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老三姐土特产 信阳土特产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0 15:44:24

一. 河南省 信阳 商城县 商城桂花汤圆

桂花汤圆为商城著名小吃之一,用料考究,制作精细.原料选用上等糯米,经淘洗、浸泡、磨浆、吊浆数道工序后,将浆粉装入细布袋,吊干水分,以成淀粉。内馅以上等棉白糖和桂花为主,加入适量板化猪油及微量面粉,团成馅心置于细筛箩内,再将筛箩放在沸水锅上。馅心受蒸汽湿润后取下,在淀粉内滚一圈再置于筛箩,受蒸汽后再滚粉,如此反复数次,将汤圆滚至直径半寸左右,即以开水下锅,烧煮即可。桂花汤圆入口软硬适度,滋润细腻,醇香甘甜,别具风味。

信息来源:商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 河南省 信阳市 浉河区 信阳根艺

根雕艺术,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形式。信阳地处大别山腹腔地,根材资源丰富,种类繁多,是从事根雕艺术创作的好地方。现在常用的根雕树种就有檀木、女桢、杜鹃等十多种。信阳根艺具有浓厚的泥土气息,它虽“土”,但令人爱不释手,从色、形、质、味、韵等方面都保留了根料的自然天趣,给人以高层次的艺术享受和艺术感染。( 信阳)

三. 河南省 信阳 商城县 商城葛根粉

商城葛根粉生长于长竹园乡属大别山深山区,一般海拔405―1352.6米,平均海拔716.3米,相对高度947.6米,最高峰九峰尖1352.6米,最低海拔150米,全生态、无污染、绝对天然。清凉下火,养胃解酒的特效,可降低血压,能显著增加缺血组织的血液供应量,可明显减慢心猝,降低心肌缺氧耗量,能降低胆固醇和血粘度,抑制血小板聚焦,葛粉内含有人体需要的十多种氨基酸和十多种微量元素。经常使用葛粉的人,能起到强筋壮骨、美容健体、延年益寿的功效。

信息来源:商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四. 河南省 信阳市 固始 蒋集萝卜

蒋集在春秋战国时期称“蒋国”。从那时起,萝卜作为蔬菜品种延续种植至今,且因其独特的外型和口感而享誉豫南及皖西北地区,被称为“萝卜精品”、“绿色食品”、“水果型蔬菜”。

蒋集萝卜汁多味甜,肉质根不仅可生食、熟食,还可以晒干、腌渍、泡腌,尤以生食最佳,更是饭店食雕的好材料,其营养丰富,含有多种维生素,特别是维生素C的含量较高,还含有钙、磷、铁等无机盐及多种氨基酸;且具有理气健胃,促进消化等食疗作用。

蒋集萝卜外型美观,个体均匀,个重0.4-1.2斤左右,表面光滑,色泽以青色为主,上青下白,青色占长度的三分之二以上,肉质也以青色为主。“青心”是其重要特色。

蒋集萝卜是极具地方特色的绿色食品,以其良好的外型,独特的风味,丰富的营养,受到广大的消费者的青睐,其品质经国家农业部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各项营养指标高于同类产品,畅销京、津、沪、鲁、皖、鄂、豫等地,《人民日报》、《农民日报》、《河南日报》、《信阳日报》以及中央电视台新闻栏目等多家报刊及新闻媒体作过专题报道。

五. 河南省 信阳 商城县 商城板栗

商城县栽培板栗的历史极为悠久,县内所产板栗具有个大、肉嫩、皮薄、味甜、色泽鲜艳、颗粒饱满、种皮易剥离等特点,果肉含糖量高、品质优良、香甜可口而深受喜爱,适于作糖炒栗子。除炒食外,可生食、烘食或可磨成栗粉,做各种糕点,也可做烹调材料。

信息来源:商城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六. 河南省 信阳 淮滨县 淮滨黄沙

淮滨境内有四大河流,淮河66公里、洪河71公里、閭河25公里、白露河72公里,河道总里程为234公里,主产黄沙,品种有粗砂、中粗砂、细沙等多种,储藏总量5000—10000万立方米,年可开采200万立方米。

多年来,由于我县黄沙质优价廉,通过淮河到长江,长期销往江、浙、上海、武汉等地建材市场,供不应求;在墙面装饰、地板砖、免烧砖等新型的建筑材料中,黄沙也是必不可缺少和不可替代的原材料。

七. 河南省 信阳市 浉河区 信阳石凉粉

冰镇石凉粉的做法历史悠久,在制作过程中您也能感受到这些特色美食的魅力。冰镇石凉粉是很有特色的河南特色小吃,冰镇石凉粉以凉粉为主要材料,烹饪的做法冻菜为主,口味属于其它口味。

制作方法:

1、取石花籽(状如芝麻,紫红色),用白纱布裹上,在盛好清水的盆中轻轻地揉,一缕缕白雾从纱布散出,渐渐化成柳絮状布满盆,与清水纠缠在一起,沉淀下去。放置一会儿,等盆中的水与粉的混合物融合的差不多了,就可以点了。

2、这“点”也是比较关键的,石凉粉之所以得名,就是需要这一“点”,“点”可以用两种东西,其一是用茄子,另一种就是中华牙膏了。茄子“点”出来的石凉粉颜色稍带些微紫色,当然,如果用的是青色的茄子,那么在颜色上就没有什么影响了。

3、牙膏“点”出来的石凉粉则是完全无色的。在“点”的时候也得注意,不能嫩也不能老。太嫩了,石凉粉就不成形,无法凝结,而太老了,又有些硬了,影响口感。

特点:它的凉,是那种沁人心脾的,透入心底的清凉。

八. 河南省 信阳 商城县 “德”字粉

“德”字粉又称汤粉、板粉,是一种特制的食用粉丝。商城生产粉条的历史悠久,明朝就有人生产。清朝末年,汤泉池、余集一带就有数百家产户。首创“德”字粉的是吴河乡汤泉池村的黄广顺家粉坊,他家于1908年以豌豆、绿豆为原粉,使用本地的泉水洗粉,生产的粉丝不仅产品质量好,且出粉率高,销路、效益都很好。在他的带动下,相近的曹广兴、陈宏昌、刘福志等户粉坊也都相继仿制,生产经营起这种食用粉丝。

这种粉丝质量高、口感好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当地水质纯净,无污染;二是加工工艺质量要求高,从磨粉、晒粉、下粉、洗粉、凉粉、轧粉到包装等各道工序,环环相扣,一丝不苟;三是粉丝原料豌豆、绿豆等为当地土产,虽产量不高,但绝对无污染,品质好。为了恪守信用,产户以“德”字为商标,经粉商张德兴转销到武汉。日常月久,“德”字粉就成为这种粉丝的品牌。1914年,“德”字粉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万国商品竞赛会上展出,成为商城县最早在国外展出的土品。

“德”字粉丝洁白似玉,粉丝细亮,韧性好,食用时用温水浸泡,晶莹剔透,可凉拌、热炒、煨汤炖肉、包饺子、炸丸子,味道醇美,爽滑可口,久煮不烂,堪称席中佳品。同时,“德”字粉包装精细,五斤散乱的粉丝,经过工匠梳理榨制,做成长34厘米、宽30厘米、厚5厘米的精制粉块,四面光滑如板,层次有致,配以桃红色的“德”字商标和黑色的丝,不仅美观大方,而且便于运输,远销两广、港澳及东南亚各国,市场供不应求,享有很高的信誉。

旺盛的市场需求给“德”字粉生产带来蓬勃生机,在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经过多年的努力,“德”字粉年产量已超过10吨,产销两旺,成为叫得响、拿得出的地方传统品牌。

九. 河南省 信阳市 息县 息县红麻

红麻锦葵科木槿属一年生草本韧皮纤维作物。又称洋麻、槿麻、钟麻。起源有原产印度或热带非洲两种看法。以中国、泰国、印度、前苏联种植较多。红麻茎直立,高3—5米,粗1.5—2.0厘米,呈绿、紫、红或浅红色。叶分掌状裂叶型和阔卵叶型。花淡黄或乳白色,花柱5裂,柱头紫或红色。蒴果,种子呈肾形。

息县从四月至九月的平均气温为23.05℃以上。平均无霜期为220天,这对红麻种子的发芽出苗和营养生长都十分有利。60年代初,息县农场引进广西南方型红麻试种成功,平均单产麻皮达150公斤左右,典型地块单产达到250公斤以上。其突出优点,一是抗力强,纤维束拉力40—50千克。二是纤维白,有光泽,极少斑疵。三是纤维柔软,分离均匀,纤维束长度2米以上。常年种植30万亩左右,80年代中期曾达到79.5万亩左右。随后在潢川、固始、淮滨等县也得到很快发展,产量占全国红麻总产量的1/5,成为我国最大的红麻生产基地之一。其中,息县1983年红麻总产占河南省第一位,产值达3000多万元,产品远销日本、前苏联和西欧各国。

十. 河南省 信阳市 新县 蒸青绿茶

蒸青绿茶是指利用蒸汽来杀青的制茶工艺而获得的成品绿茶。

蒸青绿茶的故乡是中国。它是中国古代汉族劳动人民最早发明的一种茶类,比炒青的历史更悠久。据“茶圣”陆羽《茶经》中记载,其制法为:“晴,采之。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干矣。”即将采来的新鲜茶叶,经蒸青或轻煮“捞青”软化后揉捻、干燥、碾压、造形而成。

蒸青绿茶的新工艺保留了较多的叶绿素,蛋白质,氨基酸,芳香物质等内含物,形成了“三绿一爽”的品质特征,即色泽翠绿,汤色嫩绿,叶底青绿;茶汤滋味鲜爽甘醇,带有海藻味的绿豆香或板栗香。

信阳三名片土特产专卖店信阳三姐土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