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土特产宣传片拍摄方案 云南乡村美食宣传片文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10 15:53:45

一. 云南省 昆明 呈贡区 荞包子

    荞面被称为保健食品。云南的高寒山区普遍种植荞麦,部分地区还把荞麦当主食。荞类食品很多,如糕点中的荞坨、荞饼等,面点中的面糕、荞面条、荞炒面等。荞包子是云南大众面点之一,制作方法颇多,经历代厨师研究创新,"四味荞包"曾在全国第二届烹饪比赛中获银质奖章,深受国内外营养学及食品工艺学的专家好评。 荞包子色泽金红,外表酥松有小裂纹,口感酥、化、腻、香、甘,食后回甜,中老年人特别喜欢。按照中医药膳的观点,荞麦具有清热解毒、降气宽肠、除白浊白带、脾积泄泻的功效,适用于肠胃热积泄痢、自汗偏头痛、紫癜、疮毒等症。( 昆明)

二.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宜良板栗

宜良板栗是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的。宜良板栗资源丰富,种植面积15万亩,年产量1万余吨,板栗品质优,上市早、口感好,加工保鲜技术成熟,产品市场广阔。

宜良是云南板栗的主产区。滇王甘栗经上报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该产品符合绿色食品A级标准,被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

板栗的营养丰富,栗肉含有蛋白质10%、淀粉70%左右,还含有丰富的多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这些都是人体必需,有益身体健康和增强免疫力及生命活力的重要元素。

三. 云南省 昆明 五华区 花宴

  花卉,美丽而有魅力,是大自然对人类最美好的恩赐。家居室内放上几盆花,让人倍感家的舒适温馨,那艳丽的花姿和袭人的香味总把劳作一天的辛苦荡涤一空;街道边花园里种花,为休闲玩乐的人们带来清幽的环境和视觉的享受,而在我的故乡云南,却流传着吃花的习俗。
    早春二月,犹如千百只玉杯竖立枝头美丽的紫、白玉兰花首先受到了中老年人们的睛睐,他们把玉兰花采摘下来或新鲜的或晒干后和鸡蛋一起煮着吃,用来预防或治疗中老年头晕和感冒头痛。阳春三月故乡有一种白花亦名粗柄杜鹃、白豆花。采回的杜鹃花一般不隔夜堆放,以防变质。通常连夜把食用部位花冠留下,除去带毒的花蕊,趁新鲜放在水中煮沸几分钟,取出泡在冷水中漂洗三至五天,每天换一次水,漂去苦味和毒素后,煮汤或与蚕豆、咸肉、火腿等煮食或炒食。那火腿的香味和着花的香味总让人口角生津,嚼在口中舍不得下咽。
    在炎炎的夏日里,若是谁家办事请客,那桌上一定少不了肉蒸百合,在一瓣一瓣的百合里包上肉馅再把它粘成原来重叠垒生的样子,真的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在百合丰收的同时,那退居池水,不与群芳竞艳,被誉为“花中君子”的莲花也悄然绽放。莲花花叶俱香且浑身都是宝,其花、叶、子、茎均有各种食用和医疗的功效,就连那不起眼的藕节也是治疗吐血的一剂良方。在我的故乡,莲花的花常被人们拍上干淀粉挂以蛋清之后据各人所好用香油煎成甜咸两味做成的软蛋荷花勘称一绝。至于莲花的子和茎无论是蒸着吃还是煮着吃既满足了食欲又可预防和治疗疾病二者兼得。
    “独占三秋压众芳,何夸橘绿与橙黄”。有“九里香仙客”之称的桂花也随着金秋的时节飘香起来。。
    每年进入冬月,那里的人便忙着到地里采摘油菜花,因为每年杀年猪的时候家家户户的桌上都少不了用油菜花腌制的腌菜炒肉,这已是当地不于言传的习俗。腌出来的油菜花有一股酸香之味,闻着就让人口角生津,无论是作凉菜吃还是炒肉吃都是佐饭之菜的上上之选。
    “朝饮春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屈原在《离骚》中已提到了吃花。古时食花之风颇盛,现今更是风靡一时,近年来,国际上也正日渐流行以鲜花为主要原料的食品。花卉中含有大量的脂肪、糖类和22种氨基酸、18种维生素、27种常量和微量元素,特别是花粉中有一种称为芳香苷的特殊糖苷,现已证实可增强毛细血管的强度,降低胆固醇和三酸甘油酯,故可防止脑溢血、视网膜出血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让人在大饱口福之余也能驱病益寿。
    随着吃花热潮的兴起,我仿佛看到了昆明花一样灿烂的明天。

四. 云南省 昆明 五华区 云南咖啡

咖啡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饮料作物,与可可、茶叶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其产量和消费量居三饮料之首。由于咖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蔗糖以及淀粉、葡萄糖,咖啡碱等物质,香气浓郁、滋味可口。咖啡是茜草科咖啡属的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种类很多,被广泛种植的有小粒种、中粒种、大粒种和埃塞尔萨种,其中被称“香咖啡”的小粒咖啡种产量最多,约占咖啡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咖啡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从十五世纪以来,咖啡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上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咖啡。

中国咖啡种植集中在云南省和海南省,云南产量较大,近年年产2.6万吨左右,占全国产量的90%。云南咖啡据说是七八十年前由法国人传过来的。主产品种是阿拉比卡Arabica,即所谓的小粒种咖啡,国内俗称云南小粒咖啡。云南优质的地理气候条件为咖啡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种植区以临沧、保山、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州。云南自然条件与哥伦比亚十分相似,即低纬度、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出产的小粒咖啡经杯品质量分析,属醇香型,其质量口感类似于哥伦比亚咖啡。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云南咖啡产业发展速度并不快,云南咖啡主要是以原料方式出口,06年出口量约1.5万吨。每年60%以上的原料被雀巢和麦氏收购,近年星巴克和安利等也加入了收购行列。

由于缺乏深加工和市场推广,导致云南咖啡知名度低,锁在深山人未识。相信随着云南咖啡产业的深入发展、国内咖啡市场需求上升以及政府、企业各方面的努力,云南咖啡一定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昆明云岭咖啡茶叶有限公司是云南咖啡、茶叶主要出口商之一,公司在澜沧、保山、昆明建有种植基地和加工厂。在货源组织、加工、生产、供货方面均有较强的实力。咖啡、茶叶产品已出口到欧美、中东、东南亚等主要消费国,并以上乘的品质和热诚的服务在国内外赢得了较高的商业信誉。昆明云岭咖啡茶叶有限公司也是国内主要的焙炒咖啡生产厂和高品位特种外国咖啡原料供应商。公司使用世界先进的进口设备生产的“云岭”牌系列咖啡,和从世界咖啡主产国进口后加工的原产地高品位咖啡,正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五. 云南省 昆明 石林 石林乳饼

石林乳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养殖户素用鲜羊奶制作乳饼的习惯,在石林已有300多年的历史。石林乳饼一直以来深受当地群众的喜爱,是享有盛名的地方土品。据民国《路南县志》(路南县于1998年更名为石林县)记载,“乳饼,用羊乳酸化为之,为此方之,较宜良所产者为多,年出境约万余斤”。由石林恒晟乳制品厂、石林朋成农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分别生产的“羊奶妈”牌、“朋成”牌产品,2005年取得国家有机产品认证,并获得第一届至第三届昆明国际农业博览会优质奖、银奖、金奖殊荣。产品畅销省内外,部分销往港澳、台湾等地。

石林乳饼,驰名中外的石林乳饼,以山羊奶为原料精制而成,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是云南省名特食品之一。

石林乳饼,产于石林彝族自治县的圭山、石林、维则、亩竹箐、西街口等。这里地处滇中沃野的山区、半山区,气候温和,水草丰茂,山间有着星罗棋布的天然牧场,适宜放牧奶山羊。撒尼农民历来有成群饲奶山羊养羊群的习惯,很多人家都能自制乳饼。他们把刚挤出的新鲜羊奶煮沸,加入食用酸(酸浆),使其凝固后用纱布包起压制成块,晾干即成乳饼。一般5公斤奶可制1公斤乳饼。优质乳饼乳白中带黄,质地纯净,饼肉细腻,滋润光滑,气味清香,无酸味,表面有油质感。民间将乳饼放入罐内密封,可存放半年不变质。

石林乳饼,乳饼是一种高脂肪、高蛋白的营养食品,营养丰富,味道鲜美,食用方便,可烹制成各种美味菜肴,加之制作简单,容易保存,深受人们喜爱。乳饼的吃法很多,可蒸、烩、煎、炸或生吃,或以做成火腿夹清蒸乳饼,锅贴乳饼、鸡烩乳饼、青豆烩乳饼等口味有别形美色鲜的菜肴。

石林乳饼

地域范围

石林乳饼产于云南省石林县境内,辖7镇1乡:鹿阜镇、石林镇、路美邑镇、板桥镇、长湖镇、西街口镇、圭山镇、大可乡。地理坐标为:东经103°10′-103°41′,北纬24°30′-25°03′,南北长58.8千米,东西宽51.3千米,区域总面积1719平方千米。天然草场73.38万亩,挤奶母羊年均存栏8.1万只,鲜羊奶年产量7000吨,乳饼年生产量1400吨。

六.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瓤小瓜

小瓜是南瓜中一个早熟品种,每年夏秋即可上市。这种瓜呈扁圆形,皮色油绿,肉白甜嫩,质脆。瓤小瓜是在小瓜里装上肉馅精心制成的,是云南流传较广的一道筵席菜肴。这道菜汤清瓜绿,皮嫩馅鲜,芳香可口,造型美观,营养丰富,宜酒宜饭。瓤小瓜需要原料嫩小瓜1500克,鸡肉200克,猪肉150克,金钩50克,云腿600克,水发冬菇60克,水发玉兰片70克,葱50克,精盐20克,上汤1200克,味精2克,胡椒粉3克,蚕豆水粉10克,芝麻油10克,熟猪油200克。

制做过程是选大小相等的鲜小嫩瓜10个,只刮去毛皮,再把瓜蒂切下,用小刀剜下一小孔,然后用小勺挖去瓜心,清洗干净,控干水分。鸡肉、猪肉、云腿切为末,金钩虾淘洗后用温水发开剁为碎末(发水留用),水发冬菇、水发玉兰片剁为末,葱切为末。

七. 云南省 昆明 东川区 东川茄子

  茄子在东川具有多年的栽培历史。栽培区域多为海拔1600米以下的小江河谷。此区域气候干燥,热量充足,水资源丰富,是茄子及其它蔬菜种植的较佳区域。生产的紫色茄果形顺直、果面紫黑发亮、内质紧密耐贮运;竹丝茄果实长棒形,果皮浅绿色带红色纵条纹,皮软、味甜,内质紧密耐贮运。

    品种:种植的品种主要有:“竹丝茄”和“长墨茄”两种,分别从四川和江苏引进。

    产品量及上市时间:我区种植茄子1000亩,上市量可达5000吨,上市时间3月20日—10月30日。每公斤价格1.80元—0.40元(根据上市季节略有变化)。

八. 云南省 昆明 东川区 东川番茄

番茄在东川栽培已有多年的历史。栽培区域范围较广,几乎周年可以供应,由于采取了搭架栽培,所产的番茄具有表皮光滑发亮、大小均匀、无畸形果、果肉厚、含水量低、含糖量高、耐贮运等特点。



品种:多年来主要种植的品种为:美国进口的“瓦尔特”和日本进口的“利生”等,皮色均为大红色。



产品上市量及上市时间:东川区番茄年栽培面积1000亩,上市量可达4000吨,上市时间在3月初—12月底。每公斤价格在0.80元—1.50元之间(根据上市时间略有变化)。

九.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麦粑粑

都说到官渡古镇游玩不能不看金刚塔,不能不吃官渡小吃。

镇上的负责人告诉记者,官渡古镇的粑粑好卖,全镇每天要用掉3吨面粉做粑粑。麦粑粑有两家做得最好,一家是土主庙旁的李家麦粑粑,一家是土主庙正对面的眼镜麦粑粑。因为每天都有卖断货的现象发生,所以去晚了就得抱憾而归。

城里的曹女士和老公、孩子3人驱车10多千米,就是冲着官渡麦粑粑而来的。曹女士一进院门就熟络地和老板寒暄起来,按照“老规矩”,曹女士用塑料袋拎走了20个胡麻麦粑粑。她告诉记者:0亲最喜欢吃这种麦粑粑,自己小时候在昆明街头也经常能吃到官渡大妈背着箩筐在街头卖的麦粑粑,现在城里很见不着了。自从上次来官渡吃着这种粑粑上“瘾”后,现在每个星期要来买一次。曹女士还透露了“李家麦粑粑”和“眼镜麦粑粑”的区别:前者松软,放一个星期都不会变硬;后者脆香脆香的,但要乘热吃,否则就嚼不动了。

李家粑粑店的老板说,刚开始做粑粑卖,是官渡古镇恢复重建后,当时尝试着每天做几锅出去卖,没想到越来越受欢迎,上点年纪的找着来吃,年轻的觉得稀奇。于是又添了5口大锅,加上原有的两口,现在平均每天做5000个麦粑粑,要用300多千克面粉。在赶庙会或者是初一、十五时,更是忙得不可开交。

眼镜粑粑店的主人居然是“外地人”,原来这位杨姓老板是在古镇上生活了10多年的大理人。看到镇上许多人都靠卖小吃赚了钱后,斯文的杨老板也撸撸袖子学做麦粑粑。由于位置显眼,再加上他创新了玫瑰馅、豆沙馅等粑粑,“眼镜粑粑”在镇上也叫响了。不过精明的杨老板并没有因为好卖就增添大锅,反正每次就是慢悠悠地烤上两锅共100个饼,在等待的5分钟里,与捏着钱、等着饼的食客们聊聊古镇、侃侃生意。据杨老板透露:平均每天卖出5000个粑粑,一天净赚500元。说到这里,他兴致勃勃地大谈新计划:下一步打算在昆明城中心开连锁店!

十.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昆明太师饼

太师饼,是云南昆明风味小吃名点之一,配以一杯热茶食用,大有太师风度。太师饼皮酥,味香,咸甜皆备,而为文人会友的必置佳品。

京式糕点中有一种太师饼,据老糕点师傅说,这种饼是商朝纣王的太师闻仲发明的。武王伐纣,纣王派太师闻仲率兵抵御,闻仲制作了一种甜味糕饼,作为行军干粮。后来这种饼传到民间,就被叫做太师饼。闻仲也因此被糕点业供奉为祖师。北京解放前,各行各业都有一位祖师,像神佛一样受到本行业的供奉与尊敬,如中药行业供奉孙思邈,称为药王;建筑行业供奉鲁班;屠宰行业供奉樊哙等等。当然,闻仲制作太师饼只是传说而已,无可稽考。不过太师饼却一直为人喜爱,京式糕点八大件中就有太师饼。其馅有枣泥、豆沙或白糖等等。现在有的糕点店把太师饼写成太史饼,“太史”当为“太师”之误。

云南特色特产广告七彩云南土特产广告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