清宫的贡品,被称为咸菜“三鼎甲”,享誉大江南北,蜚声长城内外。

盐菜,通常用芥菜、榨菜、萝卜菜等菜叶和叶柄腌制而成,其中尤以芥菜腌制的最佳。腌制时酌情减少盐量,腌好后的盐菜菜色嫩黄,气郁香,味酸脆。因为它是用盐腌制而成,所以人们习惯叫它盐菜。

酸盐菜炒肉,其味美不胜收;做扣肉时用酸盐菜垫底,不仅肉菜双佳,而且可使肥肉不腻人,被视为宴中佳肴。

豆豉,是用大豆蒸熟或煮熟(用蚕豆则需炒熟去壳),经过发酵,再加盐浸泡曝晒而成。制作时掺以适量的生姜、辣椒、花椒、芝麻、香油等佐料,不仅成为上好的调料品,而且也是不可多得的菜肴。细品之,久有回味。

豆豉炒虎皮辣椒、豆豉炒回锅肉等等,堪称菜中上品。

沔阳豆豉,尤以郑场镇生产的最好,它的制作工艺已达炉火纯青境地。

鲊辣椒,是将鲜辣椒剁碎,拌以适量的米粉和盐,入坛压紧密封,半月即成。食用时用油炕熟,其色焦黄,辣丝丝,香喷喷,越嚼越有味。制作时如果掺些肉丁或鱼丁之类的东西,其味道就更加醇美无比了。

盐菜、豆豉、鲊辣椒,其原料广,价格廉,制作简单,易于存放,算不了什么山珍海味,可它们是怎样进入宫廷,受到皇帝和娘娘们青睐的?这得从乾隆游江南说起。

有一次,乾隆皇帝巡视江南,微服游览沔阳的湖光水色,中午时分,行至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肚中饥肠如鼓作响,再也走不动了。正在为难之际,迎面来了一农妇,手提竹篮,篮中有饭菜香气飘出。这妇人急匆匆,边走边朝远处张望,看样子是给犁田的丈夫送饭去的。乾隆饥饿难忍,便借问路而向农妇行乞。农妇厚道大方,恭恭敬敬慷慨献食。

乾隆挑了一筷子麦米饭放到嘴里嚼了嚼,怎么也咽不下去,扑嗤一下吐了出来。他贵为天子,何时吃过这等粗粮饮食?到了这个时候,吃吧,咽不下去,不吃吧,又饿得慌,无奈何,又试探着夹了一筷子盐菜尝尝,觉得有味,接着又一一尝了豆豉和酢辣椒。这一尝非同小可,顿时胃口大开,那又酸又辣、又香又美的三咸菜,使他口中津液像泉水般地涌了出来,本来难以下喉的麦仁这时也“顺流而下”了。只见他一口饭一口菜地吃得津津有味,边吃边和农妇拉家常,得知农妇姓杨名秀英,其夫谢文静,乃一佃农。不一会,把个饭篮里的饭菜吃了一半。他放下碗筷,抹了抹嘴,道一声谢,便坐在道边休息。杨氏女惦记着在地里干活的丈夫,急忙收拾好剩余的饭菜,朝田里一路小跑而去。

再说正在犁田的谢文静,眼见正午将过,肚子饿得咕咕直叫,还不见妻子送饭来。他停住活,手搭凉棚朝家里方向眺望,见远处有一妻子模样的女人和一男子相向坐于道旁,男子正吃着饭。他放开嗓门高声喊叫不见应答,急得直跺脚,于是丢下活路,两手叉腰,目视女人,立在田边等候。

杨氏告别了乾隆,两脚生风地来到丈夫跟前,将剩下的饭菜端给他吃。丈夫一看饭菜少了一半,心中甚是恼怒,但因急于填肚肠,一声不吭,端起碗呼啦啦地吃了个精光。只见他把碗筷往地上一丢,粗声说道:“人是铁,饭是钢,吃个半饱了好打婆娘。”说着伸手朝杨氏打去,他边打边问:“今日的饭菜为何少了一半,刚才那个男人是谁?”杨氏耐心解释,农夫才肯住手。谢文静这边打杨氏,乾隆在远处看得清楚,心中大惑:“这样好的女人,其夫为何打她?我定要问个明白。”于是原地等候。

杨氏受了委屈,并不生气。收拾了碗筷,含着眼泪朝回家的路上走来。乾隆见杨氏走近时便迎了上去,关切地问道:“这位大嫂,刚才你丈夫为何打你?难道是因为咱吃了你家的饭不成?”

杨氏女不仅贤惠善良,而且十分聪明机智,见客人发问,料定刚才之事已被他看见,想瞒是瞒不住了,但又不能当着客人的面道出真情,她灵机一动,笑脸巧言道:“刚才之事,乃丈夫责怪奴家待客不周所致”。乾隆不解,又问道:“克己待人,何以待客不周?”杨氏答:“丈夫说,既是客人,就应该请到寒舍好生款待,为何在路上这般草率?这是待客不恭,并且,既是待客,就该让客人吃饱,为何将饭菜留一半?这未免太吝啬了,故此动怒”。

乾隆一听这话,敬意之心油然而生,钦佩与感激,叹息与怜悯,一齐涌上心头。心想,在这穷乡僻壤,远离京城教化之地,尚有如此慈仁笃厚之人,沔阳人淳朴厚实的道德风尚可见一斑了,孤定要重奖于她。于是,他摆出一副大官架式对杨氏说:“等秋收完毕,你把这几亩租田退还东家,我送几亩田你们种”。杨氏不以一饭图报而谢绝。乾隆以为杨氏嫌其馈赠轻微而不纳,接着又说要奏明圣上,封谢文静为黄堂四品(相当于府官的品级),封杨氏女为掌印的夫人。杨氏不信有这等好事,乾隆便解下编龙金丝腰带交给她,叫她以此为凭,于八月十五日到府台处办理文书事宜,说完告辞而去。

乾隆在江南玩了个够,秋日回到北京,想起这一饭之恩,尤其想起了沔阳的三咸菜,便下诏宣杨氏夫妇进京,并特意指示钦差,令杨氏带上盐菜、豆豉、鲊辣椒前来见驾。

杨氏夫妇接到圣旨,怎敢怠慢,立即带上这三样咸菜,日夜兼程,来到北京,叩见皇上,献上贡品,出示编龙金丝腰带。杨氏抬起头来往上一看,见上面坐的这位皇上竟是当初那位寻乞之人,心中又惊又喜,连连叩头,口称万岁,谢主隆恩。

乾隆命内待将杨氏所献之物交给御膳房加工制作之后赐给三宫娘娘、六院嫔妃及后宫百千粉黛们分食,以示恩宠。

三宫娘娘都是北方人,其他嫔妃人等也是出生东北西北者居多。中国幅员辽阔,生活习惯差异较大,在口味方面,长期以来形成的“南咸北酸,东甜西辣”的习惯,在宫廷中也体现出来。这三咸菜,酸咸辣各具特色,深受后宫粉黛们的喜爱,人人赞不绝口。

乾隆见大家都说好吃,于是问道:“众爱卿,这三种咸菜哪个第一好吃,哪个第二好吃,哪个第三好吃?”这一问可把大伙问住了。大家只知各有千秋,可没注意到哪个第一哪个第二,再说各人的口味不同,好爱有异,怎好把它们排个名次?故难以作答。

乾隆见众人迟疑,便把目光转向正宫娘娘富察氏皇后,她是乾隆一生中最宠爱的皇后。“皇后,你说呢!”

富察氏皇后是北方人,爱吃酸的,她略加思索后答道:“回陛下,妾妃以为盐菜第一,豆豉次之,鲊辣椒再次之”。

三宫六院,七十二妃,皇后是掌管后宫的统领者,其他嫔妃平日不仅要揣摩皇上的意思说话,还要多看皇后的脸色行事,怎敢同她唱反调?听皇后这么一说,有不同看法的人也不敢多言了。再说这又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不如随声附和,落个人情:“娘娘说得极是,我等也是这么认为的。”

乾隆哈哈一笑:“皇后说的是,朕也是这么认为,这盐菜、豆豉、鲊辣椒,按名次可谓状元、榜眼、探花,堪称咸菜中三魁首,是未经科考的‘三鼎甲”。

众人一听,齐声喝彩:“还是陛下说得好。”

就这样,沔阳咸菜三鼎甲,盐菜、豆豉、酢辣椒,很快传遍了宫廷内外,朝廷上下。一些王公贵族、文武大臣纷纷遣人来沔购食,一时间,京城至沔阳的驿道上,车马塞途,船帆蔽日,咸菜交易十分火暴,给老百姓带来了不小的实惠。

二. 湖南省 岳阳市 岳阳楼 岳阳三蒸

岳阳三蒸是湖南省岳阳市的特色美食。岳阳三蒸是湖南岳阳所特有的一道汉族传统名菜,属于湘菜蒸菜。三蒸搭配合理,三种口味,牛肉是家常味,丸子是咸鲜味,南瓜是本味。做法很简单。但创意非常的新颖。

岳阳三蒸的做法:

原料:牛里脊肉、去皮的南瓜、大米各150克,瘦猪肉末100克,糯米50克。

调料:豆瓣20克,酱油5克,味精8克,胡椒粉5克,盐3克,姜米、蒜米、葱花各10克,香油8克,料酒20克,鸡蛋2个。

(1)大米用微火炒至颜色微黄、发出米香气(炒制时要不停翻动,约炒15分钟左右),将米盛出晾凉,用粉碎机打成米粉。牛肉切成0.2厘米厚的薄片,将米粉和牛肉用豆瓣、料酒、姜米、蒜米、酱油拌成家常味装进小竹笼旺火蒸20分钟。

(2)牛肉末放鸡蛋、盐、味精、姜米、葱花、胡椒粉搅拌成肉馅。

(3)糯米用温水泡胀,捞出沥干水分,肉馅做成直径约2厘米的丸子,放在糯米中滚几下均匀粘上糯米,放入小竹笼中旺火蒸12分钟。

(4)南瓜切成5厘米见方、0.5厘米厚的片共8片,装入小笼内旺火蒸8分钟。

(5)选一大方盘,将蒸好的粉蒸牛肉、珍珠丸子、南瓜一起放入盘内,淋上香油,旁边用鲜花做装饰。

岳阳三蒸的菜品特色:

特点:三蒸搭配合理,三种口味:牛肉是家常味,丸子是咸鲜味,南瓜是本味。

三. 湖北省 仙桃 沔阳粉蒸肉

“沔阳三蒸”,又名沔阳粉蒸。即蒸肉、蒸鱼、蒸菜(如青菜、苋菜、芋头、豆角、南瓜、萝卜、同蒿、藕等数十种),是具有沔阳地方风味的名菜。至今沔阳民间请客或节宴会酒席中必有3个粉蒸菜,故名“沔阳三蒸”。

制法:

(1)猪肉1千克(按口味选择肥瘦)切成长约3厘米,宽约2厘米,厚3毫米的片,放入器皿内加盐,酱油少许,红腐乳汁,姜末,白酒少许,胡椒粉、味精拌匀腌渍约10-15分钟。

(2)用100克大米粉裹匀后一片片摆入垛笼内,加盖用旺火蒸约60-70分钟取出,翻扣盘内。

(3)另用1小碗放酱、陈醋、胡椒粉、味精、葱花、麻油,加少量热开水冲成卤汁,淋在蒸肉上即成。

特点:鲜美溶润,肥而不腻。

四. 湖北省 仙桃 沔阳珍珠丸

沔阳(今仙桃市)是湖北江汉平原上的一个大县,水面较多,物产丰富,为鱼米之乡。当地人爱吃蒸菜,有“无菜不蒸”的食俗,被称为蒸菜之乡。相传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揭竿起义,一举攻下沔阳县城。陈的妻子潘氏亲自掌厨,将鱼、肉、藕等拌上米粉,配上其他作料,装碗蒸制,犒赏起义农民。大家吃了,啧啧称赞,此后即世代相传,喜食蒸菜成习。

珍珠丸子位在三蒸之首。糯米的选用很有讲究,江浙一带的糯米不够细长,需用四川、两湖的糯米才够“卖相”。将糯米淘洗并用温水浸泡,然后捞出滤干。再将加了蛋清的肉茸、鱼茸、荸荠丁、香菇末搅匀,挤成肉丸,放入糯米中滚上一层米,用手轻压表面,把一部分糯米压入肉馅中。蒸制前,铺上一层菜叶,不易粘盘。

食材:猪肉、糯米、鸡蛋、生菜

调料:叉烧酱、姜、胡椒粉、生抽、盐、香油

做法:

1、将猪肉切成小丁,姜切成末;

2、肉丁中加入姜末、叉烧酱、胡椒粉、盐、香油搅拌均匀后挤成肉丸

3、糯米洗净后在清水中浸泡6小时以上,然后沥干水分

4、将肉丸上蘸满鸡蛋清,把糯米滚到肉馅上,尽量裹到看不到肉馅

5、把滚好的肉丸放到蒸锅里,大火蒸20分钟,糯米变成晶莹剔透的颜色就可以了

6、再把蒸好的丸子放到有生菜衬底的盘子上即可。

五. 湖北省 仙桃 沔阳三蒸

沔阳三蒸,湖北菜系之一,是湖北美食中的一朵奇葩,在中国名菜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沔阳人民爱吃蒸菜,有"无菜不蒸"的食俗,被称为蒸菜之乡。沔阳三蒸”是哪三蒸,这是许多烹饪爱好者和食客的首问。 “三蒸”最早指的就是蒸鱼、蒸肉、蒸蔬菜。有人说“沔阳三蒸”是粉蒸肉、蒸珍珠元子、蒸白丸子,有人说“沔阳三蒸”是蒸青鱼、蒸猪肉、蒸蔬菜,其实这些说法都是有失偏颇的。正确的说法应该是:“沔阳三蒸”是指蒸畜禽,蒸水产和蒸素菜的总称。

至于说到蒸法,所谓的“三”,就成了概数了,粉蒸、汤蒸、清蒸、炮蒸、扣蒸、酿蒸、包蒸、封蒸、花样造型蒸、干蒸,蒸的技法就不下九、十种。

制作蒸菜时,高温蒸汽的渗透力较强,原料受热均匀,成熟较快;在容器中加热不需时时翻动,有利于保持食物的形状和风味。所以,蒸菜能最大程度地保留食材的营养,集鲜、嫩、烂、香于一身,风味醇厚。 现在仙桃民间一般运用清蒸、粉蒸、泡蒸,有蒸珍珠元子、蒸白丸子、清蒸鳊鱼(武昌鱼)、粉蒸孔雀武昌鱼、粉蒸松鼠桂鱼、粉蒸长江鮰鱼、粉蒸鲢鱼、粉蒸青鱼、粉蒸肉、粉蒸排骨、粉蒸茼蒿、太极蒸双蔬、泡蒸鳝鱼等典型菜肴。 沔阳三蒸能从元朝年间历经多个朝代演变流传至今。它融汇了沔阳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更创造了一个饮食品牌;从乡土发展到外域,说明它生命力和渗透力的强大和久远。在如今的仙桃,沔阳三蒸在民间宴席上总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素有“三蒸九扣十大碗,不上格子(蒸笼)不成席”的说法,已成为广为流传的饮食文化现象。

蒸菜特色

沔阳三蒸原料品种繁多,大凡畜禽肉类、水产、素菜类,都可蒸制。在使用米粉上也十分讲究,要先将大米在锅中加花椒、八角、桂皮小火焙制微黄,盛出冷却后加工成米粉。在刀工和拌料上,也有一套成熟的配制方法:畜禽肉类要选择较粗的米粉;水产类选择较细的米粉;刀工上,要根据不同的原料,采用不同的刀法,有的切末,有的切丝,有的切块,有的不切。都是沔阳人民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

“沔阳三蒸”其所以受八方食客的青睐,主因有两个:一是其烹饪技法暗合了中华美食的“滚、淡、烂”原则,二是其独特的地方食材的无可替代性。“沔阳三蒸”所蒸之珍馐,因猛火之功,袭秀水之气,先以滚烫夺人,加之其调和之料多以清淡为主,立意中和,于水火里得中庸,尽可攻,退可守,又因火候周到,所蒸之物,无论硬软,具能绵软,舒坦口齿。因其滚,能激血脉,因其淡,能调六味,因其烂,能见本色,由此可见“沔阳三蒸”之精髓也。

“沔阳三蒸”在沔阳民间宴席上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如粉蒸排骨、粉蒸牛肉、粉蒸青鱼等。一般蒸菜在上桌时都使用扣碗翻扣装盘,勾芡浇汁,所以有“三蒸九扣”之说。酒席上的蒸菜以稀、滚、烂、淡见长,稀主要是指粉蒸素菜要以好汤和匀,稠稀适中,不可过干;滚就是温度的要求,“一滚三鲜”;烂就是成菜后的质感要求;由于粉蒸菜是满口菜,要求口味宜淡不可咸。“沔阳三蒸”总的特点是:粉香扑鼻、鲜嫩软糯、原汁原味、食而不腻。

沔阳三蒸只用简单、朴素的调料就能蒸出原汁原味的风味特点,正符合现代人清淡饮食的健康理念。而提倡以蒸制技法为烹饪手段,防止营养成分流失、达到食疗食补的养生目的,则更加适合广大人民“美味与健康同在”的生活需求。历史发展到今天,沔阳菜作为湖北菜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经过历代沔阳厨师的不断挖掘、整理,“沔阳三蒸”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更新、更快的发展。一道道色、香、味、型俱佳的“粉蒸龙舟鱼”、“粉蒸凤凰鱼”、“粉蒸松鼠桂鱼”等脱颖而出,在全省烹饪大赛上屡次摘金夺银。由仙桃市天怡大酒店和花源酒店厨师创意制作的太极蒸双蔬、竹筒蒸鲶鱼、粉蒸孔雀武昌鱼、木桶蒸蹄花等菜肴更加贴近大众消费,深受顾客喜爱。由“粉蒸青鱼唇”到“粉蒸青鱼肚档”再到“粉蒸青鱼甩水”。从粉蒸淡水鱼又创意制作粉蒸海鲜,如:“粉蒸银鳕鱼”、“粉蒸长江回鱼”、“粉蒸鲟鱼”,把“沔阳三蒸”演绎的精彩纷呈、层出不穷!

“沔阳三蒸”一路走来,历经艰辛,它融汇了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更创造了一个饮食品牌,它源自民间,落户酒店,成为老少皆宜的佳肴。如今,全省各地都有经营“沔阳三蒸”的酒楼和餐馆,武汉、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酒店、宾馆行业也纷至沓来,邀请厨师前去做“沔阳三蒸”美食节。

历史典故

“沔阳三蒸”源于何时尚无定论,但与沔阳是水乡泽国有关。据记载,当时沔阳是:“一年雨水鱼当粮,螺虾蚌蛤填肚肠。”平民百姓吃不起粒粒如珠玑的大米,只有用少许杂粮磨粉,拌合鱼虾,野菜、藕块投箪而蒸,以此充饥。久而久之,便发展成了驰名湖北的传统名菜。“三蒸”之一的蒸菜,以蒸筒蒿为上品。

在民间有一个传说,说“沔阳三蒸”起源于元末农民起义领袖陈友谅。他主管后

勤的妻子潘氏(一说为罗氏)非常体察军情(起义军常行军打仗吃夹生饭、盐水菜,多有患消化道病症者),在起义军攻陷沔阳县城后,为犒劳兵士,她亲自下厨,别出心裁,将肉、鱼、藕分别拌上大米粉,配上佐料,装碗上甑,猛火蒸熟。蒸出的肉、鱼、藕味美质融,兵士啧啧称赞。起义军吃上这样好的饭菜后,士气大振,经常常打胜仗,柴桑一战,大挫元军,促成了陈友谅在九江称王之举。 还有的传说讲,清乾隆游江南,品尝到了民间三蒸,蒸莱便进入御膳坊,既而诞生了珍珠丸、珍白九等名贵蒸菜,这是“三蒸”的大发展。 清代、民国,武汉三镇不少餐馆挂“沔阳三蒸馆”招牌。后来,“三蒸”发展到了北京。北京虎跑坊有餐馆悬牌“湖北三蒸馆”。据符号老人讲,一日,东北军少帅张学良在护卫簇拥下,途经虎跑坊,见“湖北三蒸馆”,不知何谓“三蒸,便进馆品尝,大饱口福后题联:一尝有味三拍手 十里闻香九回头。

“蒸菜大王、独数沔阳,如若不信,请来一尝”的歌谣就曾广为传诵。后来沔阳三蒸制作越来越精细、高档,诞生了蒸珍珠丸、蒸白丸、粉蒸肉等名贵蒸菜,进入全国各地大小餐馆。反倒是其传统做法逐渐消失,除了仙桃及周边地区农家还保留,现在在武汉及大中城市的各大酒店和“仙桃人家”餐馆都可以吃到。

1985年原国家主席1视察仙桃时,排湖宾馆厨师制作的一道“粉蒸青螺”,上桌时碧绿的茼蒿里飘散出的浓浓螺香味,让李主席连连赞叹不已;

1992年在荆州举办的“荆楚美食文化艺术节”上,仙桃烹饪代表队制作的“沔阳三蒸”成为市民争先恐后的抢手美食,一大早从沙市骑车到荆州城里排队购买蒸肉、蒸鱼、蒸茼蒿、蒸藕、蒸豆腐圆的市民络绎不绝,原计划的对外展示最后变成了批量销售,那盛况空前的场景至今仍记忆犹新;

1995年,李鹏总理在仙桃考察工作,饭桌上选用产自沔城东沼莲花池的九孔莲藕与肥瘦相间的猪五花合制的一道“莲藕粉蒸肉”,粉烂的莲藕中渗透着蒸肉的油香味,总理食后赞叹不已;

1998年夏天,长江流域出现了百年未遇的洪灾,1主席和1、1等中央领导亲临湖北一线指挥抗洪战斗,8月13日来到仙桃,下榻仙苑宾馆,晚餐时,1吃了蒸南瓜、蒸豆腐圆后,连声赞叹道:“沔阳三蒸,味道不错!”

2010年,“沔阳三蒸及其蒸菜技艺”已经被湖北省政府列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经过历代是沔阳厨师的不断积累和创造,沔阳三蒸在传统的基础上有了更新更快的发展。沔阳三蒸作为湖北菜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今,政府接待来仙桃的投资商、考察团时,必定要安排几道“沔阳三蒸”供客人品尝,“沔阳三蒸”和“体操之乡”一样成为了仙桃的一张亮丽名片。作为仙桃普通百姓,只要上酒店、进餐馆或在家宴请宾客,餐桌上的几道“沔阳三蒸”是必不可少,素有“不上格子(蒸笼)不成席之说,因为”三蒸“是一种象征,它寓示主人对客人的尊重与热情。

六. 湖北省 仙桃 沔阳麻叶子

麻叶子是老沔阳的一种传统年节小吃,是麦芽糖和炒米混合在一起制作而成,与孝感麻糖制作工艺相似,却远没有孝感麻糖的精致与盛名。

进入腊月,各家各户便进入了制作麻叶子的前期准备,一方面将家里的大麦(小麦可不成)淘洗、保温、发芽,第一道环节的发芽可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记忆当中好像曾有一回因麦芽的生长受阻,而导致当年麻叶子制作不成功的经历;另一方面要将糯米蒸好后直至嗮成硬邦邦一颗颗米粒后炒制成炒米,待两方面准备工作就绪后,麻叶子制作之戏才开始正式上演。

鸡叫二遍的时候,家里人便开始将前晚已经磨好的米浆(米和麦芽)上锅熬煮,劈柴火的给力让麦芽水与麦皮迅速分离,这时候便可用悬挂在屋梁中豆腐架子(即两根交叉的棍子头上系着一个布袋)开始过滤,随着两手不断摇晃来摇晃去麦芽水逐渐过滤出来。天开始慢慢放亮,进入锅内二次翻煮的纯麦芽水开始发挥作用,紧接着一股沁脾的糖香慢慢侵入鼻息,糖香引得大人小孩纷纷围到了锅台边,叽叽喳喳吵着要喝麦芽水,不算吝啬的祖母为了保障胜利果实只得吓唬我们“麦芽水喝了肚子要疼死的”,吓得我们赶紧丢下水瓢,直到浓香四溢时我们再次侯在灶边,祖母才舀下一小碗供我们品尝。只是,这时候的糖浆已经开始变稠,腻在喉咙处不好吞咽。待到锅铲上的糖呈一排排冰凌状时,祖母一颗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

糖熬好之后,余下的工作便是切麻叶子了。这时候大多已到点灯时分,为了增加切麻叶子的人手,隔壁邻居被邀约过来。大力气的父亲将厨房门卸下来洗干净后作为案板,随后的步骤是放一点糖稀到锅里,把已经炒好的炒米倒进去快速的将其揉成一坨后放到案板上,父亲用刀一点一点地压平,直到压成直条后分发给帮忙切麻叶子的人们,随着“切、切、切”的声音响起,长约两寸、宽约一寸的麻叶子齐刷刷切了下来。刚切成的麻叶子软软的,等冷了之后,就会变得特别香脆,特别馋人,慷慨的祖母每每都会隔壁左右送上一瓢刚切的麻叶子,随后便将切好的麻叶子装进事先准备好的紧口坛子内。我们除了当天可以奢侈享受外,为防偷嘴,母亲通常都是将麻叶子放在楼上的楼板上,想吃上一口,还得搬梯上楼,小心谨慎,印象中一坛子的麻叶子一直能吃到开春。

除了这种纯粹的米糖结合的麻叶子外,还有一种掺了少许芝麻和橘子皮的麻叶子,遇到年景好的时候,母亲会将炒香的芝麻和橘皮掺入进去一点点,味道会更香,口感会更好,只是那个年代,农人虽是种了芝麻,但基本上上交公家,自家享用不多,橘皮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也是稀罕物。切麻叶子接近尾声的时候,通常会留下少许碎末,祖母会用剩下的糖将这些碎末捏成一个个的小麻球,因为糖比较多,很甜,小孩子很爱这一口,只是你如果贪吃忘记抹嘴就去睡觉的话,老鼠可会半夜跑来0你的嘴与你分享甜蜜哦。

嫁到婆家以后以后,相隔不到10公里的距离,乡风是如此的相似,家里熬糖成为年年过年必备传统节目。通常这个时候婆婆都会等我放假在家时共同合作,这给了我回乡过年无限动力与向往。等到年关过后,婆婆都会喜滋滋将麻叶子、翻饺子、荷叶子、炒米这些家乡小吃分成若干份,让麻叶子们远隔千山万水来完成婆婆对儿女们的那份浓浓的爱与念想。

随着爹爹婆婆的进城,家里已经没有地方没有环境可供熬糖做麻叶子了,市场上为了迎合人们口味,已经开始将这些传统食品作坊化、产业化,到处可见各种口味的麻叶子。市场已很好的帮我们完成了一切,速成了一切,无需我们再劳神费力。但市场却又像一只无形的手割裂了过去食品制作的整个过程,买到的这些传统食品除了钱物交换之外,和我已没有任何关系,拿到手、吃到嘴里的食品已没有半点温度,我和食物之间已不存在哪怕是一丁点儿感情。

安静下来时我也曾想,相比现在琳琅满目精美食品,麻叶子是那么粗糙,那么不起眼,是什么让我如此记忆深刻如此难忘。也许只有那个年代出生的人才有这份切肤的体会吧!也许是麦芽糖的甜还在久久回味吧!更或者,是我们在祖辈面前绕膝承欢这份温暖记忆留存心底吧!

只是,熬糖切麻叶子的经历只能永远地定格在了我的脑海里,成为了挥之不去对逝去岁月的回忆。是的,我们的生活已经永远地改变了,我们已回不到过去。

七. 湖北省 仙桃 沔阳腌菜

出门在外,思乡情盛,想起故乡的腌菜来。

故乡的腌菜多为乡亲们自腌自食,闻之令人垂涎,食之爽口开胃。一年四季中的这些腌酱菜:春季有旮菜咸菜、土榨菜、腌藠头、腌大蒜、腌韭菜;夏季酱黄瓜、酱油瓜、腌豆角;秋季晒辣酱、甜酱、豌豆酱、腌豆豉、腌东瓜;冬天腌萝卜、腌洋姜……..实话说,这些腌菜在外边到处都可采购,对于家乡的腌菜,更多的是怀念家乡的味道。

故乡的腌菜最常见的是腌咸菜(盐菜)、腌豆豉和鲊(zha)辣子(胡椒)了。

腌咸菜非常简单,选四季成熟的上好青菜,如辣旮菜,榨菜,萝卜菜等,在太阳下晒两三天,将其洗干净切细,撒入食盐,用手把菜中的水份揉出,再装进坛子里,用擀面杖压紧,封好口,切呵风,放置于阴凉处,腌制十多天后即可以食用了。要吃就抓些去炒,不误农时,很是方便。咸菜交肉炒,咸菜塌蛋粑都是可口的佳肴。

腌豆豉的原料当地多选用黄豆制作。先把黄豆煮熟,晾阳干用簸箕摊开,盖上南瓜叶,用野蒿压住使之发酵,长出霉菌后晒干洗净,就可以腌制了。腌制时,加以姜末、红辣椒、大蒜、五香粉、食盐,在盆子里搅拌均匀,然后放入罐中(俗称坛子),淋些芝麻油,压紧密封罐口,放置于阴凉处。月余后取出,豆豉色泽褐黄色,香味浓郁,增加食欲,除此之外还可做其他菜的调料。

鲊辣子用料广泛,有鲊藕、鲊萝卜、鲊冬瓜、鲊红薯…….当然最好吃的是鲊肉了。但不管去鲊什么,都少不了用米粉。原料切好后,拌以食盐、辣椒、佐料揉搓搅合,装坛封口腌制十天半月,就可以炕熟用来下饭了。家乡的鲊辣子配之于卤回肠一起炕,更是堪称精美绝伦

家乡的腌菜除了这些湿腌菜外,还有干腌菜,乡亲们把菜园里扯回的萝卜,挖出的苕洗净,切成片、丁或丝,在太阳下晒两三天后,收好备用。

“萝卜皮子”是把晒干的生萝卜皮用木甑蒸熟再晒干,交豌豆粉烧汤,清凉解暑,健胃消食;“苕片子”炒辣锅炸着吃,香脆可口,沙中带甜;黄花菜、干豆角、干酶渣、干茄子……用时加水泡一下,即可下锅了。

仙桃蒸菜颇具特色。不论荤素,喜用米粉拌和蒸制。蒸鱼、蒸肉、蒸鸡、蒸藕、蒸萝卜、蒸茼蒿等。人们总以吃蒸菜为对乡情的美好回味。干鱼腊肉,为春节家宴上不可或缺的佳肴。仙桃宴筵菜肴也有特点,以“十大芦碗”(用芦花大碗盛菜)为丰盛,其中又以沔阳三蒸为头菜。

啊!故乡的腌菜味最美,时时在我记忆里总是不能忘怀!

2012.08张才富于北京

八. 湖北省 孝感市 孝南区 孝感二河三蒸

过去,有人以为“二河三蒸”源于“沔阳三蒸”。其实不然。一则明清时,二河与沔阳同属沔州,其菜系为同根。二则“二河三蒸’’既继承了“沔阳三蒸”之长,又有突破与发展。如“沔阳三蒸”为蒸青鱼、蒸猪肉、蒸蔬菜,“二河三蒸”则以清蒸、粉蒸、泡蒸见长,其蒸法更讲究,莱肴更具特色。以清蒸甲鱼和武昌鱼为例,要求原料必须鲜活,现杀后抹盐、姜及部分佐料,用旺火蒸,熟后再淋油加佐料,其味肉质鲜嫩、不油不腻;粉蒸是将原料拌上米粉及姜、蒜等佐料,用旺火“干蒸”,其菜味足味长;“泡蒸”则将蒸物和佐料泡油一次蒸成,菜回味绵长。由于清蒸、粉蒸、泡蒸的方式不同,对时间、火候、用料极为讲究,故味道、色彩迥然不同,实乃上乘的美味佳肴。最有特色的是泡蒸,以自制的米醋调味后淋入蒸菜之上,味道独具。

九. 湖北省 仙桃 沔阳麻鸭

沔阳麻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沔阳麻鸭,为蛋肉兼用型育成品种。原产于湖北省仙桃市沙湖、杨林尾、西流河、彭场等地区。 沔阳麻鸭系湖北省仙桃市(原沔阳县)畜禽良种场育成。1974年湖北省科委组织有关单位制订品种标准时,命名为沔阳麻鸭。1982年9月组织省内外专家签定,经湖北省农牧业厅畜牧局审定出为育成品种。养殖范围遍及湖北省内天门、汉川、洪湖、荆门以及武汉市蔡甸区、汉南区等地。

1960年开始,沔阳县畜禽良种场引进体大、身长、蛋重的高邮鸭为父本,与当地体小、善牧、蛋多的荆江鸭进行杂交改良,显尔出较好的0优势,自群繁殖三年后,又于1966年再次引进高邮鸭公鸭与杂交一代母鸭进行杂交。经过近20年的定向选育和自交固定,逐渐育成丁体大、蛋重胜于荆江鸦的沔阳麻鸭新品种。

沔阳麻鸭耐热抗寒,适应性强,成活率高。既善游牧走旱地,又经得起风霜雨雪的袭击,在滴水成冰的严寒季节,仍能潜入深水觅食色虾螺蚌。据1981年统计初生雏鸭1200只,在放牧条件下,30日龄成活串89.67%,60日龄成活牢85.17%。沔阳麻鸭颈细长而灵活,具有较强的觅食能力。 沔阳麻鸭

沔阳麻鸭是湖北省体型较大、生长较快、适应性强、产蛋较多的蛋肉兼用型育成鸭种。其鸭蛋制成的“沙湖盐蛋”,以蛋大、油多、蛋黄呈桔红色而闻名全国,畅销港澳。1982年湖北有15个县饲养,深受群众欢迎。鉴于育成后的时间短,今后应继续以仙桃市畜禽良种场为选育基地,搞好东荆河外滩5000亩种鸭牧场建设,大力发展鱼、虾、蚌、螺和麦黄草等动植物饲料,并采用群体建系的方法,使沔阳麻鸭朝蛋多、强大、快长的方向发展。

特征沔阳鸭体躯呈长方形,具有背宽胸深,肉色发红,胫和蹼为橘黄色等外貌特征。公鸭:头颈上半部和主翼羽为孔雀绿色,有金色光泽,颈下半部和背腰为棕褐色,臀部黑色,胸腹部和副主翼羽为白色,喙壳青黄,喙豆黑色。母鸭:全身均为斑纹细小的条状麻色,有深麻和浅麻两种,以浅麻居多,主翼羽呈青黑色,喙壳铁灰色,喙豆黑色。雏鸭:羽色为乌灰色,头顶至颈背部有一条深色的羽毛带。

沔阳麻鸭生长速度较快,在13周龄体重就可以达到1.5 kg左右,屠宰率为89%~91%,瘦肉率略低,仅有16%~17%。产蛋性能表现为年产蛋160~250枚,平均蛋重74 g,蛋壳颜色分为青色和白色,分别占85%和15%。在繁殖性能上,沔阳麻鸭在公母配种比例为1:20~25时,受精率和孵化率分别为93.07%和88.47%。

沔阳麻鸭虽然有很多的优点,如繁殖性能好、屠宰率高等特点。[

沔阳麻鸭

仙桃市鸭业协会

11210913

活鸭

十. 湖北省 天门 天门三蒸

“天门三蒸”,据说已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最初,居住在江汉平原的农民们在那灾荒不断、战乱频发的境况下,为了填饱肚子,只好把一点点谷物磨成粉,弄点野菜拌成菜糊充饥;后来,又用蒸笼或甑蒸熟拌有谷物粉和佐料的野菜(地米菜之类)或自种的蔬菜(茼蒿、白菜、萝卜等);再后来,由于生活的改善,逐步用谷物粉和佐料拌动物的肉(猪、鸡、牛、鱼等)蒸熟了食用。

不过,以上这种蒸食方法,只是“天门三蒸”的一种——“粉蒸”。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粉蒸茼蒿,颜色翠绿,清香鲜软;粉蒸猪肉,色泽棕红,滋味鲜美,肥而不腻;粉蒸鸡块,颜色微黄,软嫩味香;粉蒸甲鱼,色泽调和,肉质嫩软,胶质味鲜,已被列入《中国名菜谱》。还有一种在天门很有名的“竹蒿打老虎”,亦称“压桌”的菜,就是用莲藕、猪肉相混后拌上米粉、佐料上笼蒸熟而成。此菜既有莲藕的清香软和,又有猪肉的滑润。

“天门三蒸”的另一种蒸法——“清蒸”,是把食物放入调好佐料的汤(水)中,再入笼蒸熟后食用。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蒸全鸡和清蒸鳊鱼,这两种菜形态完整,原色原味,肉烂脱骨,醇香可口;清蒸甲鱼,汤清汁鲜,鱼裙软柔,肉松味美;清蒸鳝鱼,肉质滑嫩,香味浓郁,已被录入《中国菜谱》。

“天门三蒸”还有一种方法——“炮蒸”。这种方法,现在只有在天门还有厨师会做。据说是在粉蒸无鳞鱼类时,用滚烫的食油处理其表皮,使其表皮形成一些泡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炮蒸鳝鱼,该菜又以干驿地区做得最佳,真是滑腻爽口,鲜醇开胃,回味无穷。至于我们经常接触到的,甚至有的“三蒸馆”广为宣传的“蒸肉、蒸鱼、蒸菜”或“荤蒸(肉鱼类)、素蒸(蔬菜类)、混蒸(肉、鱼、蔬菜合在一起蒸,现在流行于多宝、胡市等地,‘甩蒸笼格子’就是最具特色的混蒸菜肴)”这些只是粉蒸所用的原料或成品,而不是“三蒸”的全部内涵。

如今,“天门三蒸”除了“炮蒸”外,其他两种方法,可以说目前在天门几乎每一个家庭都会做,并且都很地道。可见“天门三蒸”名副其实。愿“天门三蒸”永世飘香。

仙桃特产三蒸沔阳特产美食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