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中榆次哪里卖内蒙古特产 晋中榆次哪里有卖特产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4-13 17:58:26

一.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平遥拉面

【原料】 精面2500克,水1500克,碱面25克,盐少许

【制法】 ①将面粉和盐面一并放入面盆中,一手倒水(水温要冬暖夏凉春秋温),一手和面,打成穗子,使面粉与水全部搀和后揉光成团,再用双手蘸水摸匀,摸到盆净面光,不粘手为止。用净布盖上饧约半小时。

②将碱面用水100克化开,成碱水。

③面饧好后,取二分之一面团用双手蘸抹碱水搓成长条,两手各拿面的一端,提离案板,慢慢溜条,即上下晃长,两手合拢旋成麻花形,这样反复晃动六七次后,当粗细均匀时入在条案上撒上干面扑滚匀后手提两端,离案甩成长条,再放在案上,去掉两头成对折两条,一手捏住两个端头,另一手的四指套在两根面条的另一端,悬空拿起,两手同时用力抻拉,并上下抖动,反复拉六七次。边拉边滚面扑,将面拉成细香炷粗的条(64根),下开水锅。将面均匀地撒在锅内,即成。

【特点】 柔软、筋韧、光滑

注:拉面是山西的名产,为山西省的四大面食之一。特别是晋中市平遥县的拉面最为著名,此面食适宜浇配打卤或各种浇头。拉面的技术性很强,要制好拉面必须掌握要领,即和面时要防止脱水,晃条必须均匀,出条要均匀圆滚,下锅要撒开,防止蹲锅疙瘩。拉面根据不同口味和喜好还可制成小拉面、空心拉面、夹馅拉面、龙须面、扁条面、水拉面等。

二. 山西省 晋中 榆社 北寨麻皮

北寨素有“麻皮之乡”的美称,当地群众有种植小麻的悠久历史。主要品种为线麻,线麻分雄雌两种。雄麻又称夏麻,皮软,色亮,性韧,开花不结籽,夏季收获。雌麻又称秋麻,皮厚,色黄,结籽不开花,秋季收籽,可炸油,麻皮可供织。近年来,随着北寨小麻油加工企业的扩规壮大,通过与农户签订种植合同,实行定单生产模式,小麻种植规模逐年增加,2010年全乡小麻种植面积达到1000亩。北寨线麻,跟最近很火的广西巴马“火麻”其实是一种植物。北寨人天天吃着“长寿油”,据说吃火麻油是广西巴马人长寿秘诀。

三.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榆次刀削面

以刀工、削技绝妙而被人称为飞刀削面。所用之刀是特制的瓦形刀。面要揉成尺余长的筒状,削面时人站锅前,一手托面,一手持刀从上向下往锅里削。削出的面条呈三棱形,条条宽厚长度一样。工艺精巧的厨师削出的面条“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削面如鱼儿跃”。吃起来内虚、外筋,柔软光滑,容易消化。

四. 山西省 晋中 和顺县 许村核桃

核桃产业为和顺特色农业八大产业之一,该县充分利用青城、松烟、平松等适宜核桃干果经济林种植的气候特点,发展起了以青城—松烟一带为主要区域的万亩核桃经济带,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拓宽了增收渠道。图为松烟镇许村核桃种植大户郭彦斌在晒核桃。

五. 山西省 晋中 寿阳县 马首茶食

马首的茶食和月饼在寿阳是相当有名的。茶食和月饼仍然坚持纯手工、传统工艺流程制造,这两种食品除了外形和口感相似外,里面的馅儿也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

茶食的皮酥且薄如蝉翼,每层厚度仅为0.2毫米,而整个皮儿也不足5毫米厚。月饼的皮是整体一块,但酥松的程度绝不亚于茶食,一食即碎、一含即化。

茶食和月饼的馅儿是多种多样的,有白糖的、红糖的,风味的不同更在细节,在白糖或红糖中加入更多的辅料,如青红丝、玫瑰丝、花生仁、核桃仁、芝麻、枣泥、蒜蓉、蜜枣等等,每种辅料的加入,味道各不相同,香甜松软、油而不腻、味美可口。

以前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制作茶食,招待亲朋好友。中秋节时才烘烤月饼。而今,茶食已成为人们的家常食品,月饼也不仅仅在中秋节才食用。在大超市、小商店随时随地都可以买到这两样美味甜点。

六. 山西省 晋中 晋中绵羊

【种质原产地】 山西省的中部地区

【主产区与分布】 山西省的中部地区

【形成历史】 在优越的自然生态条件下广大农民群众的精心选育和饲养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晋中绵羊。

【种质资源优缺点】 体格大,耐粗饲,易管理,抗病力强,好饲养,不择食,易肥育。 产毛量低,毛品质差。

七. 山西省 晋中 祁县 祁县酥梨

祁县酥梨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祁县酥梨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祁县酥梨有4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古县、城赵、峪口、东观等乡镇海拔800--1200米的丘陵山区。土层深厚、土壤肥沃、雨量适中、昼夜温差大、有效积温高等地理条件为优质酥梨生产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

套袋酥梨以其果形端正,洁白透黄、皮薄肉细,香甜酥脆,果汁多,糖分高、营养丰富、品质上乘的特点,被誉为"果中一绝、梨之上品",畅销国内各大城市,并打入国际市场。

地域范围

祁县酥梨种植主要集中在县辖行政区域小古县镇、东观镇等8个乡镇。

特定品质

祁县酥梨之所以品质优良,与当地特有的地理环境关系密切。祁县地处黄土高原,其所处的经纬度正是我国优质酥梨的理想产区;加之处在太岳山北麓,地势由东南渐向西北倾斜,从山地、丘陵逐渐过渡到平原,受光独特;全县境内年均无霜期171天,平均气温一般介于5~10℃之间;祁县属于干旱地区,降雨量偏少,雨量集中在6~8月份,酥梨通常在4月上中旬开花,这样就保证了其坐果率;另外,祁县年平均日照时数2667小时,一年中以5、6月份日照数最多,这就有效地保障了酥梨含糖量;祁县土壤属褐土和草甸土类型,其县内干湿季节交替明显,适于有机质分解和矿物质风化,通透性好,保水保肥。这些,很好地保障了祁县酥梨独有的品质特色,成为祁县酥梨特有的地理优势。

八. 山西省 晋中 和顺县 油布袋

油布袋

油布袋又名砍三刀,色呈金黄,绵甜利口,是山西人春节期间的主要食品之一。每年年关,家家制作,户户蒸食,代代相传,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山西劳动人民生活贫困,常年以玉米为主食。

为了改变这种单调乏味的饮食,山西人便创制了一种粗粮细制的食品。炸制时,为使麻油渗入其中,要在上面砍三刀,故称“砍三刀”。又因其吃起来油香四溢,故又称“油布袋”。

九. 山西省 晋中 榆社 手工布鞋

人老脚先衰,养生先养足。手工布鞋最显著特点是透气、吸汗性强,并增强足部对周围环境的伸展性和适应性,进而实现对人体从足部到身体的保养。猫头鞋又名虎头鞋,最能体现中国传统的女红水平。鞋体模猫状虎,憨态可掬,寓意避邪消灾、吉祥富贵。柔软的胎体对小儿的足部起到很好的保养作用。

十. 山西省 晋中 平遥县 合碗子

平遥过年或者节庆家家都要烹制一种独特风味的肉食品——“合碗子”。合碗子是专门用来放置肉食的土陶碗,烧制过不上色釉,较一般碗略浅。将猪膘、五花肉块在锅里煮,捞出,面上黄酒烧制,捞出,切成不同形状的块,每碗五两,如条形烧肉、块形大肉、蹄子块形连刀,按形状码在碗里,加葱节、姜片、食盐、大茴、花椒水,上笼蒸,下笼后,即可食用。在食用时,要加制好的上汤,如烧肉、丸子加清汤。大肉、蹄子加勾芡汤。

“合碗子”味道极佳,品种多样,有酱梅肉(糟肉)、烧肉、大肉、酥肉、蹄子、丸子、清蒸鸡肉等等。猪肉的不同部分选料切块,形状、口味均一样一味,大方块肉的叫大肉,条状的叫烧肉,菱形块的叫“蹄子”肘子,浸满酱豆腐汁的“糟肉”酱梅肉,还有丸子、鸡肉、羊肉等品种。合碗子的制作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历史,由于其使用了特制专用的器皿,采用了特殊讲究的烹饪方法,食用时肥而不腻,瘦而不柴,口味各异,深受人们的喜爱,也成了平遥老百姓过年、办宴席等必备的佳肴。

晋中市榆次十大特产榆次的特产方便带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