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特产小吃都有哪些 凤县特色小吃排行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2-10 16:54:12

一. 陕西省 宝鸡 凤县 凤椒

西安秦椒干、韩城大红袍、凤县大红袍花椒等都很有名。秦椒素有“椒中之王”的美称,是陕西一项大宗出口商品,畅销国际市场。西安辣椒呈细而长,深红发亮,味辣浓香,易干耐藏,被称为“辣中之王”。同时,它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辣红素,辣椒素,蛋白质,脂肪,磷,铁等成份。能调剂品味,增进食欲,帮助消助消化。凤县大红袍花椒是凤县的名优土品,粒大、色艳、味浓、肉厚、外鲜红、内淡黄,果柄有小瓣,形似双耳,是与其它产地花椒最大不同之处。既是优质的调味品,又是重要的中药,用于佐料,使肉菜鲜美,且又去腥、杀菌功能。用于中药,有温中散寒、止痛等功效。凤县栽植花椒历史悠久,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凤椒卓越的内在品质,被专家赞誉为"花椒之王",是凤县的名品。凤椒又名"大红袍"其色鲜红、粒大、肉厚、有双耳、麻味悠久、清香浓郁,素有"香飘十里"之美誉。

陕西省凤县地处秦岭腹地,气温差大,这里有适宜花椒生长独天特厚的优势。凤县产的大红袍花椒,栽培历史悠久,具有上千年的历史。凤县产的“凤椒大红袍”,色艳、粒大、肉厚、味香、气浓,麻味素和芳香油含量高,品质佳优。与其他地区产的花椒最大的区分是椒柄上有两小瓣,形似“双耳”,故以“双耳”别具一格,名声远扬,人们赞称 “花椒之王”,是市场上很受欢迎的调味品和馈赠佳品。

“凤椒大红袍”在凤县虽有千年历史,且久负盛名,但由于过去受小农经济的束缚,一直停留在小打小闹,提篮小卖的阶段,不能发挥“凤椒大红袍”的优势。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凤县县委、县政府为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加速县域经济发展,把花椒确立为全县农业经济的特色产业的主导,大力发展。截至目前,全县己累计发展花椒4000多万株,今年花椒总产量达175万公斤,仅此一项,可使农民人均增加收入780元。

政策支持,多方服务,各行各业支援,把“凤椒大红袍”产业作强作大,促使了凤县“凤椒”生产发展和创名牌的进展。 引进扶持龙头企业,做好花椒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是凤县发展“凤椒大红袍”产业中的重要一环。在凤县县委、县政府的支持下,林业、农业等部门的积极参与,成立的陕西省大红袍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依托杨凌农业示范区的科技优势,采用“公司+农户+科技+基地”的运作模式,建立大红袍花椒标准化生产示范园,推广无公害化丰产栽培技术,实行定单产业。现销售网络遍及重庆、四川等10多个省、市。

打造品牌、宣传品牌、保护品牌,是凤县发展“凤椒大红袍”的重要举措。凤县县委、县政府在大力发生花椒生产中,要求栽种花椒达到百分之百的“凤椒大红袍”这一优质品种,对已往栽种的非优质品种,椒民们自觉进行更新,以保“凤椒大红袍”的声誉。近年来,“凤椒大红袍”频频出现在杨凌农高会、中国森林旅游览会等高规格的会展上,参与竞赛,角逐名牌,屡屡获得好评,连续三次获杨凌农高会“后稷奖”,使“凤椒大红袍”名声远扬。为了保护“凤椒大红袍”优秀品牌,凤县成立了“凤椒大红袍原产地域保护委员会”, 取得国家原产地域保护和中国绿色食品AA级认定,这将进一步促进凤县做大做强花椒产业,增加农民收入,使“凤椒”产业成为凤县特色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来凤漆筷

来凤漆筷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来凤漆筷已有160多年的历史。该产品是以名冠中外的来凤“金丝桐油”、“利川坝漆”等100多种原材料经30余道工序精制而成,该产品集适用、收藏于一体,色泽艳丽,古朴典雅、耐高温、耐摩擦、无毒无味、有杀菌抗癌等功能,是盛开在民族产品中的一朵奇葩。

国家质检总局于5月30日发布2008年第65号公告,批准对来凤漆筷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这是该县继凤头姜产品后再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国家质检总局公告内容明确了来凤漆筷的保护范围,为来凤县翔凤镇、绿水乡等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从公告之日起,来凤漆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来凤县质监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由国家质检总局公告批准。

来凤漆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来凤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来凤漆筷”地理标志产品范围的函》(来政函〔2006〕40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相翔凤镇、绿水乡、漫水乡、百福司镇、大河镇、旧司乡、三胡乡、革勒车乡等8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三.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来凤桐油

桐油,用来制造油漆、油墨、油布等。婴儿拉肚子、感染风寒之后,母亲在手心点一滴桐油,用火烤热,把温暖的手掌放在婴儿的背心和肚脐上揉搓或抚摸,其疗效有时候比吃西药更好。迷信鬼神的人,还用桐油炼妖、炼鬼。所谓炼妖、炼鬼,就是把桐油淋在石头上、树桩上、牛粪上,火烧之而已。

榨桐油的作坊,叫油坊。油坊里有巨大的石碾磨。用马或牛拉动石磨,碾碎桐子树的种子。

把碾碎了的种子,放进木榨。木榨的前方,油坊的梁上,悬挂着一根巨大的圆木,叫杵。几个男人,抱着杵,使出吃奶的劲,向前撞击木榨。

嘴里发出“嗨”一声喊,杵与榨撞击时发出“啪”一声响,桐油便一丝一丝地流了出来。这就是俗称的打油。

除了榨桐油之外,油坊还榨菜油和茶油。

油榨出来之后,渣滓被压成饼状,叫枯。菜枯可以做肥料。茶枯,除了做肥料之外,还用来闹鱼(闹:方言,即毒杀的意思)。茶枯很香,在河里撒几饼,鱼群就游过来吃。吃了茶枯的鱼,便一条一条地肚皮朝上,浮出水面,任人捕捉。桐枯也是很好的肥料。栽红薯苗的时候,在根部裹一点桐枯,就不用施别的肥料。红薯藤上不长虫,挖红薯的时候,连土里也见不到蚂蚁。

来凤桐油甲天下,卯洞(漫水乡、百福司镇)桐油甲来凤。

四. 陕西省 宝鸡 凤县 凤县苹果

凤县苹果是陕西省宝鸡市凤县的。凤县苹果个大均匀、色泽艳丽、皮薄汁浓、酸甜可口、果脆质细,质量高、耐贮藏、销路旺。

凤县古称凤州。位于宝鸡市西南端的秦岭南麓腹地。一条嘉陵江将凤县切割成“一江两岸”,是中国北方唯一受到长江水系滋润的县城。这里海拔高、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昼夜温差大,是南北气候的交汇、过渡带,发展苹果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

凤县气候适宜苹果生长,果品质量好。是省级优质果品基地。是凤县优势产业之一,苹果品种繁多,有红富士、新红星、秦冠等品种,其中新红星、红富士获省优称号。凤县是苹果适生区,独特的自然条件优势决定了苹果的优秀品质,这里海拔高、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所产苹果果面清洁、蜡质厚、着色鲜艳、硬度大、含糖量高、耐贮藏、货架期长。目前县上已建成以凤州、平木、唐藏、双石铺为中心的苹果生产基地,可年产苹果4万吨。

上世纪70年代,凤县曾被国家“三部一社”(农业部、商业部、外贸部、供销合作总社)确定为苹果外贸出口基地,以“红凤”商标为代表的果品远销香港、马来西亚等地区和东南亚市场,深受青睐;90年代,凤县生产的“新红星、秦冠、红富士”等苹果参加全省苹果评优,被评为一等奖;2003年至2004年,凤县晚熟品种“红富士”、“秦冠”在宝鸡市果品质量评优中被评为优质奖;2009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确定为“苹果基地县”;如今,“凤州金果”、“凤唐”牌苹果已是声名远播,供不应求……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来凤县 金丝桐油

金丝桐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丝桐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金丝桐油”是湖北省来凤县著名土,其浓度大﹑色泽橙亮金黄﹑可牵拉成丝,故有“金丝桐油”之美称。“金丝桐油”质量为中国桐油之冠,获湖北省“产品金奖”和“畅销产品奖”。

金丝桐油是一种良好的干性油,具有干燥快、比重轻、光泽好、不导电、抗热潮、耐酸碱及防腐防锈等优良特性,广泛应用于农业、军工、电器、化工以及家具、工艺品等行业。金丝桐油的医药价值很高:降低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和脆性,对治疗脑血栓后遗症和脑动脉硬化效果较好。民间还用桐油治疗小孩肚疼,将桐油搓热后直接敷在小孩肚脐上便可,更具杀菌之功能。

来凤县是湖北省油桐基地县之一,清《来凤县志》载:“桐油,膏桐所榨之 图2 来凤县种植的金丝油桐

.油也。树不甚高,而子相繁,花淡白,中有红缕,九、十月子熟,乃剥取以榨油,其油有黑白两种,其枯可粪田。”又载:“一名荏桐子,树实大而圆,取籽榨油,需用多端”;“桐之为性,最宜培养,不过两三年间,即取利无穷。”早在清朝同治年间,来凤县就有“万担桐油下洞庭”的赞誉;1953年中国国家政务院给“金丝桐油”颁发了“来凤桐油质量第一”的锦旗;1968年,来凤“金丝桐油”在湖北省桐油质量评比中名列榜首;1984年,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植物研究所对中国27个地区的桐油进行抽样化验,认定来凤“金丝桐油”质量为中国桐油之冠,并在《中国地图册》和《世界地图册》上对来凤“金丝桐油”作为土珍品进行介绍,堪称土家族聚居区的物华天宝;2005年在湖北省第二届林博会上来凤“金丝桐油”获得了“产品金奖”和“畅销产品奖”。

2009年,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通过,决定对湖北省来凤县申报的金丝桐油产品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9]

保护范围

金丝桐油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湖北省来凤县百福司镇、漫水乡、绿水乡、胡家坪林场、大河镇、旧司乡、革勒车乡、三胡乡、翔凤镇等9个乡镇、林场所辖行政区域。

六. 陕西省 宝鸡 凤县 凤党

党参属桔梗科党参属,党参的根为常用中药,味甘性平,具补气,益血,生津的功能,在我国各地皆有出产。凤县所产党参,芦头蜂窝状,俗称“狮子盘头”;芦下密集横纹,称“蚕项”;皮松肉紧,质地柔润,有弹性而易折,断面黄白相间,中间黄色,曲折环绕有裂隙和放射状花纹,称“菊花心”。气清香,味甜,口嚼粘牙,无渣,为党参中上品。

据《凤县志》和《凤县民国志》等资料记载:凤党以名贵质优享誉远销于东南亚、日、韩等地。清末时是朝廷的上等贡品,1964年凤县被省上列为凤党出口商品基地县;1987年凤党被陕西省作为名优地方产品推荐参加上海“中国首届中医药国际学术及展览会”。

由于过度采挖,凤党野生资源已濒临绝迹,一度出现无货供应,凤党品牌逐渐退出市场。近年来,凤县县委、县政府积极抢抓中药现代化机遇,实施“药椒大县”战略,把凤党的发展作为一项重要产业来抓,已建成党参种植基地500亩,凤党实施GAP认证,凤党重振雄风指日可待。

七. 陕西省 商洛 丹凤县 羚牛

羚牛是中国西部的珍稀动物。因躯体硕大,体重足足有三百公斤,外貌又像牛,故产地居民称它为野牛。成年后,角向后扭曲,因而又称“扭角羚”。

羚牛生活在海拔二千至四千米高山森林或草甸上。西藏和云南西部的毛色深褐,青海、四川的为红棕色,秦岭的则呈淡棕黄色,略带金色光泽,有“金毛羚牛”之称。

在秦岭太白山,无论是针叶林还是混交林,或是竹林丛生处,都是羚牛可以活动的场所。活动范围大,常可扩及百余公里。喜群居,冬季多为二、三头的小群,夏季集成十头左右、有时多达三十至五十头的大群。各群都有雄牛带领。春季高山仍处于冰雪封冻时,牛群迁入草木开始萌发生长的低谷,待夏季气温上升时,再迁至高山,初冬大雪时,又迁至中山过冬。

羚牛垂直迁徙时,上山成一条线,由牛“司令”带领,成年牛公在前,雌牛在后,犊牛夹在中间,一头接一头,秩序井然地登山。下山时,则散开成扇形。

羚牛白天采食多种植物。地面食物缺乏时,能站起来用前肢搭在树干上采食高处的树叶。牛群休息或吃草时,常有一头公牛在高处警戒,发现敌害,就以上下唇相挞,发出“吧—吧—”声的信号,然后带头奔逃。

羚牛于六月至八月发情,翌年二月至四月产仔。每胎多为一犊,偶产二犊。

八. 河南省 郑州市 惠济区 郑州小吃

郑州小吃

九. 浙江省 绍兴 柯桥区 绍兴小吃

传统食品类:孟大茂香糕、越味茴香豆、长塘角笋、糟鸡、越鸡、腐乳;霉系列:如霉干菜、霉千张、霉毛豆、霉苋菜梗;酱系列:酱鸡、酱鸭、酱菜等产品;现代食品类:银丝米面、中华鳖、珍珠粉;醉系列:如醉虾、醉鸡、醉鱼干等产品。( 绍兴)

十. 福建省 泉州 泉港区 泉州小吃

泉州小吃
凤县十大特产是什么凤县特产哪里最好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