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都有些啥特产啊图片大全 成都在哪可以买到特产呢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3-02-09 10:01:24

一. 四川省 成都 邛崃 周蹄花

周蹄花肥而不腻、嫩而不烂,其与众不同的美味秘密,是在汤里加了八种药膳。

二. 四川省 成都 新津 徐公茶

徐公茶由华夏茶文化专家、新津徐金华先生精工焙制之佳茗。徐公茶雅号碧潭飘雪。采明前上等细嫩碧绿茶芽,配质优形美伏天茉莉鲜朵,手工操作,精工窨制;芽因出云雾山,摄天地气,得个中三味;花因人工手择,洁嫩如雪,自在清芬。发水冲泡,见汤色澄碧,仿佛幽潭,乳花飘忽,浮悬水空,似碧潭飘雪。轻呷细品,齿舌遍香,有绿茶清香味,得茉莉魂。

三. 福建省 福州 福清 一都枇杷

一都枇杷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一都枇杷以果大色艳,肉厚汁多,味美爽口而闻名。 镇情简介 一都是福建东南滨海城市-福清市西部的一个美丽山区小镇。辖7个村居,1.1万人口,面积108平方公里。这里山林广袤,土地肥沃,水源丰富,是发展林果畜牧业的天然胜地。枇杷为主,梅李柑橘为辅的名优水果成为当地主导产业,是福清市主要的水果基地。 品种品质 一都山地15万亩,平均海拔300米,雾多,昼夜温差大,而且土层厚,土质肥沃,酸碱适度,特别适合枇杷生长。这里的枇杷果实饱满,色泽鲜艳,酸甜适中,口感特佳,是优秀的绿色食品和健身滋补佳品。 一都枇杷品种多,早中晚熟门类齐全。主要有:解放钟、早钟六号、大红袍等。特早熟品种“冬湖早”和特晚熟品种“红五星”也在推广之中。 一都枇杷主要品种比较 品名 特点 上市时间 早钟六号 早熟,果大而长,皮肉橙黄,甜酸适口 3月上旬-4月中旬 解放钟 晚熟,果特大,淡橙红色,易剥,甜中带酸 4月上旬-5月中旬 大红袍 果圆,橙红色,极甜,风味浓 3月下旬-4月下旬 科学管理 成立了枇杷协会、配备果树技术员,定期组织培训。建立优种繁育基地,全面普及嫁接改造、肥水管理、整修疏果、病虫害防治新技术。 营销服务 注册使用“融都”商标,现正进一步申报省优农产品“绿色食品”称号。组建了“都盛果品开发有限公司”,建成5600平方米水果专业批发市场,完善镇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整治奇行霸市行为,推进分等级销售,确保市场畅通.一都枇杷远销北京、上海、浙江、广东、福州等省市,今年有望进军沃尔玛等超市。

一都枇杷

福清市一都镇经济发展服务中心

10865125

枇杷(鲜水果)

四.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赖汤圆

因赖源鑫于1937年开办而得名。最初是在总府街一带摆摊设点,以卖“鸡油汤元”为业,所做汤圆皮薄滋润,心子香甜可口,日久而出名,后开店营业,遂以“赖汤圆”称之,流传至今,成为成都最具有代表性的名小吃。( 成都)

五.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一都米酒

要是你到永春县一都镇做客,热情的乡民便会敬上一杯色香味俱佳的米酒,让你沉醉其中。一都米酒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其制酒技术家喻户晓。酒是好酒,却没有商标,也没有装瓶,人们把酒储藏在瓮中,再严严实实地盖上一袋“沙包”,年代越久,这酒便会越发醇香。这醇美的米酒,永春人一喝就是几十年、几百年……

米酒一酿已千年

一都米酒源远流长,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史载:南宋绍兴年间,一都的进士陈光辞官后隐居岱山岩,与他同年中进士的朱熹曾多次前来拜访,两人在岱山上吟诗唱和,当时就有米酒助兴,朱熹把酒吟诗,赞美岱山为“月蓬第一峰”。可见,在此之前一都人就会酿制米酒了。

说米酒还得从红酒说起,这里有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太平年代,人们丰衣足食、安居乐业。当时的一都叫碧溪,在碧溪两岸山上居住着善良勤劳的人们。有一位教书的秀才喜欢游山玩水,他常带着妻子为他准备的饭囊登山探险。

一次,他上山时采到许多味美的野果,填饱了肚子后,将饭囊遗忘在一个向阳的山洞里。几个月后,秀才再去攀崖,见到自己遗漏的饭囊,拿起来一看,米饭变得微红,不但没有发霉,而且散发着一股浓浓的从来没有闻过的香味。他很高兴,将这个饭囊带回家,聪慧的妻子也很惊奇。她善于做馒头,从面粉的发酵想到米饭的发酵,便产生了一个试验的念头。

于是,秀才的妻子就蒸了一桶米饭、烧了一锅水,凉了以后倒入缸中,再将那个饭囊里的米饭均匀地拌入其中,将其密封。果然,缸中的米饭开始发酵,颜色逐渐变红,一股香气扑鼻而来,1个月后就能舀出清红透亮的红酒来。夫妻俩经过半辈子的精心研究,发明了制造红曲、红酒、米酒的原始技术,并传给了后代。就这样一代代地相传着,人们便喝上了红酒和米酒,并逐渐懂得了酒的制作方法、药用价值,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民间酒文化。

清代,一都设立黄坂汛,黄坂街(现为旧街)开始繁华,每逢墟日,漳平、大田、德化和安溪等地的部分农民和商贩会带着本地区的到这里来交易。其时,黄坂街就开起了几家酒铺,酒装在小瓮中,销往附近四个县,可谓远近闻名。一都米酒的制作工艺也越来越好,从制作红曲、选取原料到“烧酒”方法、储藏办法,人们经过反复试验,逐渐摸索出最好的酿酒技术,使米酒晶莹透亮、醇香诱人。

长期以来,米酒成为当地人居家必备的饮品。劳碌一天后,晚上饮点温酒,能起到舒筋活络、强身健体的功效;米酒还有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老中医常用它来做药,内外受伤、腰酸背痛都用得着;当地妇女“坐月子”要先喝几天米酒“散气”,再喝1个月的红酒“补气”;红酒和米酒还是人们炒菜、熬汤等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酿酒过程细又腻

酿造好米酒先要有好的红曲,现在一都只有两家会制作,据说是祖传秘方,不外传。据说是用曲霉和大米等合制而成,先将大米蒸熟放入地窖中,并掺入曲霉,经过特定的时间、温度、湿度和特定的工序,一粒粒大米饭就会变得暗红,形成红曲。人们用米换曲,至今还用斗量,双方都要“斟酌”一番度量和换算。

酿造米酒的主要原料有大米、红曲和冷开水。好的米酒都是用糯米制作,农民家家都有。经过加工的糯米蒸熟后,晾在竹匾上。山民们都能得到大自然的恩赐,从石崖缝里找到一个泉水汩汩直流的泉眼,将天然“矿泉水”引到家中,尽情地享用。在糯米饭凉却之时,烧开一锅“矿泉水”,冷却待用。

人们将糯米饭、红曲和冷开水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好,密封在大缸中。在农家小屋中,往往可以见到一个个大缸整齐地排列着,缸中的糯米正在发酵着,清红透亮地直冒泡儿。过一段日子,缸中的原料融化为一体,颜色由清红逐渐变成深红,最后变成暗红色。

发酵时间一般是20天至30天(不同的季节因气温不同发酵速度也不同),有经验的人靠眼观、口尝就可以判断出发酵的程度。然后在大缸中挤入一个酒盏,精红透亮、醇香甜美的红酒就会滤入其中,再将红酒一勺勺地舀起来,装入瓮中。

再发酵几天,就可“烧酒”了。山民们自制“烧酒鼎”,用木块加工成一个圆桶,上小下大,上部安装一口锅,锅中盛满冷水,水温一升高就要换掉。烧酒时将大缸中的原料分批倒入大锅中加热,上面紧盖一个“烧酒鼎”。火候要适度,大锅中的酒精随着蒸气上升,遇到“烧酒鼎”锅的底面冷却凝结,通过引管连绵不断地流出一股细小的米酒来。这米酒晶莹剔透、清甜爽口、香溢四方。

美酒养活一家人

酿造米酒的技术一代代传下来,现在一都各村都有几家米酒大户。永春县著名革命老区黄沙村的村民黄继就是一个典型,他家酿酒的技术经验是祖传的,也说不清是从哪一代开始酿酒了。乡亲们以前用的“烧酒鼎”都是向他家借的,说那鼎烧的酒又多又醇。

黄继的母亲今年70多岁了,酿酒用的糯米从推磨到机器碾米,不知用了几柜谷子,也记不起酿了多少酒,但她说自家烧的酒一缸也没坏过。现在子承母业,老人轻闲多了,谁家酿酒碰到什么难题常会上门请教,她都乐意解答,不留一点秘密。谁家要准备“坐月子”用的红酒、米酒,也总要邀请她去指导一番,她同样热情地上门当“顾问”,而且时常去看看,以免红酒发酸。

黄继家的屋里排满了大大小小的缸,远远地就可闻到酒香,那四季飘洒的酒香足以使人不喝也醉。每天,夫妻俩早起打扫卫生后,先要计划一下一天的工作。早饭后一般是蒸糯米饭、烧开水,中午或是舀红酒,或是“烧米酒”,下午就将各种原料均匀地倒入缸中,并且认真地编号。余下的时间还得准备猪食,黄继家常年都养四至六头猪,猪吃了“烧酒”后的酒糟特别会长膘,几个月就可以出栏,卖猪钱也是一笔可观的收入。夫妻俩就这样一天到晚忙个不停,即使天天洗澡换衣服,身上还时时散发着一股“酒气”。因为他家酿的酒质地好,销路也广,客户一般是上门来,或买散酒,或成批地载回去。黄家就靠着卖米酒过日子,还供养儿子在北京上大学。

酒文化多姿多彩

一都米酒成为当地的,红曲也成为。附近乡镇的人常常自己来或委托亲朋好友到一都买红曲,都说一都的红曲发酵酿成的酒与众不同,甘醇透亮、韵味十足。

因为家家户户都备有米酒(没有自酿的也会买点散装的),逢年过节、招待客人,难免要喝上几杯。久而久之,自然地孕育出一代一代善于喝酒的一都人,也自然地孕育出淳朴直爽、性格豪放的一都人。当地的人们从小就学会了品酒,很讲究酒的品位,在于质而不在于量,其中蕴藏着丰富的民间酒文化。

以敬酒为例,一般是主人先敬,先敬疏远的客人,再敬亲密的客人,前后敬一回是三杯,方显有诚意;客人酒量大的会回敬,显得有礼貌,也有礼尚往来之意;敬酒还可以增加餐桌上的气氛,方式不拘一格,如打通关、猜酒拳……

人们还可以从一个人喝酒时的仪态、言语,酒量大小,喝酒的方式来判断一个人的修养、性格和社会见识等。一个人力气的大小又与酒量大小有着某种联系,强壮的男人一般都很会喝酒,干起重活来力大无比,而且很有耐力。

一都人家家都备有米酒,人人都能说点酒文化或酒规矩来。

一都人的生活,因为米酒,变得更加有滋有味。

六. 浙江省 杭州 滨江区 都锦生织锦

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都锦生织锦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杭州丝织工艺品种丰富,织锦是其中较有特色的一种。杭州织锦明代就闻名全国,至清代,与南京“云锦”、苏州“宋锦”、四川“蜀锦”齐名。都锦生织锦,是杭州著名的织锦之一。1922年爱国工业家都锦生在杭州创立“都锦生丝织厂”。都锦生丝织厂在继承传统杭州织锦工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改进,研制出五彩锦绣,经纬起花丝织风景画等工艺,将中国画与西洋画的表现形式通过织锦工艺体现出来,形成特有的艺术风格。其产品在1926年美国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获金奖。都锦生织锦以装饰性的产品为主,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欣赏性织锦工艺品,品种有风景织锦(彩色、黑白)、丝织画轴、彩色锦绣、丝织人像等;另一类是实用织锦工艺品,色彩明艳,具有民族风格,品种有床罩、台毯、靠垫等。现杭州都锦生丝织厂,依然保留传统织锦的制作,外销至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

杭州自古繁华,也是丝绸之府。宋朝时,杭州城里便是一派"都市民女,罗绮如云"的景象,当时称的"宋锦"就是织锦。织锦是指有花纹图案的丝织品,成品富丽华贵、色彩斑斓,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现代杭州织锦集古代杭锦的明秀、蜀锦的古朴﹑苏锦的文雅和云锦的豪放于一体,并采用了科学的纬起花工艺,自成一派,独具风格,富有浓郁的东方民族特色。杭州织锦中的"五彩织锦"由至少5种以上的染色丝线织成,主要为"风景织锦"和"装饰织锦";而"黑白像景"则是由黑白二色织成,具有黑白照片的效果;"彩色像景"则是在"黑白像景"的基础上由手工着色而成的。织锦画卷细腻逼真,惟妙惟肖。在这丝丝缕缕的交织中,变幻出一个美不胜收的大千世界。

用织锦做衣料被面、装饰面料,雍容华贵,富丽堂皇,云蒸霞蔚。浓郁的民族传统气息扑面而来,真可谓"天上取样人间织"。杭州织锦被当今世界称为"神奇的东方之花"。

七. 四川省 成都 成华 成华猪

【主产区及分布】 产于四川省成都市的金牛、双流、郫县、温江等区县。分布于新都、金堂、广汉、什邡、彭县、灌县、崇庆、大邑、新津以及德阳、绵竹、龙泉等县。

产区农业基础好,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农产品和青绿饲料丰富,为养猪提供了良好的饲料条件。产区选种除注意母猪的繁殖性能外,还猪种体型外貌的选择。产区因市场需求因素,要求缩短猪的肥育期,多喜欢养体型较小的猪,并惯用大米、细糠、和豆科绿肥等饲料喂养。

成华猪品种形成历史

成华猪饲养历史悠久,据考古研究,成都平原多处东汉墓葬中发掘出陶猪、石猪。据扬雄《蜀都赋》“蜀人籴米肥猪”的记载推算,距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产区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条件好,粮食丰盛,又位于大中城市附近,商品猪需求量较大。当地群众为缩短肥育期、提高商品率,喜养体型较小的猪种。除注意母猪繁殖性能外,还十分注重体型外貌的选择,喜欢颜面皱纹少、耳较小(俗称“金钱耳”)、头部较轻的猪,多选择背腰宽、平直,腹圆而略下垂(俗称“船底肚”),全身被毛黑色的猪种。在养殖方法上,采取直线育肥的方式,习惯用大米、细糠等精料催肥,促进了成华猪品种的形成和发展。是成都平原地区的主要地方品种。

成华猪外貌特征

成华猪体型中等偏小,头方正,额面皱纹少而浅,耳较小、下垂,嘴筒长短适中。颈粗短,背腰较宽、微凹,腹圆、稍下垂,臀部较丰满。四肢较短,结实、直立。被毛黑色。06~7对,排列均匀。

成华猪品种特点

成华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148.9公斤,体长138.0厘米,胸围127.1厘米,体高74.3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128.9公斤,135.4厘米,121.1厘米,66.0厘米;母猪平均产仔猪10.74头,个体重0.87公斤;仔猪20日龄窝重33.9公斤,成华猪还具有早熟易肥、屠宰率较高和肉质细嫩的特点。

成华猪生产性能

生长发育:在中等营养水平下,成华后备公猪6月龄体重44.4公斤,母猪6月龄体重47.0公斤。据国营农牧场测定,成年公猪(22头)体重148.9公斤,体长138.0厘米,胸围127.1厘米;成年母猪(209头)相应为:128.9公斤,135.4厘米,121.1厘米。

繁殖性能:性成熟较早。小公猪59日龄能产生正常精子,农村饲养的公猪多在3~4月龄、体重25公斤开始配种,国营农牧场饲养的公猪多在8月龄、体重60公斤左右时配种。小母猪初次发情期为88日龄。农村饲养的母猪一般于6~8月龄、体重70公斤左右初配。经产母猪(398窝)平均产仔数10.74头,初生个体重0.87公斤,60日龄断乳成活数9.13头、窝重104.1公斤。

肥育性能:在混合精料不限量条件,饲养14l天,7.5月龄体重达93.1公斤,日增重535克,每公斤增重耗消化能11.3兆卡、可消化粗蛋白质525克。体重65.8~87.0公斤的肥猪,屠宰率70%左右,胴体瘦肉率41.2~46.1%。

八. 四川省 成都 崇州 崇州乌梅

崇州乌梅,怀远乌梅也是崇州农产品“一绝”。每年1万亩,正常年份每亩可产大约2000斤。梅子中的梅酸可软化血管,推迟血管硬化,具有防老抗衰作用。

简介 崇州乌梅崇州乌梅是四川特色土之一。崇州怀远一带生产的乌梅远销日本等地。乌梅别名酸梅、黄仔、合汉梅、干枝梅,为蔷薇科落叶乔木植物梅(Prunus mume)的近成熟果实,经烟火熏制而成。若用青梅以盐水日晒夜浸,10日后有白霜形成,叫做白霜梅,其功效类似,宜忌相同。

种植基地 崇州市引进韩国秀目企业集团,同崇阳酒业、大田农业公司合作投资在公议乡花果山建设千亩韩国秀目青梅酒原料生产基地。三家企业将依托现公议乡花果山种植的200多亩乌梅,一是采取由韩国秀目企业集团提供种植技术、资金和负责秀目青梅酒外销,崇阳酒业、大田农业公司负责乌梅种植、管护、品种改良和秀目青梅酒的生产及大陆地区销售,做大秀目青梅酒原料种植基地,做强秀目青梅酒产业;二是实行“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由公司与农户签订协议,农户负责乌梅种植和管护,公司负责技术指导和品种改良,规划用1-2年时间将乌梅种植规模扩大到1000亩以上;三是实行“订单”保护价收购,公司按1.2元/公斤的保护价负责全部收购“订单”种植的乌梅。

九. 四川省 成都 武侯 五胖鸭

五胖鸭是四川著名的清真风味。

食品简介:皮色金黄,皮酥肉嫩,肥而不腻,味鲜适口,别具一格。

五胖鸭 - 制作方法

1.选料:宰杀:选用肥嫩活鸭,宰杀煺毛,清洗干净,翼下开膛,掏除全部内脏,洗净血污,从小腿关节处切去两爪,平放于案板上,用小竹签把-锁住,以免漏水。

2.配料:将各种料混合拌匀。将全量料的6/7分别均匀装入50只鸭的腹腔内,留1/7料备用。

3.制坯:把用竹片做的一头为叉形,一头为平形的小竹撑子放入鸭坯体腔内,将叉形一头撑在背脊骨上,平头撑在胸脯上,使鸭胸挺起,以便在烤制时不致肩缩。然后用钩挂住鸭头,放入100℃的沸水内烫皮。先烫头颈部,再烫全身,使鸭皮伸展,体形美观。烫好后将鸭头向上挂起,用毛巾擦干鸭身,再在鸭体表面均匀地涂抹一层饴糖,挂起晾干。

4.烤制:先将青柴炭在炉内烧红,把炭火向四周推开,再将特制的耐火砂碗7只放入炉中央。位置要放在进炉烤制的鸭坯下面。将上述1/7的备用配料按50只鸭分批烤制的数量,分次放入砂碗内,以散发香味熏蒸鸭坯和接取烤鸭滴油,待炉温升到65~75℃时,即可将鸭坯挂入炉膛翻烤。先烤鸭胸,后烤侧面,从进炉到烤熟约需30分钟,中间需翻转10余次。出炉后从切口倒出腹内的汤水,取出竹撑子和配料渣,即为成品。

十.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凤都茭白

茭白是我国特有的水生蔬菜,属禾本科,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根际有白色匍匐茎,春天萌发产生新株。世界上把茭白作为蔬菜栽培的只有我国和越南。古人称茭白为“菰”。在唐代以前,茭白被当作粮食作物栽培,它的种子叫菰米或雕胡,是“六谷”(稌、黍、稷、粱、麦、菰)之一。后来人们发现,有些菰因感染上黑粉菌而不抽穗,且植株毫无病象,茎部不断膨大,逐渐形成纺锤形的肉质茎,这就是我们现在食用的茭白。这样,人们就利用黑粉菌阻止茭白开花结果,繁殖这种有病在身的畸型植株作为蔬菜。现在,人们反而把那些健康的、会抽穗结果的茭白看作是退化、野生种了。初夏或秋季抽生花茎,顶生大圆锥花序,雌雄同株,雌花在上,雄花在下。结狭圆柱形颖果,这就是“菰米”。茭白性喜温湿的气候,适于粘壤土生长。古代的茭白为秋季一熟茭,到明朝时选育出了夏秋两熟茭。茭白在我国从东北至华南都有栽培,以太湖流域最多,著名品种均出于无锡、苏州和杭州一带。它味道鲜美,有一定营养价值。据《本草纲目》记载,茭白具有“解烦热,调肠胃”的药效,还有解毒利尿之功能。茭白的营养丰富。每100克茭白含粗蛋白21.75-23.35克,脂肪0.63-0.66克,维生素c685-720毫克,还原糖9.16-9.44克,氨其酸11.26-12.69克。茭白含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其中,苏氨酸、甲硫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等为人体所必需的氨基酸。1000多年前,茭白、莼菜、鲈鱼被列为江南三大名菜。

凤都镇茭白依托传统在其独特的气候土壤条件下生长,以其嫩、白、脆、净、味美为特点,并富含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等22种营养成分,品种有双季茭和单季茭。双季茭在每年的古历四月初和九月初开始采收;单季茭分为早熟、中熟、晚熟,均为新技术改良新品系。如果采用大棚栽培的早熟茭可赶在五一节日期间上市,因此凤都茭白在市场上享有较高的信誉。

凤都茭白按熟性和生态类型,栽培茭白可分以下种类:

(一)一熟茭

1.田茭 栽培于浅水田中。春季移栽,当年秋季收秋茭。

2.塘茭 栽培于池塘、水沟边。春季移栽,当年收秋茭。

(二)二熟茭

1.夏秋兼用型 春季移栽当年秋季收秋茭,翌年夏季收夏茭。秋茭、夏茭的产量相差不大。一般为每亩每季1200-1500公斤。

2.夏茭为主型 春季(或夏末)移栽,当年秋季收获秋茭,翌年夏季收夏茭。秋茭产量较低,一般每亩400-600公斤;夏茭产量较高,一般每亩2000公斤左右。

成都的特产有哪些请详细介绍成都特产排行榜前十名可带走图片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