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湘西龙山特产腊肉 经典湘西特产腊肉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5-13 20:25:23

一.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叶下红

又名橡皮草,我县高山地区均有生长。石苇科,两年生草本植物。茎高一尺左右,茎上着叶,叶长一尺左右,宽约一寸五分,正面深绿色,背面红色,由细小红 色粉末组成,板状,有弹性。性平、微涩,治结核性盗汗有特效。( 龙山)

二. 湖南省 湘西州 古丈 湘西菊花石雕

菊花石雕集天然菊花石与人工雕刻艺术融为一体独有的艺术珍宝。(湘西)

三. 湖南省 湘西州 永顺 湘西黄牛

湘西黄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湘西黄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湘西黄牛主产于湖南省湘西北地区。性情温驯,耐粗饲、耐热,体型中等,发育匀称,前躯略高,肌肉发达,骨骼结实,肩峰高,头短小,额宽阔,角形不一,颈细长,颈垂大,胸部发达,背腰平直,腰臀肌肉发达,尾长而细,四肢筋腱明显、强壮有力。毛色一般以黄色、褐色为主。成年公牛平均体重为334.3公斤,母牛为240.2公斤,屠宰率为39-54.4%,净肉率为46.87%。

主产于湖南省湘西北地区。性情温驯,耐粗饲、耐热,体型中等,发育匀称,前躯略高,肌肉发达,骨骼结实,肩峰高,头短小,额宽阔,角形不一,颈细长,颈垂大,胸部发达,背腰平直,腰臀肌肉发达,尾长而细,四肢筋腱明显、强壮有力。毛色一般以黄色、褐色为主。成年公牛平均体重为334.3公斤,母牛为240.2公斤,屠宰率为39-54.4%,净肉率为46.87%。

产地及环境

湘西黄牛产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慈利县,以及石门、桃源、沅陵、辰溪、麻阳、芷江、新晃等县的部分地方。主要产区为凤凰、花垣、大庸、桑植、永顺、慈利六县。产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北边缘,西南与黔东接壤,西北与川鄂毗邻,东南以雪峰山西部山脉为屏障,东北至澧水下游。位于东经109°14′~111°36′,北纬27°32′~29°44′。境内为武陵山脉所盘亘。山势陡峻,岭间为小块盆地与丘陵相间。海拔最高为1890米,最低为82米。澧水、沅水北部支流贯穿全境,向东北流入洞庭湖。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6.1~16.8℃,无霜期240~270天,年降雨量为1300~1800毫米。但因境内地势复杂,而形成多种小气候。产区中山为黄壤,肥力较好,低山为黄棕壤,丘陵盆地多为红壤与紫色土。在这种生态条件下,亚热带植物发育甚好,森林覆盖率为34%。草场资源丰富,全区草山面积约1400万亩,其中山地草丛类,疏林草丛类和山地草甸类草场以禾本科草类为主,占59.6%。牧草主要有冬茅、野古草、马唐、雀稗、细柄草等。豆科牧草占21.7%,其余为菊科、蓼科等多种草类。产区山多坪少,地广人稀,耕地面积共410万亩,其中旱土占30.9%。梯田坡地多,生产条件差,耕作粗放。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玉米,其次为小麦、红薯、大豆、马铃薯、荞麦、高梁,以及花生、芝麻、烟叶、甘蔗等。粮食产量中,水稻占60%,杂粮占40%。

地域范围

湘西黄牛产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边陲的武陵山脉中部,北与张家界永定区接壤,东与怀化市沅陵、辰溪县毗连,南与怀化市麻阳相邻,西与贵州铜仁、重庆、秀山、酉阳交界。地处东经109°10′—110°55′,北纬27°44′—29°47′。湘西黄牛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西自治州的凤凰、永顺、花垣、龙山、吉首、泸溪、古丈、保靖等县,在湘中、湘南和湖北省鄂西地区、重庆黔江区、贵州铜仁地区都有零星分布。1982年4月,中国南方六省在凤凰县召开黄牛优良品种鉴定会,确定湘西黄牛中心产区以凤凰县腊尔山区的柳薄乡为主,其次为凤凰县禾库、米良等乡镇。2007年5月,经农业部批准,湘西黄牛保种区设在凤凰县腊尔山区。目前,湘西自治州存栏湘西黄牛260243头,其中公牛149798头,母牛103534头,阉牛6911头,产量3万吨。

四. 湖南省 湘西州 永顺 土家炒米

土家族人的炒米,即爆花米。将糯米蒸熟放凉,晒干后,用细砂石在铁锅中炒0花而成;食用时用开水冲食外,也可以拌以苞谷糖或薯糖,做成饼糕炒米糖。

五. 湖南省 邵阳市 绥宁 尖椒炒腊肉

【菜名】 尖椒炒腊肉 【所属菜系】 湘菜 【特点】 浓香鲜美,风味独特。 【原料】 腊肉250克,红、绿尖辣椒各50克,料酒4克,酱油3克,味精2克,干辣椒2克,豆豉3克,油70克,鸡汤适量。 【制作过程】 (1)将整条腊肉去皮,切成片。红绿尖辣椒切成段。(2)起锅放开水将腊肉焯一下,捞出。另起锅放底油,投入豆豉、干辣椒、尖椒爆香,放腊肉、料酒、酱油、味精、鸡汤烧开后用微火焖10分钟,收干汁出盘。

六.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石蛙焖汤

石蛙,俗叫“石梆”或叫“梆梆”,产于山区溪沟岩穴,形若蟾蜍,叫声若狗,眼珠杏红,腹淡黄,背面呈黑色,长有肉疙塔,大者有斤余。剥皮去脏后,小炒焖汤,汤沸下蛙皮加佐料。肉嫩骨红,香味若鸡,食后久存余香,是对小孩助消化的佳肴。

七.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八树

学名小卫矛,卫矛科小灌木。高0·5米至2米,茎干及老枝有窄条状四棱木 栓翅。羽状复叶对生,矩圆状披针形,长约6厘米,宽2厘米,叶背近脉处常有稀疏细 毛。伞形花序,"只有一至二朵花,花梗短,长3厘米以下,花与叶同时开放。春发秋 落。果紫红色,近球状,有四浅裂。是预防和治疗漆毒的良药,民间有"你七(漆) 我八,你讲打我讲杀"的俗语。我县高、申山地区均有野生,少数漆农有家培。( 龙山)

八. 湖南省 湘西州 龙山 石牌百合

石牌镇位于湖南省龙山县县城北33公里,总面积68.3平方公里,一万六千多人。近年来,龙山县石牌镇由于百合产业大力发展,从一个普通的边贸小镇,一跃成为享誉全国的一村一品百合示范镇。

多年来,百合种植与加工逐步成为石牌镇主导产业,全镇农户80%以上的收入来源于百合种植加工,拥有30亩以上百合种植大户105户,百合加工龙头企业2个,百合加工大户42户,百合专业合作社1个,从事百合加工和销售的人员超过250人;建立了百合批发市场1个,年鲜百合交易量达2万吨左右。干鲜百合更是远销上海、杭州、武汉、广州、郑州等地,热销上海世博会。

2011年8月,石牌镇获得“全国一村一品(百合)示范镇”荣誉。

2012年,石牌镇百合种植突破1.6万亩,总产量1.5万吨,总产值1.8亿,人均增收11215元。

九. 湖南省 永州市 江华 盘王腊肉

盘王腊肉

盘王腊肉又称瑶山腊肉,是瑶族色香味上乘的佳肴美食。

俗话说:“南岭无山不有瑶”,千百年来,此处的盘王后裔赖以生存的地盘是莽莽青山、陡坡与峡谷,望天田土寥寥无几,黍菽、小米、旱禾,终年糊不上口,乃狩猎山兽略补食用。每次所猎山兽分食有余,则腌渍处理并悬挂于火炉头上让火燎烟熏使之不断干化,以备日后食用之需,谓之熏(或烘)腊肉。所熏烘的动物头身,从前皆是猎获的飞禽走兽,往后逐渐演化为庭苑饲养的牲猪与家禽,以致专取所宰牲猪肥瘦适量的精肉。历代相传以此法制作腊肉,系盘王首创,故名盘王腊肉。所以,每年十月十六纪念盘王生日的“盘王节”,瑶族同胞祭祀远祖时,总少不了这项精制的腊肉供品。

凡尝食过这种盘王腊肉者均皆体验到,经纯蒸或拌合配料爆炒摆放在桌面后,眼观其肉质金黄透亮,夹食则口感极佳,骨肉喷香皮脆,大块头也肥而不腻,留下了“冬至腊肉喷喷香”的口碑,遐迩闻名。

近年来,海外瑶胞年年都飘洋过海,返回中国,奔赴江华瑶山来寻根访祖,视此为瑶族圣地。1995年“盘王节”,当美国“全美瑶人协会”访华团一行31人,迈进盘王殿膜拜远祖盘王时,目睹着盘王腊肉祭品,其对瑶族共同祖先的思念孝敬之深情莫不油然而生,心潮激荡。他们皆以能亲见与品尝盘王腊肉而感到无限庆幸。

十. 湖南省 湘潭市 韶山 乡里腊肉

这里所说的腊肉并不是城市饭店里的那种一小片一小片的腊肉,而是那种肥肥腻腻,大块大块的正宗的乡里腊肉。这种腊肉只有在乡下才有,即使是被带到了城市,那也一定是变了味道的。

乡里的腊肉黄中透黑,黑中冒着油,是用松枝和谷壳熏制而成的。把刚杀的大肥猪大卸成八块,放在盐水缸里浸上十天半月,再用绳子穿起来挂在炕上。炕必定是独占一间小屋,密封着。生松枝加上谷壳点燃后,慢慢燃烧,却燃不起火焰,只有一缕浓烟从火堆里冒出,慢慢地扩散,逐渐充满整个小屋。生火的人这时必然是三步并做两步地往外飞奔。等关上门,一边大口大口喘着粗气,一边用手揉着被熏出了泪水的双眼。方想离去,总又有点不放心,生怕里面有什么会引起火灾,于是再憋足了一口气推开门,在烟雾中摸索着来到火堆旁,再检查一下周围会不会有起火的隐患,这才狗急跳墙一般裹着一团烟雾飞奔出来。等得喘匀了气,身上兀自还冒烟。这时,如果在屋子外面张望,势必看见房顶的瓦缝里青烟缭绕,恍若仙境。

初时,肉还在吧吧嗒嗒地滴着盐水,但熏得三两天,水滴干了,肉也开始泛出浅浅的黄色。再熏上十天半月,黄色已经完全掩盖了原来的白色,变得黄橙橙的,极其诱人。但要让人一见就流口水,必然要等到一个月后,那时肉已经开始散发香味,这时烟雾可以小一些了。那香味是实实在在的,仿佛可以触摸到的,乡里人就喜欢这种实实在在的香味。花香太飘渺了,若有若无的,那是城市里的高雅人才感受得到的,乡里的人没有那份心思,只有这腊肉的香味才能令他们心里踏实,才能令他们在艰辛的劳作之后体会到生活的乐趣。

腊肉熏得黄中带黑的时候,烟便可以停下来,家里人便可以经常进去了。有事没事只要经过这屋子,必定会仰头来望那一炕黑黝黝的腊肉。尽管已经数过很多遍了,但仍然禁不住再数一次,数着数着,脸色就变了,仔细一看,那腊肉的某一角竟然被老鼠偷偷吃了一些,于是就会大骂起来。

烟停了两三天,腊肉便可以收藏起来了,于是便把装谷子的柜子清扫一下。这种柜子是用上好的樟木做成的,既牢实又防蛀虫。先在柜子里铺上一层厚厚的干稻草,再将用尼龙纸裹好的腊肉放进去,上面再铺一层稻草,以预防潮湿。这样,腊肉便被稳稳地装在柜子里了。平时是不吃的,只有家里来了尊贵的客人,或者是逢年过节的时候,才打开柜子,用磨得铮亮的菜刀切下一块,放到锅里去洗。待到洗干净了,腊肉便褪去了那层黝黑的外衣,变得黄橙橙、油渍渍的,别说吃,就是看一眼,也会是一种享受。

乡里腊肉切得很厚很大,若是炒,一碗腊肉必定有半碗油,乡里的人吃了这腊肉,喝了这油,身上便有了力气,眼睛便有了光彩。走起路来虎虎生风,干起活来生龙活虎。那些肉、那些油吃到了肚里,化做了力气和热血,也化作了坚毅和信心。

湖南特产农家湘西烟熏腊肉腊肉湖南特产正宗五花肉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