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余干特产红薯粉 江西余干特产红薯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2 05:28:16

一. 广西 百色 凌云县 凌云红薯粉

红薯粉

自然是用红薯来做的,香、脆、甜。尤其是用来打火锅,可以清肠的一道绿色粗粮食品。

二. 广东省 揭阳 惠来县 黄岗连红薯

惠来县是广东省海岸线最长的一个县,沿海的沙质土最为适应种植蕃薯(地瓜),出产优质地瓜历史悠久,其中以周田镇的黄岗地瓜品质最优。黄岗村位于惠来县南部,离南海五公里,以丘陵地块为主,地质、气温、气候条件非常适合地瓜的生长,所产地瓜皮簿、肉嫩、表皮光滑,清香爽口,内含糖量和淀粉量比一般蕃薯高,且品种多样,是名扬四海的中国“蕃薯之村”。

三. 江西省 上饶 余干县 瑞洪乌鱼

瑞洪乌鱼是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瑞洪镇的。瑞洪镇乌鱼骨刺少、含肉率高、营养丰富、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

乌鱼属鲈形目、醴科动物,是鳢科鱼类中个体大、生长快、经济价值高的淡水名贵经济鱼类。乌鱼骨刺少、含肉率高、营养丰富、去瘀生新、滋补调养、生肌补血、促进伤口愈合。因此,乌鱼深受东南亚各国和沿海一带及港、澳市场的欢迎。

余干县瑞洪乌鱼养殖基地位于鄱阳湖东南岸、信江入鄱口处,目前基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乌鱼养殖基地、江西省级无公害水产品养殖基地。该基地出产的“波浪牌”鄱湖乌鱼也已申报“绿标”。

余干县瑞洪镇镇郊村乌鱼养殖基地主要将低洼田改造成水塘,采用小水体集约化精养。每口池塘水面蓄水300平方米以上,水深150cm以上,池底有10~15cm淤泥,鱼池四周环境安静,排灌方便。投放鱼种前,彻底排干,以生石灰清塘消毒,15天后灌水放鱼。每年2~3月份投放鱼种,规格为50~80g/尾,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每平方米放5~6尾。同池鱼种规格应大、小均匀。鱼种下池时用0.2~0.5g/立方米的孔雀石绿或2%~3%的食盐水消毒。乌鱼为肉食性鱼类。

瑞洪镇镇郊村乌鱼养殖基地人工养殖乌鱼多数投喂鄱阳湖的小鱼、小虾等鲜活饵料。每天定时、定量投喂2~3次。如鱼、虾不足,也可投喂其他动物性下脚料,如畜、禽内脏,更要注意新鲜、干净,投喂时切碎并消毒。也可根据乌鱼的营养需要配制人工合成饵料,以补充鲜活饵料的不足。每年自6月开始,每月拉网1次,将大规格的乌鱼陆续上市销售或专池养殖,确保池中乌鱼大小一致。12月下旬干塘起捕,捕起的商品鱼一时销不出去的,可以集中暂养,留待春节或以后销售。

四. 广西 桂林 灌阳 红薯酒

红薯采收后,不少农户为红薯出路发愁。其实红薯加工前景广阔。如用红薯烤酒,酒醇味香,在市场上比较好销。

制作

1.蒸煮拌料; 将红薯洗干净,去尽泥沙。大个红薯切成3.3厘米见方的薯块,小个红薯可以不切。红薯切块的目的是利于蒸熟煮透。将薯块放在大饭甑内用均匀的火蒸煮熟透,倒在干净的竹簟上,将其捣烂成糊状,待其冷却到用手抓而不烫手时按每100公斤鲜薯加红薯酒曲3.5公斤~4.0公斤,均匀搅拌,待其冷却后再上缸。

2.封缸发酵; 将完全冷却的薯泥倒入预先洗净晒干的陶瓷大缸中,缸中只能装2/3的薯泥,不能装满。用薄膜盖严,用细绳扎牢,让其发酵,一般要40天~50天。

3.蒸酒; 将已发酵完全的薯泥,用晒干的瘪谷或酒糟谷拌匀,并以不觉得湿为宜,一般每100公斤鲜薯酒糊料要拌瘪谷约60公斤。将蒸酒甑放在锅上,锅内加足水,用草绳将甑周围与锅结合部密封,使其蒸汽不易冒出来。甑上放铁锅,锅中盛冷水,用竹子做成接酒槽放在铁锅下接酒,将冷凝出来的酒用酒缸盛好。当蒸煮到一定时候,尝尝酒味浓淡,至酒味很淡时,停止蒸煮。蒸的过程中,一是注意火要均匀,不要用猛火。二是注意常换甑上铁锅中的冷却水,保持锅中水的温度24℃左右。

4.密封保存; 要将酒保存留用,宜选用无沙眼破损的小口径陶瓷容器装好,用干净布1小块包扎1粒薯酒曲药丸放在酒中,然后严密封口。每100公斤红薯可产薯酒40公斤~50公斤。

特点

红薯酒不象曲酒那样有一股浓浓的香味,而是有一缕淡淡的清香。红薯酒味甜、润喉,如清冽的泉水、喝了还想喝,让人在不知不觉中醉了,不管你喝了多少,即使酩酊大醉,头也不痛。

功效

红薯酒具有强身健体,驱风寒去感冒的作用。感冒头痛时,将粗食盐烧得爆响,然后倒入红薯酒,便兑成了盐酒。这样喝后,感冒之类的小病便会治好。

红薯酒还具有防癌作用。

五. 江西省 宜春 丰城市 墨鱼薯粉条

1、主料:薯粉条半斤;配料,墨鱼二两,大蒜丝二两,茶油二两。

2、制作:墨鱼浸透切成丝;瘦肉切小条状,薯粉条浸湿用茶油炒熟,把先前炒熟的墨鱼丝、大蒜丝、瘦肉条、酱油进行混合拌炒两分钟,撒少许味精。

3、效能:味道鲜美。

六. 河南省 平顶山市 叶县 张武岗红薯

张武岗红薯产于平顶山市叶县境内的辛店乡王文成村。其主要特色是:无须、甘甜,分层次,色质好,常吸引舞钢、舞阳、叶县及平顶山市民前来品尝选购。属产地特色类。

七. 广东省 湛江 麻章区 薯粉索

走在湛江的大街小巷,无论是春夏秋冬,无论是在市场内或是马路边,只要你想,薯粉索总是在你身边出现。

湛江的薯粉索跟外地的薯粉条是同一样的食品,之所以称“索”,是因为湛江人特别会制作,将薯粉条制作得滑溜溜的,“索”一声就吃下去,所以,人们形象地称薯粉条为薯粉索。

湛江盛产番薯。以前,在收获季节,农家常以此来制作粉条。当时以干吃为主,加入糖水拌着吃,清凉消暑,开胃也健胃。后来,随着湛江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在吃薯粉索的时候,想出很多方法。可煮、可炒。湛江家庭一般买薯粉索回来,都是煮一锅糖水,然后拌着吃。夏天的时候,放进冰箱里冰镇过,味道更是特别棒。

薯粉由于具有通肠、消署的功效,而且薯粉的价钱低、所制作出来的薯粉索也不贵,所以,湛江人一年四季都喜欢吃。秋天、冬天的时候,外面的部分大排档,或者一些酒楼也推出明火炒薯粉索,配料主要有蒜茸熟油、生抽、豆芽菜、花生碎、牛肉干、沙虫干、海螺肉、小虾等,或者加入点辣椒来起味,清甜滑爽。

传统的薯粉索制作方法不容易掌握:将番薯洗净,擦成薯泥,装入布袋挤出薯浆,过1~2日薯浆沉淀后,倒出清水,取出板块薯浆,将其晒干、搓成粉末,便成薯粉。制作粉条时,先用生粉加熟粉和水搅拌成粉浆,稀稠适当,再将粉浆装入下端有3个小孔的椰子瓢,抖动椰瓢,粉条徐徐落入沸水锅内,煮熟后捞出整齐放入竹筐。

科技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繁琐劳动。现代的薯粉索制作很简单,一台机器什么都解决了。有过,如果现在还有人用最传统的方法制作,相信这种保留了原始风味的薯粉索更受大家的欢迎。

八. 河南省 洛阳市 嵩县 九店红薯

九店红薯是河南省洛阳市嵩县九店乡的。

河南省嵩县九店乡把发展红薯产业化作为富民强乡的切入点来抓,乡政府专门成立了红薯产业化发展领导小组,并制订了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具体工作,责任到人,万亩红薯基地建设初成规模,红薯产业发展成绩喜人。2012年在郭岭、巴沟两个村各建立了1个200亩高产优质示范方,同时建立了九店乡万亩红薯生产基地,提升了全乡的红薯种植水平。引进红薯新品种和红薯管理新技术,红薯单产不断提高。成立了2个红薯专业合作社,实施“合作社+基地+农户”产业模式,实行订单农业,同时为薯农免费提供薯苗及开展红薯粉条、淀粉加工等,以此解决农户卖薯难问题。

九. 河北省 石家庄 行唐 手工红薯粉条

粉条是以豆类、薯类和杂粮为原料加工制成的丝状或条状干燥淀粉制品。粉条加工在我国有千余年的历史,各地均有生产,呈灰白色,黄色或黄褐色,为干制品粉条按形状又可分成圆粉条和宽粉条两种。

粉条特点

纯红薯粉条,灰色、黄色、黑色,有宽有细,营养丰富,和红薯一样,是抗癌食品。适于熬、炒和凉拌。

粉条的加工方法

手工工艺流程:选料提粉→配料打芡→和面→沸水漏条→冷浴晾条→打捆包装。

漏瓢式工艺流程:淀粉原料→制芡糊→合粉揣揉→抽气泡→漏丝成型→煮粉糊化→冷却捞粉→切断上挂→冷凝→冷冻→解冻干燥→(压块)包装→成品粉丝。

粉条常识

粉条越白越好吗?

正常粉丝、粉条的色泽略微偏黄,接近淀粉原色。

颜色特别艳、特别亮白或发乌的粉丝粉条最好不要购买。



粉条是越煮越黑质量越好吗?

红薯粉条之所以颜色偏褐,原因很简单,举个例子:鲜红薯、苹果等用刀划伤后开始是白的,在空气中放一会儿就氧化变成了褐色,红薯粉条的颜色变化也是这个原因,正常情况下粉条煮后会渐渐发白,就像变色的苹果用开水漂一下色泽又恢复了一样,煮2个小时都不变色的粉条可能就会出现安全隐患了。

一般红薯类粉条在沸水中煮15分钟到30分钟后食用为宜,较厚的可至40分钟。如果继续煮下去,会由于粉条吸水量增加,口感筋力下降,出现局部的膨胀断条、水溶性固形物提升等现象,再继续煮下去粉条会变成小的短节,并最终因可溶性淀粉高温溶化而出现轻度糊汤现象,凡是煮一两个小时粉条仍不膨胀不断条的,就有可能加入了明矾等添加剂,会出现质量隐患了。

营养分析

1.粉条里富含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蛋白质、烟酸和钙、镁、铁、钾、磷、钠等矿物质;

2.粉条有良好的附味性,它能吸收各种鲜美汤料的味道,再加上粉条本身的柔润嫩滑,更加爽口宜人。真正的绿色粉条具备红薯的多数养身功能。

营养信息营养素每100克热量337.00大卡碳水化合物84.20克脂肪0.10克蛋白质0.50克纤维素0.60克烟酸(毫克)0.10胆固醇(毫克)镁(毫克)11.00钙(毫克)35.00铁(毫克)5.20锌(毫克)0.83铜(毫克)0.18锰(毫克)0.16钾(毫克)18.00磷(毫克)23.00钠(毫克)9.60硒(微克)2.18

十. 陕西省 咸阳 秦都区 秦都红薯

秦都红薯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秦都红薯是陕西省咸阳市秦都区的。秦都区地处关中平原,气候温和,境内红薯种植面积近2万亩,年产近20万吨。以无公害、 出粉率高、粉质好的莽塬红品牌享誉陕西乃至西北。秦都红薯是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秦都红薯,明清时期已有种植。民国十八年关中大旱,红薯以其“一季红薯半年粮”的粮食属性,解决了成千上万三秦儿女的饥饿之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粮食供求紧张时期,红薯在解决群众温饱、渡过饥荒上发挥了很大作用。2001年开始,秦都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红薯产业发展,积极组织农业部门强化技术力量,推广地膜红薯栽培技术,经过多年努力,初步形成了以马庄、双照为主的红薯产业基地,逐渐成为农民群众发展家庭经济的支柱产业。

咸阳市秦都区双照、马庄镇一带因为土层厚、降水少、无污染,种植红薯早有历史,为了推广红薯竞争力,村支部召集党员们集思广益,积极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甘薯课题研究组联手,引进了“秦薯4号”、“彩色红薯”等新品种,并通过党员示范,邀请专家给村民讲解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等知识,积极推广机械化栽种、收获,注册“莾塬红”商标等一系列措施,充分调动了群众积极性。

如今咸阳市秦都区莽塬红红薯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会员已达280多户,带动当地群众发展红薯种植2万亩,每年为群众增收6000余万元,秦都红薯产品以其优良的品质出口韩国、匈牙利等国家和地区。

2013年,咸阳市秦都区莽塬红红薯农民专业合作社申报的“秦都红薯”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秦都红薯种植区域位于咸阳北塬的马庄镇和双照街道办,距咸阳市区15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08o37′-108o45′,北纬34o18′-34o26′。东到三合村,南到下帝王村,西到龙北村,北到将相村,辖57村,总面积2万亩,年产红薯6万吨。

江西上饶特产红薯粉皮江西土特产红薯粉丝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