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个城市的特产绘画合集 中国各大城市绘画素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1 07:28:31

一. 山东省 济宁 邹城市 洪山苹果

洪山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洪山苹果

邹城市香城镇果蔬协会

苹果(学名:Malus pumila)是水果的一种,是蔷薇科苹果亚科苹果属植物,其树为落叶乔木。苹果的果实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是人们经常食用的水果之一。

苹果是一种低热量食物,每100克只产生60千卡热量。苹果中营养成分可溶性大,易被人体吸收,故有“活水”之称,其有利于溶解硫元素,使皮肤润滑柔嫩 。据说“每天一苹果,医生远离我”。

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2013年全世界的苹果产量为8082万吨,超过葡萄的7718万吨,排世界第二位(第一位是香蕉:1.067亿吨) 。毫无疑问,苹果是温带水果之王 。

苹果营养丰富,相当于补品。

二.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曹街子的萝卜

曹街子的萝卜

蒙城西南,距城四十五华里的曹街子,村子周围附近,约百亩地上,盛产萝卜,远近闻名,妇孺皆知。建国前,乡土教材亦有记载:“曹街子萝卜,坛城的白菜……”。故此,曹街子萝卜,远销南京、蚌埠、淮南、界首;近销蒙城、涡阳、利辛、凤台等地。凡往来经过曹街子的客商行人,总是要买些带回去,有的人还专程来此地购买。

曹街子萝卜,明清时期,就很驰名。它不仅具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即味道好,颜色正,内瓤白嫩清脆,甜辣适口,而且还富有医药价值,如伤风感冒,咳嗽气闷,吃后感到舒服,似乎病情减轻,所以,萝卜又叫“顺气丸”。人们常说:“吃冬萝卜喝清茶,饿坏大夫算个啥。”所以有些人总时常把萝卜作为客桌上的一种食品,或者当作礼物送人。

曹街子共有一百二十多户人家,曹姓居多,庄中间有一条东西街道,约两千多口人,几乎家家都有萝卜生产园地,亩儿八分不等,大都靠萝卜生产,增加经济收入。因为不论大小集镇市场,一听说是曹街子萝卜,极好出售。曹街子萝卜颜色有两种,即:青、红两种。萝卜的形状亦是两种:一种是圆形,生长在土层上面,显得又大又圆,叫“大顶红”;一种是长形,生长在土层下面,乍看之下,似小而实大,又叫“贼不偷”。这两种类型的萝卜,最大的可长到二至三公斤,一般的一公斤以上。每到秋末冬初,收获季节,异常喜人。

三. 江苏省 扬州市 仪征 伸缩自如的专利餐桌

“全家乐牌新概念餐桌”专利家具,诚征合作!伸缩比大、运用自如、专利号ZL93236122.6,家具新概念!诚征投资、转让、加工、经营合作伙伴!http://www.0514.net/canzhuo 江苏仪征陈尚理电话0514-34124131、这个餐桌有什么用处?本产品系根据现阶段我国城镇居民生活特点而设计的,它能较好满足小家庭住房面积较小、就餐人数时有变化的临时性需要,能给居家生活带来方便,增添快乐,故名“全家乐牌”。2、为啥叫“新概念餐桌”?新在哪里?所称“新概念”包含有如下三个新内含:一、新的形式:它收张均为圆形,适宜中式聚餐,不象加长变形桌只适合西式份餐。张开时桌面直径150cm,桌中设有搁菜转盘;收拢时桌面直径90cm,搁菜盘即成为小桌面。二、新的结构:本产品采用金属和木板两种材料制造,全部是板式结构,有利于机械化批量生产。桌体分为四个单元,由同轴伸缩架联结成整体。张开时由金属架支撑,桌体平稳时在搁菜盘四周设有托轮,以保证转盘不倾斜,收拢时外形完整,无拼凑痕迹。三、新的性能:该桌型具有较好的实用性,现以两种桌型作比较来说明。一是传统性的方、圆变形桌,其基本开头是方桌(通常为85cm见方),另在四边附加四块月牙形面板形成圆桌,由方形变圆形后,周长增加38cm,面积增加0.41m2,只增加1个座位;另一种是常见的腰圆变形桌,其基本形状是小圆桌(直径通过为90cm),将桌面从蹭分开后在空档内填充两真方板形成腰圆桌,由圆形变为腰圆形后,周长增加80cm,面积增加0.36m2,只增加2个座位;而新概念餐桌变形前后,周长增加188cm,面积增加1.13m2,可增加6个座位,一经对照其优异性不言而谕。该产品设计有两种规格。一是148-90cm;另一为128-80cm。前者适合于厅堂面积在10m2以上的家庭使用,后者适合于厅堂不足10m2的家庭使用。3、有专利权吗?由于具有新形式,经国家专利局审批授于了专利权,专利号ZL93236122.6,这对保护经营者权益有一定作用。 4、这么好的东东别人不会仿制吗?由于是板式结构,适宜机械化批量生产;所用金属套件均属非标异型件,市场不通用;而且本产品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给仿造者增加相当难度,有利于经营者保持应有的市场份额。 5、用什么方式与你合作?1、投资合作;2、技术入投;3、技术转让;4、加工订货。6、你有成品卖吗?产品业经初试,有小批量投放市场。7、怎样联系项目持有人? 产品项目持有人:陈尚理专利号:ZL93236122.6网址:http://www.0514.net/canzhuoE-mail:9906999@126.com联系电话:0514-3412413 3441169( 仪征)

四. 江苏省 盐城市 滨海 盐城海盐

盐城海盐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盐城市区美景(15张)盐城从西汉武帝元狩4年(前119年)建立盐渎县,当时这里遍地皆为煮盐亭场,到处是盐河, “渎”就是运盐之河的意思。东晋安帝义熙7年(411年)时更名为盐城县,以 “环城皆盐场”而得名。盐城历经了两千多年的历史沉淀,处处散发着浓郁的海盐文化。古代以盛产“淮盐”而享誉华夏,古称“淮夷地”。早在战国时期即“煮海为盐”,《史记》载“东海有海盐之饶”。秦汉时则“煮海兴利、穿渠通运”,已成为渔盐兴旺之地。唐时,“甲东南之富、边饷半出于兹”的淮南盐场,仅盐城就有“盐亭一百二十三所”。唐宝应年间,境内设有海陵监、盐城监,每岁煮盐百余万石,其时盐城已成为东南沿海重要的盐业生产中心。盐城是名副其实的“盐”城。在各地地名当中,至今仍保留着“团”、“灶”、“总”、“丿”“仓”等与盐业生产管理相关的名称。“团”,是盐区生产组织,灶户“聚团共煎”的生产形式。每个盐场设几个团,每团设若干灶户,旧时以“团”为地名的,多分布在古淮南盐区的东台、大丰,如南团、西团、卞团等。目盐城市区

本数据来源于百度地图,最终结果以百度地图数据为准。

前,仍保留大丰的西团镇,全市还有18个村、48个自然村组的地名与“团”有关。“灶”,是灶民煎盐的重要设施,境内因“灶”称名的有头灶、阜宁的三灶镇、四灶等6个乡镇,另有85个村及368个自然村组也是因“灶”而得名。“总”,是盐场灶民聚居的单位。明初大规模的“洪武赶散”,移民来到荒漠的海滨烧盐,为了对散居在沿海的灶民实施管理,各场设总若干,以次为序。清嘉庆时,东台富安盐场就设有30个总。今天沿海乡镇地名中仍保留有一总、二总、三总等地名,境内还有7个村和37个自然村组以“总”命名。“仓”,即盐仓,以枯枝牡丹名扬天下的亭湖区便仓镇当年就是伍佑盐场的便仓所在地。境内还有东台三仓镇以及11个村和18个自然村组因“仓”设名。“丿”是明后期及清代灶民煮盐的主要生产工具之一,其形同铁锅,略比锅浅,径园三尺,深3-4寸。境内以“丿”命名的乡镇,有东台的曹丿镇、大丰的潘丿镇,市内还有6村和13个自然村组亦是以“丿”为地名。

盐城海盐产地范围为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新洋港、黄沙港镇107.37平方公里滩涂,滨海县滨淮镇东罾村、玉华村78.5平方公里滩涂,响水县陈家港镇、黄海农场210平方公里滩涂。

五. 云南省 丽江 华坪县 纳西族的七星披肩

近代以来,丽江纳西族男子服饰与邻近汉族的基本相同。一般说来,农村青壮年男子下地劳动多穿一排布扣的对襟衣,外罩羊皮坎肩,下着长裤,穿本地布鞋,免冠或打头帕(俗称“搭头”),腰束带子;平日或赶街时多穿汉式长布衫,戴毡帽。妇女服饰,则明显保留本民族特点。她们内穿汗衫,中穿右衽宽腰大袖的大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外加毛质或布质的坎肩,下穿长裤(下脚不缝边),打脚带,脚穿挑绣图案的布绒面、皮底船形绣花鞋,逢年过节才穿袜子或裹上脚布。衣服多为蓝、白、青三色,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百褶围腰。妇女下地劳动或外出走亲访友时,再披上羊皮披肩。披肩的制作颇为精巧,背面上端衬着黑平绒或黑色毛幅巾,其下用七对皮条穗订有并排的七个绣花小圆布圈(早先妇女披肩肩部还有两个较大的绣花圆布圈以代表日月),这种“披星戴月”的披肩,象征着纳西族妇女的勤劳。已婚妇女在头顶梳发打髻,戴圆形的纱帕(“古井”);姑娘们则将发辫盘在脑后,戴布头巾或黑绒小帽。少数山区妇女,多着麻布衣裙。

泸沽湖云南一侧纳西族的服饰,与丽江纳西族有明显的差别。男女儿童13岁前均穿长衫,13岁行过成年礼(即女子穿裙子、男子穿裤子)后,他们才换上成人服装。成年妇女喜穿红、蓝、紫色的上衣,用彩色布条镶边,钉双排纽扣,穿浅蓝和白色衬里的双百褶裙,裙长及足背。她们还喜束红、黄色腰带,穿青布绣花鞋。青年男子头梳小辫,或盘在头顶或垂于脑后,壮年则戴自制青布小帽或皮帽。他们喜欢藏族服饰,如戴藏式呢帽,穿藏靴,佩铜、银质的大耳环,显得英姿骁勇。

新中国成立后,丽江纳西族的服饰有了较大变化,其趋势是向节省布料、便于劳动和工作的方向发展,且与汉族基本相同,只是姑娘们一般都还有一套民族服装。泸沽湖畔纳西族的服饰则变化不大。

六. 台湾省 基隆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

全家福的甜酒酿元宵完全是手工自制,在基隆非常知名。所谓的“酒酿”,是用白色的小糯米泡酒酿制而成,而全家福的酒酿,在香醇的酒味中还掺杂着淡淡的桂花香,尝起来酸酸甜甜的,再加上各式手工包馅元宵,就是一碗热乎乎的甜酒酿,此外,也可买生元宵回家自煮,惟冬至、元宵时节,可得事先预订,否则一颗难求。( 基隆)

七. 安徽省 宣城市 皖贝母

皖贝母

八. 江苏省 盐城市 东台 东台西瓜

东台西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产于江苏省东台市境内的西瓜,谓之“东台西瓜”

东台西瓜(1张)东台于2008年通过中国园艺学会西瓜专业委员会组织的评审,成为全国第一个“中国西瓜之乡”。
“东台西瓜”商标已经获准国家商标局注册,是第一个突破了农产品产地证明商标空白,成为目前国内唯一获准具有地理标志的国家注册的瓜类产品。
“东台西瓜”已有800多年的种植历史, 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土壤条件、丰富的种植经验形成了自有的风味特色。特小凤、早春红玉等品种,从果型大小、色泽到内在品质均适应市场需求,产品十分畅销,甜透大江南北。
“东台西瓜”是真正的无公害西瓜、绿色西瓜、有机西瓜。
“东台西瓜”目前供应市场的绝大部分为小果型西瓜,一般单重为1.5~2.0KG,有晶黄果肉和鲜红瓜瓤两种类型,种子特小,外皮淡绿青色条纹。
晶黄果肉型“东台西瓜”:分特小凤、特小兰等品种,口感细腻、多汁,是消暑解渴佳品。
鲜红瓜瓤型“东台西瓜”:一般品种为早春红玉品种,糖度高、纤维少,更以其甘甜多汁、营养丰富。
“东台西瓜”:产品质量过硬。普遍采用大棚多层覆盖保护地栽培,病虫害发生轻,注重施用有机肥料和钾肥,其产品经审定取得了省级无公害认证和国家绿色食品质标志,达到品质优良、食用安全的要求。
包装精美别致。小果型西瓜既是人们消费食用的佳品,也是馈赠亲友的礼品。经营者十分注重内在质量和箱型设计,坚持规格分级套网罩,分品种定量包装,以赢得消费者的称心满意。
东台西瓜年供货量60万吨,供货季节4-10月。

“东台西瓜”成为一个知名品牌。东台西瓜已有800多年的种植历史, 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优越的土壤条件、丰富的种植经验形成了自有的风味特色。特小凤、早春红玉等品种,从果型大小、色泽到内在品质均适应市场需求,产品十分畅销,甜透大江南北。近年来,东台西瓜相继创出无公害西瓜、绿色西瓜、有机西瓜,现又提升到原产地西瓜,品牌更响了,名气更大了,这是东台市着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化战略的又一喜人成绩。
形成了西瓜产业板块。20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开始,东台西瓜面积每年以1万多亩速度递增,全市有20万亩西瓜,总产达到60多万吨,销售收入近8亿元,亩均收入3800元,西瓜产业已成为东台农民致富的主导产业。现西瓜种植规模已超过全市蔬菜瓜果总面积的1/5,超过全省大棚西瓜种植面积的1/4,规模优势愈发显现。地域上主要分布于范公堤东10多个乡镇及农场,其中三仓镇是西瓜中心区。该镇官苴村是个“西瓜村”,瓜农有528户,占总农户数的95%以上;常年种植本村的大棚西瓜3200多亩,占耕地面积的90%以上;到外地承包种瓜1万多亩,户均收入10万元以上。大户周增斌种了250亩瓜,2005年纯收益50多万元。
市场半径越来越宽。“东台西瓜”的品牌提升了市场知名度,形成了一个比较完善的产销衔接机制,主要销地是上海、杭州、南京、苏州、无锡,近两年又陆续打入了南昌、武汉、福州等地,市场半径不断扩大。在销售方式上,过去主要是组织起来到大城市去推介、展销,后来主动把大城市的市场负责人请来考察,与其签订销售协议,现在已经转变为大市场拿着订单到东台来要货。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是,东台活跃着一支二、三千人的西瓜经纪人队伍。他们直接到瓜棚边收购,瓜农们不要出门就可把西瓜卖个好价钱。三仓镇经纪人王青2004年投资60多万元,办起了瓜果批发市场,把市场办到了瓜田旁。为促进销售,东台市还成立了西瓜产销协会,成员由30亩以上瓜农和经纪人组成,连接全市1万多瓜农,兴办了“中华西瓜网”,为瓜农提供了一个进入市场的平台。
走高效农业规模化之路。“东台西瓜”已具备了较好的基础,如何进一步发挥优势,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把“东台西瓜”的产业水平做得更高,让更多的农民从西瓜中得到更多的收益,东台人很有信心,也有扎实的措施。力争用五年时间,把全市西瓜种植面积扩大到30万亩,亩均收入5000元以上。主要措施是,发挥特色产品、区域种植、优质安全优势,优化生态环境,增加设施投入,健全产业链,加速产业化。生产上的主攻方向是不断推进西瓜品种更新,继续扩大双层大棚普及示范,完善滴灌等配套技术;经营上的主攻方向是用足用好“东台西瓜”品牌,统一标识,统一标准,同时为经纪人营造宽松发展环境,进一步发挥好西瓜产销协会、瓜果批发市场等载体作用,提高瓜

西瓜照片(2张)农进入市场的组织程度。
据悉,东台市是全国闻名的“西瓜之乡”,是江苏省最大的西瓜生产基地。三仓、弶港、四灶等10多个镇西瓜种植面积达25万亩,总产量100万吨以上,年销售收入达15亿元。

九.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十. 海南省 三亚 三亚的传统面点

把香喷喷的面包和水油酥皮叠在一起捏成罗旋形,中间包入糖椰丝和炒芝麻仁作成的馅料,这就是三亚椰丝糕。椰丝糕外观是黄白相间的罗旋形,吃起来椰味浓郁、松脆爽口。( 三亚)
河南土特产绘画作品大全特产绘画简单又漂亮图片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