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象山特产有啥 浙江象山特产哪里买便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2-05-01 05:36:34

一. 浙江省 嘉兴 平湖 杜瓜

学名栝楼,中药瓜蒌,俗称苦瓜,是平湖传统中药材,瓜皮、瓜仁、根块,均可入药。平湖杜瓜,具有瓜大、皮厚、籽粗、含脂高的特点。据1986、1987年南京药学院、上海市药检所鉴定:“平湖瓜蒌”系瓜蒌正品,乃正品,乃地道药材富含三萜皂、有机酸、糖类及色素。其根块(天药粉)经香港中文大学杨显荣博士鉴测,可提炼花粉蛋白质,治疗爱滋病。( 平湖)

二.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象山梭子蟹

象山梭子蟹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梭子蟹,学名“蝤蛑”,有些地方俗称“白蟹”。因头胸甲呈梭子形,故名。甲壳的中央有三个突起,所以又称“三疣梭子蟹”。雄性脐尖而光滑,螯长大,壳面带青色;雌性脐圆有绒毛,壳面呈赭色,或有斑点。梭子蟹肉肥味美,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且适宜于海水暂养增肥。头胸甲梭形,宽几乎为长的2倍;头胸甲表面覆盖有细小的颗粒,具2条颗粒横向隆堤及3个疣状突起;额具2只锐齿;前侧缘具9只锐齿,末齿长刺状,向外突出。螯脚粗壮,长度较头胸甲宽长;长节棱柱形,雄性长节较修长,前缘具4锐棘。

梭子蟹,俗称梭子蟹、白蟹,属于甲壳纲、十足目、梭子蟹科,是中国沿海的重要经济蟹类。其生长迅速,养殖利润丰厚,已经成为中国沿海地区重要的养殖品种。梭子蟹一般在3-5 梭子蟹1

米深海底生活及繁殖,冬天移居到10-30米的深海,喜在泥沙底部穴居。其适应盐度为16‰-35‰,水温在4℃-34℃,PH值在7-9之间,最适盐度为26‰-32‰之间,最适温度在22℃-28℃。水质要求清新、高溶氧,当环境不适应或脱壳不遂时有自切步足现象,步足切断后能再生。 十足目短尾次目梭子蟹科梭子蟹属的1种,又名蝤蛑,因头胸甲呈梭形而胃、心区背面又有 3个显著的疣突而得名。梭子蟹属在印度-西太平洋区已知50多种,中国沿海已有17种,本种产于中国、日本和朝鲜。前侧缘斜拱形,有9个锐齿,后缘末端有一刺。第4(末)对步足的掌节与指节似桨状,为游泳足。雄性的腹部呈长三角形,雌性成体的腹部近圆形。 梭子蟹栖于近岸水深 7~100米的软泥、砂泥底石下或水草中。在潮间带低潮线上也可采获少量较小的或中等的个体。它们常用前 3对步足的指尖在海底缓慢地爬行,用游泳足游动,或向侧前方前进,或向侧后方倒退。遇敌时,向上举起大螯自卫或攻击对方,或用游泳足末2节掘砂而将身体直立地潜入底内。它们有夜出觅食的习性,有明显的趋光性,可用灯火诱捕。

形态特征

梭子蟹的体色随周围环境而变异。生活于砂底的个体,头胸甲呈 梭子蟹2

浅灰绿色,前鳃区具一圆形白斑,螯足大部分为紫红色带白色斑点,一部分或整个腹面为白色,前3对步足长节和腕节也呈白色,掌部为蓝白色,软毛棕色,指节紫蓝色或紫红色,第4对步足为绿色带白斑点,指端紫蓝色。生活在海草间的个体体色较深。为杂食性,鱼、虾、贝、藻均食,甚至也食同类,喜食动物尸体。 头胸甲呈梭形,稍隆起。表面有3个显著的疣状隆起,1个在胃区,2个在心区。其体型似椭圆,两端尖尖如织布梭,故有三疣梭子蟹之名。两前侧缘各具9个锯齿,第9锯齿特别长大,向左右伸延。额缘具4枚小齿。额部两侧有1对能转动的带柄复眼。有胸足5对。螫足发达,长节呈棱柱形,内缘具钝齿。第4对步足指节扁平宽薄如桨,适于游泳。腹部扁平(俗称蟹脐),雄蟹腹部呈三角形,雌蟹呈圆形。雄蟹背面茶绿色,雌蟹紫色,腹面均为灰白色。 好的梭子蟹的几个特点: 1.好梭蟹的背部呈青色且坚硬,腹部饱满厚重。还可以仔细观察蟹小腿,腿部坚硬,很难捏动的最肥满。 2.看腹脐。好梭蟹的腹脐一般呈浅红色,红色越多且肚脐结实蟹越肥满。 3.看蟹盖。看蟹盖可以知道膏黄的丰满度,盖两边的尖上,是否有黄红色的东西,它越多证明它的膏黄就越多。这只能鉴别母蟹。

繁殖季节

交配季节在黄、渤海自4~5月到初冬,在福建沿海自3~4 梭子蟹3

月至11~12月,除两性成熟的个体交配外,尚未完全发育成熟的雌体有时也可接受交配。每年4~5月,雌蟹洄游,聚集于近岸浅海港湾或河口附近繁殖,产出的受精卵抱在腹部的腹肢上,每只雌蟹繁殖季节能产2~3次卵,总数约几十万至二百万粒,刚产出的卵为黄色,约2周后变为黑褐色。孵化为溞状幼体,营浮游生活,共5期,第5期蜕皮后进入大眼幼体期,再经1次蜕皮即成为幼蟹,由小至大约经过20多次蜕壳。一般寿命约3年。三疣梭子蟹成长很快,最大体重可达0.5千克。 梭子蟹的渔汛一年有春秋两次,渔期长,产量高,体大肉多,味鲜美,营养丰富,尤其是卵巢和肝脏。卵巢可供作上等调味品。肉除鲜食外,还可制作罐头,畅销国内外。壳可作药材用,又可提取甲壳质,广泛用于多种工业。黄海和东海年产量各有1~2万吨上下。为中国最重要的海产蟹,经济意义重大。近似种南海和东海还有远海梭子蟹 (P.pelagicus)和红星梭子蟹 (P.san-guinolentus),在南海为常见经济种。

经济价值

肉多,脂膏肥满,味鲜美,营养丰富。每百克蟹内含蛋白质14克、脂肪2.6克。鲜食以蒸食为主,还可盐渍加工“枪蟹”、蟹酱,蟹卵经漂洗晒干即成为“蟹籽”,均是海味品中之上品。 暖温性多年生大型蟹类动物,也是中国最大的一种蟹类。善于游泳, 梭子蟹4

也会掘泥沙,常潜伏海底或河口附近,性凶猛好斗,繁殖力强,生长快。3月末蟹群游向浅水区产卵,怀卵蟹最大个体达750克,4月中、下旬为产卵盛期,从第一幼蟹期到成熟期,一般需3年。近岸产卵场雌蟹占80%以上,外海则雄蟹较多,主要渔期在4月份;据老渔民反映,越冬期间的气温或越冬场的水温高低对梭子蟹的渔获量有较大影响。谷雨前后蟹体最丰满,虽然秋季也可捕到,但不肥满(但越冬前雄蟹特别丰满肥大,有“谷茬公蟹”之说),雄蟹俗称“尖脐”,未成熟雄蟹称“查脐子”,雌蟹俗称“圆脐”,以雌蟹为好,怀卵大蟹又叫“石榴黄”,雌雄蟹市场价格相差悬殊。蟹肉色洁白,肉多,肉质细嫩,膏似凝脂,味道鲜美。尤其是两钳状螯足之肉,呈丝状而带甜味,蟹黄色艳味香,食之别有风味,因而久负盛名,居海鲜之首。如清代李渔所言,“蟹鲜而肥,甘而腻,白似玉而贵似金,已造色香味三者之极,更无一物可以上之”。 梭子蟹每百克肉含蛋白质14克,脂肪2.6克及其他营养元素若干。一般食用方法是清蒸,将其肉蘸以姜末醋汁,佐以醇酒,别有风味。唐代大诗人白居易有言“陆珍熊掌烂,海味蟹螯成”,将海蟹螯足与熊掌合提并论。除鲜食外,还可晒成蟹米,研磨蟹酱,腌制全蟹(卤螃蟹),制成罐头等。蟹壳可做甲壳素原料,经济效益非常可观。 由于近些年的过度捕捞,梭子蟹自然资源也正日益减少。为适应市场需要和适当保护资源,近年沿海有的地方已开展人工养殖。据介绍,养殖以土池为佳,池塘结构同精养对虾土池相似,面积以中小型为宜,水深1.5米~2米,并保持良好水质,池底铺设粗砂及隐蔽场所,让其栖息。同一养殖池必须放养同规格苗种,避免自相残杀。另一方法是秋季交尾后,将捕获的瘦蟹放入土池内蓄养,投喂小杂鱼、小贝类等,促使增肥,初冬时收获供应市场。

营养价值

梭子蟹肉质细嫩、洁白,富含蛋白质、脂肪及多种矿物质。梭子蟹在冬季徊游季节个体最为健壮,一般重250克左右,最大可达500克。雌蟹红膏满盖,口味极佳。梭子蟹可鲜食,或蒸、或煎、或炒,或一切两半炖豆板酱,或用蟹炒年糕、炒咸菜、煮豆腐,是沿海一带居民餐桌上的常菜。亦可腌食,就是将新鲜梭子蟹投入盐卤中浸泡,数日后即可食用,俗称“新风抢蟹’。过去,渔民因梭子蟹产量高,常挑选膏满活蟹,将黄剔入碗中,风吹日晒令其凝固,即成“蟹黄饼”,风味特佳,但产量少,一般人难尝此味。

三.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沙里璧

沙里璧

沙里璧意即黄沙璧玉,用洁白糯米粉包以桂花猪油芝麻馅,作椭圆形状,在热水中煮熟后,放在黄豆粉中滚一滚。雪白粉嫩的白圆子,在黄豆粉中一滚,吃起来另有香味,寓意是沙中之璧玉。

四.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美人指葡萄

成熟期8月初,促成培7月中下旬。果皮呈鲜红色,基部稍淡。欧亚种,易感霜霉病、黑痘病和灰霉病。需避雨栽培。本品种果穗长圆锥形,500-700克。最重可达1700克,果细长形(纵横比为3:1),粒重12克,皮薄而脆,难剥,果肉紧密而脆,可切片,可溶性固形16-17%,着色从先端开始。

五. 浙江省 舟山 普陀 素斋

普陀山的素斋也一向受到海内外游客的好评,如果有兴趣也可以在寺内吃一顿素斋。普陀山的三大寺(普济寺、法雨寺、佛顶山慧济寺)的斋堂都有方便香客赶斋的时间。一般早餐为5:30~6:00,中饭为10:00~11:00,晚饭16:30-17:00左右。到时候不妨到客堂打听一下,花十几块钱吃一顿斋饭,别有一种风味。

六. 浙江省 杭州 虾子冬笋

原料:

生冬笋肉400克、干虾子5克、味精2克、湿淀粉10克、白糖10克、奶汤125毫升、色拉油500毫升、

绍酒10毫升

制法:

1、将冬笋洗净,切成4厘米长、1厘米宽、8厘米厚的片。

2、炒锅置中火上烧热,下色拉油,至100度时,倒入冬笋“养”炸3分钟,即倒入漏勺,沥去油。

3、锅内留油10毫升,倒入虾子略煸,即放入冬笋,加绍酒、酱油、白糖及奶汤,盖好锅盖,用小火煮3分钟,放入味精,用湿淀粉调稀勾芡,顺锅边淋入芝麻油,颠动炒锅,出锅装盘即成。

特点:

冬笋鲜嫩爽脆,配以鲜香虾子,其味更佳。是1956年浙江省认定的36个杭州名菜之一。

七. 浙江省 宁波 慈溪 养蜂

我国人工养蜂开始很早,晋皇甫谧《高士传》载,东汉延熹年间(158--167),有个叫姜岐的隐士,汉阳太守桥玄邀他去做官,他不从,伪托生病。后来,姜岐母亲病死,他干脆把田产让给了兄弟姜岑,自己隐居深山,以养猪和养蜂为生。好多人跑来向他请教养蜂的技术,一时间经营养蜂者竟多达300余人,可见,养蜂在汉代已很发达。养蜂是慈溪农民的传统副业。清康熙《余姚县志》中记载道:“蚕、蜂二者,民利存焉。”

慈溪现代养蜂业的发达开始于本世纪50年代后期。当时,慈溪从外地引入了意大利蜂,并开始采用活框蜂箱养蜂。至1967年,慈溪已有蜂1.5万群。进入80年代后,慈溪的养蜂业异军突起,迅猛发展。1987年,全市的养蜂户达到3580户,从业人员1万余人,养蜂近20万群,蜂产品产值达6000万元。其中建塘牛角尖村为全国闻名的“养蜂村”,全村养蜂7700群,产值150万元,超过农业生产总值1.3倍。蜜蜂的饲养方法以大转地饲养为主,所谓大转地饲养,是指流动于全国各地,追花夺蜜的放蜂法,它可广泛利用全国各地的蜜源,生产周期较长,产量较高。慈溪农民为夺得蜂蜜生产的好收成,常常举家终年在外,风餐露宿,四海为家,足迹远至新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在外春繁、生产、越冬。蜜蜂的大量养殖,使得蜂蜜、皇浆、蜂蜡、花粉等蜂产品产量逐年提高,慈溪年产蜂蜜1万多吨,皇浆100多吨。为就地消化蜂蜜资源,慈溪还创办了蜂蜜加工企业,制成的皇浆蜜、花粉蜜、皇浆酒、“中国蜂宝”等销往上海、杭州等地和东南亚国家

1980--1991年,慈溪蜂业产值已连续11年位居全国之冠,国家农业部把慈溪定点为全国优质蜂产品基地。( 慈溪)

八. 浙江省 舟山 岱山 山蕨

浙江岱山县衢山镇盛产蜈蚣属中极品,金头赤足的少棘蜈蚣,其药理作用远胜于其它种类的蜈蚣,每年有上千万条野生蜈蚣供应市场。被医学界誉为“蜈蚣之乡”。

春季是我市野生蜈蚣采集的时节,蜈蚣是常用的名贵中药材,全国蜈蚣年产销量近亿条,主要分大陆出的“红头百爪多棘蜈蚣”和舟山产的“金头赤足少棘蜈蚣”两大品系。主治小儿惊风、抽搐痉挛、半身不遂,破伤风症、风湿顽癖、疮病、毒蛇咬伤等症,据现代研究表明,其药理作用具有抗癌,抗真菌等功能,具有熄风镇痉,政毒散结,通络止痛的功效,颇受国内外客商的青睐,产品供不应求。衢山镇位于舟山群岛中部,是我国沿海南北航线与长江"黄金水道""T"型交汇点,东有国际航道穿越岛域,四周环山,古有"海上通衢大道"之称。属岱山县,东经122度16分—122度26分之间,岛屿陆域面积71.84平方公里(本岛59平方公里)。

全岛呈西南到东北走向,最近点离大、小洋山仅11.8公里,西北距上海芦潮港34海里,盛产的金头蜈蚣品质为最上乘,在医疗界声望极高,国内外市场供不应求。全镇辖5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2个渔业队,总人口60764人。全镇工农业总产值9.2亿元,其中渔业总产值6.9亿元,工业总产值1.8亿元,是一个以渔为主的镇。介于北纬30度24分—30度28分,辖79岛89礁。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5公里,四周多滩涂港湾。

蜈蚣作为一种名贵的中药材,其浸酒加工、活体取毒以及与其它中药材配制成胶囊等产品的开发在保健市场上将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全岛呈盆地式结构,最高点观音山海拨314.4米,中间盆地宽阔,相连成片,其中桂太平原面积14平方公里。西南距宁波镇海港47海里,蜈蚣产品开发尤其是金头赤足少棘蜈蚣的开发还是一块处女地。2001年7月实施以岛建镇后,改变了过去各自为政的局面,全镇上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使衢山镇各业经济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九. 浙江省 台州 温岭 糟羹

糟羹分为甜羹、咸羹,通常在年十四家家户户必吃此羹。咸羹主要以10多种蔬菜,肉类,海鲜为主,切成颗粒状,炒半成熟后加米粉浆或淀粉浆制成。

此美食起源于戚继光抗寇时老百姓答谢将士的食物。大唐初年,小城还仅是个渔村,且常遭海盗的抢劫骚扰。当时有一位大将叫尉迟恭,发动兵士筑城拒盗。开工那天,正好是正月十四,老百姓照例要闹元宵,海盗就乘机而入。尉迟恭闻报,一面派兵抵御,一面加紧筑城。入夜,风雪交加,百姓就在一起商量:烧些什么点心去犒劳筑城的士兵呢?有的提议送酒菜去,好让士兵御寒。但将军严令兵士是不许饮酒的。有个老汉想出了个两全之计:用带糟的新酒当水,调上肉丝、冬笋丝、香菇、油泡、川豆鼓等肉菜和面,制成“糟羹”,味美且能御寒。大家便把“糟羹”烧好送去。兵士吃了“糟羹”浑身是劲,不久就筑好了城墙。从此,小城中元宵节吃“糟羹”的习俗,世代沿袭。甜羹主要以年糕、川豆瓣、橘脯、葡萄干、小汤圆等制成。老临海人吃羹一般不用调羹,用的是筷子,更绝的是手捧一碗糟羹蹲于家门口不用筷子不用调羹,顺着碗沿,转一圈,一口下来,一碗糟羹已入腹内。

十. 浙江省 宁波 象山 宁波黄鱼干

产品名称: 宁波黄鱼干

产品别名:黄花鱼,黄瓜鱼,江鱼

产品产地:宁波

产品特性:营养丰富,肉嫩少骨

产品简介: 黄鱼,又名黄花鱼,黄瓜鱼,江鱼,栖于黄海、南海和东海,产于象山港口、舟山的嵊列岛洋面。因鱼头内有两颗称为鱼脑石的小石头,故又名石首鱼,古人有"栋子开花石首来"之描述。每年春季,黄鱼向沿海洄游,可绵亘数里,声如响雷;秋冬季又向深海区游移,是中国主要经济鱼类之一,也是宁波著名的海品。

黄鱼,市上所见的有种,体形壮阔、鳞粗、形小者,俗称小鲜,或名小黄鱼;体长,鳞细、形大者,俗名大黄鱼。阴历四月起捕,叫"头水黄鱼",五月端午前后起捕则称"二水黄鱼";六月上旬起捕名曰"三水黄鱼";八月起捕则称"桂花黄鱼"了。黄鱼营养丰富,含17种氨基酸,肉嫩少骨,鲜食、炙烧、蒸食、腌制、晒鲞皆可。古人有《黄鱼》诗赞道: 琐碎金鳞软玉膏,冰缸满载入关舫。 女儿未受郎君聘,错伴春筵媚老饕。

产品历史:黄鱼食法众多。用宁波雪里蕻咸菜黄鱼,称"咸菜大汤黄鱼",是宁波名菜之一,鲜美无比、别具风味。用酱油红烧,称"红烧黄鱼"佐酒下饭皆宜。黄鱼晒干称"白鲞",可长期贮藏。古书《菽园杂记》记载:"痢疾最忌油腻、生冷、唯白鲞宜食。"鱼膘,俗称黄鱼肚,营养丰富,为上等补品,可治多种疾病。黄鱼籽,蒸熟炙干,为佐酒佳肴。

黄鱼还有很高药用价值。李时珍在《本草纲日》中称黄鱼"甘平、无毒。合莼作羹,开胃益气。""头中石鲩,研末或烧灰水服,主淋沥,小便不通,煮汁服,可解1毒、野菌毒、蛊毒。"鲞皮,治毒虫咬伤、贴之可愈。黄鱼可谓全身是宝。

象山特产必买清单象山特产排名前十名有哪些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