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产 核桃糖 重庆特产核桃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04 07:50:59

一. 上海市 黄浦区 城隍庙梨膏糖

城隍庙梨膏糖相传已有1300多年历史。100多前上海城隍庙开设了果膏糖店,由于业主善于经营,使城隍庙梨膏糖扬名中外。此糖分疗效梨膏糖和花色梨膏糖两类。疗效梨膏糖有止咳平喘、生津开胃之效用。系采用杏仁、桔梗、茯苓、半夏、冬花、前胡、桔红等药材和白砂糖一起经煎熬精制而成。花色梨膏糖则用砂仁、山楂、丁香、佛手、木香等中草药加上白糖精熬而成。现由豫园商城上海梨膏糖商店专卖。

二. 江苏省 扬州市 邗江区 桂花糖藕粥

原料:糯米200克,嫩藕2节,白糖250克,桂花酱少许。

做法:将糯米在清水中淘洗干净备用。藕洗净去节,用刀切成段,刨成浆,去渣留汁。将藕汁和糯米一起倒入锅内并酌情加清水,煮熟后加入白糖和桂花酱,再煮沸即可食用。

三. 陕西省 铜川 耀州 耀州雪花糖

耀州雪花糖是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的。耀州雪花糖,俗称“渣子糖”,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道,誉满关中,是关中四糖之首,香甜酥脆,风味独特,兼有健胃润肠、止咳化痰之食疗功效。

耀州雪花糖,俗称“渣子糖”,是耀州久负盛名的传统,驰名四海,自明清以来,为历年进贡宫廷贡品,具有数百年的悠久历史。

雪花糖百年来为人们所称道,誉满关中,是关中四糖(咸阳琥珀糖、三原蓼花糖、富平琼锅糖、耀州雪花糖)之首,香甜酥脆,风味独特,兼有健胃润肠、止咳化痰之食疗功效。民国时期,就有民谣传:“耀州城,四四方,雪花糖,味道香。能健胃,能润肠,止咳化痰功效强,有钱啥不买,先买雪花糖”。如今,上了年龄的耀州人,一提起雪花糖,不时还能朗朗上口的诵出来。

雪花糖是季节性时令食品,一入冬季,满街销售,是耀州人春节前后走亲访友、拜年馈赠亲戚、朋友的美味佳品。在外地工作的耀州人,每到春节,首先想到的就是家乡的雪花糖,即使春节不能回家团聚,但只要能吃上一块亲朋好友寄来的雪花糖也能慰藉拳拳的思乡之情。

雪花糖的形成,有其悠久的历史,据有关史料记载至少在明代(1368年明朝开始)雪花糖就已经出了名。我们知道每年腊月二十三祭灶神,这个习俗现在还在延续着。雪花糖最早就是灶糖,祭灶的习俗从史料上看,秦朝(公元前221年开始,距今大约2231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当然祭品很多,而灶糖是耀州人祭灶神不可或缺的主要祭品,灶糖的特点是即甜又黏,意思是用灶糖黏住灶神的嘴巴,以便“上天言好事,回家降吉祥。”当然这是历史形成的,不管怎么说这个灶糖便有了深刻的文化内涵,寓意吉祥、幸福和美好,承载者人们的希望和憧憬。正因为如此,两千多年来人们对灶糖非常重视,倾力加工和改进,耀州的雪花糖就是在两千多年的发展中产生的,大致经历了灶糖——麻糖——雪花糖三个阶段,有人在灶糖中加入芝麻制成“麻糖”、空桶状的“滚子”等变形品种,方便人们零食销售。在麻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工改进,形成如今这样吃起来味道香甜、口感酥脆的雪花糖。

清代(1644年开始)耀州城内外有数十家作坊,由于原料和工艺的原因,都是与醋坊合为一体。解放前后先后有恒茂升、忠盛益、福盛和、鼎益宫等十多个糖坊,规模相当可观。 耀州雪花糖之所以有名,不在于原料,也不在于水土,而在于制作工艺,是勤劳聪明的耀州人粗粮细作的智慧结晶。

雪花糖的主要原料是:小米、芝麻和大麦芽。近年来,还增添了核桃仁、桂花、青红丝、果子露、香精等佐料,味道更加香甜可口,色泽更加绚丽美观。做雪花糖是个苦力活,炒糖、扯糖,要求快速而且费力,精壮小伙子干上一阵子即汗流浃背,糖色是否白亮,一在掌握熬制火候,二在扯盘功夫;是否酥脆,全在切糖刀工上分高下。还要起早摸黑、熬夜加工,灶火不断。雪花糖制作工序是先将小米用水泡透,上笼蒸熟,再拌上碾面的大麦芽使其发酵,再装进有隙孔的大瓮里,倒进开水把米汁淋出来,倒入锅里,用碳火去熬。等熬稠后取出扯成糖胚,再将糖胚放入锅里用木炭火熏,然后掺入炒熟去皮的芝麻搅拌均匀,擀成片,切成条。最后将糖条按一定的宽度切成若断若连、薄如纸页的糖条块,吃起来味道香甜、口感酥脆。它是真正的天然绿色食品,无一丝一毫添加剂,天然原料,纯手工加工。

目前,耀州城内仍有十几家糖坊,基本上还延续着传统的作业方式,一家糖坊,八九个工人,天不明开始工作,到日落以后结束,“两头不见明”,尽管如此,每天仅能加工百十斤成品。十几家作坊忙活一冬天,仍然满足不了耀州市场的需要。

关于雪花糖的得名来历,见诸文字的说法不一,街头巷尾更是莫衷一是。有人说:雪花糖制作上市时逢隆冬雪花飘飞之际;有人说:因其糖块颜色白亮,吃雪花糖时用手掰开,或者用牙咬糖块时,糖渣纷纷落下,宛如雪花飞舞;还有人说,制作精到的雪花糖,洁白如雪因之得名。 要讲清这个命名的恰当、准确、精彩,还得回到炒糖这道工序之中。炒糖时不断加温,水分不断蒸发,糖饴越来越稠,为防止焦糊需要不断搅拌,到了糖快要成胚出锅之前的三五分钟,糖汁在锅内不断形成拳大,碗大,甚至更大的气泡,又不断被撞破,其碎片薄如蝉翼,形似雪花,在锅台上空不断充盈,逐渐扩散,纷纷扬扬飞舞飘落。大概由此得名更准确些。

冬日,户外瑞雪纷纷扬扬,室内家人围炉环坐,炉上一壶酽茶滋滋作响。这时候,满脸慈祥的白发老奶奶将块块雪花糖分给儿孙们,大家边吃边聊,融融亲情,祥和快乐氛围,开心愉悦极了。

雪花糖已经以它独特的风味、食疗功效及精湛的制作工艺享誉一方,融入了耀州的文化符号,成为耀州人的一种骄傲。不过,雪花糖在天气严寒的春节前后制作,天热发粘不便食用,这真是一大憾事。

2009年6月耀州雪花糖这一传统制作工艺被确定为铜川市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我们期盼雪花糖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被拯救和发掘后,能进一步改善、创新工艺,增添新的原料,以使其由时令食品变成长年生产销售的食品,长年上市,以满足人们不断的需求,更好的繁荣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

四. 北京市 通州区 大顺斋糖火烧

如果你到通州来,不游览运河风光,别人一定会说你:“白来了!”如果你离通州而去,不拎一盒大顺斋糖人烧,想必到家也会受到奚落:“傻冒!”民谣有曰:“通州三宝棗大顺斋糖火烧,小楼烧鲇鱼,万通酱豆腐,”无论按名声还是创始,它都是打头的。大顺斋糖火烧何以通州三宝中独占鳌头?何以数百年间美誉久享?这还得从头说起。大运河上一条船。客船,和现在没什么两样;河,可比现在热闹多了棗358年前明崇帧未年的运粮河。一船客。一担。一炉。甭间,只一看也不是什么豪门大户,此人本南京上元一位回民刘刚,乳名大顺,卖糖人烧,炸油果子的想到外地发展
刘大顺到了运河端头,抬眼一望:“嗬!好大的一座城啊!”他看此处,水道旱路,舟来车往,粮山货海,游人如云,便有了一种到家的感觉。以后,他便在这城里落了户,先小本经营,肩担走卖;后靠南街开两间小门脸儿,还是炸油果子、做糖火烧。开买卖总得有个字号吧?叫什么好呢?平民无讲究,就以自己的乳名为号吧?棗“大顺斋”;于是,叫开了。这一叫,就到了清乾隆年问,由于手艺精,生意好,又在回民胡同置下五问房,前店后厂,糖火烧保留,又添南味糕点。这一叫,又到了清末民初,主人换了刘九爸(ba)棗刘大顺的第六代孙,糖火烧就更火了,红遍京城内外;买卖也更大了,花开四枝,除通州,又在京城设三分号。灾难从天而降。1900年,八国联军大举进攻北京,通州城首当其冲,这一冲,就是万千人头落地,满街买卖关门。还有更背运的, 1912年,大顺斋又遭驻通毅军劫后一把大火,惨!数年间心血毁于一瞬。好不容易挨到解放,大顺斋起死回生,可由于小规模、少批量,全市人民很难沾到嘴。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百废俱兴,老字号受到重视,这才有了大顺斋的再度辉煌。1981年,国家鼎力相助,拨款130万元,新建厂房2800平米,职工增至200人,日产糖火烧1300斤,品种达30多种,获北京市优秀产品称号。90年代后,大顺斋隶属通州区金响工贸集团,资金、设备、生产规模就更加可观了
几百年来,大顺斋糖火烧名声在外,供不应求,它到底好在哪呢?您听一首歌吧!“……香,实在的香,香满口,香满屋,香你个跟头站不住脚;酥,实在的酥,酥软软,不用嚼,酥得你骨头都要化了,甜,实在的甜,甜透了心,甜醉了人,甜得你今天忘了明朝……”夸张是有点夸张,不过却也道出了它的特点:香,酥。甜……其实,它的样子并下显眼,深棕色,像棋于似的,愣头磕脑。可它却愣中透憨,憨中透巧,巧中透美,招人喜欢。这都有赖于它的做工和用料。先说用料。一般面点都离丁开面、油、糖、香料……可大顺斋的糖火烧,面是本地新打的麦于磨的,细箩几过棗精白!香油、麻酱,原料一色儿上等的白芝麻;糖呢?或台湾产的“惠盆”,或广西梧州的“篓赤”:桂花,则非江南“张长丰”的莫属了。再看做工。先将面分死、发面活好,然后按两层死、一层发面相叠;摊擀薄后,将麻酱、红糖、香油、桂花调抹其上;再卷裹抻长,按一斤十二个挤剂、团剂、成形、上炉就更讲究了,饼铛内文火先“抢脸儿”一、二分钟,起锅上盘后人炉,再烘烤15分钟方可。大顺斋糖火烧易保存,炎夏暑热于密封处存放,一至两个月不霉、不干、不走味,据传,当年回教阿訇去麦加朝圣,别人所带于粮皆馊坏,唯大顺斋糖火烧香甜依旧。又据史载,1960年印度总理尼赫鲁访华,通过外事部门点名要吃通州大顺斋的糖火烧
大顺斋为国争光,糖火烧名扬四海,说的好,不如做的好;做的好,不如吃着好。您还是到通州来亲口尝尝大顺斋糖火烧吧!就着茉莉花茶,观着临河塔影,那该是什么滋叶!( 北京通州)

五. 湖南省 常德市 桃源 桂花糖

产于桃源,深为人民所喜爱。它原名陬市“洋糖”,起源于明末清初,它的前身为桃源乡下的管子糖。管子糖外沾芝麻,内为实心,过去送县令和抚军,并作为贡品转呈宫内,被列为“佳品”,受到嘉奖,从此名声大哗,并随商人飘洋过海,远销国外,“洋糖”也因此得名。而今,桃源桂花糖以其“片薄酥脆、清香爽口”深受游人欢迎。它不仅食之美味,留齿芬芳,且有补脾理肺,帮助消化,化痰养神等作用。

六. 贵州省 铜仁 碧江区 黄豆沙面糖糍粑

黄豆沙面糖糍粑

黄豆沙面糖糍粑,铜仁糍粑,自古象征节庆喜日,亦有“年粑”、“寿粑”、“抛梁粑”之称,其用途一是逢年过节赠亲友,有“拜年拜年,糍粑上前”习俗,二是招待客人,三是农村建房上梁时刻用,谓之“抛梁粑”有庆贺吉祥之意。

铜仁糍粑,除原料选择、制作工艺考究外,常用优质黄豆,经炒香后与白糖同时研磨成细粉作调料,其味软绵糯而不粘牙,馨香舒适可口。

七. 河南省 三门峡市 义马市 义马水花佛手糖糕

水花佛手糖糕,堪称豫西一绝。相传八国联军攻进北京,慈禧太后逃难西安。返京途中,路经陕州,当时的知州为献媚取宠,灵机一动,令人制作出一种别出心裁的“水花佛手糖糕”。

糖糕表层如同黄河的浪花,堆叠起泡,薄如蝉翼,色如红金,状如佛手。笃信佛教的慈禧看到“佛手”,以为是吉祥之兆,颇为欣喜,人口品尝,外酥内软,软而不粘,香而不腻,甜中微透玫瑰芳香,十分称赞,还赐给制作厨师一件黄马褂。

从此,“水花佛手糖糕”名声大振。现在制作水花佛手糖糕的高手,当推三门峡市饮食服务公司的退休厨师任鸿文,任家制作水花佛手糖糕已有四代,技艺高超。

八. 江西省 上饶 广丰区 廿四都糖糕

廿四都糕(米糕、糖糕)是江南神密古镇廿四都的传统糕点,相传为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为慰问抗金宋兵而作,距今已有千年历史,南宋抗金名将辛弃疾,游览到廿四都时尝此糕点,惊叹为“人间极品”。

廿四都米糕具有滑嫩可口、百味调和、营养丰富、老少皆宜的特点,在赣浙闽边界地区被奉为《糕中之王》。本品采用多种天然配料,经传统的工艺和配方,再加以现代科学的生产流程精心加工而成,保持了产品特有的原味,使消费者随时随地都能享受到带有山村田园气息的香味。

食用方法:一、开袋即食,二、蒸食,三、用油煎食。

配料:糯米、大米、庶糖、荼油、芝麻、红枣。(胀袋勿食)

九. 欧洲 荷兰 咸味甘草糖

荷兰人的甘草消费量居世界首位,约合每人4磅。而且大多数甘草是人们在电影院里消耗掉的。与美国甘草糖相比,荷兰甘草糖一般都是咸的,含草药成分,口味比较清爽。

陕西特产直播核桃糖重庆特产核桃糖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