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汕头美食特产 汕头美食当地人必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1-10 02:24:20

一. 广东省 汕头 龙湖区 汕头菜脯

汕头菜脯选用本地产萝卜,配食盐,经传统腌晒而成,是潮汕地区居家佐餐的传统小菜,口感香脆,是佐餐和馈赠亲友之佳品。

二. 广东省 汕头 南澳县 饶鱼干

饶鱼干又名丁香鱼,海蜓鱼源自粤东南澳海域新鲜的饶鱼,经过蒸熟、晒干,无污染,卫生。饶鱼体小、肉嫩、骨软、味鲜美,富含大量钙质,可直接食用,也可作为其他食品的辅料。鱼干都含有高优质的钾成分,因此,无论蒸、煮、炒或做汤时加些饶鱼干,都有美味又营养的双重良效!

食用方法:可以放入微波炉里加热一下,沾上淡味酱油芥末直接食用。

其他做法:

配料::蒜头.葱.油.饶鱼干.辣椒.在炒锅里加入少许油,将蒜头与葱加入(依个人喜好加入)辣椒再加入饶鱼干翻炒,待饶鱼干变成金黄色即可起锅;此做法味道可口,是下酒佳品。

鱼虽然个体小,但营养价值很高,系小型经济鱼类。它体圆状而侧扁,身长3.5厘米左右;背部青绿色,腹部银白色;眼大,吻圆突;无棱鳞,无侧线。其个体虽小,闻之似丁香花味,体形似渔家女耳垂的金丁香,故雅名丁香鱼。

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又是海产的调味品。佐餐时,用它泡汤、或拌凉菜、或炒蛋等均宜,香味扑鼻,生津开胃。据祖国药典记载:海蜒,味咸性温,有清热、止泻之功效。民间还用于治疗慢性肠炎、肺结核等症。

据分析,丁香鱼含大量烯酸(DHA)和廿碳五烯酸(EPA),这两种不饱和脂肪酸对人体预防和治疗心血管循环系统的疾病具有特殊疗效。而脂溶性的VA、VE,对人体防癌,抗癌延缓衰老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丁香鱼要冷冻保存才不会变色变味,日本人常用来煮粥食用,台湾人也如此,对儿童与老人最为滋养。

丁香鱼个小,但营养丰富,味道鲜美可口,可用于配稀饭、炒菜、炒蛋。 也是啤酒爱好者的必备品,在本地许多酒吧中常见小菜,放置微波炉微烤后拿出,粘酱油或芥末,更是美味!! 本品为渔农自制无经过特殊工艺处理,无添加任何防腐剂更健康,保留原有味道。

保存方法:放置冰箱冷藏,如果放置常温下必须拿起来晒晒太阳. 最佳食用时间6个月内

三. 广东省 汕头 濠江区 菜脯

选用地产萝卜,配食盐,经传统腌晒而成,是潮汕地区居家佐餐的传统小菜,口感香脆,是佐餐和馈赠亲友之佳品。

四. 台湾省 云林县 云林美食

云林堪称是台湾民风最淳厚的农乡,境内多为淳厚朴实的农渔村景色。在饮食文化方面,同样具有朴实无华、料好实在的乡土特质,麻糬、豆皮、麦牙酥、当归鸭面线……,完全以地道传统的美味为招牌,不需大肆宣传,食客照样远从南北而至。浊水溪孕育了名扬中外的浊水米,西螺人将其做成好吃的麻糬,其中尤以传承四代的正庄麻糬名声最为响亮;目镜仔麦牙酥乍看之下,与金门贡糖颇为相似,但口味及做法上略有不同;排骨大王除做工一流外,精选肉质鲜嫩多汁的温体猪肉,也是其制胜的关键;魏家当归鸭面线是土库镇上最有名的小吃店,店内仅卖鸭肉面线、冬粉、鸭血等几样料理。( 云林县)

五. 广东省 汕头 濠江区 赤沙蚶

在民间美食流传中有这么一句话:汕头牛肉丸达濠鱼丸河浦赤沙蚶,赤沙蚶以其口味清脆,蚶肉肥美饱满,肉色鲜红,清甜美味名誉海内外。街道辖区赤沙蚶养殖面积约2000多亩,由于养殖场处在濠江与海域的交接处,地理位置的独特使养殖场的下水层属淡水区,河床表层由白色玻璃沙构成,水域表面属咸水区。这样既能确保血蛤大幅度存活,又能淡化血蚶本身的咸性和酸性使其味道更加鲜美和清脆。



赤沙蚶肉脆鲜美,味香爽口,吃后令人留恋,津津乐道。它早已名扬内地,誉驰海外。“赤沙”位于濠江河浦镇岗背村与汕头市马窖村接壤一段的江滩,因这里尽是赤色的微沙而得名。传说古时候,有个神仙骑着一头金狮云游到赤沙,饱览了山光水色后要回天庭,但金狮还在江里戏水,不愿归去。神仙见状,盛怒之下唸动咒语,将金狮永囚江底,然后独自上天。不知过了多少年代,赤沙江旁住下了一个养蚝兼放鸭的人,他能一口气潜入水底作业好半天,因而人们送给他一个“水底王”的外号。有一天,“水底王”钻下水底捕捞“薄壳”作为母鸭饲料,在江里碰到了金狮,被邀请去金狮水府里做客。金狮馈赠金银珠宝给他,“水底王”皆婉言谢绝。后来,金狮请“水底王”吃蚶。“水底王”抓了一粒分开细看,蚶的肉色比别处的不同,红殷殷,亮晶晶,两片蚶壳的里边绕着一圈金丝似的乌线。进口一尝,脆中带韧,又香又甜。“水底王”连连称赞,遂求金狮送他蚶苗,带一来养殖。赤沙蚶就这样繁衍生殖起来。

六.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卤鹅

卤鹅

用料:狮头鹅-只,上等酱油二斤,白糖二两,盐二两,味精半两,香茅一条,桂皮六钱,川椒六钱,八角六钱,甘单三钱,丁香三钱,大蒜二条,南姜六两,肥猪肉一斤,清水以浸鹅为度。

将川椒炒至微香,肥肉切片,南姜打碎,加上酱油、白糖、八角、香茅、大蒜,加入清水,微火煮沸,制成卤汤。(川椒等香料要用纱布包成小包)

将鹅宰後去毛,清水洗净,吊起晾乾,用盐均匀地抹在鹅身的表皮和内腔,稍停片刻,放入已制好的卤汤中(卤汤以浸没鹅身、腹内灌满为度)。慢火煮约十分钟后,将鹅吊离汤面。稍凉後,放入卤汤中再慢火煮十分钟,又吊离汤面。此为使鹅身内外受热均匀,又使其容易着色,卤成後色泽光洁腊艳。最後,将鹅再放入卤汤中,熬煮约二小时左右,中间要将鹅身翻转数次。卤熟後,捞起晾凉,才可切块装盘,并匀上适量卤汤。如在鹅身还热时就切块,会因肌肉收缩难看。

近年来,生产发展,经济活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卤鹅摊星罗棋布,食者甚众。每逢四时八节,市井常有代宰代卤的摊档,路旁摆满大锅大鼎,充满过节气氛;平时宴客,人们总喜欢端个盘子,到市场剁盘鹅肉,配上几条青翠的芫荽,调碟蒜泥醋,蘸着吃,其味无穷。

七.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豆糕粿

豆糕粿

一年四季,就连偏僻的小巷深处,都可以听到小贩们紧一句慢一句的响亮的叫卖声。“豆糕粿”一个叫一“盏”,制作时将掺了绿豆的米粉浆舀进三角形叶状的陶质“盏”里,然后蒸炊而熟。熟后的“豆糕粿”是跟“盏”粘在一起的,吃的时候须用一支船浆状的竹片将果与“盏”剥离。“豆糕果”的全部味道,全凭厚油热火加工而成的“菜脯粒”相佐。每一位肩挑货担沿街叫卖的小贩,均备一个炭火熊熊的红泥小炉,专门加工“菜脯粒”之用。

八.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东家宫黄瓜

东家宫黄瓜

黄瓜又名青瓜,俗称刺瓜。东家宫黄瓜皮薄肉脆,清甜可口。清明黄瓜初上市,瓜嫩仁稚,时值蔬菜淡季,供不应求;夏至盛产,瓜老肉酥,潮人常用其去皮切片,蘸芜蔓梅汁生食;若分别与鱿鱼、鲜虾、肉片煎炒,是夏天美味。

九. 广东省 汕头 澄海 东里猪脚饭

东里猪脚饭

猪脚饭最初起源于东里的街边大众食品--半碗叠,顾名思义,半碗叠即是在盛有半碗米饭的碗中叠上一、二块用东里传统卤水手艺卤制的猪脚供顾客食用。东里猪脚饭选用优质泰国香米煮饭,饭软滑而富于弹性、入口香气四溢。

东里的猪脚饭至上世纪80年代初才走上规模化经营之路,正式登上大雅之堂。卤猪脚除供应店前顾客外,许多餐厅酒楼也慕名纷纷上门订货,好多顾客还特地购买卤猪脚捎给远在广州、深圳、香港、台湾等地的亲友,供不应求。

选料方面,店家特选皮白浑圆之猪后脚,因猪后脚较之前脚瘦肉较少,有利于久熬而肉不散。将猪后脚用刀破瓣,再每隔1厘米横砍一刀至骨断皮连。猪脚的卤制过程是在陈年老卤汤的基础上,酌量加入上好的酱油、冰糖、八角、豆寇、丁香、香菇、大蒜头等原料,猛火煮开后放入猪脚,半个小时后改为小火熬煮,约3个多小时整个猪脚香汁渗透、皮肉软烂,即可熄火。待卤汤凉却后捞去上层凝结之猪油,然后装入沙锅,一般每一个沙锅装4只猪脚,再用保鲜膜覆盖沙锅口后置于冰柜冷藏结冻即成。

入口软烂无渣、肥而不腻、香气四溢、胶绵而不沾牙,果然名不虚传。

十. 广东省 汕头 潮阳 潮阳姜薯

潮阳姜薯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姜薯为潮阳,以棉北后溪一带出产的最为著名。姜薯体白如雪,口感爽脆,可制成薯片汤、焖薯块、五果薯泥等甜品,是潮阳人逢年过节的吉祥食品,也用以平时招待客人。( 潮阳)

潮汕人特别是潮阳人喜欢吃姜薯。除夕围炉,几道菜中往往就有一道是甜姜薯。大年初一,亲朋登门拜年,主人便会煮一碗姜薯片汤招待。按照潮阳民间习俗,客人可以辞却别的款待,唯独这碗姜薯汤非吃不可。因为它表示主人对来客的敬重。过去,新娘过门第二天早晨,也要吃一碗家婆或小姑特意为她制作的甜薯汤。姜薯汤,在潮汕人的心目中,不只是一般的食品,它象征着甜蜜、美满,也象征着吉祥和幸福。

在潮阳无论哪个家庭,春节前夕备办年货,姜薯同生柑一样都是必不可少的。春节前几天,人们纷纷从市场上拎回一篓篓姜薯。

潮阳人喜欢吃姜薯。除夕围炉,几道莱中往往就有一道是甜姜薯。大年初一,亲朋登门拜年,主人便会煮一碗姜薯片汤招待。按照潮阳民间习俗,客人可以辞却别的款待,唯独这碗姜薯汤非吃不可,因为它表示主人对来客的敬重。过去,新娘过门第二天早晨,也要吃一碗家婆或小姑特意为她制作的甜姜薯汤。姜薯汤,在潮阳人的心目中,不只是一般的食品,它象征着甜蜜、美满、吉祥、幸福。

潮阳人吃姜薯,是很有讲究的。有削成薄片,放到沸水里稍煮片刻而成的薯片汤,汤里的薯片微微卷曲,吃起来清香爽滑;有切成薯块,加白糖和猪油用文火慢煮而成的焖姜薯,吃起来甜润可口;有把姜薯蚊熟后捣成泥,拌上糖,做成桃、杏、柿等五种果品的形状,随时蒸热吃。这种姜薯五果,用于喜宴,往往是宾客们交口称赞的一道佳莱。

据说,过去只有惠来和潮阳的部分滨海地区出产姜薯。姜薯虽属薯类,身价却不低。有些前来探亲的华侨、港澳同胞要回归故里,千里迢迢,也要带上一篓姜薯,好让海外乡亲尝尝。有些离乡多年的侨胞,一回到祖居地,就渴望吃上一碗薯汤,以体会那浓浓的乡情。

广州深圳汕头特产广东汕头特产美食介绍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