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的特产在哪里买 晋中榆次哪里有卖特产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3-30 12:26:39

一.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德盛园“头脑”

德盛园“头脑”

“头脑”是一种时令性滋补营养小吃。榆次的“头脑”最早,相传是根据明末清初山西著名人士傅山先生“八珍汤”的配方和工艺制作的。榆次城内南马道街有座古庙,名为“大乘寺”寺内建有藏经楼。民间传说,藏经楼落成后,傅山先生和其母曾在此住过一段时间。居住期间,因母年高体弱,为孝敬高堂0,傅山研制了用四种原料配制而成的“四物汤”即“头脑”让母亲每日早晨服用,后增补改进,又增加四种原料,成为八种,俗称“八珍汤”。后传入民间,成了广大群众喜爱的滋补食品。在清代,榆次市面有数家店堂经营“头脑”,其中衙门街“德盛园”最为有名,堪与太原“清黄芪、黄酒糟、煨面、良姜为主体,腌韭菜为引,食用时佐以“销麦”“帽盒子”等面食,具有软、绵、香、甜热的特点,而且无腥味,食之可口,益气调元,活气健胃,滋补虚劳亏损,是强身健体、益寿延年的佳品。

二.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榆次刀削面

以刀工、削技绝妙而被人称为飞刀削面。所用之刀是特制的瓦形刀。面要揉成尺余长的筒状,削面时人站锅前,一手托面,一手持刀从上向下往锅里削。削出的面条呈三棱形,条条宽厚长度一样。工艺精巧的厨师削出的面条“一根落汤锅,一根空中飘,一根刚出刀,根根削面如鱼儿跃”。吃起来内虚、外筋,柔软光滑,容易消化。

三.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榆次油糕

油糕,是以黄米(即软黍米面)为皮,糖料或枣泥、豆沙等为馅,经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泽金黄,外焦里嫩,绵软香甜,美味可口。

晋中一带,油糕的种类很多,因制作方法不同,有云片糕、枣糕(亦称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称;因“糕”与“高”谐音,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贵之意,人们往往在年节或婚丧嫁娶、孩子满月、过生日、老人寿诞、起房盖屋时食之,故又称年糕、喜糕。多年来,油糕伴随着人们送旧迎新、庆贺道喜,成为人民喜爱的传统食品。解放前,以榆次城内衙门街的“中兴德”及祁县、太谷一些老字号的油糕最为有名。

四.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三郝瓜

三郝瓜,人称"蜜罐子"又称"冰糖罐",因产于榆次潇河南岸的东郝、西郝、中郝三个村而得名。在榆次方言中"郝""合"同音,也称"三合"西瓜。

"三郝瓜"源于何时,无据可考。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7月,康熙皇帝巡游三晋,来到榆次,酷暑难耐,吃榆次土产三郝西瓜解渴消消暑,结果瓤脆泽丰,甘甜可口,顿感清心气爽,暑解渴去,喜悦之余,提笔亲书"剧暑悲难度,清秋喜却回",御定为朝廷贡瓜。从此"每岁瓜熟之时,知县即挑选精品,筐装骡运,专人护送到京城,贡于朝廷,岁贡640枚。至嘉庆三年(1798)后,奉上谕免其半,每岁正贡二百,随贡一百。至光绪六年(1880)才得永远豁免"。据《榆次史法》记载:进贡皇上"三郝瓜"前后达176年之久。故"三郝瓜"闻名天下。

"三郝瓜"瓜型端正,个头不大,但很均匀,皮薄而坚韧,易保存,瓜瓤沙脆,糖份高,连瓜皮都带甜味。它最大的特点是:将瓜切成两半,瓜瓤即能凸起,瓜皮不能闭合,盛夏酷暑,切开的瓜放置两天而不烂。清末大学者王平格(榆次西长寿人)曾为"三郝瓜"提诗云:"一股清味酿瓜园,不敢先尝奉至尊,幸得升乎安树艺,甘分滁沥是君恩。"

五.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榆次熏蛋

榆次熏蛋是山西晋中榆次的。

榆次“熏蛋”是民国年间,衙门街(现东大街)“同玉昌”熏肉铺的传统名产。“同玉昌”的老掌柜叫冀正安,人们只知道是多年的老字号,究竟最早起于何时,无据可考。据老人们传说:“同玉昌多年的老卤锅里的卤汤,从开张以来一直延用着,色重而味浓,人们叫‘老卤汤’”。

“熏蛋”:是选用鲜鸡蛋,先把蛋煮熟、去皮、放入卤锅浸泡,然后用柏木末熏制而成。其色质金黄,味道咸香可口,柏木的熏味更有特殊的香味,而且苍蝇不落,实为下酒、佐饭之佳肴。

六.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鱼羊包

鱼羊包被称为是一个汉字造就对"中华名小吃"。

鱼羊包是用新鲜鱼肉、新鲜羊肉、家传老汤及多种调味作料混合制作而成的肉陷食品,其配膳独特,营养合理,制作精细,滋味鲜美,皮薄馅嫩。

榆次有很多和小吃,榆次名吃首选“鱼羊包”:“鱼羊包"始创于公元1866年,寿阳名厨王大财跟随三代帝王师祁隽藻司厨行走大江南北,在吸收和掌握南北菜品的同时,注重对养生食品的研究,有一年祁隽藻的母亲因年老体弱,虽服用很多滋补药品身体仍不见恢复,而且常常厌食,家厨王大财根据祁母喜食包子、饺子的特点,用鱼肉和羊肉制作了养生膳食“鱼羊包”、“鱼羊饺”为祁母补养,经过一段时间的调养祁母的身体得以恢复。

“鱼羊包”传承人王同云在继承祖方的基础上潜心研究解决了“鱼肉”有腥味,“羊肉”有膻味的技术难题,使鱼羊肉馅通过渗汁增养产生了一种“灵味”,这种“灵味”就是“鲜”。所以今天人们品尝到了世界上最鲜最美的包子。

制作“鱼羊包”特色美食的肉馅2005年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明专利”授权。“鱼羊包”和“知鲜阁”等六项商标已在国家商标局注册。同时“鱼羊包”也获得政府和行业组织“中华面食面点创新奖”“中华名小吃”等十一项荣誉,2007年在中央电视台CCTY-2“赢在中国”第三赛季成功晋级108强,“鱼羊包”现已是晋中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七.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长凝大蒜

长凝大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长凝镇地处榆次市东。长凝紫皮蒜,蒜皮紫红,头肥瓣大,辛辣味浓,皮松瓣紧,水气充足,鲜嫩可口,每头四瓣或六瓣,捣成蒜泥隔夜不变色。

长凝大蒜种植历史悠久,明、清以来成为皇家贡品,在晋中以及省内外享有盛誉。长凝大蒜以蒜瓣肥大、色香味美、辣味纯正等特点深受消费者喜爱。特别是金鑫种植专业合作社和榆次区科技局长凝大蒜种植科技协会成立后,该协会会长麻富珍带领长凝镇蒜农种植户潜心研究长凝大蒜种植技术,使长凝大蒜的质量有了显著提高。“魏榆”牌长凝大蒜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品认证,并被评为“山西省十佳特色品牌产品”。

长凝大蒜

地域范围

长凝大蒜的地域保护范围为山西省晋中市榆次区长凝镇境内,包括东长凝村、西长凝村、壁达村、相立村、西沟村、辉举村等6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12°85′00″~112°94′00″,北纬37°60′00″~37°65′00″。主要涉及榆次区长凝镇的东长凝村、西长凝村、壁达村、相立村、西沟村、辉举村等6个行政村。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榆次长凝大蒜的品质特点是紫皮或白皮,四、六瓣,色香味美,辣味纯正,刀切后隔夜放置不退色、不变色,砸烂三天不变色,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因以上特点深受当地百姓的爱戴。长凝大蒜食后口无异味,用老陈醋腌制后颜色呈翠绿。 2、内在品质指标:经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蛋白质检测结果为5.42g/100g,高于普通产品检测均值5.2g/100g。维生素C检测结果为11.6mg/100g,明显高于普通产品检测均值7mg/100g。钾元素检测结果为5360mg/kg,高于普通产品检测均值4370mg/kg。钙元素检测结果为107mg/kg,高于普通产品检测均值100mg/kg。铜元素检测结果为1.47mg/kg,高于普通产品检测均值1.10mg/kg。锰元素检测结果为3.12mg/kg,高于普通产品检测均值2.4mg/kg。 3、安全要求:大蒜产品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NY5227-2004无公害食品大蒜》的安全指标,在包装、标识上须符合农业部《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进入市场遵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有关规定。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地域范围内的长凝大蒜生产经营者,在产品或包装上使用长凝大蒜的农产品地理标志,须向登记证书持有人提出申请。并按规定生产和使用标志,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长凝大蒜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结合标注形式)。

八.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榆次醋

榆次醋,具有一般醋的酸醇、味烈、味长等特点,同时,还具有香、绵、不沉淀的特点。另外,老陈酸储存时间越长越香酸可口,耐人品味。而且,过夏不霉、过冬不冻,颜色深橙,为山西醋中独具一格、质地优良的佳品。( 晋中)

九.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怀仁陈醋

怀仁陈醋是山西晋中榆次的。

山西的醋享誉海内外,尤以榆次、清徐为正宗。榆次怀仁的老醋坊,开办于明代万历年间,至清道光年,立号名为“钰泉庆”,世代传承。怀仁村地处平川,是古代榆次的重要集镇之一,盛产优质高粱,加之特定的水土和特殊的工艺,使其生产的陈醋优质味美、清亮鲜明、酸醇烈长,甜、绵、香、酸,余味无穷。

十.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榆次豆腐脑

榆次"三宝"之一的豆腐脑,历数百年而不衰,至今仍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榆次豆腐脑,奇特之处,在于"打卤"。

清朝年间,榆次小东关的白海马,以制作豆腐 脑而闻名远近。白海马的豆腐脑,由"三锅"组成。大铜锅里,是以上等的粉条、黄豆、淀粉及各种调料煮制而成的卤汁。售卖时将铜锅架在笼圈套盒里,下置木炭 盆以保温;火锅里,炖上丸子、猪肉片、油炸豆腐片等:直径尺余的砂锅(俗称皮锅)里,则盛着脑豆腐。食时,先将一勺脑豆腐盛入碗底,浇上铜锅里的粉条、黄 豆、卤汁,再放上火锅里的丸子、肉片、油炸豆腐片,再滴几滴香油。色泽微褐,香气四溢,尤适于冬季食用。

榆次特产去哪买榆次特产有哪些值得购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