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市特产推荐 汉中有什么特产可以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更新时间:2024-04-26 05:33:51

一. 陕西省 汉中 洋县 谢村黄酒

谢村黄酒产于陕西汉中市洋县谢村镇。据旧县志说:“洋民好饮食,平坝民多用糯米酿制黄酒,小村店必开酒馆或挑至村中卖之,男女沽之”。这表明,洋县人自古以来便喜爱喝黄酒。早在3000年前,这里已经能够生产和饮用类似黄酒的东西。

谢村黄酒与绍兴酒齐名。人称“南有绍兴加饭,北有谢村黄酒”。这是因为在上海举办的中国首届黄酒节评比会上,谢村黄酒与绍兴酒双双登上金榜而获得的美誉。不同节日有不同黄酒。新年迎春酒驱寒,端午苦艾酒避暑,中秋桂花酒暖身,重阳菊花酒醇厚,还有冬青黄酒因须用经霜冬青子为药合曲,色紫蓝,味郁香,曾为贡品。不少人家有祖传酿酒秘方,所酿黄酒各领1。“无酒不为节”,是谢村镇人对自己的黄酒的夸耀;“不喝谢村酒,空往洋州走”,是外地人对谢村黄酒的赞美。

黄酒是世界三大古酒之一,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文化沉积的国粹。据史料记载和出土文物考证,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远在公元前14世纪的商王朝时就已开始酿造了,唐朝时驰名京都长安,列为“贡酒”。历代文人墨客常以诗赞誉谢村黄酒:“此酒只应皇家有,瑶池天宫量也无。”(唐德宗李适);“闻道池亭胜两川,应须烂醉答云烟,劝君多拣长腰米,消破亭中万斛泉。”(宋代苏轼)。据传,唐建中年间,德宗皇帝李适逃难时,途经洋州谢村,浅酌此酒,化凶为吉。清“庚子之变”,慈禧太后携子逃到西安,洋县地方官和谢村富豪刘氏曾贡“谢村黄酒”,备受慈禧青睐。此外,还有宋代大画家文可与大词人苏轼、苏辙兄弟,也曾客宿酒乡洋州,醉中弄笔,留下千古文章。纵观历史,实可谓:“谢村黄酒,千古风流。”

文同出任洋州知府那天,衙门前挤满了人。父老乡亲们想看看文大人坐堂的气派,文人雅士们想看看他画们‘的技艺。这时,前任州官趁机讨好,大摆筵席为文同接风,还特地从南郑请来一家汉剧班子。可是文同无心做官,有戏不看,逢宴不吃,常常漫步在汉江河畔,欣赏茂林修竹,清波激浪,寄情于山水之间。

文同的墨竹画早有盛名,他到洋州任职后,常有富户豪绅持绢索画,但他总是拒之门外。这天,他出外查访,途经谢村镇一家黄酒作坊门前,一位鬓发皆白的老人朝他点头微笑,热情的请他到屋里饮酒。闲聊中才知老人靠酿酒谋生,只因他的作坊地处偏僻小巷,销路一直不好,生活非常艰难。

文同饮罢一杯黄酒之后,顿觉心清神爽,于是,命随从取出文房四宝,一阵淡泼浓抹,便画成了一幅墨竹图。

说来巧得很,正在文同往画上落款之际,他表兄苏东坡也赶到谢村黄酒作坊来了。苏东坡一边喝酒,一边赞叹:佳作,佳作!说罢,操笔在墨竹图的右下方画了一头黄牛,并写了七绝一首:

汉水修竹贱如蓬,

斤斧何曾赦箨龙;

料得清贫谗太守,

渭滨千亩在胸中。

这事一传十,十传百,没多久,洋州三县远近都知道文同和苏东坡为谢村黄酒题诗赐画了。人民纷纷前往观赏。真是门庭若市,生意兴隆,谢村黄酒很快就在东川

(汉中地区古称)名声大震了。从此,作坊主把这幅文人画高悬中堂,供人观赏,招徕顾客。但是,不知到了什么时候,这幅画却不见了。

说来奇怪,1960年文物普查时,竞在谢村镇北十里的大爷山的第48座庙宇前墙壁上,发现了这幅墨竹黄牛图。洋县文化馆把这幅珍贵的画裱糊后,夹在画框里供人观赏。

二.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汉中御贡香米

汉中御贡香米--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三. 陕西省 汉中 佛坪县 汉中黑木耳

【黑木耳】汉中有丰富的适合木耳生长的栎、桦类树种资源,气候湿润温暖,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条件得天独厚。汉中木耳以体干、肉厚、朵大、胶质多、色褐黑、木质纤维细等特点著称。食药兼用,具有益气强身、活血止血、镇静止痛、延年益寿之效,并对肠风、血痢、痔疮、产后虚弱等症有特效,更具有消化纤维、除尘灰之特点,是从事矿产、纺织等行业工人的保健食用佳品。

四. 陕西省 汉中 佛坪县 佛坪天麻

佛坪天麻是陕西省汉中市佛坪县的。佛坪天麻由于质量好,品种优异,深受外地客商青睐。

天麻是一种传统的名贵中药,药用历史2000多年,人工栽植技术成熟.天麻具有益气、定惊、养肝、止晕、祛风湿、强筋骨等作用。主治风湿、腰痛、口眼歪斜、四肢痉挛、肢体麻木、眩晕头痛、小儿惊厥等症。此外,天麻素注射液有扩张血管、增强通管弹性的作用。天麻用途广泛,不仅可作药用,还可作为饮品食用等。

佛坪县石墩河镇位于秦岭南麓,境内天然林资源丰富,最高海拔为1646米,最低海拔605米,气候湿润,是名贵中药材天麻的天然适生区。多年以来,石墩河镇坚持“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的产业发展思路,依托天麻发展起步早,群众栽植技术掌握好,籽种和菌种自繁自育能力强,发展规模面积较大,销售渠道畅通等外部环境,借力佛坪县兆财天麻合作社和示范基地建设的有利支撑,完善天麻产业发展链条,着力培育壮大天麻种植的支柱产业。石墩河镇被誉为“天麻之乡”。

五. 陕西省 汉中 汉台区 汉中冬韭

汉中冬韭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汉中冬韭栽培历史悠久,原产于陕南汉中市汉江边过街楼村一带,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当地菜农的精心培育,现在汉中地区各县市已普遍种植汉中冬韭。冬韭菜营养丰富,胡萝卜素的含量仅次于胡萝卜,比大葱多两倍,比芹菜多27倍,还含有芳香挥发性精油和硫化物等成分,这是韭菜有特殊香味和杀菌功效的原由。又因其味辛香而可作调味品,炒煮、凉拌、作汤、作馅,调配少许,均清香可口。韭菜还是一种良药,叶和根有兴奋、散淤、活血、止血、止泻、补中、助肝和通络等功效,有助于跌打损伤、噎膈、反胃、肠炎、吐血、胸疼等症的治疗;韭菜籽为激性剂,有固精、助阳、补肾、治带、暖腰膝的作用,所以,中医把韭菜称为“起阳草”。

地域范围

陕西省汉中市古称“天汉”,位于陕西省西南部,北依秦岭,南屏巴山。西接甘肃,南连四川,东、北部分别与本省安康地区和西安、咸阳、宝鸡三市接壤。地理坐标:东经105°30′50″-108°16′45″,北纬32°08′54″-33°53′16″,平川五县一区海拔高度在500±10m左右,全市总面积27107.5平方公里。

汉中冬韭是陕西省汉中市传统农家韭菜品种,种植在汉中盆地的五县一区,包括:南郑县大河坎镇、梁山镇、城关镇;城固县博望镇、三合镇、柳林镇、文川镇、崔家山镇;洋县贯溪镇、洋洲镇、溢水镇、谢村镇、马畅镇;勉县勉阳镇、武候镇、定军镇、长林镇、黄沙镇、金泉镇、元墩镇、老道寺镇;西乡县城关镇、葛石乡、堰口镇;汉台区龙江镇、七里镇、铺镇、宗营镇、舒家营、北关办事处、汉中路办事处的五县一区31个乡镇办事处,常年种植汉中冬韭2600多亩,年总产量65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汉中盆地是在秦岭和大巴山之间断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河谷、盆地。以汉中盆地为中心,向秦岭和大巴山的主脊延伸,依次分布着平坝、丘陵、低山和中高山,呈带状的地貌特征。沿汉江两岸是由汉江冲积而成的冲积平川,其土质为绵沙壤,经过菜农千百年的耕作,土壤已经

改良的接近壤土。土壤属中性至弱酸性,pH值为6.5左右。

(2)水文情况:汉中市内有两大河流,分别是汉江和嘉陵江。地表河川径流丰富,两大河流共有支流528条,汉江流域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72.2%,有支流340条;嘉陵江流域面积占27.8%,有支流188条,全区年径流总量144.1亿立方米,其中69.3%来自于汉江流域。嘉陵江平均含沙量为8.6Kg/m3;汉江上源河段因植被稀少,人为活动频繁,多年平均含沙量为2.36Kg/m3,其它各河段的平均含沙量均小于1.0Kg/m3。

汉中市天然水质良好,多数宜于人畜饮用、养殖、农业和工业使用。一般属于重碳酸盐和碳酸盐类水,汉江水pH值6.5-6.8之间,属弱酸性水,总硬度为68-81毫克/升,属软水,嘉陵江pH值6.2-6.7,属弱酸性水,总硬度为83-91毫克/升,为微硬性水。

汉中市地下水含量总体丰富,但在地形、含水岩类和降水分布的影响下分布不均,地域差异显著。总的趋势市南部地区富水性比北部好,盆地区的富水性比丘陵山地好。形成两个地下水分布区:汉江平坝区和红粘土高阶地、低丘区。其中,汉江平坝区主要包括汉江及其支流的河漫滩和一、二级阶地,汉水岩层主要为全新统近代冲积砂砾石和亚沙土层,含水层厚20-50米,潜水埋深在河漫滩带约一米左右,一级阶地埋深2-3米,二级阶地埋深3-6米。红粘土高阶地、低丘区主要包括汉江三、四级阶地和低丘区,含水岩层为第四纪洪积湖泊沉积层的砂粘土、亚粘土、粘土。含水厚度约5-40米,潜水层埋深在6-32米以上。

(3)气候情况:汉中具有良好的气候条件,巍峨的秦岭,阻挡西伯利亚冬季寒流的长驱直入,逶迤的大巴山,汲引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沿峡谷北上,形成亚热带气候。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平川地区年平均气温14.3℃,年日照为1600-1800小时,汉中平坝五县一区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7-80%,一年中,冬春两季较小,夏秋两季较大,其中9、10月份相对湿度为全年之冠,均在80-86%之间;冬三月为75-80%之间。降雨量871.8mm,

无霜期254天,≥10℃的积温448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水量丰沛,竹木繁茂,鸟语花香,素有西北“小江南”和“金瓯玉盆”之美称。

(4)人文历史情况:汉中冬韭栽培历史悠久,已由汉中市传统的农家品种发展为陕西地方名优品种,还作为我国重要的优良韭菜品种资源,列入《中国蔬菜良种志》。汉中冬韭的发现十分偶然。1956年,陕西省蔬菜专家任省鉴研究员在全省调查蔬菜名优品种时,在汉中市汉水乡过街楼村一带发现了一种非常优良的农家韭菜品种,当地人称之为冬韭(因为当地还有一种韭菜1韭),在此之前,不知已经种植了多少朝代,谁也说不清楚它起于何时,但当地人发现它比一般韭菜抗寒、耐热,而且产量高,品质好,所以祖辈种植,代代相传。任省鉴专家发现这一农家品种有许多珍贵的经济性状,它的丰产性好、品质高,特别是它的耐寒性与耐热性,是其它韭菜所不具备的,于是将其引入陕西省蔬菜研究所,定名为汉中冬韭,先后在武功及西安试种观察,表现优异。在全省韭菜品种资源圃中,也名列前茅。于是,这一不知种植了多少朝代的农家品种才以“汉中冬韭”的名字成为陕西省优良品种。在50年代,由汉中冬韭生产出的韭黄,曾用专机将其空运至北京,用于国宴招待外宾。此举极大地提高了汉中冬韭的知名度。在60年代,汉中冬韭被引种到山东,70年代被引种到天津,经两地试种,汉中冬韭的表现都很优异。1982年,陕西省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汉中冬韭为第一批名优蔬菜地方品种之一。1986年被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认定,1987年也得到了天津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认定,这一散落于农家的韭菜品种一跃而成为蜚声国内的珍稀品种。1991年,汉中冬韭被收编到《中国名特优蔬菜及其栽培》(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并被选入《中国蔬菜栽培学》(北方版)一书中。

生产技术要求

(1)产地选择:汉中冬韭的产地选择需符合无公害蔬菜产地环境条件标准NY/5010-2002。

(2)品种选择与特定要求:选择具有汉中冬韭典型特征的种子,用作生产用种。

(3)生产过程管理:汉中冬韭生产过程需符合无公害韭菜生产技术规程NY/T5002-2001。

(4)产品收获及产后处理:汉中冬韭全年都有产品上市,其大棚青韭在汉中最早于2月中旬采收,采收后进行初步整理,去除泥沙、杂质,扎成一公斤的小把,装入竹筐或纸箱,上市销售。

(5)生产记录要求:

①详细记录农事操作的日期;

②准确记录收获日期、产品种类、数量(产品种类指青韭、韭黄、韭薹、种子等);

③农业投入品记录:a化肥种类、用量、使用时间、使用次数;

b农药种类、浓度、使用日期、使用次数;

④准确记录各地块韭菜种植年限。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植物学特征:汉中冬韭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进行生理鉴定,确认是四倍体作物,这是汉中冬韭优于其它韭菜品种(均为二倍体作物)的内在因素。

汉中冬韭的植株比一般韭菜高大,株高40-50厘米;叶丛半直立,单株能保持5-7片叶;叶片扁平,略呈三棱形,叶肉肥厚,叶形宽大,叶长32-42厘米,一般宽0.8-1.1厘米左右,最宽达1.7-1.9厘米,浅绿色,叶尖钝圆,叶鞘部粗0.5-0.7厘米,黄白色,横断面近圆形。

(2)内在品质:汉中冬韭是菜中珍蔬,叶宽鲜嫩,色艳味正,辛辣浓香,纤维少,营养丰富,品质优良,商品性好。其胡萝卜素的含量也非常丰富,每100g鲜韭菜含有3.26mg胡萝卜素,仅次于胡萝卜,比大葱(1.48mg)多两倍,比芹菜(0.11mg)多27倍。同时,韭菜还含有芳香挥发性精油和硫化丙烯等成分,这是其有特殊香味和杀菌功效的原由。食之能生津开胃,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活血益气,滋胃黑发。

(3)安全要求:汉中冬韭质量安全标准需符合无公害韭菜质量安全标准NY/5001-2001。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包装上应明确标明无公害食品——汉中冬韭字样。每一包装上应标明产于何处、产品的标准编号、商标、生产单位名称、详细地址、规格、净含量和采收日期、包装日期等,标志上的字迹应清晰、完整、准确。

六. 陕西省 汉中 城固 汉中大鲵

汉中大鲵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汉中大鲵是陕西汉中的。

汉中大鲵,是中国大鲵天然种群引种人工繁殖的珍稀养殖品种,源自中国大鲵原产地-陕西汉中,这里被称为中国大鲵之乡,是中国大鲵原生态繁育基地,汉中大鲵是中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之一。

陕西汉中在中国地理版图的最中心位置,有一片被绿色包围的盆地,这里是长江第一大支流的发源地,这里气候湿润,植被茂密,雨量充沛,河网密布,水资源十分的丰富,清澈的水质,纯净的空气和优良的生态环境孕育着丰富多样的生物资源,汉中大鲵就是其中的一种。

目前由于大鲵肉嫩味鲜,遭到人们大量捕杀,各产地数量锐减,有的产地已濒临灭绝。

现在国家高度重视拯救与保护大鲵的种质资源,因为有“种”才有苗,不然,则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是说大鲵的苗种繁育,首先要从种质资源的源头抓起,彻底解决大鲵苗种繁育的“种源”问题。

汉中是我国大鲵四大原产地之一,也是我国大鲵种源的基地,全国大多数养殖户都是引进的汉中大鲵种苗。

秦巴山区良好的自然环境成为大鲵生活和繁衍的乐园,汉中野生大鲵主要集中分布在汉江流域部分干流及支流内,流域内植物繁茂,水源丰富、人烟稀少、水质清澈、环境清静,非常适宜野生大鲵的繁衍栖息,良好的生长环境。

汉中大鲵就是利用汉中野生大鲵生长环境,人工养殖的原生态商品大鲵,汉中大鲵有着以下的优点:品质优、生长快、搞病力强、体色鲜艳、肉质鲜美,可与野生大鲵媲美。

汉中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天然的养殖环境,成就了优质的汉中大鲵。

汉中大鲵

汉中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与发展协会

10497893

大鲵

七. 陕西省 汉中 勉县 金丝猴

在陕西秦岭的大山深处,生活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秦岭金丝猴。在金丝猴的家族中,这是比较特殊的一支。金丝猴大多活动在2000—3000米的高海拔山区的针阔混交林地带,过着群居生活,以野果、嫩枝芽、树叶为食。

秦岭是中国金丝猴分布的最北限。而生活在陕西秦岭的金丝猴最为有名,在动物学分类上属金丝猴四川亚种的秦岭种群。金丝猴的生活环境偏僻,食性特殊,一旦改变了它的生活环境,就极难养活。目前,除中国国内少数动物园有数十只饲养外,国外动物园还没有饲养和展览过。

八. 陕西省 汉中 宁强县 汉中酸饭

宁强有“一天不吃酸,心里就发烦”的谚语。或米或面,或粥或汤,多调入酸浆水。吃杂粮如玉米、洋芋之类的食品,更注重酸味。今酸饭以细粮为主,以浆水或酸泡菜、鲜醋、西红柿致酸。酸浆豆腐稀饭,老少咸宜,营养价值较高。

相传河曲酸粥的由来纯属一种偶然,李自成起义大军进京路过此地,当地老百姓皆大欢喜,家家户户泡米为大军士卒准备饭菜,谁知由于情况有变,大军临时改变路线,绕道而过,可老百姓泡的米太多,一时半会儿吃不完,放的时间长了就发了酸,老百姓也舍不得扔掉,就用发了酸的米煮成粥吃,谁知意外地发现这用发酸了的米煮的粥并没有影响其食用价值,后来人们便故意将米泡酸做粥食用,慢慢地发现这种酸粥能开胃健脾,护肤美容,妙不可言。

材料;大米,卷心菜,黄豆,胡萝卜,腊香肠,盐,鸡精

咸酸饭的做法步骤;

1.大米淘洗干净,涨上一会,放在其他锅里煮开。

2.卷心菜和胡萝卜切碎,香肠切片。

3.热油锅,炸黄豆成金黄色后捞出,再煸炒卷心菜和胡萝卜,最后将炸好的黄豆放入,加盐和鸡精,适当多放一些,炒匀。

4.把半熟的饭倒入铁锅,将菜与饭拌匀,放上香肠片,加盖用小火煮,每隔5分钟用铲子搅拌一次,防止焦糊,约3次以后,饭的香味就会飘满整个屋子了。

5.关火,盖上盖子再闷一会,吃的时候就会有厚厚一层略焦的饭糍了。

九. 陕西省 汉中 南郑区 草堰酱肉

草堰酱肉是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草堰村的。草堰塘酱肉,黑里透红,香昧扑鼻,观其色,闻其味,不食也会满口生津。

中国传统酱肉之乡位于南郑县草堰街,离县城以东2公里,汉中8公里,处在大河坎与周家坪之间的交通要道上。如果你走在南郑街头闻到一股香味,侧头一看,就会看见店铺门口放着一口锅,锅里煮的就就是草堰酱肉,酱肉一般都是现煮现卖,那色泽褐红,冒着热气的各种酱肉堆在桌案上,散发出一种诱人的香味儿,常常招惹得行人和食客们垂涎三尺,留足购买。吃酱肉是南郑人的一大嗜好,这从城乡药店门前常挂有出售腊汁药料的广告牌子便可见一斑。在南郑,不论县城里,还是乡间,几乎家家都有一个腊汁罐,来了客人,随时可倒出来煮肉,甚是方便,在县城里很多上班族每天下班后走到自家楼下常常会不自觉的去打上一斤酱肉回家和家人一起品尝,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都对酱肉钟爱有加。

顾名思义,酱肉即是用腊汁煮出来的肉,所谓的“酱”也就是煮的腊汁,但它不同于干腊肉,它们最大的区别在于,干腊肉是用烟熏腊的;他也不同于一般的卤肉,卤肉是用卤法制作的肉,即用盐水、五香料或酱油制成卤水,将肉放进卤水里煮熟即成。而腊汁肉不加葱姜、料酒,也不用加糖来调色,只需用几味中草药及香料与肉同煮即可。这在中国饮食文化中堪称一绝,也算是南郑人的一个首创.体现了一方一域的民风民俗。

南郑腊汁肉所用的中草药及香料为:甘松、山奈、荜拔、良姜、砂仁、白蔻、细辛、白芷、肉桂、丁香,另加大茴香、小茴香、草果。这几种药料混杂在一起,制成药料包,即可用来熬制腊汁,它除了能提供特殊香味外,还能健胃消食,润肺理气,散寒祛风,镇痛化滞,通窍开胃等功效。

煮熟后的酱肉,黑里透红,香昧扑鼻,观其色,闻其味,不食也会满口生津。酱肉最普遍的吃法是:将肉切成薄片入盘,蘸着味碟吃,味碟用红油辣子.姜末,蒜泥,葱花、醋,味精调制而成。夹一片肉放在味碟里蘸一下,入口有明显的药味儿,但味中有香,耐嚼爽口,香味醇美。另一种吃法是将惜汁肉切成或片,或丝,或丁,加葱、姜、蒜、料酒等作料,可与多种蔬菜同炒,也美味无穷。

在南郑、酱肉常常成为酒客们佐酒的尤物。酒客们一边品酒一边吃酱肉,酒香和肉香,还有那药香……嘿!那个味儿,真是过口难忘,让人无法用词汇来形容出它的美妙。正因为如此,外地人一吃也丢不下。其实它的妙处在于:那酱肉融入了微苦的药香味,使肉腥味明显减少,不油不腻。嚼一口肉,的确微苦,但那种微苦的味道很快被肉香酒香压住了,越品味越浓。吃过几次,你就会知道,世上再没有比这更好的下酒菜了。喝完酒还要带上半斤八两酱肉回家。这样一来,卖酱肉的竟比卖酒的生意还好。

其实,在汉中,不管走到哪里或许都能品尝到浓香的酱肉,但是南郑县草堰的酱肉是最为经典夜市最为常见的。小编来到位于南郑县草堰酱肉一条街时已是下午,各个酱肉摊点的老板们将不同的肉分开摆放,有猪肘子、五花肉、牛肉、鸡腿等都在其中,馋的小编直流口水,如果您要是有机会来到这里,一定要一尝为快。

悠久传统,酱香典范。时下,南郑县的草堰酱肉可以说已遍布南郑县乃至汉中市的街头巷尾,草堰酱肉无须进入高档酒店吸引受众,只需在小区路口处,街边巷尾旁,其浓郁的香味就能让人们闻香止步,踏味而来,而值得肯定的是,草堰酱肉没有因此而失去“尊贵”的地位,反而获得了人们靓号的口碑。

十. 四川省 巴中市 观音井板鸭

观音井板鸭历史悠久,深受省内外消费者青睐。观音井板鸭,历经百年锤炼,工艺卓越,品质优良。因产于巴中市恩阳区观音井而得名。观音井板鸭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素以色、香、味、形俱佳而闻名于世。板鸭加工多为家庭传统手工制作,产品面向居民、酒馆等,后来逐渐畅销巴中市大小酒馆及周边县区。随着观音井板鸭名气越来越大,板鸭的销售也越来越远,逐渐成为恩阳区特色美食之一。

观音井板鸭制作考究,从选鸭、原料整理、腌制、晾干、熏烤到板鸭销售都有一套严格的工艺流程,板鸭除使用天然调料外,不含任何人工色素及防腐物质,所以保证原汁原味。因选料严格,加工精细,配方独特,从而使观音井板鸭具有独特的特点,其形如琴,色泽金黄,清香鲜美,余味无穷,实乃绿色食品、席上佳品、馈赠亲友上品。

汉中特产必买十种汉中特产排行榜最新

相关特产

推荐特产

Copyright©2012-2022版权所有:www.51chatu.com