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铜峡市十大特产图片 青铜峡特产必买清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08 04:42:33

一. 河南省 三门峡市 义马市 义马糟蛋

糟蛋系采用鸡蛋和黄酒酒糟加工酿制而成。传说是晚清时浙江绍兴一个酿酒师傅把这种工艺传到了三门峡。它用料严格,工艺讲究,成品蛋蛋心呈红黄色细腻糊状,无硬心,有蛋香、脂香、酒香等多种香味,味悠长可口,风味独特。

成品蛋宜存放于清凉处,随吃随捞,食时去壳,加香油少许,是豫西有名的风味食品。

二. 河南省 三门峡市 陕州区 五香面豆

面豆是独具特色的豫西传统面食小吃,其采用手工工艺,用精制的小麦面经过揉面、发酵、搓揉成条、刀切成如大豆一样的颗粒、用白绵土做介质焙烤而成。因其味道的酥、脆、香、耐保藏、具有养胃、开胃的作用,就成为豫西一带人出行远游和重大节日待客的特色小吃。

五香面豆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从选料到工艺上进一步精细,再加之其村特有的白绵土和天然井水,生产出的面豆外观洁白、入口酥脆、香气浓郁,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对久闷不食和胃溃疡有较好的疗效,同时还具有久存不霉变,不加任何添加剂,而成为豫西地区面豆生产的品牌,并以其独特的风味深受食者喜欢,产品已远销全国各地。

三.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卢氏 虎皮竹帘

卢氏县生产的竹帘大都选用花斑竹作原料,经过选材、炭烤、对节配花、削刮编织等工序精制而成,它以底色青中透红,花纹斑斓,貌似虎皮而赢得"虎皮竹帘"的美称。
卢氏竹材资源丰富,大部分属花斑竹。全县从事竹器生产的集体和个人遍布城乡各地。产品除竹帘外,还有笸萝、筛子、竹篓、箩头、篮子等。
虎皮竹帘使用的原料斑竹,竹质坚韧,含油蜡质大。加工成竹帘后,色泽鲜明,

四. 河南省 三门峡市 渑池 仰韶大杏

仰韶大杏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仰韶大杏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仰韶大杏,又名仰韶黄杏,河南省渑池县的水果类。因渑池县为仰韶文化发祥地而命名。渑池县属秦岭余脉,为豫西丘陵山区,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其果形似鸡蛋,俗称鸡蛋杏,果实成熟后,核肉分离,摇晃有响声,又称“响铃杏”。因其个大、色泽鲜艳、皮薄肉厚、无筋、酸甜可口、营养价值高。2011年,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

仰韶大杏因产于举世闻名的仰韶文化发祥地河南省渑池县而得名,已有2 图2 渑池县仰韶大杏采摘现场

.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主要分布在渑池县境内的果园、天池、英豪、仰韶、段村5个乡镇,主产区在果园乡。渑池县属秦岭余脉,为豫西丘陵山区,土层深厚,结构良好,有机质含量丰富。杏树寿命长,华北、西北各地常见百年以上大树,产量仍很高。经济寿命亦很长,在40~50年间。杏对土壤、地势的适应能力强,多种植在山坡梯田和丘陵地上,在800~1000米的高山上也能正常生长,在壤土、粘土、微酸性土、碱性土上甚至在岩缝中都能生长。特殊的生物气候条件和其他因素决定了该地的土壤养分含量高,造就了仰韶大杏独特的品质。该县仰韶大杏的适生面积达30万亩以上。

渑池县杏树品种较多,然而以仰韶大杏独享盛名。其果形似鸡蛋,俗称鸡蛋杏, 图3 仰韶大杏外观特点

.果实成熟后,核肉分离,摇晃有响声,又称“响铃杏”。.仰韶大杏(仰韶黄杏),果实为椭圆形,果皮与果肉橙黄色,阳面有红晕,果形大,平均单果重70克,最大单果重110克。果肉厚1.3~1.8厘米,肉、核重量比值为1∶0.44~0.48,肉质细韧,纤维少,酸甜适口,芳香浓郁,汁液丰富,制成的糖水杏、杏浆等均属上品。制罐头易操作,去皮性能良好,利用率高,成品质量好。鲜果和加工制品,均受到国内外市场的好评。1985年6月,全省大杏鉴评中,参加鉴评的32个品种,渑池仰韶黄杏以91.94分获得第一。1987年在郑州举行的中国全国罐头评比会上名列前茅。

仰韶大杏产地范围为河南省渑池县果园乡、城关镇、张村镇、英豪镇、洪阳镇、天池镇、仰韶乡、陈村乡、仁村乡、坡头乡、段村乡、南村乡12个乡镇所辖行政区域。

.地域范围

仰韶大杏的地域保护范围位于渑池县境内南部,海拨300~700米的丘陵旱作区,西与陕县接壤,南与洛宁相连,东与宜阳、新安毗邻。保护范围包括渑池县果园和天池两个乡镇的果园村、康洼村、北平泉村、南平泉村、南庄村、赵庄村、峪峒村、苏庄村、南段村、东安头村、杨村、耿村、八里寨村、东村、孟村、牛峪沟村、涧北村、涧新村、西村、展庄村、刘窑村、石堆村、孟家沟村、石沟村、下庄沟村、西坡村、毛沟村、李家村、窑屋村、刘头村、杜寺村、太平庄村、杜家门村、路村、东岭村、笃忠村、张大池村、竹峪村、杜村沟村、龙潭沟村、山韭沟村、陈沟村、张吕村、南昌村、藕池村、鹿寺村、南涧村、西园村、贾沟村、桐树沟村、石泉村、朝阳村、西天池村、东天池村、东坡头村、陶村、下马筵村、东杨村、芮沟村、宋沟村、马沟村、堡南村、杨大池村、水泉洼村共计64个行政村,区域总面积25947.93公顷,总耕地面积16377公顷,仰韶大杏种植面积1333公顷,年总产量达6万吨,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3′00″~112°01′00″,北纬34°43′00~34°36′00″。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 外在感官特征:仰韶大杏单果平均重60克,最重大可达130克,果实卵圆形,果顶平、微凹,缝合线浅,两半部不对称。果皮橙黄色,阳面着红晕,具紫褐色斑点。果肉橙黄色,近核处黄白色,肉质细韧、致密,富有弹性,纤维少。离核,苦仁。较耐贮运,常温下可贮存7~10天。 2. 内在品质指标:杏果实色艳味美,杏香宜人,营养丰富,富含多种有机成分和人体所必需的维生素及无机盐类。据农业部果品及苗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郑州)对仰韶大杏的品质测定:可滴定酸1.4-1.6%、总糖8-9%、维生素C11-12mg/100g、可溶性固形物14-15%、锌1.3-1.5mg/kg、钙90-100mg/100kg。3. 安全要求:产地环境和产品质量符合国家关于杏的相关强制性要求。4. 产品收获后的规定:在大杏收获后,及时清除病虫枝、枯枝等,集中烧毁或深埋,确保基地内环境达到无污染。5. 生产记录要求:仰韶大杏生产过程,由专业合作组织负责对生产的各个环节建立生产记录档案,统一管理模式,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档案,全面记载并妥善保存,以备查阅。

五.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卢氏 卢氏香菇

卢氏香菇是河南省三门峡市卢氏县的。卢氏产香菇,朵大、肉厚、质细嫩、味鲜美、气味芳香、滑润爽口,营养丰富,花菇率高。

三门峡市西南部的卢氏县,是盛产食用菌的地方,古时就是有名的木耳、蘑菇、猴头等山珍出产地,改革开放后当地政府又鼓励农民大力发展香菇生产,产量一年比一年高,成为南方各省食用菌市场的重要货源。

卢氏境内有伏牛山和熊耳山等,山虽多但不高,崇山峻岭中生长着茂密的栎树林,拿卢氏人的话说,这是祖先留给子孙的一笔巨大财富。这些栎树古时伐倒后,靠自然调节生长黑木耳,朵大肉厚,很有名气。后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掌握了人工制菌技术,采取先培育菌种,然后在段木上钻眼塞入菌种,让其快速生长黑木耳,使黑木耳的产量大幅度增长。到了上世纪80年代,农民们的经济意识增强了,并且掌握了食用更普及价值更高的香菇生产技术,多数农民开始转向香菇生产,经济效益进一步增强。到了1997年以后,当地政府将香菇生产作为全县经济发展的重点,号召农民采用新技术发展香菇。这些新技术是,为了可持续发展,保护森林资源,只将树枝、桔秆等粉碎成末后装袋排除杂菌,然后点上培育的香菇菌种,发菌后就可长出香菇了。这种叫袋料香菇不但产量高和原材料利用率高,而且成本低、不再浪费林木,山上的次生林、杂木均可使用。十多年来,全县的香菇生产突飞猛进,乡乡村村有安排,家家户户都种植。

如今,在卢氏县,每年冬天人们上山砍伐杂木、栎树枝干,利用农闲开机粉碎;到了春天,相互间帮忙装袋,再上锅上笼用蒸气消除杂菌。到了秋天,这些袋料在室内发菌后,被搬到院外的架子上,一排一排地摆放着。当次年冬天气温降到摄氏20度以下时,那些袋料香菇开始萌生慢长,不久,朵朵胖胖的白色菇丁就冒了出来。这时候,人们开始用小刀片将结实的塑料袋割开一个小口儿,让菇丁透气生长。再过几天,菇丁慢慢变成了伞状,等全部撑开就可以收获了。冬天气温低下的时候,香菇在冷风的作用下,裂开了一条条口子,菇茶就像一朵荷花一样,人称花菇,最贵时在南方一公斤可卖三四百元。截至2010年,全县发展袋料香菇已达到7847万袋,生产新鲜香菇9万余吨,菇农人均收入达5000元以上。

卢氏香菇的特色是朵大、肉厚、质细嫩、味鲜美、气味芳香、滑润爽口、营养丰富,花菇率高。1991年荣获国家“七五”计划产品博览会金奖;1999年获得“绿色食品”证书;2004年通过“河南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据分析,每100克香菇干品含蛋白质13克、脂肪1.8克、碳水化合物45克、粗纤维7.8克。此外,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钙、铁、磷等矿物质,特别是富含蔬菜中贫乏的维生素D,该产品具有活血、解毒、滋补、美容、化瘀、抗癌、防病、提高免疫力等医疗保健功能。因此,很受市场欢迎,除供应国内各大市场外,还远销日本、马来西亚、韩国、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六. 河南省 三门峡市 陕州区 虢国羊肉汤

三门峡,地处豫西边陲,紧邻晋、陕,古称陕州。西周初年的姬姓封国“虢国”曾筑城建都于此,故也称“虢州”。

不论位于城市巷陌,还是地处乡郊山野,虢国羊肉汤馆都会迎着早行人的风尘开门营业。

厨房案板上羊肉、羊腰、羊血、羊肚已被快刀切成片丝,抹了羊油的吊炉烧饼也已被烤得通体金黄,将军炉上的大铁锅快活地吞云吐雾,炉中火舌0着锅底映红师傅们的脸膛。

门帘一挑,进来了食客。

老板麻利地招呼来人靠炉子坐下,叫人提了水壶倒上早茶,冲灶间嚷:“二两肉,多放粉条,要辣子。”

后厨里,大师傅取过炒瓢,搁进一把红薯粉条,移开锅盖,拿炒勺舀了羊骨汤。炉灶烧开,持海碗,右手快速抓搁羊肉、羊杂,又抄勺巡城一般点了精盐、味精、五香粉、胡椒粉等调料。移身灶前,碗中物件滑进炒瓢,拿勺轻扬几下,翻过几滚,打除油沫,碗底放葱花,加进羊油熬制的辣子块,盛进羊肉汤,撒上一撮香菜末,一碗地道的虢国羊肉汤眨眼即成。羊骨汤汤质乳白,醇浓鲜香,羊肉质地鲜嫩,软烂而香,葱花提味,咸淡适中,红油辣子、翠绿香菜相映抢眼,水汽蒸腾,肉香穿堂。

美食的世衍,远古和当今如出一辙。穿越历史的羁绊,每位食客身影相随,影影绰绰,如梦如幻。

信息来源: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七. 河南省 三门峡市 陕州区 二仙坡苹果

仙坡苹果是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大营镇的。二仙坡苹果果品质优色润、保健养颜、绿色无公害品种有SOD苹果、富硒苹果等,产品在国家工商总局注册“二仙坡”品牌。

陕县二仙坡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县大营镇南部山区,豫西伏牛山麓,平均海拔1030米左右,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气候温和适宜,土壤肥沃,空气清新,具有生产优质苹果得天独厚的良好条件。

二仙坡绿色果业山庄始建于2000年。目前,通过土地流转等形式经营土地15000余亩,其中已栽植苹果5000余亩。山庄致力于绿色功能苹果的生产与开发,注重品牌创建与产业化经营,坚持绿色苹果标准化生产,落实“绿色食品苹果生产技术操作规程”,果园全部采用松塔树形、实施果园生草和覆草、施用酵素菌等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料、使用物理方法、生物方法防治病虫害、地膜反光以及滴水灌溉、果实套袋等先进的现代农业管理模式,大力开发SOD苹果、富硒苹果等保健功能苹果,走特色发展之路。2005年10月,通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检测,获得绿色果品生产基地认证;2006年,取得国际良好农业操作规范(GAP)认证,获得苹果出口欧盟国家的通行证。2010年4月被农业部命名为“国家苹果标准园”;在2011年举办的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陕县“二仙坡”苹果再次荣获金奖。

八. 山东省 潍坊 潍城区 仿古青铜器

潍城仿古青铜器工艺始于清代中叶,著名金石学家陈介祺与城南大胥家农民胥伦,采用拨蜡翻砂法,仿制古代青铜器制品,属特种工艺的艺术欣赏品。潍城仿古青铜工艺主要仿制商、周时期的出土青铜器珍品,能保持原物的风貌神采,锈迹斑斑,维妙维肖,足以乱真。仿古铜产品主要有各种爵、鼎、卣、炉、佛像、禽兽、人物等。老潍县仿古铜的极盛时期在民国前期,作坊店铺有20余家。

1950年后,建立了专门车间生产仿古铜,产品主要有“马踏飞燕”“长信宫灯”和“毛公鼎”等。1979年试制成功浮雕古铜器与红木漆器相结合的屏风、挂屏。四扇博古画屏在1979年山东省工艺美术展览会上获设计创新一等奖。1990年后,以潍城区金石艺术研究所为依托,挖掘传统文化资源,研究开发了40多个仿古铜工艺品种,如“新世纪宝鼎”“书院标”和一些实用器皿,打破了单纯仿古模式。1999年,潍城区金石艺术研究所制作的大型铜制工艺品“齐鲁风情迎荷瓶”被山东省政府作为唯一礼品赠送给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为古代艺术与现代艺术相结合的代表作。潍城仿古铜制品集历史、文化、艺术、工艺价值于一身,远销美、德、日和东南亚诸国。小巧精致的观音菩萨、笑面卧佛像、马踏飞燕、古钱币等仿古铜制品作为旅游纪念品,深受国内外旅游者的喜爱。潍坊仿古青铜器铸造技艺是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九. 河南省 三门峡市 渑池 渑池烟叶

烟叶,是渑池县经济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所产和烟叶有两种,晒烟和烤烟。
晒烟,传入的时间是明末清初,当时种植面积不大,但较普遍。尤其是段村乡东庄沟的晒烟,以香气足、劲头大、口头顺、生津利痰而闻名,一人吸食,满屋飘香,和其它烟叶相比迥然不同,因而在清代多次进贡皇上,素有“贡烟”之称。
烤烟,1900年传入我国,渑池县在1973年先在笃忠乡藕池村试种,在试种成功的基础上,逐年在发展壮大,到1984年,进入大发展、大普及的一年,全县种植面积达5.89万亩,总产1527万斤,平均单产259斤。1985年,种植面积又扩大到7.5万亩。1988年,烟叶生产取得突破性进展,全县总产17594万斤,比1987年增长57.3%。
渑池发展烟叶生产,从气候、土壤、烤烟燃料、交通运输都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加之适宜种烟面积有54万亩(占总耕地的86%),便于轮作倒茬,休养地方,减少病虫害,为提高烟叶品质提供了有利条件。从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渑池所产烟叶香气足、味道好,尼古丁含量适中,以优质而闻名于全省,很受各烟厂欢迎,被列为全省烟叶优质县之一,称为河南省生产烟叶的一块“宝地”。

十. 河南省 三门峡市 卢氏 三门峡核桃

核桃学名胡桃,树根深、冠大、耐干旱,适合在排水良好、含钙质的肥沃 土壤中生长,每年四五月开花,"白露"前后果熟,外皮肉质青色,核果呈球型。木才纹理直,结构细密,不翘裂,为军工、农具、家具、体育器械的上等用材。树皮和外果皮可提取单宁,果核壳可制活性炭,叶可杀虫。核桃用途广,经济价值高,是山区发展经济林的主要树种,为卢氏县土品之一。
核桃仁营养丰富,可作糕点的配料,又可作医保健食品。内含脂肪60%,蛋白质17%,还有胡萝卜素,核黄素、维生素C、维生素E及钙、磷、铁、碘等 微量元素。其中蛋白质、脂肪的化学结构特殊,易被人体吸收,能抑制人体中胆固醇升高,防止动脉硬化,延缓衰老;它所含的赖氨酸还有利于脑力和体力的恢复,中医把核桃列入补胃健身的药物。
卢氏县为著名的产区,栽培核桃有悠久的历史,卢氏核桃个大,皮薄、肉肥、色白、味香,一般年产125万余公斤,居全省首位,为卢氏传统出口商品和河南省的主要出口商品之一。
青铜峡特产有哪些值得买的青铜峡市十大特产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